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宫揉手核桃与核雕艺术

 RK588 2015-03-16
2015-01-07 甲子一品
甲子一品
点击上方
“蓝色字”
可关注我们!


如何关注

①复制微信号“jiaziyipin”,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号码“jiaziyipin”关注。

②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甲子一品”,输入即可找到。



核桃亦称“胡桃”,原产于西亚、南欧一带,它传入我国中原是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的成果之一。现已遍植我国新疆、黄河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核桃除了有益寿食补的作用外,还有保健强身活血之功效。如果人们细心观察,会发现不少老年人在悠闲散步时,手中搓揉着两个核桃,通过掌肚间摩擦达到手部运动,从而又通过手部穴位,反应点接受一定量的刺激,对内脏器官起一定的调节作用。手部运动可以使脑部功能发挥到很高水平。有人曾经测试手部运动区与手皮肤感觉区的神经细胞活动情况,即手部运动时,脑部血氧含量及狭窄部位血管的血液流量变化。若耗量增加,则神经细胞所需的葡萄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增加,二氧化碳形成使血管粗,以加强氧供给,脑部血流量增加。实验说明手部运动对脑部有明显影响,可促进脑部血液供给循环,并不需很强的运动量,而且反复柔和运动比持久用力运动更能发挥作用。同时,十指指肚间有十宣穴,掌心有内劳宫穴,小指根缘处有小鱼际穴,大指指根有大鱼际穴,无论顺时针或逆时针揉动掌心指肚间的一对核桃,对手三阴、手三阳的经络,都可起到舒筋活血、强身健体的作用。一对核桃在人手掌指肚间来回揉动,不但能保健强身,还能消闲度日,打发时光,更能温暖寂寞的心灵。



一、清宫揉手核桃的特点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珍藏清宫遗存的生活用具文物中,有十余对大小不一的核桃――谓之“揉手核桃”。这些核桃绝对不是简单的食用品,而是如上所述民间百姓的嬉耍,以此通过手部运动达到保健强身的一种器具。宫藏的揉手核桃均为棕红色,显然是核桃外有人的手汗液和核桃内仁油的浸渗挥发,在日久天长积累的相互调合中,使核桃外皱脊呈现出滑腻剔亮的油棕红色,好看美观又实用。清宫珍藏的揉手核桃不干不燥不裂,至今保存完好。据有经验的老人讲,这类属嬉耍的揉手核桃,均为山核桃,皱脊壳厚,核仁小,而一般食用性的核桃则易燥易碎。


清宫揉手核桃,一般为圆形或略微椭圆形球状,均长3.3厘米、高3厘米;而最小的一对揉手核桃,长2.5厘米、高2厘米。有的专门存放在一正方形雕镂吉祥图案花纹的紫檀木盒内,此盒高6厘米、宽8.5厘米,内衬蓝绫面,其中间挖有两洞,恰好放入两枚核桃。这种小巧玲珑的紫檀木盒,做工精良,雕琢细致,构图绝妙,情趣盎然。其紫檀木盒每个侧面均雕饰有缠莲枝纹,一对蝙蝠捧一篆刻“寿”字,四个侧面的“缠云莲花”、“多福多寿”纹图,委婉多姿,变化的形象富有流动感、连续感而优美生动;又因其图案结构韵律连绵不断,故而寓有生生不息、千古不绝、万代绵长的寓义。另在此盒盖上的外围周边雕琢着回纹,这种传统纹样,寓意福寿吉祥,即诸般事宜(如福、禄、寿、世代、国运等)的深远绵长,与吉祥符号“卍”的寓意相近,故而民间称“富贵不断头”。其盒面上雕琢图画似“蓬莱仙境”,有仙阁楼台,海水江崖,在一株茂盛葱郁的仙树冠下,三位仙人站在雕栏楼台上极目远眺,仙台楼阁下有云海萦绕,意味十足。显然这类吉祥图案寓意亦在于祝颂长寿之义。



另一个存放揉手核桃的紫檀木盒,其尺寸大小与上述盒相等,但盒四个侧面图案为“长寿”字,其盒盖四周边沿为“团寿”字,中间的雕琢画面上也是三位仙人站立仙台楼阁上,均是一副修身养性,怡然自得的模样,充满着祥和美好的气氛;在其周围环绕着海水江崖,如意云纹和仙树。特别值得说明的是,在盒内安放的揉手核桃下,还附有一张白纸条,墨书:“丹贝勒预备”;又在其核桃上面附有一蓝绫面盖,即美观大方,又可护揉手核桃不被意外地磕伤碰裂。另外,还有一个紫檀木盒,光素,长9厘米、宽6厘米、高4.5厘米,盒内安放着一对揉手核桃;此外还有一个椭圆形状的铜盒,外包裹着一层“卍”(万)字锦,长10厘米、宽7厘米、高5厘米,内亦放着一对揉手核桃,下附二张白纸条,墨书:“恭进”、“丹贝勒预备”等。


从以上几件不同类型的盒和一对对宫藏揉手核桃来看,说明清宫内的这些核桃,大部分是皇亲国戚和王公大臣“恭进”,很多是作为皇家寿礼贡入宫中的。而“贝勒”作为满族贵族的称号,又有盒内的白纸条佐证,则更加说明了这一点。清宫揉手核桃,除了有强身健体作用外,还表现出富有袖珍形的制作方法和精湛的工艺特色。如有一对并蒂核桃,我们不妨称之为“连理核桃”或“鸳鸯核桃”,因为它们是两个生长并联在一起,形成一对,呈扁圆形状,长3厘米、高2.5厘米。这对核桃不但形状奇异,而且还专门配有一小檀木座托,其长2.7厘米、宽2厘米,下附三乳钉足。显然是宫中将其作为珍贵礼物,放在案头供人欣赏的奇品。另有一对揉手核桃葫芦形状,头尾大,中腰细,长3厘米、高2厘米,小巧玲珑,精美雅致。我们不单单谈它的异状,从吉祥图案上看也会有一种全新意义上的感觉。因为葫芦在传统中即被视作象征、祈求子孙万代的吉祥物,寓意万代绵长。



二、清宫雕琢核桃与核雕艺术特点



故宫博物院有一对核桃被装在一个乳黄色丝线编织成网的套内,此网套连绳带穗总长40厘米,装核桃的网兜有10厘米左右,下垂流苏乳黄色丝穗14厘米。应该说,这对核桃是专门佩饰腰间的什物,既携带方便又随时取之嬉耍欣赏。装在网套内的一对核桃非常别致,每个均长4厘米、宽3.5厘米、高4厘米,而核桃皱脊上竟雕琢着两个仙人:一是胡须满腮的老者;一是稚童脚踩着如飞的云纹,真让人大开眼界,若没有精雕细琢、神工巧匠的技艺,恐难以成就之。虽说这些核桃形状各异,但都具有工艺观赏的特点,又由于色泽仍是棕红色,说明这些核桃是宫中人们欣赏嬉玩之物。据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中云:“在养心殿后面的库房里,我还发现了许多很有趣的‘百宝匣’,据说这也是乾隆的玩物。”他写道百宝匣用紫檀木制成,其中一个格子里装有“一个雕着古代故事的核桃”。


利用核桃等果核类雕琢图画属微型雕刻艺术,在唐宋以前,各种史料文献有关微型雕刻的记载寥若晨星。至唐宋两代,微型雕刻稍露头角,主要是在竹刻笔管、竹骨精刻和象牙微刻上得到了发展。微型雕刻和核雕艺术始盛于明中期至清初,核雕艺术更是出神入化得到了很大发展。当时佳作纷呈,其质材以果核雕刻为主,举凡橄榄(乌榄)核、桃核、杏核、樱桃核、杨梅核和核桃等等,其中以橄榄核雕、核桃(桃核)雕,最为多见。著名的微雕艺人是江明代达官贵人视其为宝物,将其作为佩饰的装饰品;清代核雕更是精彩纷纭成为西洋人的猎奇之物。明代江苏的核雕家邱山,他所镂刻的核桃坠,多以诗情画意、历史故事见长。明·陈贞慧《秋园杂佩》载:邱山“雕刻精工,所制胡桃坠、人物、山水、树木,毫发毕具。余见其有‘渔家乐’、‘东坡游赤壁’、‘百花篮’,诗意有:‘夜半烧灯照海棠’、‘春色先归十二楼’数事。窗阁玲珑,疏枝密树,掩隐斐亹,即善绘者无逾其精巧,他有效者便见刀凿痕,终不及其雅熔矣”。另外,明·文震亨《长物志》、高濂《燕闲清赏笺》记载核雕家夏白眼的作品,技艺高超,“可称一代奇绝,传之久远,人皆宝藏”。明·张应文《清秘藏》记载:“宣德间,夏白眼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状米半粒,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关于“东坡夜游赤壁”历来是雕刻(微雕)艺术家们常用的题材。明代著名核雕艺术家王叔远以桃核为料,常随势造型,惟妙惟肖。他的核雕,以舟船为主,其创作的“东坡泛舟赤壁”,舟上舱轩蓬楫,什物具全,镌刻苏东坡等5个人物,传神所得。明·魏学伊《核舟记》述及了王叔远的作品;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也记载了王叔远雕刻的核舟:“中作篷栊,两面共窗四扇,各有枢可开合。开则内有阑楯,船头一老。蟠腹匡坐,左右各一方几,左几一书卷,右几一炉,手中仍挟一册。船尾一人侧坐,一橹置蓬上。其一旁有茶炉,下有一孔,炉安茶壶一,仍有咮有柄。所作人眉目衣褶皆具。四窗上每窗二字,曰:‘天高月小,水落石出’。船底有款‘王叔远’三字,仍具小印章,如半栗,文云:‘王毅印’”。至清代康熙年间,各种工艺品和核雕艺术品均有了很大的发展。据《中国工艺沿革史略》谈道:“清初有以山桃核雕为念珠一百八枚者,圆小如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者、荷杖者、入定于龛中者、荫下趺坐而说法者、环坐指划而议论者、袒跣曲拳和南面前趋而后侍者,合计之数五百”;“核坠一枚,五分许,横广四分,取‘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计刻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影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可谓艺之至矣!”在一枚小小的果核上,居然能雕琢的精巧细腻,姿态各异,生动传神,可见当时的工艺匠人技艺高超,他们擅以形简意赅之刀法,努力表现当时文人学士的生活,以及社会中的风俗人情、田园风光等。据《竹人录》记载,清康熙时期的核雕艺人封锡禄,“又善镌桃核舟,大不过两指甲,中坐三人,袍而多髯,坐而倚窗外望者为东坡,禅衣冠对东坡坐而俯于几者为佛印,少年隅坐,横洞箫而吹者则相从之客也。两面共窗四扇,各有枢可开合,船首两人,一老皤腹匡坐,左右各有酒具。船尾一人执扇烹茶,有茶炉,腹一孔,炉上茶壶,仍有咮有柄。舟底刻‘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行细字。又于橄榄核上镌‘草桥惊梦’。屋宇人物,位置天然,间以疏柳藏鸦,柴门卧犬,夜凉景色,摹绘逼真,奇幻出人意表矣”。清乾隆时期,核雕艺术继续向前发展。而且,社会上的工艺人被大量的召进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专门制作各种手工艺术品,有些艺术品是呈览皇帝御批后再精心制作。如广东牙雕艺人陈祖章,即是在清雍正年间被召至京城,服务于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现今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微雕赤壁夜游橄榄核舟,即是陈祖章的艺术杰作。此舟呈稍深的橘红色,高1.6厘米,长3.4厘米。舟上设备齐全,舱中备有桌椅,并摆着杯盘菜肴,小窗镂空,可开可阖。舟上八人,异趣纷呈,为苏东坡泛舟夜游赤壁故事。舟底镌刻着细字《后赤壁赋》全文,下有“乾隆丁巳五月臣陈祖章制”款。清代陈祖章在学习、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创作了“东坡夜游赤壁”,在技艺、内涵上都有所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