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意散手技法研究(续四)

 白猿五行通背拳 2015-03-15

  一、虚实互寓
  
  所谓“虚实互寓”,是指在平时练习拳式套路时和在与人交手时,每一个拳法与手法,必须“虚中有实”和“实中有虚”。实的招法与手法,不能全是实招,要含有虚的成份;而虚的招法和手法,也不能全是虚的,要有实的成份在其中。只有“虚实互寓”,才能在演练中做到势正招圆,在与人交手中才能收到理想效果。形意拳谚讲:“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虚是实、实是虚,虚实二字法无边”。例如形意五行拳中的钻拳,以右步钻拳为例,首先以右掌由左向右刁顾对方来拳,这时要胸腹内涵,同时吸气,两肩、两臂、两腿的主动肌要迅速放松(虚),左手随着右手的刁顾,以掌向前击打。这一掌的第一个作用是迷惑和吸引对方的注意力于我的左掌(虚);其第二个作用,如果对方防备不及,那么这一掌就由“虚”变”实”,给对方实实在在的攻击。若对方的注意力被吸引在我的左掌上,那么正中我的下怀,我以右拳(阳拳)快速出击,直打对方的面部,同时主动肌急速收缩并配合呼气和右脚上步,使全身上下从内到外形成一个整劲和合劲,迅速将这种合劲汇集于右拳爆发出去,收到的效果将是事半功倍和非常理想的。在实际散手过程中,如果以左手实招攻击(属实),右手防备在后(属虚),这是“实中有虚”。如果是左手佯攻出击(属虚),右手在后暗伏真招(属实),这是“虚中有实”。若虚招佯攻得逞,那么另一手的实招便可乘势加以更大的攻击;如果实招进攻失利,另一手的虚招可及时地给予补救,不至遭到致命的打击。
  在平时演练时也是如此,无论练习哪个一个动作,哪一种招法它都是由参与动作的主动肌的收缩和被动肌的放松来配合完成的。主动肌收缩是“实”,被动肌放松是“虚”,即“实中有虚”。仅以三体式的练习动作为例,(左三体式)右脚退步,左脚为虚步,重心在右脚(实),同时胸腹内含与吸气相配合,两手外旋,两臂回收,肘靠两肋,手置腹前。这时两腿、腰背、两肩、两臂的主动肌都处于放松的状态(虚);这一过程完成之后,两手腕内旋,左手向前向上扑击,右手护在心口,右臂护在右肋。在两手内旋、左手向前向上扑击的同时,各个部位的主动肌迅速收缩并配合呼气(实)。这个阶段要做到左手在前有推山倒海之力;两脚趾抓地有大树生根之意,头上顶有冲霄破天之雄,气下沉有吞狼咽虎之势,舌上顶有舌欲摧齿之力,眼有饥鹰观兔之神。在形意拳门中,对三体式功法有“一桩顶三功”之说,是各种形意拳术套路的起势,也是最基本的形意桩功和科学实用的攻防姿势,故有“形意拳门此为根”之谓。
  另外,在实际散手中,虚实结合的应用还应注意“虚而实之”与“实而虚之”的灵活掌握。所谓“虚而实之”,是指在与人较技交手时,感觉自己直接进攻对手,不可能取胜,但却故意摆出一副以进攻取胜的样子。采用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假进攻,以此来扰乱对方,迷惑对方,从心理上动摇对方,使对手判断失误,给我的进攻创造机会。其次,感到对手的实力强于我的实力,这时就要首先加强自身薄弱部位的防守和保护,设法不让对手攻击成功,以逸待劳,待对手精力疲劳后或出现空隙时,我再发起反击,战而胜之。三是指我的假进攻(虚)的意图被对方识破后,对手不理睬我的虚假进攻,而企图另找途径对我实施攻击。在这种情况下,我干脆以虚变实,出其不意地向对手发起攻击,很容易收到良好的效果。所谓“实而虚之”与”虚而实之”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国明代的军事著作《草庐经略·虚实》中讲:“实而示之以虚,以我之实,击彼之虚,如破竹压卵”。在散手较技中,将这种“实而虚之”的示形之诈作为一种战术,设下圈套,有意露出防守不严的空虚部位,以引诱对手来进攻。如果对手被迷惑认为我有隙可乘而发起进攻时,将遭到我有准备的强硬打击。这里的“圈套”和“有准备”就是“实”,有意留给对手的漏洞便是佯装之像,即“实而虚之”。说到这里想起了形意散手名家孙德宜先生与人交手的一种惯用手法:他多采用“狮子大张口”,有意将身体的薄弱部位暴露给对手,对手一旦贪便宜来进攻,他就会以惊人的速度、灵巧的手法,或拳或掌,或肩或肘,手脚并用,左右开弓,将对手制服。用他的习惯语言来讲:“只要对方与我接了手,他飞都飞不走”。
  
  二、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
  
  “先发制人”原指两军作战时,一方先于对手做好准备,首先发动进攻,争取主动,制服对手。在形意门中,与人较手也特别注重此法的应用。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拳谚讲:“能在人先一分,不在人后一秒”,说明了“先发制人”的重要性。“先发制人”的应用,一般地说来是在对手立足未稳,或犹豫不决,准备不足,地势不利等情况下使用。这里的关键是要抓住机会,以突然快捷的攻击,有力的重击和连击,力争一举将对手制服。
  “后发制人”也是在实际交手中常用的一种技法,一般来讲是指先让对方出手,我则采取主动的防御,避其锐气、保全自己,待对手出现漏洞或体力疲惫时,这时我再发起攻击,制服对手。不难看出,“后发制人”是在散手较技中以弱胜强、以智胜拙的打法。在这里必须明白,运用“后发制人”的战术时,“制人”是目的,而“后发”是手段,要想在“后发”的准、“后发”的狠,必须在积极防守的过程中寻找对手的攻击空隙和漏洞,为我的进攻和反击创造机会,这里包括采用假动作引诱对手。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气息和外在形态,积蓄力量,一旦机会出现,就要抓住机会发起反击,以勇猛的攻势制服对手。万万不可将防守变为消极躲避和逃跑,否则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应用“后发制人”往往多以“后人发,先人至”为具体的打法。通常情况下有三种打法:1、对方如果先向我发起攻击,我就以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目光,从对方的动作预兆中准确地判断出对方的进攻目标,这时我就要选择更为捷径的进攻路线和目标,加速突然攻击,击败对手或破坏对手的进攻。例女口对手以右步钻拳攻击我的面部,我则可以采取向后或向侧闪让,避其攻击,同时用侧蹬腿打击对方的右膝关节,以反关节技法制服对手。或采用右手刁顾对方来拳,右膀后调,让过对方的来拳,同时我左脚上寸步,贴近其身,以左贯拳打击其右耳门、太阳穴,还可以用左里合肘击打其头右侧腮部等等。这种打法如果是对付歹徒时,往往只需一下,基本就能解除其战斗力。2、对方先向我发起攻击,如果他以直拳(崩拳)攻击我的中节部位,我就可以采用顺势化打、顺手牵羊的技法将其制服。若对手用顺步崩拳(以右步崩拳为例)打击我的心口部位,这时他的劲力方向是向前的,而且其重心一般来说也是前倾的,其注意力也是集中在他的右拳和我的中节,这时候我只要将右脚向右后轻轻摆步,右膀后调,同时用左手将其右拳顺其劲力方向捋带,加大其前冲和前倾的力度,并迅速以右钻拳击打其面部,使双方的力量成反方向碰撞;而且这时对方的面部是他的空虚部位,处在无准备的状况下,那么我的这一拳必将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