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战国“蜻蜓眼”

 lee杂玩者 2015-03-17


摘要: “蜻埏眼”是仅出现于战国时期的镶嵌琉璃珠。由于其做工精美、工艺复杂,一直以来只被少数贵族所拥有。有学者认为,这种稀有琉璃珠除作为精美的装饰品外,在中西贸易开始沟通的早期,也作为货币珠执行贷币的职能。“蜻蜒眼”琉璃珠的眼球造型是对人类早期图腾崇拜的延续,这种关于眼球造型的概括性符号,是当时人类对宗教信仰的能指和所指的高度结合。“蜻蜓眼”在遣型、色彩、工艺等方面都反映出战国时期人们的审美倾向。“蜻蜓眼”是战国时期琉璃工艺、造型艺术、历史见证、社会功能、符号象征以及时代审美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蜻蜒眼工艺宗教符号审美

一、“蜻蜓眼”概述

“蜻蜓眼”是特指战围时期用火烧制并用镶嵌丁艺制作的铅钡玻璃装饰珠。因其珠子上叠加的圆圈很像是蜻蜓的复眼而得名。当时人们则赋予了它“代表神人的眼睛,呵用以抵御邪恶”的更深层次含义。我国最早发现的琉璃属于春秋末战国初期。在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湖北曾侯乙墓、河南淮阳平粮台等地都出土了这种俗称为“蜻蜒眼”的镶嵌琉璃珠(图1)。材质以铅钡玻璃为主,珠面l:常有多组有蓝色圆点和白色圆圈组成的“鱼目纹”,有的则在圆圈内外形成多彩的套色,胎底透光,看上左极像蓝色海水。

(图一)镶嵌琉璃珠

二、纹饰特点与美学意义

“蜻蜒眼”集中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其造型、色彩及制作工艺均具有多样性。从质地上讲,有陶胎与玻璃胎两种,玻璃胎义分为透明与半透明。从造型上看,有方、圆、管状形,亦有相对内敛、平滑、整体的表现方式,亦有造型夸张、强调眼球凸出的效果、。

“蜻蜓眼”的纹饰丰富多彩,以眼形纹为装饰,最初是从埃及或西亚经印度传人中圈的。融入中国文化后,“蜻蜒眼”最初的宗教象征意义渐渐消失,在纹饰上也m现了更多中国式样的图案。比如:对称图案或点线连接,还有称为“珍珠地”或“连殊纹”的纹饰都是当时中国流行的样式。典型纹样是大眼里套贴小跟的复眼星纹珠,根据小眼数目被分成三星纹、五星纹、六星纹、七星纹等,甚至有十二星纹。此外,春秋时出现的被称作泼墨纹的珠子,尤其具有水墨大写意的雏形,其纹饰妙绝、配色讲究,有勾魂摄魄的惊人美感。它的胎体是淡淡的湖蓝色或绿松石色,在其表面挥洒上气韵生动的笔墨,显得极为雅致飘逸,且恣意奔放,美丽异常。(图2)

“蜻蜓眼”的色彩基调大多以蓝色为主,辅以白色勾勒“眼睛”。在珠体上最常见的颜色有海水蓝、松石绿、太古白、培恩灰以及褐色,也有暖黄做少许点缀。大多“蜻蜒眼”采用蓝色基调,选用眼形纹饰,是古人希望通过这样的器物与上天有所沟通,达到通神的目的。

黑格尔认为,艺术形式不是随意创造出来的,相反,它们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和历史状态的具体规定性之中:正如“蜻蜒眼”注定只会产生于中西文化有所交流的大背景下,也只能产生在先人们熟练掌握玻璃制作技术的情况下。而人类对抽象的几何形图案有一种天然的爱好和一种天赋的感觉,也正是闪为这种感觉,先人们才首先选择眼形纹构成琉璃珠的装饰图案。

审美就是感受、领悟客观事物或现象所呈现的美;是先人们将社会实践中与客观事物或现象,以历史为背景所建构的一种特殊表现性关系。西方的艺术创造是入木三分的细腻肌肉块状和骨骼关节灵活的直观再现。东方艺术则是充分利用外在条件的包裹意象影射着人体内在的那种气质和想象。“蜻蜓眼”作为琉璃艺术的代表,是人类审美表现关系专注于对象生动可感的表现性形式.是合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它们与先人首先形成了意志实践关系和理智认知关系。同时期泼墨纹珠说明当时贵族的审美品位已经通达一种非常抽象的境地,而非一味强调纹饰蛮荒的、图腾似的象征意义,它们的灵魂已经游刃有余地飘游于更深邃更优雅的艺术境界之中了。

三.文化交流与图腾崇拜

“蜻蜒眼”是中西文化和艺术相融合的产物,见证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古籍对此做了详尽记载。《汉书·西域传》载:(剡宾)“出珠玑、珊瑚、虎魄、流离”;《魏略》载:“大秦国出赤白黑黄绿红紫等十种流离”;《魏书·大月氏传》载: “其国人商贩,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玉留璃。”专家认为.铸石可能就是一种琉璃。而《魏略》中的大秦是指东罗马帝国,这里说的流离也应当是一种玻璃。

我们祖先独立创造了“铅钡玻璃”体系。在距今2600年前经西域传人我国的玻璃制品,更多是从样式上影响我国琉璃品,也证明当时中西已有文化、技术、贸易等方面的交流。玻璃是人类古代重要的发明,是对天然物质脱胎换骨的改造,是单纯手工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创作。玻璃珠也是世界珠子中最大的类群,蕴涵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技术进步的信息。“蜻蜓眼”系统地反映了中国琉璃珠的鼎盛时期,见证了中西文化全方位的交流过程,为科学研究中国古玻璃艺术提供了契机。

“蜻蜒眼”具有多方面社会功能。由于其外形极具观赏性,不仅有精美的装饰艺术特性,更多的是贵族们把能够佩戴它作为身份的象征。其眼形纹饰也有明显的宗教信仰含义。

佛教徒对琉璃极其重视,把它视为七宝之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译的印度佛经亦有记载。如《佛说阿弥陀经》中即有“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阶道金、银、琉璃、玻黎合成??”等文句。玄奘译的《药师本愿功德经》中也有“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说法。

眼球形设计在古代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眼睛之所以能产生这种威力,是因为古人认为眼睛是人的精气所集之处。他们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睛(也就是眼珠)”。“骨之精气凝为瞳孔。筋之精气凝为黑眼珠。气之精气凝为白眼仁。”眼睛乃“心之符也”。可见眼球凝聚了不可替代的原始神秘力量,人们祖信眼球的魔力,.并且认为眼球越多魔力越大。—当时的人类就用叠加、重复手法,在一个珠体上制作更多的眼睛,表达这样的意境。

每层“眼”以白色隔开,而白色也是有象征意义的颜色。许慎的《说文解字》:“白,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这是汉代五行说流行时的解释。五行色中金是白的,五行土中西方白土,五方色西方是白色的。

在我看来,所有“蜻蜒眼”都选用蓝色为基调,并不是巧合。蓝色最常见的象征意义是精神和智慧、沟通和交流的颜色,又是最浪漫而空灵的色彩。姚鹄有诗云: “洪河何处望,一境在孤烟。极野如蓝日,长波似镜年。”正是这样,蓝色寄托了当时人们希望与神交流的期盼。

四.结语

眼睛是能看见“造型”的器官,但眼睛本身也会变成各种造型。也许“蜻蜓眼”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手段。人类既想直接控制自然力,又希望通过祈祷和其他手段求得神赐的恩惠。以眼球形符号为纹饰的“蜻蜓眼”,代表了对眼球的精神崇拜与其达到通天意境的寓意。它是把眼球作为符号的能指(图像形式)与所指(精神意愿)的结合。

“蜻蜒眼”展示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地域特色、信仰方式、文化背景、科技发展以及审美趣味,既广阔而深远地蕴涵着特有的意境与风格,又如此迷人。毫无疑问, “蜻蜒眼”作为战国时期最具代表的玻璃装饰艺术品,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