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大三

 老曹家 2015-03-17

曹大三是安徽泾县丁家桥镇小岭曹氏一世祖,为避战乱和爱小岭自然以及生存环境,他于宋末率部分族人自南陵县绿岭虬川迁居小岭,以蔡伦术为生业,并在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研发出一套完整、系统、全面、合理的“灰碱蒸煮、雨洗露炼、日曝氧漂”的制料和“捞、晒、剪”环环相扣的宣纸制纸全过程生产工艺,从而成为中国宣纸的鼻祖。

中国宣纸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的发祥地是安徽省的泾县丁家桥镇小岭村。自曹氏迁居小岭后,开创了中国宣纸制造的先河,根据史料记载和当地人口碑相传研究,学术界和泾县宣纸从业人员以及相关工作者一致认为曹大三作为小岭曹氏一世祖,是创制中国宣纸的鼻祖。现在的问题是,曹大三祖上延传情况是怎样的呢?他率族人从何处迁来小岭又缘何迁来小岭呢?他是如何率领族人开创宣纸制造而成为鼻祖的?笔者在以前论述的基础上, 进一步搜集材料加以阐述,现就几个问题分述如下。

    一、曹氏溯源与繁衍、播迁

根据《小岭曹氏宗谱》卷一之乾隆丁酉(1777)作《曹氏源流序》的辑述,我们大致可以知道梗概:     

   “曹氏之先出于轩辕,历周武王封同母弟叔振铎国于曹,因氏焉。传国四世至飌,始以支子分宗,历春秋时,曹进仕于鲁,其子曰刿,为鲁大夫,越五世,騋为鲁成公使蔡,因留焉。居蔡四世,曹岷生子卹少,孔子五十岁,幼从学焉,名列贤廡,祀从圣庙,其六代孙莸为秦沛令。生沭,沭生平阳侯参公,为汉开国名佐。故曹氏之出其族者,宗汉平阳侯为承家始祖云,自兹而往,五世孙爽奉祀太祖妣茔于谯,因世居于马蚁街。自汉及晋,十七世至彦,生永熙,┅┅。元帝三年,王导、周顗荐于朝,征拜翰林中书。明年中秋,率宗族人千余渡江居京口,后王敦叛乱,宗族因四散江南江北,分离一十八处,自是曹氏一族迁居之地广矣。彦,一名汉,字子翁,生江都,令恭至恭子曰沛者,帝奕时为广阳令,因桓温废帝,恣遂挂冠,居泾阳殿头地,是泾阳之有曹氏,自兹始时,泾阳地尚属宣州,至隋入泾县,唐天宝六载,始建太平,仍名为泾阳乡。沛生伯铄,字子毗,博学善著,有《曹氏家传》行世。铄次弟季铜,生毂,毂之孙瑫,字仲玉,拜刘宋正言知,诰勅其子景宗,字子震,有勇略,工诗文,在梁封湘西侯,三传至隋时,业登开皇元年进士,业六代,孙耿有三子,长子瑭为元和进士,官居贵州。次子珙,字名达,在懿宗朝任猷州令。弟(王旁开)子全晸公,宪宗乙亥四年十一酉时生,字文渊,号伯海,授江南招讨使,遗像存焉。公次子翔,原名岩生,唐宣宗丁卯愤兄翊,原名崇,追巢至歙阵亡,后因力讨有功,封护国上将军,食邑奉祀黄墩,因家居焉。孙睦,有五子:长曰榧生,济阳王彬,彬弟彩,又名谏生、利用,封韩国公,利用子清立除彭泽令,隐居贵池文斗山下,是礼和曹氏,是翔公裔孙也。惟翔弟翱,原名峰,少四岁,字季冲,随祖珙之任猷州,寻复泾阳故里,至乾符乙亥生子职,职二十六岁生镐杰公,号正南┅┅。宋开宝七年,正南公携孙瞻谒彬于池州。┅┅(瞻)生五子:┅┅弘二讳锺,居文楼冲。┅┅ 锺公播迁春谷,爱緑峰山环,虬川水绕,遂卜居焉。厥后七世孙百十一公生二子,长大一公,次大三公携其二子二七公二八公避乱小岭,族由是蕃。” 

    另一篇《曹氏宗派源流序 》也记叙了小岭曹氏宗派的沿革:

    “吾曹自周武王克殷封同母第五弟叔振铎于曹,遂以国为氏。越四世,宫伯侯生子二,长孝伯云,嗣立次子 飌 别为公族,乃吾宗嫡派也。飌生良,夫良生窿,窿生简,简生进,仕鲁公子翚,以为遂邑宰。进生刿,世居孝廉里,鲁庄公十年,与齐战于长勺,以谋克之,封为鲁师。公生子瑢,字季瑢,为庐江大夫。瑢生鰤,子子鱼,为费邑令。生子(赤旁需),(赤旁需)生搏,搏生騋,字仲马,为鲁成公使蔡,因留蔡,为上蔡派。騋生骃,为金城大夫,骃生玭。玭生鏻,为祈农大夫。鏻生岷,字叔蘅,为南阳大夫。冺生卹,字子循,从学孔门,名列七十二贤,封上蔡侯。卹生鹏,为临淄牧。鹏生珩,任南阳令,迁盩厔大夫。珩生晶,晶生頳。作传以记之。班孟坚、刘子敬咸致赞焉。其遗像赞曰:少而才能豪吏健将,晚而谦恭醇德雅量,清静为治,刻深匪名,配萧并贤百世,前称谥懿侯,袭爵五世。参生窋,文帝时官拜中大夫,生子奇,奇生时,尚信阳公主。时生爽,字仲达,因奉祀居谯,为谯国派。爽生密,宦名师孟,官侍中,退居薛之济阴,生子政,为大夫。政生曾,为石室以积书,号曹氏书仓。建武初,受尚书。生子充,字子弘,官博士。充生褒,字叔通,汉元和时拜侍中,定礼制,博物识,古为儒者之宗。生子汔,一名玥,为亳州谯令遂家焉。汔生田,字仲耕,为兰台令,生子潨,为御史大夫。潨生子三:长曰腾,字季兴;次曰易,字龙光;三曰兴。┅┅ 易生攄,字彦远,为中郎将。攄生幾,任参军,生子彦,┅┅授太常礼院光禄大夫,泰兴四年秋率家眷宗族迁京口,未几,王敦叛乱江左,散居十八处,始离析也。彦生恭,字允恭,任江都令。恭生沛,泰和中任广阳令,因桓温擅废,隐居泾阳殿头里,为泾阳派。沛生铜,字季铜,自振铎公至此凡四十七世。铜生毂,仕晋开封刺史,遂居汴,为汴城派。毂生昱,为太尉,生子瑫,字仲玉。瑫生景宗,字子震┅┅。生子衍,字道谋。衍生彦师,字公权。师生邺,字业,之登进士,第授洋州刺史转宿州,遂家焉。┅┅邺生义,字文忠。义生伯起。伯起生粹,官字史粹,生衡。衡生耿,字尚宾。耿生珙,字名远,唐懿宗咸通进士,为猷州令。生子全晸,字文渊,唐僖宗乾符五年授讲习招讨使┅┅。自振铎公至此凡六十一世。全晸公三子曰翱,原名峰,字季冲,随祖任,复居泾阳故里,为泾阳派。翱生职,乳名轮千。职生镐杰,号正南,勇略过人,立寨洪口,保障一方,乡人德之名曰曹王坑。生子荣富。富生瞻,号曰大郎,字国仰,据统宗谱,登进士,第奉议郎。生子五,頳生(秋下龟)。(秋下龟)生莸,为秦沛令,因居沛县徴山,为徴山派。莸生沐,沐以子参追封平阳侯。自振铎公至此凡二十七世。参字伯舆,又字敬伯,仕汉,封平阳侯。惠帝二年丞相,太史司马谈次曰锺,名四郎,行弘二。宋仁宗宝元元年戊寅由太平泾阳东山下文楼冲迁南陵绿岭虬川,为虬川派。锺生元,行三十一郎,字子鉴。元生六郎。六郎生细七。细七生逸。逸生念四。念四生百十一。逆数至振铎公七十三世。百十一生子二,长大一,居虬川;次大三,自虬川迁泾县小岭为吾小岭始祖,溯曹氏得姓始于曹国派,至吾泾川小岭,中间历世数千年。” 

泾县《小岭曹氏宗谱》有两个刊本,第一个刊本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起倡修本,由曹汝梨、曹思诚主持编纂,虽未刊印,但抄写若干部分存族人以得流传。第二个版本是民国三年(1914)刊本,由曹鸿逵主持编纂并刊行,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只有民国刊本。 《小岭曹氏宗谱》,卷一《泾川曹氏合修族谱序》中也详细说明了小岭曹氏祖先于乾隆年间分修族谱,到民国续修和和修族谱的详细情况:

“泾川曹氏始祖大三公由緑峰卜迁小岭,传十余世,人丁繁盛,清乾隆戊戌之岁议修宗谱,五甲汝梨、九甲思诚是为曹氏之望,其勤劳纂辑,搜考无遗,创稿方成,惜以费巨中止,于是各任一甲,此曹氏谱既合旋分之所由起也。分修以来,百数十年绝无发起重修复合之事。去年春,两甲族中父老,慨然体汝梨、思诚之意,响人民共和之风,于是复集议合修,公举族中鸿逵督其事,订两载而成之。”

这样,我们现在见到的《小岭曹氏宗谱》包括了乾隆分修谱内容在内的截止民国初年小岭曹氏谱系延续等的全部内容。

根据《小岭曹氏宗谱》的记载,小岭曹氏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周武王封同母弟叔振铎国于曹”,到17世曹彦时,他率宗族人千余渡江居京口,后王敦叛乱,宗族因四散江南江北,分离18处,自那时起,曹氏分散全国各地,曹彦孙曹沛于东晋太和年间(367-371)移居泾阳殿头里,是为泾阳有曹氏之始。泾阳当时属宣州广阳县,广阳县原为陵阳县,晋成帝咸康四年(338 )改为广阳县,隋朝建立后,将广阳、安吴二县并入泾县,唐武德三年(620)又分置南阳县(原广阳县),安吴县与泾县成立。武德八年(625),又将南阳、安吴并入泾县。天宝十一年(752)置太平县,从此,殿头里泾阳乡为太平县城,现为黄山市徽州区所在地。到宋开宝年后,曹瞻之第二子曹锺,从泾阳迁居泾阳乡文楼冲,为文楼冲始祖。宋仁宗宝元元年戊寅,即1038年由太平泾阳东山下文楼冲迁南陵绿岭虬川,为虬川派。自叔振铎到曹百十一,为曹氏73世。

二、曹大三率曹氏族人定居小岭

根据《小岭曹氏宗谱》卷四之《泾川小岭曹氏宗谱世系传》记载:“始祖大三公:春谷绿峰虬川百十一公之次子,行大三。自振铎公至此,凡七十四世,少英敏,卓有智猷。宋末时游至泾川,见小岭山水秀丽,风土淳朴,遂家焉。历宋至今,世数长远,子姓繁衍,世居小岭者,寖昌寖炽。其外徙者亦克开克继,泝流溯源,皆公一人之肇基也。公生于宋理宗景定甲子五年八月十五日子时,娶寨峰王氏。太君生子二:二七、二八。公卒于元世祖至正[元]壬午十九年十月十一日午时。太君生卒缺。合葬老坟山辛乙向,系延受公支下己业。” 

据上记载,我们得知,曹大三生于公元1204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卒于公元1282年农历十月十一日,享年78岁,是叔振铎之74世孙。同时还使我们清楚了其妻王氏和葬向等情况。

曹大三缘何从南陵绿岭虬川迁小岭呢?原因主要有:

一是躲避战乱。《小岭曹氏宗谱》云:“锺公播迁春谷,爱緑峰山环,虬川水绕,遂卜居焉。厥后七世孙(此处指虬川派七世,笔者注)百十一公生二子,长大一公,次大三公携其二子二七公、二八公避乱小岭,族由是蕃。”

二是爱小岭自然环境。《小岭曹氏宗谱》载:“延至北宋,有瞻大郎者,世居太平之殿头里泾阳乡,其次子约弘锺自太平迁虬川,传八世至大三公,爱小岭山环水绕,遂卜居焉,为小岭始祖。”。

   三是小岭此地便于造纸。曹氏迁居小岭后,根据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可以就地取材,以纸业为生计。“泾,山邑也,故家大族往往聚居山谷间至数千户焉。邑西二十里曰小岭,曹氏居焉。曹为吾邑望族,其源自太平再迁至小岭,生齿繁夥,分徙一十三宅。然天地稀少,无可耕种,以蔡伦术为生业,故诵读之外,经商者多,人物富庶,宛若通都大邑。” 又云:“且公为我子孙虑至深远也,见此系山陬,无可耕土,因贻蔡伦术于后,以为生计。”              

    据上,曹大三(1204-1282)生长于宋元乱世之秋,改朝换代之际。根据《小岭曹氏宗谱》记载和曹氏后人的口碑相传,他曾数度从南陵绿岭虬川老曹家到泾县小岭山里考察,见小岭是一方清静之地,虽山多地少,然是传蔡伦造纸术的理想之所。于是,于宋绍定二年(1229)率家族数十人来居,其时,曹大三恰25周岁年龄。

    曹大三到小岭后,即组织族人,劈山开路,造桥筑坝,疏浚水源,踏勘设槽处所。太平泾阳祖地曹氏和虬川老家族人也派人前来大力支援。经过数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在小岭建立起造纸生产基地,从此,创小岭宣纸生产先河,使小岭成为中国宣纸的发源地。

在随后的日子里,曹大三继续带领族人一边进行纸业生产,一边逐坑逐岭地开发建设,进行艰苦的创业劳动,在这过程中,遭遇了无数次的危难险阻,发生过多次人员伤亡事件。经过数代人的连续奋战,改变了小岭的荒凉面貌。逐步形成了九岭十三坑的村落格局,为以后的宣纸生产和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极为优越的原料生产环境。经过代际之间的不断努力,曹大三及其后人将小岭建设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通都大邑”。

“公复自虬川迁泾,爱小岭山川幽胜,聚族于斯,遂为我族所自出之祖,已二十有一世于兹。公值宋末争攘之际,烽燧四警,避乱忙忙,岂遑计曰,此方可以长子孙者也。而流衍繁盛,族分两甲,徙居一十三宅,自风坑起足至大岭之麓,十数里万瓦鳞次,烟火蓬勃,皆我曹氏之居也。顾今曹氏所居之地,皆昔他氏所先居之地,闻与我同居者,潘氏、汪氏外,又有唐姓、杨姓、许姓、方姓、周姓如许族焉。今所存者,虽尚有唐、杨二家,要皆式微矣。┅┅谒公之像,温和霭吉慈爱人也。意好施为怀,而乡里穷困,无不食公之惠。┅┅公固世家佳子弟,虽值流离播迁,亦岂若微氓贱夫,担破笼,挈其村妻愚子,赁主人茅屋,为之看守山林者耶?故卜宅于斯,余氏消灭,而我族独昌。且公为我子孙虑至深远也,见此系山陬,无可耕土,因贻蔡伦术于后,以为生计。今子孙不耕种而自无艰于食,未桑麻而自不缺于衣,且车舟杂还之所,珍奇列肆之市,人人皆得至其处,岂致如穷乡邃谷之小丈夫日守于蓬蒿绳牗之下,至白首而足迹尚未出境也。则所以造我后人者,岂有涯乎?” 

     三、曹大三率众创制宣纸的历史贡献

曹大三率族人到小岭定居后,根据当地的条件,为使曹氏后人有一个生计来源,于是经过反复琢磨,组织族人造纸,并创制出后来举世闻名的宣纸。根据曹氏世世代代的口碑相传,从小岭曹氏人造纸到创制出宣纸,也经历一个反复试验的过程。

第一,试验用各种树皮造纸。曹大三有2子、7孙、15曾孙,自迁居小岭后,曾多次聚家人集议如何以蔡伦术立家传业,他谆谆告诫子孙们,要不断吸取它纸工艺之长,精益求精,使我曹氏纸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又说,制纸原料(时指楮皮),迩来价格昂贵,而且日见贫乏,我们必须利用就地树木之皮,择其可用者用之。于是全族人不断研究,试验用各种树皮制浆造纸,扩大造纸原料来源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第二,选派族人到其他产纸区学习造纸技术。曹大三在世时和以后的数代曹氏族人,不断派人去周围产纸区参观学习,考察工艺,不断实践,总结提高。 南北朝时期,随着中原土著和各种手工艺人大量南迁,将中原文化和造纸技术带到长江以南地区,现今之苏南、浙北、皖南形成为重要的造纸中心。到唐代时,造纸技术进一步传播开来,现今江苏之常州,浙江之杭州、绍兴、金华、衢州,安徽宣城、黄山、池州,江西之九江、上饶,湖南之衡阳,四川之成都等地,都成为重要的造纸基地。这其中的许多造纸地都是距离小岭曹氏不远的地方,有的是曹氏先人曾经居住的所在。这给小岭曹氏其时学习造纸技术,汲取制纸经验提供了条件和便利。

第三,组织造纸试验。曹大三及其族人对造纸原料,研究过用数十种树肤试验造纸,进行了反反复复的试验,为后裔的进一步研发积累了经验,后经几代人的努力,历约一个多世纪,终于在元末明初,以本地青檀皮纤维制浆造纸获得成功。

第四,初步建立了一整套宣纸制作工艺程序。自曹大三开始,曹氏族人就开始了宣纸全套制作工艺流程的摸索和完善,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用纸需求量不断增大,曹氏族人又逐步试验并掌握了稻草制浆与皮浆、草浆掺和,按一定量配比的制纸法,这样,便建立起小岭曹氏一套完整、系统、全面、合理的“灰碱蒸煮、雨洗露炼、日曝氧漂”的制料和“捞、晒、剪”环环相扣的制纸全过程宣纸生产工艺程序。这在宣纸发展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开端,在我国纸业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到明代中叶,小岭曹氏的宣纸制造工艺,又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新水平,创制出“潞王”、“金榜”、“白鹿”等许多名牌产品。及至清代,宣纸业走向鼎盛,宣纸工艺也辐射到泾县县内其它地方,也传到附近各县。清末民初,泾县宣纸多次在国际展览会上获奖。随着小岭曹氏宣纸业的扩大,行销国内许多地方,甚至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小岭曹氏也逐步闻名全国,享誉世界。小岭被公认为“小岭是中国宣纸的发祥地”,小岭曹氏被冠以“宣纸世家”等美称,宣纸被誉为“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等,泾县被世人称作“宣纸之乡”,宣城亦被认为是宣纸得名之地。新中国后,宣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和世界艺苑中的一株超尘绝俗的奇葩,进一步得到开放,被联合国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宣纸发展到今天的这一切,都源起于曹大三当年的开拓与创造。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今人尽享树下荫,岂忘先人创纸恩。曹大三在率领族人改造自然、建立基地、创制宣纸、塑造纸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坚毅卓绝的劳动创业精神,勇于创新、敢于创造的科学探索精神,高瞻远瞩、造福后人的奉献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效仿的。曹大三的业绩与他的宣纸事业必将永远载入史册,也必将永远激励后人去不断奋发进取,开拓创新。

作者:曹天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