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氏,汉有太子少傅瓶守。(广 韵十五青、姓解二、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七、姓氏急就篇 上、卮林四)
器案:姓解作“瓶中”,“中” 字恐误。
乘氏,楚大夫子乘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又乘睢 ,古贤人。(通志氏族略、类稿二九)
胜屠氏,汉有河东太守胜屠公。( 姓氏急就篇下)
器案:胜屠公,见汉书宁成传。
弘氏,卫大夫弘演之后,汉有宦者弘恭,为中书 令。(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一 七、类稿二九、合璧事类续二六)
恒氏,楚大夫恒思公之后,见世本,汉有东安长 恒裴,子孙因居之。(姓纂五、通志氏 族略)
猷氏,卫有猷康。(通志氏族略 、姓解二、古今姓氏书辩证一八、姓氏急就篇下)
由章氏,由余,秦相也,见史记,汉有由章至, 长沙太傅。(宋景文公笔记中、姓解三 、急就篇补注一、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姓解作“长沙太守”。汉 书儒林瑕丘江公传:“丁姓至中山太傅,授楚申章昌曼 君,为博士,至长沙太傅。”李奇曰:“姓申章,名昌 ,字曼君。”宋祁曰:“萧该音义曰:‘晋灼作“由章 ”。’予案风俗通义姓氏篇云:‘由余,秦相也,见史 记。汉有由章至,长沙太傅。’今宜作由章阳夏公。” 案:广韵十七真有“申章昌”,“申”当为“由”之误 。
牛氏,汉有牛崇为陇西主簿,马文渊为太守,羊 喜为功曹,凉部云:“三牲备具。”( 广韵十八尤、急就篇补注一、姓氏急就篇上、广博物志 七)
犨氏,晋大夫郤犨之后。(广韵 十八尤、姓氏急就篇上)
周生,姓也。(后汉书冯衍传注 )
州氏,晋有州绰、州宾,其先食采于州,因以为 氏。(通志氏族略、类稿三二、通鉴注 魏纪七)
丘氏,鲁左丘明之后,又齐太公封于营丘,支孙 以地为氏,世居扶风,汉末丘俊持节江淮,属王莽篡位 ,遂留江左,居吴兴也。(广韵十八尤 、兼明书五引唐韵、急就篇补注一、姓氏急就篇上、通 鉴注魏纪十、又隋纪四)
器案:史记楚元王世家索隐引应 劭曰:“丘,姓也。”
谋氏,周卿士祭公谋父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姓纂五、广韵十八尤、姓解一、通志氏族略、姓氏急就 篇上)
牟氏,牟,子国,祝融之后,后因氏焉,汉有太 尉牟融。(广韵十八尤、通志氏族略、 姓解二、类稿三二、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汉纪三七)
侯叟氏,飂叔安之后。(路史后 纪八)
侯史氏,董狐为晋侯史官,因氏焉。汉桑弘羊故 吏侯史吴匿弘羊子迁,后汉侯史干为东莱太守,因家焉 。(姓纂五、通志氏族略、宋本辩证十 九侯)
器案:侯史吴见汉书杜延年传。
娄氏,邾娄之国,子孙或以娄为氏,或以邾娄为 氏,左传齐大夫娄禋。(姓纂五、通志 氏族略、类稿三二、合璧事类续一九)
畴氏,挚畴,古之诸侯,后有挚畴氏、挚氏、畴 氏,或即任姓之挚,以国为氏。(类稿 三二、路史国名纪六)
林氏,林放之后,至林玉为相,有九子,号十德 之门,又居九门,见戚苑。(姓纂五、 广韵二十一侵、秘笈新书别三、翰苑新书后七、合璧事 类续一九、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二三七)
斟灌氏,夏诸侯也,子孙氏焉。( 通志氏族略)
箴氏,卫大夫箴庄子。(广韵二 十一侵、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作“针 庄子”,“箴”、“针”古通,左传宣公四年有“箴尹 克黄”,定公四年有“针尹固”,即其证。
金氏,少昊金天氏之后。(姓纂 五、类稿三三、合璧事类续一二)
阴氏,阴康氏之后,周有阴不佞,阴里人也,管 修自齐适楚,为阴大夫,其后氏焉。后汉光武阴皇后, 其先则宣帝时祀灶者阴子方之后也,弟将军阴识,识弟 兴。(广韵二十一侵、通志氏族略、姓 解二、类稿三三、路史前纪九、合璧事类续二五、通鉴 注汉纪三二)
器案:阴不佞,见左传昭公二十 四年。
岑氏,古岑子国之后,汉有岑彭。( 广韵二十一侵、通鉴释文五、姓氏急就篇上、纲目集览 八)
南氏,楚大夫南遗。(姓解三)
堪氏,八元仲堪之后。(广韵二 十二覃、姓解一、姓氏急就篇上)
甘氏,甘,夏时侯国也,以国为氏。( 类稿三三、合璧事类续二四)
澹台氏,澹台灭明,字子羽,武城人,汉有博士 澹台恭。(通志氏族略)
顾櫰三曰:‘澹台恭,即杜抚弟 子澹台敬伯也。’器案:后汉书儒林薛汉传:“弟子犍 为杜抚、会稽澹台敬伯、钜鹿韩伯高最知名。”顾秋碧 以为杜抚弟子,非是。
三乌氏,凡氏于职,三乌、五鹿,有三乌大夫, 因氏焉,汉有三乌郡为上都计。(通志 氏族略、姓氏急就篇下、永乐大典二三四六、卮林四)
永乐大典见纯常子枝语三七引, 卮林作“沛上计三乌群”。文苑英华四八二引张柬之对 策:“应氏着书,具表三乌之始。”
三伉氏,卫邑也,晋公子重耳封舅犯于三伉,支 孙氏焉,汉有少府三伉充宗,代郡有阳县有三伉氏。( 姓纂五)
陈汉章曰:“‘有阳’当作‘阳 原’。”
聃氏,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之后。( 通志氏族略)
兼氏,卫公子兼之后。(广韵二 十五添、姓纂五、通志氏族略、类稿三三)
函氏,汉有豫章太守函熙。(卮 林四)
董氏,本飂叔安之裔子,董父实甚好龙,帝舜加 焉,赐姓曰董。(姓解二)
被氏,汉有牂柯太守被条。(通 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二九、类稿三四)
委氏,汉太原太守委进。(广韵 四纸、姓解一、姓氏急就篇下、卮林四)
李氏,李伯阳之后。(广韵六止 )
俟氏,有俟子,古贤人,着书。( 姓纂六、广韵六止、通志氏族略、姓解一、古今姓氏书 辩证二二、类稿三四)
器案:姓纂、通志、类稿作“六 国时人”;姓解云:“着书八篇。”汉书艺文志儒家有 “俟子一篇”,注云:“李奇曰:‘或作侔子。’”
子氏,左传有子锄商,郑大夫子人九。( 姓纂六、类稿三四)
孙星衍、洪莹校刻姓纂注云:“ 左传:‘叔孙氏之车子锄商。’杜注:‘车子,微者, 锄商名。’此文附会不合。”陈汉章曰:“此校大误。 汉书古今人表中下明着子锄商,应劭同时人服虔注左传 亦云:‘车,车士,微者也,子姓,锄商名。’其后王 肃注家语辨物解同服虔,安得以杜预一说而疑应劭附会 ?特‘子人九’与左传称‘子人氏’不合耳。”
子仲氏,鲁宣公子仲之后。(通 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二二)
陈汉章曰:“案辩证引作‘陈宣 公子子仲之后’。而引诗‘子仲之子’辨其误,然诗又 有公孙子仲,陈士元姓□引姓苑亦云:‘陈宣公子后。 ’又引姓源:‘宋司马子仲皇野后。’是子仲氏所自出 非一,不独鲁公子慭字子仲也。”
子献氏,齐大夫子献之后也,楚文王之时,子献 辽为大夫。(姓纂六、通志氏族略)
几氏,宋大夫仲几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通志氏族略)
舋氏,鲁大夫舋夏。(姓解三)
鬼谷氏,鬼谷先生,六国时纵横家。( 史记苏秦传集解、通鉴注周纪二、通鉴纲目集览一)
旅氏,周大夫子旅之后,汉高功臣昌平侯旅卿, 传封六代。(通志氏族略、类稿三六)
器案:汉书功臣表作“昌圉侯” ,此误。
处氏,史记赵有辨士处子,故有处姓也。汉有北 海相处兴,又有陈留相处就。(史记孟 荀列传集解、后汉书酷吏李章传注、姓纂六、广韵八语 、容斋五笔一、姓解二、类稿三六、姓氏急就篇上)
案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法家:“处 子九篇。”师古曰:“史记云:‘赵有处子。’”寻史 记孟荀传作“剧子”,古通。处兴,即见李章传,云“ 太守处兴”,姓纂作“北郡太守”,误。
所氏,宋大夫华所事之后,汉有谏议大夫所忠。 (史记司马相如传正义、后汉书独行刘 茂传注、姓纂六、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二三、 类稿三六、急就篇补注一、姓氏急就篇下、困学纪闻七 )
器案:通志、类稿“华所事”作 “所华”,钱大昕曰:“按左氏传有‘华御事’,未见 名‘所事’者。”
楚氏,芊姓,鬻熊封楚,以国为姓,左传鲁有楚 尹、楚丘,赵襄子家臣楚隆。(姓纂六 、古今姓氏书辩证十二、类稿三六)
禹氏,禹支庶以谥为姓。(姓纂 六、路史后纪一三)
甫氏,甫侯之后。(广韵九麌、 类稿三七、姓氏急就篇下)
府氏,汉有司徒掾府悝。(广韵 九麌、通志氏族略、姓解三、古今姓氏书辩证二三、类 稿三七、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武氏,宋武公之后,氏于谥,秦末武臣自立为赵 王,项羽之客有武涉,魏将武满,汉有武虎、武让、武 勃。(广韵九麌、急就篇补注一、姓氏 急就篇上)
器案:武臣见汉书高纪及陈胜、 陈余、蒯通、严安等传,武涉见汉书项籍、韩信、蒯通 等传,武满见汉书高纪,武虎见汉书功臣表,武让见汉 书翟方进传,武勃见后汉书冯异传。
武强氏,汉武强侯王梁,其后因封为氏。( 广韵九麌、姓解二、姓氏急就篇下)
武成氏,赵平原君胜,封武城,因氏焉。( 姓纂六、通志氏族略、路史后纪七)
器案:“封武城”,通志、路史 作“封武成君”,误,史记平原君传:“封于东武城。 ”今从姓纂。
辅氏,智果以智伯刚愎必亡,其别辅氏,汉有辅 狠为尚书令。(
姓纂六)
孙星衍、洪莹校注曰:“案汉有 尚书令辅粮,此作狠,不同,粮亦俗字,疑误。”器案 :战国策赵策上:“智过见君之不用也,言之不听,出 更其姓为辅氏。”
鲁氏,凡氏于国,齐、鲁、宋、卫是也。( 广韵十二齐、急就篇补注一)
古氏、周有古公□父,其后氏焉,晋平公时有舟 人古乘。(后汉书东平王苍传注、姓纂 六、通志氏族略、合璧事类续一七、彊识略三三)
古成氏,即苦成之后,随音改焉,汉有广汉都尉 古成云。(姓纂六、通志氏族略)
陈汉章曰:“三家辑本并据通志 入上声,与五鹿、五王氏并列,不知其误始郑樵也。潜 夫论志氏姓云:‘苦成,后人书之或为枯,不喜枯、苦 之字,则更书之曰古成氏。’广韵十四清云:‘汉有广 汉太守古成云。古音枯。’然则古成读为平声,应劭必 同王符说,三家并失考。”
虎氏,汉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后。 (广韵十姥、古今姓氏书辩证二四、容 斋五笔一、类稿三七、姓氏急就篇上)
扈氏,赵有扈辄。(广韵十姥、 礼部韵略十姥、姓解一、类稿三七、合璧事类续二六)
苦氏,苦成,越大夫,汉苦均为会稽太守,苦音 库。(姓纂六)
器案:通志氏族略:“风俗通云 :‘苦成,乃言音变为库成。’”
五王氏,齐自威、宣、湣、襄至建五王,因以为 氏。(通志氏族略)
五鸠氏,赵有将军五鸠卢。(姓 解二)
五鹿氏,五鹿,卫邑也,晋公子重耳,封舅犯于 五鹿,支孙氏焉,汉有少府五鹿充宗。( 通志氏族略、通鉴释文四、古今姓氏书辩证二四)
邸氏,汉有上郡太守邸杜。(广 韵十一荠、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二四、容斋五 笔一、类稿三四、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通志、类稿“杜”作“社 ”。
辨氏,汉有度辽将军辨皓。(广 韵十五海、姓解三、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器案:姓纂六:“汉渡辽将军辨 皓,见英贤传。”
尹氏,师尹,三公官也,以官为姓,周有尹吉甫 、尹喜,汉尹咸、尹赏、尹齐,后汉尹敏。( 姓纂六、类稿三八、西溪丛语下、合璧事类续一六、彊 识略三三)
尹公氏,卫有尹公佗。(姓解三 )
隐氏,汉有隐翁、河间太守隐□。( 姓解二、姓氏急就篇上)
蹇氏,汉有蹇兰,为交趾刺史。( 通志氏族略、类稿三八)
圈氏,楚鬻熊之后,一本云,本姓□氏,郑穆公 之后,秦末为博士,逃难改为圈氏。( 类纂三八)
混沌氏,少昊氏之良佐,汉有屯莫如,为常山太 守。(宋景文公笔记中引萧该汉书音义 、路史前纪四、急就篇补注二、姓氏急就篇下、困学纪 闻一二、卮林四)
管氏,管夷吾,齐桓佐也,见论语,汉有管虢, 为西河太守。(
宋景文公笔记中、急就篇补注一)
器案:“汉书儒林颜安乐传:“ 疏广授琅邪管路,路为御史中丞。”宋祁曰:“萧该音 义:‘案草下完,音丸,又音官。’今汉书本却作草下 完。风俗通姓氏篇有管、莞二姓,云:‘莞苏,楚大夫 ,见吕氏春秋,汉有莞路,为御史中丞。’即此是也。 又有管姓,云:‘
管夷吾,齐桓佐也,见论语,汉有 管虢,为西河太守。’今莞路是草下完,非竹下完及竹 下官,由来读者多惑,检风俗通乃知。”
满氏,荆蛮有瞒氏,音舛变为满,汉有满昌。( 广韵二十四缓、通志氏族略、通鉴释文七、类稿三八、 合璧事类续三六、通鉴注三四、彊识略三三)
器案:满昌见汉书沟洫志、及韦 玄成、王嘉、后苍、王莽等传。
铣氏,升平中,钩弋有鲜卑人御史中丞铣管。( 姓解二)
器案:升平为东晋穆帝年号,此 文有误。
典氏,汉有校尉典韦。(姓纂七 、通志氏族略、类稿三八)
显氏,显甫为周卿。(广韵二十 七铣、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显甫见诗大雅韩奕。
衍氏,宋微仲衍之后。(通志氏 族略、类稿三八)
勉氏,汉有上郡太守勉昂。(姓 解三、姓氏急就篇下)
矫氏,晋大夫矫父之后。(后汉 书逸民矫慎传注、姓氏急就篇下)
昊氏,昊英氏之后,一云少昊之后。( 姓纂七、通志氏族略、类稿三九)
老氏,颛顼子老童之后,左传宋有老佐,论语老 彭即彭祖也,或云,老氏,老聃、老莱子之后。( 姓纂七、通志氏族略、类稿三九、姓解一)
我氏,我子,六国时人,着书号我子。( 姓纂七、类稿三九)
器案: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墨家“ 我子一篇。”师古曰:“刘向别录云:‘为墨子之学。 ’”
下门氏,晋大夫下门聪。(姓纂 三)
社南氏,其先齐倡,徙居社南,因以为氏。( 广韵三十五马、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辩证二六、姓氏急 就篇下)
器案:姓纂六引风俗通:“祖南 与社南,皆齐倡也,汉高惕娶扶风祖南氏。”说与广韵 异,今附于此。
社北氏,凡氏于职,社北、五鹿,有社北大夫, 因氏焉,汉有社北郡为沛郡上计。(姓 纂七)
器案:通志氏族略、姓解一、古 今姓氏书辩证二六、姓氏急就篇下作“社北氏,与社南 皆齐倡,后有居社北者,自称社北氏。”
蒋氏,周公之裔。(广韵三十六 养、通鉴释文四)
壤驷氏,息公子边为大夫氏焉,汉有光禄大夫宜 陵侯壤驷射。(
姓纂七)
孙星衍、洪莹校注曰:“案:家 语孔子弟子有壤驷赤,秦人。”
广氏,广成子之后。(姓纂七、 通志氏族略、类稿三九、合璧事类续二七、排韵氏族大 全七、彊识略三三)
丙氏,齐有大夫丙歜。(广韵三 十八梗、姓解三)
景氏,景凤。(姓解一)
隐氏,汉有隐翁、河间太守隐□。( 姓解二、姓氏急就篇一)
靖氏,单靖公之后,以谥为氏,一云,齐田氏之 族,靖郭君之后。(姓纂七、广韵四十 静、通志氏族略、姓氏急就篇上)
有氏,有巢氏之后,仲尼弟子有若,鲁人,汉有 有禄。(元和姓纂七、通志氏族略、姓 解三、类稿四0、姓氏急就篇下)
器案:姓解、姓氏急就篇作“汉 有光禄勋有光。”
又案:汉书百官公卿表光禄勋有 “有禄”,作“有光”疑误。
糗氏,汉有糗宗,为嬴长。(广 韵四十四有、通志氏族略、姓解二、古今姓氏书辩证三 四、类稿四0、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咎氏,汤司空咎单,左传咎犯,即舅字也。( 姓纂七、类稿四0、姓氏急就篇上)
酉氏,黄帝之后,见国语。(类 稿四0)
寿氏,吴王寿梦之后,吴大夫寿于姚,汉末兖州 牧寿良。(后汉书方术传注、册府元龟 八七六、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三四、类稿四0 、排韵氏族大全七、合璧事类续二五、通鉴注宋纪一二 )
郈氏,鲁大夫郈昭伯食采于郈,因氏焉。( 姓纂七、类稿四0)
耦氏,宋卿华耦之后,汉有侍中耦嘉。( 姓纂七、广韵四十五厚、通志氏族略、类稿四0、姓氏 急就篇下、卮林四)
奄氏,奄,国号也,尚书云:“成王既践奄。” 左传秦大夫奄息,其后也。(姓纂七、 古今姓氏书辩证二八、类稿四一)
仲氏,汤左相有仲虺,孔子弟子仲由,汉有廷尉 仲定。(广韵一送、姓解一)
赵明诚金石录十六廷尉仲定碑: “定,汉史无传,惟风俗通、元和姓纂具载姓名官爵, 今案姓纂云:‘汉有廷尉仲定。’此当同也。”
用氏,古有用国,见毛诗,汉有高唐令用虬、名 士录有高士用羽之。(姓纂八、通志氏 族略、容斋五笔一、类稿四二、路史国名纪六)
孙星衍、洪莹校注曰:“毛诗有 用国,未详。”孙星衍平津馆文稿上用国考:“应劭云 :‘出毛诗’者,桑中篇有‘孟弋、孟庸’,毛传以弋 、庸为姓,孔氏正义不能言其所出。钱少詹大昕,以古 书‘
庸’与‘阎’通,左氏传‘阎职’ ,史记齐世家作‘庸职’是也。嘉靖山东通志:“古用 国,在今高唐州地,故有用姓,引名士录有用羽之,盖 以国为氏。太平寰宇记:‘古高唐城,在禹县城南五十 里。’盖汉县在今高唐、禹城交界,庸职正是齐人。古 庸、用亦通字,是孟庸、庸职、用虬、用羽之、当为一 族,其故城在禹城、高唐之间,既可释毛诗,亦可补方 志之缺。卢学士文弨辑风俗通逸文,删‘见毛诗’三字 ,盖不知其指孟庸也。禹城县旧志古迹,不载用国,因 据嘉靖通志增入之,而为之考。”陈汉章曰:“风俗通 所谓‘古有用国,见毛诗’者,即毛诗鄘国也。古鄘与 庸通,汉书地理志:‘诗风邶、庸、卫国。’师古注: ‘“庸”字或作“鄘。”’说文:‘鄘从邑庸声。庸从 用从庚。’故庸又与用通,尧典‘征庸’,疏:‘庸声 近用,故为用。’皋陶谟:‘帝庸作歌。’史记夏本纪 作‘帝用作此歌’,又‘五刑五用哉’,后汉书梁纯传 作‘五庸’,皆其证也。鄘国之为用姓,正犹雝国之变 为雍姓矣。”
雍氏,周文王第十三子雍伯之后,以国为姓,今 或音雍州之雍,汉雍齿,沛人。(姓纂 八、广韵三用、大金集礼二三、急就篇补注一、通鉴注 八)
类稿四二:“雍,本于龙反,俗 呼去声,今附上平声。”案:左传桓公十一年雍姞,释 文:“音于龙反。”
被氏,汉有牂柯太守被条。(通 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二九、类稿三四)
义氏,义伯阳卿也,汉有南阳太守义纵。( 姓纂八、类稿四二)
义渠氏,狄国,为秦所灭,因氏焉,汉有光禄大 夫义渠安国。(
通志氏族略、姓解二、古今姓氏书 辩证二九)
器案:义渠安国见汉书赵充国传 。
挚氏,挚畴,古诸侯也,见毛诗,周有挚荒。( 姓纂八、通志氏族略、类稿四二、路史国名纪六)
器案:挚荒见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
挚畴氏,古之诸侯后有挚畴氏。( 路史国名纪六)
遂氏,虞后,商人窴之遂。(路 史后纪十一)
备氏,宋封人备之后。(广韵六 至、姓氏急就篇上)
利氏,汉有利干,为中山相。( 广韵六至、通鉴注十一)
肆氏,宋大夫肆臣之后,汉渔阳太守肆敏,子孙 因居之。(姓纂八、通志氏族略、姓解 一、类稿四二)
懿氏,齐懿公之后。(通志氏族 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二九、类稿四二)
季连氏,晋有棠邑大夫季连齐。( 姓解二)
嗣氏,卫嗣君之后。(广韵七至 、类稿四二、姓氏急就篇上)
食氏,食我,韩公子也,见战国策,汉有食子公 ,为博士。食音嗣。(唐写唐韵卌一职 、广韵二十四职、通志氏族略、宋景文公笔记中、姓解 二、类稿五二、卮林四)
器案:广韵“子”误“于”,通 志、类稿“公”作“通”。食我,见韩非子说林上。食 子公,见汉书儒林赵子传。
忌氏,周公忌父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广韵七至、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二九、类稿四 二、姓氏急就篇上)
贵氏,陆终之后,汉有贵迁为庐江太守。( 姓纂八、广韵八未、通志氏族略、容斋五笔一、类稿四 二、姓氏急就篇上)
既氏,吴夫概王之后,因避仇,改为既氏,汉有 安南长史既凉。(姓纂八、通志氏族略 、类稿四二)
器案:通志作“汉有长安长既长 ”,未可据。
御氏、汉有司空史御长卿。(史 记殷本纪索隐)
器案:史记殷本纪集解:“皇览 曰:‘汤冢在济阴亳县北东郭,去县三里,冢四方,方 各十步,高七尺,上平处平地。汉哀帝建平元年,大司 空御史长卿,案行水灾,因行汤冢。’”索隐:“长卿 ,诸本多作劫姓,按风俗通有御氏,为汉司空御史,其 名长卿。明劫非也。亦有劫弥,不得为御史。”洪颐烜 读书丛录十七曰:“案‘大司空’下,不得言‘御史’ ,劫、御声相近,此本作‘大司空史御长卿’,传写者 误乙作‘御史’,而因以劫为姓。水经汳水注引皇览作 ‘大司空史却长卿’,‘却’即‘御’字之讹。”张文 虎舒艺室续笔十九曰:“集解‘御史’当作‘史御’, 索隐‘司空’下‘御’字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