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奇葩

 知足常乐lthdcv 2022-05-04 发布于安徽
针灸奇葩——透刺(35)

(A)先内关透外关:先针刺双侧内关穴,深度0.5~1寸,得气后行补法,轻提针体,待针下出现和缓的沉紧感和吸针感时, 稍候片刻,当针下感减弱时,立即按压针柄, 使针尖再向内深刺0.1~0.2寸。

(B)然后外关透内关:针刺双侧外关穴,深度0.5~1寸,得气后施泻法,针下出现较明显沉紧感时,立即提针0.1~0.2寸,酸麻感可放射到胸部或肩背,但手法宜轻柔,刺激不宜过重,以防晕针。
均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每周为1个疗程。临床常用于治疗心动过速、胸闷、脘腹痞闷、胸胁疼痛、疟疾、呕吐、手臂酸痛、耳鸣、耳聋、落枕、急性腰扭伤等症。
互为表里的经脉生理上联系密切,病理上互相影响,治疗上又相互为用。表里经透刺可激发两条经脉的经气,加强两经之间的联系,有较强的协调阴阳的作用。因表里经脉循行部位和生理解剖结构,表里经透刺多采用直针透刺,阴经透阳经,或阴经透阳经,从阴引阳,或从阳引阴,其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如内关透外关治心痛、心悸为主,外关透内关治无汗症、落枕、腰膝痛、胁痛为主。
《灵枢·终始》曰:“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外踝损伤取外关穴,内踝损伤取内关穴,内踝痛或损伤引及外踝痛取内关透刺外关,外踝痛或损伤引及内踝痛取外关透刺内关。

内关,出《灵枢.经脉》。属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在前臂掌侧,当曲池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别走手厥阴心包经,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维脉,本穴具有去六淫之表邪,疏三焦之壅热,通经络之气滞,调气穴而止疼痛的作用。多用于治疗热病(伤风感冒,时行感冒),头痛,耳鸣,耳聋,目赤肿痛,瘰疬,胁肋疼痛,痄腮,咳嗽,暑病,急惊风,腹痛,便秘,肘臂屈伸不利,3,4,5指疼痛,甚则不能握物,手颤诸症。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别走手少阳;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别走手厥阴。又因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外关亦系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维脉。更因手厥阴经属心包,络三焦,而手少阳经属三焦,络心包。故内关透外关一针两穴,能宣通上,中、下三焦之气机,气行则血行,血行则脉络通,通则不痛。所以二穴同用,对落枕、膝痛、急性腰扭伤有卓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