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欧洲的列车:重庆至杜伊斯堡班列 最早开通的中欧班列 央视财经(记者 张文杰)继续我们的系列报道《行进中国——开往欧洲的列车》,今天我们来了解重庆至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这条中欧班列于2011年1月开通,从重庆出发,经西安、乌鲁木齐,到达阿拉山口口岸,随后进入哈萨克斯坦,然后在穿越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终抵达德国的杜伊斯堡,全长11179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运输线之一。2012年,这条国际货运大通道继续向西延伸,还联通了比利时的安德卫普。在已经开行的多条中欧班列中,这条线路不仅开通时间最早,而且运量也最大,目前已经占到了所有中欧班列运量的近80%。随着这条中欧班列的日益繁忙,重庆的产业发展正在因此而悄然改变。 记者 张文杰:这里是中铁联集重庆中心站,我身旁的这列火车就是即将从重庆开往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据了解,整列火车一半的集装箱装载的是笔记本电脑,这些电脑将从杜伊斯堡分拨销往欧洲各个城市。 一位电脑厂商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2011年重庆至杜伊斯堡班列开通后,他们公司通过这条线路运往欧洲的电脑数量快速增长,目前已经占到了该公司输往欧洲产品总量的10%。再加上重庆人力成本低、产业基础完善,于是该公司索性把全国95%的生产线都转移到了这里。 华硕公司运输物流部经理 蔡思怡:其中最大的诱因就是中欧班列,这样我们会把很多海运的转铁运。下一步还要扩大在重庆的生产量。 据蔡思怡讲,目前重庆至杜伊斯堡班列每公里的运输成本仅为0.7美元,是空运价格的五分之一,海运虽然更便宜,但时间成本却是铁路的2倍多,如此算来,通过中欧班列运输IT产品性价比非常高。为此,重庆也吸引了众多IT厂商前来落户。 记者 张文杰:这里是重庆西永保税区,这个保税区集中了重庆大部分的IT企业,去年这里的笔记本电脑产量达到6000多万台,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生产基地。 目前该保税区集中了惠普、华硕、宏基等多家电脑生产巨头,有厂商表示,重庆至杜伊斯堡中欧班列的开通,让他们销往欧洲的笔记本电脑数量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截止今年1月底,重庆至杜伊斯堡中欧班列已经开行207趟次,其中笔记本电脑占到了总货运量的近四成,达到6000万台。据测算,目前在欧洲,每两台笔记本电脑中就有一台产自重庆。 开往欧洲的列车:一条铁路撬动重庆多个产业 除了笔记本电脑等IT产业,重庆至杜伊斯堡中欧班列的成功运行,还给重庆的物流运输、汽车制造等行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早上八点钟,中铁联集重庆中心站的吊车司机袁金华来上班,换上工作服点名完成之后,袁金华登上四层楼高的吊车驾驶台,准备工作了。 记者:你上去吊车,什么时候再下来? 袁金华:只有中午吃饭才下来,中途不下来了。 一进入驾驶室,袁金华就几乎一刻也没有休息过,不停地在吊装集装箱,袁金华说,重庆至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开通后,他的工作量比此前增加了好几倍。 袁金华:以前到后半夜一点多就可以休息了,后来是到两三点,再后来三四点,现在只有到凌晨五六点才能休息一会。 袁金华所在的车站,2014年运输中欧班列集装箱的数量达到了4800厢,是2013年的三倍多。其所属的西部物流园区,也成为了我国西部最大的物流产业园。 记者 张文杰:这里是西部物流园区,依托中欧班列,这里拥有了国家一类铁路口岸和整车进口口岸,口岸的面积也从15平方公里扩大到37平方公里。我身后就是重庆铁路口岸,虽然今天是双休日,但来这里通关的车辆依然很多。 记者:为什么这么多车? 西部物流园总经理 黄翔:这些车是正在通关准备排队。今天车算少的,平常都排到那边。现在我们园区的物流企业有50多家。 依托中欧班列,2014年这个园区产值达到了185亿元,比2013年翻了一番。与此同时,中欧班列还推动了重庆汽车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据一家车企负责人介绍,以前他们公司通过空运进口高档零部件,成本很高,因此产量很受制约,现在有了中欧班列,不仅周期短,而且成本低,因此企业进口高档零部件的数量逐渐增多,高档车型也越发丰富了。 重庆某汽车公司总裁 马瑞麟:我们去年的进口量是245厢,将来我们中欧班列的运输数量会更多。 2014年重庆汽车产量达263万辆,同比增长17%,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954.5亿美元,同比增长39%,均名列中西部首位。除此之外,重庆还积极利用中欧班列来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打造基础。 重庆经信委副主任 杨丽琼:我们今后还将开通邮件专列,这在全国是首次开通,同时考虑我们也是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的试点城市,这也必将加快我们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 开往欧洲的列车:保温厢电子锁 新技术护航中欧班列 作为重要的中欧班列,在重庆至杜伊斯堡这条线路上,一系列的先进货运技术被大量应用,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货物安全。 记者 张文杰:在现场我们看到很多这样写着新丝绸之路的白色集装箱,其实这也是一个温控箱,可以控制温度,从重庆出发一路向北,即使经过零下30多度的极寒地区,在箱内也可以保持相对高的温度。 据介绍,这样的温控箱主要是为运输产自重庆的IT产品设计的,同时还针对一些对温度有要求的食品等。 重庆渝新欧物流公司总经理 周树林:你看这个装置就可以显示室内温度,现在是五度,一直给它提供热源的就是这个装置,这里面装有柴油,用柴油燃烧来发热。 在每节车厢的尾部记者发现,除了海关锁,还有一个黑色的锁。 重庆渝新欧物流公司总经理 周树林:这是电子锁,起到全程监控的作用,比如这个车到哪里了,什么温度,有没有被盗等,这些通过我们的远程监控都可以看到。 记者 张文杰:现在是2月2日早上六点钟,从重庆开往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已经出发了,这趟列车将途经11000公里,在15天后到达杜伊斯堡。 这趟班列将一路经过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城市,然后通过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途径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后到达德国杜伊斯堡。在班列出发一天后,记者通过挂在车厢上的电子锁对列车的运行过程进行了远程监控。 重庆中欧班列物流工作人员:你看这是这趟班列的运行图,已经从重庆经过西安、兰州、到了新疆的哈密地区,电子锁的情况一致是完好的,没有打开,从这个表上可以看到。 记者 张文杰:现在是2月4日下午4点35分,重庆到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经过57个小时的运行,我们看到现在已经驶入乌鲁木齐西站,再经过7个小时的运行这趟班列将驶出国门阿拉山口,开往欧洲。 在乌鲁木齐西站,这趟班列进行了约30分钟的例行检修,并在更换了新的机车车头后驶向欧洲。 乌鲁木齐西站副站长 谷学民:我们对中欧班列这样的重点列车实现快速检修、快速转换机头,能够在你40分钟内完成,继续开行。 目前,重庆至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已经率先实现了五定,即定起点终点、定运行路线、定运行时间、定运输内容和定运输价格。2014年实现了每周至少开行三趟公共班列的频率,全年共开行114趟次,成为了国内开行班次最多的中欧班列。 开往欧洲的列车:欧洲企业借中欧班列开拓中国市场 (央视记者 张鹏)重庆至杜伊斯堡中欧班列,被媒体称为中欧新丝绸之路。它的成功通行一举改写了我国西部地区的外贸出口货运方式,同时也为欧洲产品打开中国市场提供了新渠道。 重庆至德国杜伊斯堡中欧班列,于2011年1月开通,全长11179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运输线之一。2012年,这条国际大通道继续西进,从杜伊斯堡延长至安德卫普,将比利时也覆盖在了运输范围内。目前,通过该班列,从重庆出发,10天可抵达俄罗斯、13天到达波兰、16天到达德国,比海运要快三四十天,这让货主的资金周转效率可以提高近两倍。而且运价还有望随着货量的增加而进一步下降。因此吸引了很多欧洲客商的关注。 欧洲品牌商:渝新欧铁路(重庆至杜伊斯堡班列)非常重要,从重庆走海路到达鹿特丹差不多要30几天,而渝新欧(重庆至杜伊斯堡班列)只需要17天,达到了一个记录,缩减了50%的时间,每一天都要牵扯库房和其他成本,这样可以更快速地进入市场。 重庆至杜伊斯堡班列的规律运行,不仅刺激了重庆IT、机电和汽车配件等产品的对欧销售,同时也为欧洲产品打开中国市场提供了新渠道,今后,产自欧洲的奶制品、进口汽车等,都有望通过这一通道快速输往国内。 欧洲品牌商:中国市场很重要目前欧洲客户主要通过空运、海运的方式运输到中国,目前从中国来的货物超过返程的货物,欧洲客户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这种运输方式,17天将货物运到中国降低成本,加速进入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