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五络脉的理论与针灸临床

 janet2000 2015-03-17


 

小道按

胡追成生于1979年7月5日,2008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灸推拿学博士,主治医师,现就职于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东院针推伤科。擅长应用阴阳平衡针法及董氏奇穴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对肩周炎、落枕、颈椎病、膝骨关节炎、急慢性腰扭伤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痛症的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风后遗症、难治性眼底病、过敏性鼻炎、失眠、神经衰弱等疑难杂病的针药结合治疗也颇有心得。曾赴爱尔兰上海针灸学院行全英文式教学,在《中国针灸》、《江苏中医药杂志》、《上海针灸杂志》及《针灸推拿医学》等核心期刊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上医访谈,胡追成老师一起聊聊十五络脉与奇经八脉的理论和针灸临床吧~


一、络脉的概念


《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说明经脉与络脉虽然同属于一个系统,但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络脉是经脉横出的旁支,所以络脉古代亦称“横络”。


络脉的分布除了十五络脉有其明确的位置和主病以外,其余络脉都从经脉分出,分而又分,小而再小,既没有固定的位置,也没有固定的病候。


二、十五络脉的临床意义


1.断诊疾病

(1)见与不见 以辨虚实

《灵枢·经脉篇》云:“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是说邪气入络,气血郁滞,络脉阻塞不通,此时体表郁血之络即可用肉眼观察到,病为实证;如果络脉本身的元气不足,或全身性的气血衰弱,则络脉无充而空虚,在皮肤表面就难以看到,乃属虚证。从而提示络脉在体表显而易见者属实证,空虚瘦瘪不易发现者为虚证。

(2)辨络之色 以别病性

《灵枢·经脉篇》曰:“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素问·经络论》曰:“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以上皆说明观察体表一定部位络脉的颜色,可以辨别疾病的寒热属性。临床望小儿指纹的长短、色泽,以诊断疾病的方法,则是很好的说明。


2.指导原络(表里经)选穴

由于十五络脉联系互为表里的两经经脉,可以反应和治疗相表里经脉的病证,所以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原络选穴法。所谓原络选穴,就是表里两经有病变,可选用相应经脉的原穴和络穴以治疗。如手太阳小肠经病变,可取本经原穴----阳池、手少阴心经络穴----通里;足阳明胃经先病,后及足太阴脾经,取先病之经原穴----冲阳,配后病之经络穴----公孙,临床往往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3.针刺或刺络疗疾

由于十五络脉各有病侯,所以可以针刺相应络穴治疗络脉病症,同时也可以取络穴通经活络之功,针刺治疗本经气血不通经脉阻滞之症,如果局部络脉怒张充盈可刺络放血。


三、十五络脉循行与分布规律


《灵枢经脉第十》原文记录如下:

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别走阳明也。

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半,别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别走太阳也。

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

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髃。

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入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上曲颊入齿;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

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合心主。

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

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

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

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

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经胫上睪,结于茎。

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

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

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亦所别也。


由此看出其循行规律为: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即阴经别络于阳经,阳经别络于阴经。任脉的别络从鸠尾分出以后散布于腹部;督脉的别络从长强分出经背部向上散布于头,左右别走足太旭经;脾之大络从在包分出以后散布于胸胁。此外,还有从络脉分出的浮行于浅表部位的浮络和细小的孙络,遍及全身,难以计数。


同时由于个体不同,络脉也有位置变动者,即“人经不同,络脉亦所别也。”


四、十五络脉病侯


缺: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去欠),小便遗数。

通里:其实则支膈,虚则不能言。取之掌后一寸。

内关:心系实则心痛,虚则为头强。

支正: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月尤),小者如指痂疥。

偏历: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隔。

外关:病实则肘挛,虚则不收。

飞扬: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

光明:实则厥,虚则痿躄,坐不能起。

丰隆:其病气逆则喉痹瘁瘖。实则狂巅,虚则足不收,胫枯。公孙: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胀。

大钟:其病气逆则烦闷,实则闭癃,虚则腰痛。

蠡沟:实则挺长,虚则暴痒。

尾翳: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

长强: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挟脊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

大包: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纵。此脉若罗络之血者,皆取之脾之大络脉也。


五、络脉与七次脉的关系


十五络脉与围绕颈项周围的七次脉在经气的根溜注入过程中构成上入与下入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颈项部不适时可以应用相对应的络穴治疗,如下图所示。




作者:胡追成

来源:胡追成发表于《上医网》

编辑:陆怿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