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化石与其他奇石的区别,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它的画面。因此鉴赏长江奇石首先必须抓住“画面”这个关键。
一、鉴赏长江文化石,“画面是灵魂”。
首先打开“画面”这扇古朴厚重的大门,进而深入人类文化迷宫,再由人类文化元素的点点滴滴而渗入我们的心灵,从而进入与石对话,与石相知,最终达到物我相忘的境界。
鉴赏长江文化石如果丢掉画面而去单纯追求表面的“皮”呀“质”呀什么的,那就本末倒置,走进了鉴赏长江奇石最大的误区!
如何鉴赏画面呢?
(一)看画面的文化内涵。
长江文化石上的画面,有许多是与中国传统山水画风格相似;也有许多人物动物画面与中国传统剪纸,皮影等民间艺术表现形式相似;还有一些线条结构组合的画面与中国传统的各种汉字书法艺术相似……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然而,长江文化石画面千变万化,内容异常丰富。鉴赏长江画面石,只要与我们积淀的各种文化知识联系起来,展开联想与想象,一旦与那些我们熟悉的各种文化元素对应上了,你就会惊喜地发现,你解开了大自然留下的一个个文化密码,从而获得认识与审美以及投资收藏的多重愉悦。
文化内涵涵盖及为广阔,作为赏石文化一般可分为雅与俗两个方面。长江文化石上的画面天工作成,雅俗并成。一般而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多追求典雅的。特别是置于办公室、客厅等公共场所还是以摆放典雅吉祥的主题石为妙。俗有大俗与低俗之分。反映民风民俗的主题,追求吉祥如意,为大俗——大众风气大众习惯,大雅而大俗,都是可取的。但不能太过,走向低组趣味则是走入了赏石的另一误区。
(二)、看画面的构图比例及位置是否科学合理。
鉴赏画面的优劣,还要注意主题画面的各元素之间的大小长短高矮肥瘦等比例是否接近自然,符合客观实际。当然毕竟是天工之作,不可能完全如人为艺术品那样严格要求,但还是要大致差不多。不过也要注意有些人物动物的各部分肢体比例也不能要求得太死板,也可以允许有适当的夸张。我们看画家艺术的漫画也有根相当夸张的,只要不失神韵,不失美感。
主体(最主要的看点)画面在石面上的位置一般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不宜太左或太右。一般而言,主体画面居中,或居于石面的左右三分之一的位置是比较理想的。
少数特殊元素除外,例如“女娲补天”“飞龙在天”“佛从天降”“如日中天”等这样的特殊的主体画面,它却可以在石面的比较高的位置出现;游鱼、船舰、河川等它们可以出现在石面的比较低的位置。
此外,人物动物的面向问题也不可忽视。有时候一方人物石或动物石,那上面的人物或者动物本身很形象,很有味儿,出现的位置问题也不是很靠边。但由于人物或动物比较靠近石头的边缘,而面向着边缘,这样就给欣赏者以非常局促的感觉,那审美价值就会大大地打折扣了。
(三)、看主题画面的重心与石形重心是否一致。
鉴赏画面要讲究主题画面的重心与石形重心一致,或接近。不能偏离太大。如果主题画面的主体画面的重心与石形重心偏差太大时,摆正了石头,画面主题就有失重之感,从而破坏了审美效果,如果摆正了画面,石形又会失去重心,也会影响审美效果的。一方精品画面石是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形的。
(四)、看画面的对比色差是否强烈突出。
鉴赏画面,主体画面对比色差越强烈,画面越清晰越好。当然有些有些特殊的画面,如一些山水画面中也可以和允许局部出现朦胧之感,但必须是以能增强其画面的意境为佳。
(五)、看画面的意境是否美妙深远。(有无干扰破坏)
鉴赏画面除了主题明确,主题清晰之外,还要注意画面的意境美。这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楚的。总而言之,画面的意境取决于画面的动态感、活力感、层次感、浓淡感、自然感等,特别是不能有任何的画面干扰破坏,这是一个比较高的综合要求。
二、鉴赏长江文化石第二个关键点是石头的“形”。
注意,这里说的是“形”而不“型”。“形”是石头的外形,轮廓。“型”是指石头的“造型”,即大自然对石头进行的形象塑造结果。
鉴赏画面石就如鉴赏画家绘画艺术一样。一幅画是画家画在纸上或其它什么载体上的人为艺术品,如果这张纸或相关的载体有了残缺,那这幅画肯定价值大跌。同理一方好的画面石,它的“纸张”(形)要求不能有明显的残缺。而且这张“纸”的外形轮廓不能是不规则的。一方外形不规则的画面石,即使画面内容意境再好,其审美效果也是会因此而大打折扣的。
此外这里的“形”还指石面的平整情况。一方好的画面石除了要求外形轮廓规则外,还要求石面平整。如果石面凹凸不平,也会大大影响画面的审美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