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审计师也会有幸福吗

 Purefact 2015-03-17

本平台的更新频率大概为7-14天。新朋友关注本平台,请点击上面蓝色的“开心莫小莫”,或直接搜微信号“开心莫小莫”。关注本微信后,可查看“历史消息”,或回复“目录”获得本平台历史微信清单。


小莫的话:《幸福超越完美》和《脆弱的力量》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选择这两本书在书友会上做了分享。对于同一本书,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悟,如有异议,欢迎向小莫提出。抛砖引玉,更希望大家积极向小莫推荐心仪的书籍!


《审计师也会有幸福吗》


缘起

认识我超过5年的朋友一定知道,“5年前的我”和“现在的我”是不同的。“5年前的我”是合伙人,压力很大,积极向上,工作努力,生活上也马马虎虎过得去。“现在的我”,仍然是合伙人,仍然有很多压力,仍然积极向上,工作努力,生活上也马马虎虎过得去。那么,我的哪些方面有了变化呢?


简单来说,我变得开心了,而这种开心是由内而外的。回顾整个过程,我发现,变化虽然缓慢,但每一个节点(也就是我个人的里程碑),都很清楚。今天我分享的“对幸福的理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审计师对幸福的思考

作为审计师,以前的我每天都忙忙碌碌,没有过“幸福”这个深奥的问题。某一年新闻联播问路人“你幸福吗”?当时的我,除了被段子逗笑之外并没有太大的感触。对我来说,虽然自己是四大的合伙人,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但是,由于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遇到不如意,我认为自己的生活只是达到“基本满意”的程度,离“幸福”这个高不可攀的程度还有一段距离。


有两件事改变了我的观点:


  • 首先是布朗女士的TED演讲《脆弱的力量》。我是一个95%极端内向的人。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觉得每一句话都触动了我的内心。我看了不下20遍,甚至还把讲稿打印出来,逐字研读。当我于2014年买到中文版《脆弱的力量》的时候,更是如获至宝,更加系统地了解布朗女士的观点和建议;

  • 网上有一本书叫《幸福的方法》,是哈佛最受欢迎的积极心理学教授泰勒写的。我看了那本书,觉得很有道理,可惜没时间做小练习但是,他的第二本书《幸福超越完美》却改变了我。这本书区分了“完美主义”和“最优主义”,还帮助我理解了“什么是成功和自我实现”,“什么是幸福”。


今天,我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两本书的感悟,介绍三个定义,四个差异和六个方法。





完美,幸福和最优的定义

让我们来看看三个定义。

完美是什么?根据百度的定义,完美是“完备美好,没有缺陷”,它是我们渴望得到并追求的一种理念和动力,但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长期以来,“完美主义者”被表述成“拥有非理性目标的人群,强迫自己完成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并且只以成就来衡量自己的价值”。如果失败,他们会对自己或他人感到极度的失望。而近年来,心理学家发现,完美主义带来的并不完全是负面影响,它在某些方面能够推动人们努力工作并设立较高的标准。因此,出现了“积极完美主义”和“消极完美主义”的说法。《幸福超越完美》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称为“完美主义”和“最优主义”。这两种倾向在每个人身上都使同时存在的。


幸福是什么? 根据百度的定义,幸福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这个定义提到三个“幸福的条件”:幸福是需要“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的,它和“巨大的乐趣”相关,而且是一种“满足和愉快”的积极心情。可是,作为一名审计师,我不由自主地开始思考:“一段较长的时间”是多久?一年还是十年?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一直都很顺畅,没有障碍,只有积极的心情而没有负面情绪吗?


最优是什么意思? 虽然百度词典没有“最优”的定义,但是,根据字面的意思和牛津辞典的定义,“最优”就是“最好,最有利,尤其在某一特定情况下”。“最优主义”这个概念是泰勒博士为了分辨“积极完美主义”和“消极完美主义”而提出的定义。


泰勒博士认为完美主义者”和“最优主义者”之间有四个主要差异:





四个差异之一: 对过程的期望


  • 最优主义者明白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哪怕通往目标的大方向不变,遇到弯路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对于最优主义者来说,小明和小丽是幸福的。

  • 完美主义者则期望他们通往目标的道路,甚至整个人生旅程,都是笔直顺畅没有障碍的。所以,完美主义者和百度一样,认为幸福的生活应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拥有“满足和愉快”的积极情绪,而那些“只拥有短暂的愉快”或“还拥有负面情绪”的生活则是不幸福的。所以,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小明和小丽是不幸福的


女儿小的时候,经常让我讲故事。我很努力地讲,没有故事的时候,就编一个。改编过的小红帽是这样的:


小红帽要到森林里的外婆家去:

  • 刚进森林的时候,小红帽被路边的花朵吸引了。她停下来闻花香,还摘了几朵送给外婆;

  • 小红帽碰到了小明和小伙伴们,他们要到附近的一个山洞探险。虽然觉得冒险很好玩,但是小红帽拒绝了小明的邀请。万一山洞里有狼怎么办?万一山洞里有老鼠怎么办?万一摔跤了怎么办?小红帽很乖,才不冒险呢;

  • 小红帽发现自己迷路了,她很勇敢地向猎人问路;

  • 原来,她在三叉路口走错了。小红帽可以退回去走原路,也可以穿过小溪走另一条路。虽然退回去走远路要多花两个小时,但是,小红帽还是决定退回去,因为那条路比较熟悉;

  • 终于到外婆家了。小红帽累坏了。外婆问她“路上顺利吗”?小红帽说, “本来我以为会很顺利的。可实际上一点也不顺利。我本来可以去探险的,但是太害怕了,所以没去。而且,我迷路了,万一碰到大灰狼可不得了。”

小红帽是完美主义者吗?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她的表现吧:


  • “欣赏路边的花朵” – 关注过程最优主义”和“完美主义”的一个明显区别是:完美主义只关注结果,而最优主义不仅关注结果,还关注过程。小红帽不仅关注结果(到外婆家去),也享受整个过程(欣赏路边的花朵)。那么,她是有最优主义倾向的。


  • “拒绝探险的邀请” – 恐惧失败:完美主义恐惧失败,他们首先关心的是怎么才能避免跌倒,避免犯错误。最优主义也不喜欢失败,但是,他们不会仅仅因为恐惧失败而选择不去尝试。小红帽由于害怕狼和老鼠,拒绝了小明的邀请。这说明小红帽可能有完美主义倾向。


  • “向陌生人问路” – 不害怕表露缺点:完美主义者害怕别人看到他的缺点。小红帽很勇敢,会向陌生人问路。回想我自己在国外的时候,由于外语不够流利,我多数自己看地图,绝不开口问路。这说明小红帽可能有最优主义倾向,而我可能有完美主义倾向。


  • “退回叉路口” – 不愿意改变计划:完美主义者通常比较固执,希望控制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愿意改变方向。而最优主义者则会随着不同的状况作出改变。小红帽走错了路,虽然换条路可以节约2小时,但她坚持退回叉路口,按计划去外婆家。说明她可能有完美主义倾向。


  • “认为路上会很顺利” – 过程应该是一条直线:完美主义者认为过程应该是一条直线,任何阻碍都是不受欢迎的。而最优主义者知道,阻碍是前进过程中的一部分,哪怕通往目标的大方向不变,沿途是可能遇到阻碍的。小红帽说“她本来以为路上会很顺利”,说明她有可能有完美主义倾向。


  • “回顾过程” – 关注缺陷:完美主义者通常会关注缺陷而不是优点。对于半杯水,最优主义者看到的是半杯水,而完美主义者看到半个空杯子,甚至认为整个杯子都是空的。小红帽回顾整个过程的时候,由于迷路和劳累而觉得不开心。这说明她可能有完美主义倾向。如果她是最优主义者,她可能更关注看到的花朵,遇到的好人等。

完美主义者拒绝在个人的表现上失败,而最优主义者明白,过程中的障碍和失败是正常社会的正常现象。这是完美主义者和最优主义者的第一个差异。



四个差异之二:对情绪的期望


完美主义者隐藏自己的痛苦,而最优主义者接纳自身的负面情绪。


  • 完美主义者认为,人生应该是“一直积极向上,愉悦的”,和百度上“幸福”的定义一样。但是,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每天都有情绪上的波动。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和开心愉悦的积极情绪是我们的一部分。


  • 最优主义者接纳这一点。所以,他们承认自己的悲伤和失望,但不会仅仅因为某件事而觉得自己不幸福。




四个差异之三:对成功的期望


  • 完美主义者的目标是证明自己是完美的。他们在生活中寻找目标,不断前行。他们一直在努力,但是,他们经常发现自己无法在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成功。

  • 最优主义者会在过程中寻找快乐点。他们也会把大目标(比如幸福)分成不同的方面,然后问自己,在每个方面什么样子就算是“足够好了”。达到“足够好”的时候,他们会对自己感到满意,然后心怀感激。感激的英文是Appreciate,第一个解释是“心存感恩”,也是“理所当然”的反面,第二个解释是“增加价值”。这两种解释的结合表明:当我们为生命中美好的东西而感激时,美好的事物会增加,我们会得到更多。




四个差异之四:幻想和现实


  • 柏拉图是个完美主义者,他认为我的世界有一个完美的原形,理想的模式。我们观察到的世界只是完美世界的影子。他认为我们必须纯理性地,独立于自身经历之外,才能理解这个完美的形式。所以思想优先于经历。完美主义者认为“我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相信我应该是什么样子”。所以,遇到悲伤时,他“拒绝感到悲伤”;遇到失败,他“拒绝接受失败”。于是,他很难接纳自己。

  • 亚里士多德是个最优主义者,他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了解这个世界,经历是优先于思想的。所以,最优主义者说,“我不喜欢悲伤,但我接纳这种情绪”,“我不喜欢失败,但我知道失败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


嗯,我明白完美主义者和最优主义者的差异了。可是,为什么我突然想起了电影《后会无期》里的台词?



每一个人改变的契机都是不同的,而且,他人的经验也不一定能够给我直接的帮助但是,我仍然愿意和大家分享改变的“准备过程”和“对我最有用的6个方法”,希望给大家一点点借鉴。



准备工作:接纳自己

我是一个审计师,工作的时候喜欢列一个To Do List。我们也可以列一个改变的To Do List,但是,如果我们没有真正接纳自己的话,是很难成功的。在接纳自己这个方面,对我最有帮助的是《脆弱的力量》这本书。我曾经写过两篇相关的微信文章《接纳自己》和《我们的错觉》,这里就简要地讲一下“接纳自己”几个关键点:“拥有三个个人特质,知道自己的三个人生意义,了解三个改变的阻碍”。


  • 勇气:什么是勇气?通常意义上的勇气可能和英雄相关,但它不是勇气的初衷。勇气的词根是COR,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是“心脏”,最早的含义是“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我们希望拥有勇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坦诚自己的缺点”。我不好看,我听不懂,我需要帮助,我演讲的时候会发抖。如果我们承认这些缺点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是勇敢的;

  • 同理心: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只有切身体会之后,我们才有可能体会他人的痛苦和彼此的共同点;只有体会到彼此的共同点之后,我们才会明白自己和他人是平等的,而不是施舍或上下级;然后,我们才会拥有同理心

  • 联系:我们从出生那一天起就需要和他人的联结。联结是双向而不是单向的:如果每一次都是我付出,那么,我们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我在付出的时候就会纠结;联结的最大障碍是羞耻感:如果我不好看,而且因此而感到羞耻,我就会怕别人看到我的容貌,躲在角落里,最终和别人断了联结。怎样保持联结呢?让别人看到你,并找到和你的共同点,是最容易的方法。

  • 爱,归属感和自我价值都是马斯洛需求层次里的重要部分。在脆弱的力量里,布朗女士提到的一点特别有道理:我们接纳自己的需要“无条件地爱自己,对现在的我感到满意,相信自己现在就有价值,就值得被爱,而不是减肥成功之后才值得被爱”。

  • 接纳自己不仅需要接纳自己在个性和技能上的弱点,还需要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羞愧,恐惧和脆弱。对于我们的负面情绪来说,羞愧的能量层级最低,接近死亡。羞愧的人会躲起来,和所有的人都断了联系。



改变的六个方法


  • 爱自己:爱自己是无条件的。我对现在的我感到满意,我现在就会庆祝成功,我可能决定减肥,但减肥之前的我也是可爱的。

  • 觉察感受:愿意试着分辨自己的感受。所有的感受都是道理的,我需要接纳它们。

  • 接纳不确定:愿意去尝试那些以前不敢做的事情,不会因为害怕失败就放弃机会。

  • 分析期待:我的期待分三种:对自己的期待,对他人的期待,他人对我的期待。我愿意考虑,“哪些期待是可行的,哪些期待是受我影响的,哪些期待是不受我影响的”。对于那些不受我影响的期待,我愿意考虑“是否要放下”。

  • 不放下也可以:对于某些期待,我可以选择不放下。与此同时,我理解“失败是可能的,不需要由于失败而内疚或自责”。

  • 被看见:在所有的方法里,我最喜欢的方法是“被看见”。对我来说,写作和分享心得都是“被看见”的一部分。由于需要写作,我还改变了看书的习惯。这就是所谓的“无心插柳”了。


如果连忙碌的审计师都可以拥有幸福,你也可以!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可见我的文章《接纳自己-我们的错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