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明学者——钱穆先生(1895 -1990)

 病毒1213 2015-03-15

   

“有一年的暑假,香港奇热,他(钱穆)又犯了严重的胃溃疡,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一间空教室的地上养病。我(余英时)去看他,心里真感到为他难受。我问他:有什么事要我帮你做吗?他说:他想读王阳明的文集。我便去商务印书馆给他买了一部来。我回来的时候,他仍然是一个人躺在教室的地上,似乎新亚书院全是空的。”


  “钱先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个子虽小,但神定气足,尤其是双目炯炯,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

  这两段文字,出自著名学者余英时先生的文章《犹记风吹水上鳞》,回忆钱穆先生上世纪50年代初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的艰苦岁月。新亚书院曾经是新儒学的重镇,也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之一。



  余先生曾正式受业于钱穆先生,1950年从当时的燕京大学历史系转入新亚书院,是新亚第一届毕业的三位学生之一。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是完全靠自修成功的,并没有受过完整的现代教育。因为早年的一篇文章《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胡适认可后,到北京大学任教,现在北大的“未名湖”的名字即出自钱先生。在北大,他与胡适都因以演讲的方式上课而驰名学校,成为北大最叫座的教授之一,在学生中有“北胡南钱”之说。


1949年以后,钱穆去了香港,1967年去了台湾,1990年去世,1992年归葬故乡江苏无锡。钱先生去了香港之后,四个子女留在大陆,其中长子钱逊也是著名国学专家,现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是钱先生的侄子。

“韩文公所谓因文见道者,其道别有在,于是转治晦翁、阳明。因其文渐入其说,遂看《传习录》、《近思录》及黄、全两《学案》。”

钱先生自述为学经历,先接触了曾国藩编选的《经史百家杂抄》和姚惜抱的《古文辞类纂》,从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读起,逐步深入,接触到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


钱先生的著作中,广为人知的是《国史大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书;其实钱先生曾经专门介绍王学的书《阳明学述要》,原名《王守仁》,初版于1930年。虽是一本小册子,但钱先生以通史框架,把阳明学放在宋明六百年理学发展的大脉络中来考察。宋代是理学创始,明代是理学结束,阳明之学尤为明代理学的重镇,理学在他手里达到了顶峰。钱穆先生以精炼的笔法,勾勒王学之大纲与流变,指出阳明思想的价值在于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了宋儒留下的“万物一体”和“变化气质”的问题,贡献了独特的“良知”理论。


钱先生讲王学,特别提醒读者,要“脱弃训诂和条理的眼光,直透大义,反向自心”,以求得王学之“真着精神处”。


(致歉声明:各位新老朋友,本来计划每天与大家分享心得;因为忙于琐事,团队正在搭建;又不想为了每日发微信而敷衍了事,因此,本微信改为不定期出现;同时欢迎各位同道踊跃投稿。)

服务同道,勉致良知,阳明心学:yangmingwiz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