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北方地区春季放鱼种的时间,应在水温回升到16℃后。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清塘消毒。消毒应在投放鱼种前10天,选择晴朗天气进行。方法有两种:一是干塘法,将鱼塘中的水抽掉,只留下12厘米淤泥,每亩用生石灰150~200斤,或用含氯30%的漂白粉10~12斤,兑水全池泼洒;二是带水法,在鱼塘水深1米的情况下,每亩用生石灰320斤,或用含氯30%的漂白粉22~25斤,兑水全池泼洒。 二、投施基肥。基肥以人畜粪为好。老鱼塘每亩水面少施,新鱼塘应适当多施。以增加肥力。 三、选好鱼苗。1、看体色。看鱼种是否群体颜色相同,体色鲜嫩;2、群体组成。看鱼种是否大小整齐,身体肥满,光滑而不拖泥;3、活动能力。如果将手或木棒插入苗盘中间,使鱼苗受惊,好鱼苗四处迅速奔游;4、逆水流动。用手或木棒搅动鱼水体,使水产生漩涡。好鱼苗能沿边缘持续逆水游动;差鱼苗则不能,有的甚至伏底不动;5、流水挣扎。将鱼苗舀在白瓷盘中,把水倒掉,好鱼苗会强烈挣扎,头尾弯曲成圆形状;差鱼苗则无力挣扎,仅头尾颤抖。普通鱼苗的规格最好为:草鱼0.4~0.75公斤,鲢鱼和鳙鱼长度13~20厘米,鲤鱼和鲫鱼长度9~12厘米左右。特种鱼的规格也应大一些。 四、掌握密度。采用多种鱼混养,密度要适宜,不可过密。每亩水面放养鱼苗的数量,要因地、因塘制宜,灵活掌握。普通鱼苗混养,各种鱼所占的比例应为:鲢鱼50%~60%,鳙鱼15%,草鱼10%,鲤鱼10%,鲫鱼、鳊鱼为5%~10%。 五、安全管理。鱼苗在捕捞、运输中难免受伤,下塘前要做好消毒工作。随着池塘水温回升,鱼类活动量增大,需投喂精饲料,同时管理工作要跟上,千方百计夺取高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