分享

如果你从未看过波兰电影

 真友书屋 2015-03-14

美国对我没有吸引力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我不喜欢美国。它太大,人太多。那里的每个人都在奔波,节奏太快了,那里有太多的暴乱与骚动。每个人苦苦装出他们在那儿很快乐的样子,但我并不相信他们的快乐。我相信他们跟我们一样不快乐,只不过我们有时会谈到这个,而他们会说一切都很好很奇妙。


……我要是一整年面对的都是一些老把“一切都很神奇”挂在嘴边的人,那肯定受不了。


如果美国人问我“你好吗”,而我回答说“马马虎虎”,他们大概会以为我家里有人死了。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童年颠沛流离,因为父亲的肺结核病,全家必须在不同的疗养院间往返迁徙。他16岁时进入消防员训练学校就读,虽然为期颇短,却形成了他日后对制服和教条这类约制相当憎恶的意念。为了逃避兵役,基耶斯洛夫斯基又回到学校当学生,随后进入华沙学院修习剧场技术。1965年终于如愿进入著名的洛兹电影学校(对,就是培育出罗曼·波兰斯基、安德烈·瓦依达等人的洛兹电影学校)就读。1969年,凭借纪录片《照片》(Photograph),年轻的基耶斯洛夫斯基登上电视舞台,开始了他的纪录片生涯,捕捉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如何在生命中各尽其责地扮演自己”。




1988年,他拍摄了震惊西欧文化界的电视系列片《十诫》。



影视剧《十诫》剧照


90年代,他拍摄了《维罗尼卡的双重生命》,以及《蓝》、《白》、《红》三部曲。


电影《维罗尼卡的双重生命》剧照


1996年的今天,他因为心脏衰竭逝世于华沙。在他55年的短暂人生里,电影为他赢得了无尽的荣誉。世界各地电影节的领奖台上,频频闪现他消瘦的身影,像1974年的克拉科夫;1975年的曼汉;1979年的莫斯科;1988年和1991年的戛纳;1989年和1993年的威尼斯;1980年和1994年的柏林……




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中的神秘主义倾向被很多评论津津乐道,他热衷于展示冥冥之中摆布人生的力量,制造突如其来的命运轨迹转折。不可否认的是,这就是我们生活中时有出现的真实境况。《维罗尼卡的双重生命》Double vie de Véronique, La是基氏神秘色彩最为浓郁的一部,他自己也称之为“讲的全是非理性的东西”。那种纯粹心灵与心灵间的感应难以言传,而基耶斯洛夫斯基将之付诸电影。他在关于此片的谈话中曾提到,《维罗尼卡的双重生命》让一位巴黎的15岁少女相信了灵魂的存在,这是对他的工作的最大回报。


《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和《三色》的导演在冷战结束后获得了世界的充分认可和赞誉。即使是在社会转型前的几年里,他在拍摄著名的电视剧《十诫》时,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现实视角:在数十年热烈的世俗主义之后,直面西欧关于宗教及信仰基础这一争议的核心,而不是把影片炮制成支持团结工会运动的爱国、亲反对派的象征。通过向犹太教—基督教的传统提出看似幼稚的问题(例如:十诫在现代是否就失去了它们的意义?我们用什么标准评判人们的错误和过失?文明是否能建立在世俗伦理的基础上?),基耶斯洛夫斯基远远超出了占主流的保守派—天主教的知识视野,但也付出了被误解的代价。明智地逃离了波兰电影界的嫉妒,他远离家乡拍摄自己接下来的作品,特别是在法国。这得益于他的外国制片人马林·卡尔米奇的慷慨支持。

他的电影充满了形而上的焦虑,含有明显的不可知论的维度。这些影片提出关于责任、孤独、“上帝已死”的地方的爱、认识论的混乱、对价值的重新评估等等命题。其含有的自由派观点在波兰被视为一种冒犯(他被指责关注的是越来越古怪、 不现实的命题和形式),但在别处却被认为独具魅力,令人着迷。这位因自由的思想而受到赞誉,之后被与安东尼奥尼相提并论的波兰导演,最终也成为了波兰电影界寄予厚望的对象。1996 年他的突然离世,使一段蓬勃发展的辉煌职业生涯戛然而止。尽管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饱受疲劳、沮丧和时不时想要完全退出电影界的负面想 法影响,但他仍然留下了一些“草稿”,后来由他最亲密的合作伙伴、编剧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奇加以充实和完善。基于他的想法产生的作品包括:《天堂》,很有意思的一部关于恐怖主义的影片,由德国的汤姆·蒂克威导演;《地狱》,一部感人的家庭悲剧,由波黑的丹尼斯·塔诺维奇导演。基本上,不管拍摄于波兰还是国外,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每一部电影都赢得了各种奖项。伊莲娜·雅各布凭借在《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中的出色表演赢得了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奖;《蓝色》(1993)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胜(金狮奖和最佳女演员);《白色》(1993)在柏林电影节捧回了银熊;《红色》(1994)获得了最佳编剧、最佳导演和最佳摄影三项奥斯卡提名。



《红白蓝三部曲之红》剧照


如果事情没有被描绘过,那它根本就不正式存在。

  

你不可能嫉妒那些完全超出你的范围之外的东西。

  

自由存在与内心。我们无法表达我们的自由,因为我们还没有能表达它的手段。

  

政治永远不会成为主题。在戒严期间,我认识到政治并不真正重要,他们并没有真正解决人类的重要问题。

  

在这种生活中,没有真理,只有幻觉。

  

在波兰,生活是艰难的--实际上是无法容忍的。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25年来波兰电影不仅数量可观,且不乏世界顶级艺术水准之作,波兰电影已成为国际电影制作与发行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书是重新“发现”波兰电影的窗口——由11位波兰电影研究专家&资深影评人分别撰写长文:全面涵盖纪录片、历史片、动画片、女性主义(同性恋)题材以及独立电影的发展与现状;深度剖析社会变革前后电影业面临的转型之痛与身份危机;如实讲述了在高度市场化的挤压与好莱坞文化的“入侵”之下,波兰电影商业化的成功与失败案例;以及颇享盛誉的波兰电影教育如何为世界与波兰电影作出卓越贡献。


本书是首部波兰电影专述图书,对于中国电影人与评论家们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案头必备资料;对于广大电影发烧友是一本有料有趣值得收藏的精美图文手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