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俗通·姓氏篇》/〔汉〕应劭撰

 文化龙乡 2015-03-18
风俗通义校注 
〔汉〕应劭撰,王利器校注,北京:中华书局。  
 
 
 
 
风俗通义佚文 
 
   姓氏(案四库全书风俗通义有 附录一卷,乃从永乐大典“通”字韵中所载马总意林节 本姓氏篇裒集而成者。嗣后,朱筠、钱大昕、卢文弨、 严可均、张澍、顾櫰三、姚东升、徐友兰、陈汉章、王 仁俊,俱有辑补,而张澍并为之注焉;则应书此篇虽亡 ,经后人之钩沉辑佚,庶几可复旧观矣。然诸家俱以四 声为次,固非应氏之旧,虽失本真,此亦无可如何者, 吾亦时且从众焉。至其自相抵牾之处,亦颇为之是正, 夫岂故为薄古哉,亦将以之信今云耳。篇名旧引多歧出 ,今从苏颂所见,定为姓氏,盖汉人亦习称姓某氏云。 )  
 
  万类之中,惟人为贵。春秋左氏传:“官有世功 ,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羊讥卫灭邢,论语贬昭公 娶于吴,讳同姓也。盖姓有九:或氏于号,或氏于谥, 或氏于爵,或氏于国,或氏于官,或氏于字,或氏于居 ,或氏于事,或氏于职。以号,唐、虞、夏、殷也;以 谥,戴、武、宣,穆也;以爵,王、公、侯、伯也;以 国,齐(一作“  
曹”)、鲁、宋、卫也;以官,司马、司徒、司寇、 司空、司城也;以字,伯、仲、叔、季也;以居,城、 郭、园、池也;以事,巫、卜、陶、匠也;以职,三乌 、五鹿、青牛、白马也。(北史高构传 、姓纂二十三元、御览三六二、广韵五支、十虞、十二 齐、六豪、十四清、十姥、一送、十九代、四十一漾、 一屋、姓解一、三、古今姓氏书辨证五支、十二齐、通 志氏族略、古今源流至论后七、困学纪闻二0、小学绀 珠七、急就篇补注二、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一、五、 二二九)  
 
  器案:广韵十二齐、姓解三、古 今源流至论后七俱引作风俗通氏姓篇序。春秋左氏传: “官有世功云云。”见隐公八年。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十 五年:“春王正月丙午,卫侯毁灭邢。卫侯毁何以名? 绝。曷为绝之?灭同姓也。”又哀公十二年:“夏五月 甲辰,孟子卒。孟子者何?昭公之夫人也。其称孟子何 ?讳娶同姓,盖吴女也。”论语述而篇:“陈司败问: ‘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 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 ,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 期以告。子曰:‘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齐、鲁、宋、卫四族,齐为之长。( 姓解三)  
 
  张、王、李、赵,黄帝赐姓也。( 姓解三)  
 
  器案:广韵十阳引作:“风俗传 :‘张、王、李、赵,黄帝赐姓也。’”  
 
  东方氏,伏羲之后,帝出于震,位主东方,子孙 因以为氏焉。(  
姓纂一、通志氏族略、能改斋漫录 五、辨误录下、类稿五七、路史后纪一、五、合璧事类 续三0、通鉴注一七)平原厌次,汉太中大夫东方 朔。(能改斋漫录五)  
 
  东郭氏,东郭牙,齐大夫,咸阳,其后也。( 史记平准书索隐)  
 
  东陵氏,东陵侯邵平,子孙氏焉。(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二)  
 
  东关氏,晋东关嬖五之后,汉有将军北亭侯东关 义。(古今姓氏书辨证二)  
 
  僮氏,汉有交址刺史僮尹。(广 韵一东、姓解一、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六二、卮林四 )  
 
  铜鞮氏,晋铜鞮伯华之后。铜鞮,晋之别邑也。 (通志氏族略)  
 
  中氏,汉有少府卿中京。(广韵 一东、姓解一、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中行氏,穆子后。(路史后纪九 下)  
 
  中垒氏,刘向为中垒校尉,支孙以官为氏。( 姓纂一、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二)  
 
  冲氏,汉有博士冲和。(姓解一 、古今姓氏书辨证一)  
 
  终古氏,桀内史终古,后氏焉。( 姓纂一、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二)  
 
  器案:吕氏春秋先识篇:“夏太 史令终古,出其图法 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 ,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淮南泛论篇:“  
夏之将亡,太史令终古先奔于商, 三年而桀乃亡。”此应氏所本,通志讹为“纣内史”, 钱大昕以下诸家悉据之,而不知是正,所谓以讹传讹也 。  
 
  钟离氏,钟离,子国,在九江,盖其后徙于此, 吴灭之。(路史国名纪二)  
 
  嵩氏,汉有嵩极玄子。(古今姓 氏书辨证一)  
 
  弓氏,鲁大夫叔弓之后,汉有光禄勋弓祉。( 姓解二、卮林四)  
 
  熊氏,黄帝有熊氏之后也。(姓 解二)  
 
  公旗氏。(古今姓氏书辨证二引 姓源韵谱)  
 
  公文氏,卫有公文要。(姓解三 )  
 
  公叔氏,卫大夫公叔文子。(姓 解三)  
 
  公乘氏,鲁有公乘子皮,见列女传。( 晋书音义六、姓源韵谱)  
 
  公宾氏,鲁大夫公宾庚之后。( 后汉书刘玄传注、姓氏急就篇下、通鉴注汉纪三一)  
 
  公族氏,晋成公立嫡子为公族大夫,韩无忌号公 族穆子,见左氏传。(后汉书党锢传注 、姓氏急就篇下)  
 
  公玉氏,齐湣王臣有公玉冉,其后也。( 史记封禅书索隐、武纪索隐)  
 
  器案:吕氏春秋审己篇、正名篇 、过理篇及新序杂事五,俱作公玉丹,此作“冉”,疑 误。战国策燕策上作公玉曰,“曰”亦是误字。  
 
  功氏,晋大司功景子之后,晋有功景。( 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辨证一、类稿二、姓氏急就篇上)  
 
  蒙氏,东蒙主,以蒙山为氏,秦有将军蒙骜,骜 生武,武生恬,皆仕秦。(姓纂一、通 志氏族略、类稿二、合璧事类续二四、通鉴注四、彊识 略三三)  
 
  农氏,神农之后。(广韵二冬、 姓氏急就篇上、韵会二冬)  
 
  龙丘氏,吴郡,汉时博士龙丘长。( 姓纂一、通志氏族略、姓氏急就篇下)  
 
  器案:“博士”通志作“高士” ,广韵十一尤云:“汉有吴人龙丘苌,隐居不屈。”寻 后汉书循吏任延传:“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志不 降辱,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吏白请召之, 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都尉 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 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 ,愿得先死备录。延辞让再三,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 卒。”据此,则“博士”当作“高士”。  
 
  雍氏,周文王第十二子也,雍伯之后,以国为姓 ,今或音雍州之雍,郑大夫有雍纠,楚有雍子,齐有雍 廪,宋有雍锄,汉什邡侯雍齿,沛人也。( 通志氏族略、类稿二、急就篇补注一、合璧事类续二五 、通鉴注八)  
 
  重氏,颛顼重黎之后,少昊时,重为南正,司天 之事,黎为北正,司地之事。(姓纂一 、通志氏族略、类稿二)  
 
  移氏,齐公子雍,食采于移,其后氏焉,汉有弘 农太守移良。(  
后汉书杨震传注、广韵五支、姓解 二、容斋五笔一、古今姓氏书辨证三、路史后纪四、又 国名纪四、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汉纪四二)  
 
  器案:移良见杨震传。  
 
  为氏,汉有南郡太守为昆。(广 韵五支、容斋五笔一、姓氏急就篇上)  
 
  随氏,随侯之后,汉有博士随何,又有右扶风随 蕃。(广韵五支、急就篇补注一)  
 
  岐氏,岐伯,黄帝师。(类稿四 引风俗传)  
 
  羲氏,尧卿羲仲之后。(广韵五 支、姓解二、姓氏急就篇上)  
 
  戏阳氏,卫有戏阳速。(姓解二 )  
 
  皮氏,周卿士樊仲皮之后,汉有皮尚,又有皮延 至孝,后汉有谏议大夫皮究。(姓纂二 、类稿三、秘笈新书别二、合璧事类续一六、翰苑新书 后六、彊识略三三)  
 
  离氏,离娄,孟子门人,汉有中庶子离常之。(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三、类稿四)  
 
  訾氏,帝喾妃,訾娵氏女,汉有楼虚侯訾顺。( 通志氏族略、类稿四、合璧事类续二七、急就篇补注二 、彊识略三三)  
 
  器案:楼虚侯訾顺,见汉书景武 昭宣元成功臣表。  
 
  卑氏,郑大夫卑谌之后,汉有北平太守卑躬,议 郎卑整。(后汉书皇后纪下注、容斋五 笔一、古今姓氏书辨证三、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卑谌,汉书古今人表同,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论语宪问篇作裨谌。广韵五支引胡 太傅碑有太傅椽雁门卑整,今本蔡邕集误作毕整,后汉 书皇后纪下有议郎卑整,即其人也。  
 
  裨氏,郑有裨灶明天文。(姓解 二)  
 
  器案:裨灶见左传昭公十七年、 十八年。  
 
  差氏,人姓。(急就篇补注二)  
 
  池氏,汉有中牟令池瑗。(广韵 五支、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夷维氏,故莱,夷维邑也,盖因邑为姓。( 史记鲁仲连传正义引应劭)  
 
  师氏,师,乐人,瞽者之称,晋有师旷,鲁有师 乙,郑有师悝、师触、师蠲、师成,又师服,晋大夫也 。汉有东海师中作雅琴师氏八篇。(通 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三、类稿四、合璧事类续二 七、彊识略三三)  
 
  器案: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乐类: “雅琴师氏八篇。”本注:“名中,东海人,传言师旷 后。”书钞一0九引别录:“师氏雅琴者,名忠,东海 下邳人,传云言师旷之后,至今邳俗犹多好琴也。”  
 
  师尹氏,师尹,三公官也,以官为姓。( 诗经小雅节南山正义)  
 
  鸱夷氏,本范蠡也,后人以为氏。(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三)  
 
  资氏,资成,陈留人。(姓纂二 、通志氏族略、类稿四)  
 
  尸氏,其先封于尸乡,故为尸氏,齐相有尸臣。 (通志氏族略、类稿四、姓氏急就篇上 )  
 
  伊氏,汉有议郎伊推,又伊嘉为雁门都尉,石显 党。(姓纂二、类稿四)  
 
  器案:伊推见汉书儒林瑕丘江公 传,伊嘉见佞幸石显传。  
 
  累氏,累祖之后,晋七舆大夫累虎,里克、丕豹 之党。(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 三、类稿四)  
 
  器案:类稿“虎”作“彪”。  
 
  邳氏,奚仲为夏车正,自薛封邳,其后以为氏焉 ,后汉二十八将有卫尉信都邳彤。(广 韵六脂、姓解一、通志氏族略、类稿四、姓氏急就篇上 、通鉴注汉纪三一)  
 
  器案:水经泗水注引应劭曰:“ 邳在薛。”又曰:“奚仲自薛徙居之,故曰下邳也。”  
 
  司鸿氏,古有司鸿苟,着书,汉中大夫司鸿仪, 谏议大夫司鸿荀。(通志氏族略、姓解 三、古今姓氏书辨证四)  
 
  司功氏。(通志氏族略)  
 
  司马氏。(通志氏族略)  
 
  司寇氏,苏忿生为武王司寇,后以官为氏,礼记 司寇惠子,鲁大夫。(姓纂二、广韵五 十候、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四)  
 
  期氏,楚大夫居期思城,因以为姓。( 古今姓氏书辨证四、类稿四、姓氏急就篇上)  
 
  期思氏,古有期思国,国人以为氏。( 广韵七之、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辨证四)  
 
  旗氏,齐卿公孙灶,惠公孙也,生栾施,字子旗 ,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后汉有旗流甘,九江太守旗光。 (通志氏族略、姓解三、类稿四、卮林 四)  
 
  旗思氏,楚大夫居旗思城,因以为氏。( 姓纂二)  
 
  器案:此即前期思氏之误。  
 
  綦毋氏,汉有廷尉綦毋参;晋大夫綦毋张,战国 策綦毋子与公孙龙争辩。(姓纂二、通 志氏族略、姓解三)  
 
  器案:綦毋参见后汉书班勇传  
 
  □丘氏,勇士□丘欣。(姓解二 )  
 
  飞廉氏,飞廉国,秦所灭,因氏焉,汉书光禄大 夫飞廉安国。(  
姓纂二)  
 
  器案:汉书无文,“书”疑当作 “有”。  
 
  非氏,非子伯益之后。(广韵八 微、姓纂四、姓解三)  
 
  器案:汉书河渠志有大司农非调 。  
 
  肥氏,汉有肥韶、英布将肥铢,又仁恕掾肥亲。 (姓纂二、通志氏族略“铢”作“赫” )  
 
  孙诒榖曰:“‘肥赫’即下条之 ‘贲赫’。”  
 
  器案:孙说是。史记黥布传:“ 中大夫贲赫。”集解、索隐并云:“贲音肥。”汉书黥 布传师古注同,姓纂“赫”作“铢”,误。  
 
  贲氏,秦非子之后,汉有贲赫,礼有县贲父。( 晋书音义六九、通志氏族略、通鉴注一一)  
 
  器案:县贲父见礼记檀弓上。  
 
  威氏,齐威王之后,以田氏始王,故其后以为氏 。(广韵八微、通志氏族略、姓解二、 姓氏急就篇上)  
 
  威王氏,汉有中郎威王弼,出自楚威王后。( 广韵八微、十阳、通志氏族略、姓解二、姓氏急就篇下 )  
 
  几氏,宋大夫仲几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姓纂二)  
 
  鱼氏,宋桓公子目夷,字子鱼,贤而有谋,子孙 以王父字为氏,汉有长安富人鱼翁俶也。( 广韵九鱼、姓纂二、通志氏族略、姓解二、通鉴释文二 一、二四、通鉴注晋纪二0、纲目集览四一)  
 
  器案:长安富贾鱼翁叔,见汉书 张汤传。  
 
  鱼孙氏,宋大夫鱼石奔楚,在国者因氏焉。( 姓纂二、路史后纪一0)  
 
  舒氏,舒子之后,以国为姓。( 姓纂二、类稿八、合璧事类续一八)  
 
  渠丘氏,莒有渠丘公,因氏焉。( 姓纂二、路史国名纪二)  
 
  器案:渠丘公见左传成公八年, 路史“莒”作“鲁”,误。  
 
  余氏,秦由余之后,以国为姓,代居歙州。( 广韵九鱼、姓纂三、通志氏族略、通鉴释文二七、类稿 六、合璧事类续一六、翰苑新书后六、秘笈新书别二、 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唐纪七三)  
 
  器案:姓纂新安望下引此,秘笈 新书“歙”作“陕”,疑误。  
 
  夫余氏,吴公子夫概奔楚,余子在吴者,以夫余 为氏。(广韵九鱼、姓纂二、姓解三、 通志氏族略)  
 
  沮氏,黄帝时史官沮诵之后。( 后汉书献纪注、通鉴释文七)  
 
  樗里氏,琴引有樗里牧恭。(姓 氏急就篇上)  
 
  于陵氏,陈仲子,齐世家也,辞爵灌园,居于于 陵,因氏焉,汉有议郎于陵钦。(姓纂 二、姓解三、齐乘四、通志氏族略、急就篇补注二)  
 
  诸氏,汉有雒阳令诸于。(广韵 九鱼、容斋五笔一)  
 
  器案:南唐书:“诸佑,蕲州独 木人。”注:“诸音查。”  
 
  诸葛氏,葛婴为陈涉将军,有功非罪而诛,孝文 帝追录封其孙诸县侯,因并氏焉。(三 国志吴书诸葛瑾传注、广韵九鱼、姓纂二、通志氏族略 、通鉴释文一二、姓解一、类稿五六、合璧事类续三0 、秘笈新书别三、姓氏急就篇下、通鉴注汉纪二0)  
 
  储氏,齐大夫储子之后也。(后 汉书鲍永传注)  
 
  屠氏,汉末有屠景先,河东人也。( 姓纂三、类稿五、通志氏族略)  
 
  屠门氏,秦屠门高。(姓氏急就 篇下)  
 
  虞氏,凡氏之兴九事,一氏于号,唐、虞、夏、 殷是也。(广韵十虞)  
 
  虞丘氏,晋有虞丘书为乘马御。( 姓解二)  
 
  器案:虞丘书见左传襄公十六年 。  
 
  驺氏,越王句践之后。(姓解二 )  
 
  毋车氏,乐安毋车伯奇,为下邳相,有主簿步邵 南,时人称毋车府君步主簿。(广韵十 虞、姓解三)  
 
  巫氏,凡氏于事,巫、卜、匠、陶也,殷有巫咸 、巫贤,汉有冀州刺史巫捷,又有巫都着养性经也。( 广韵十虞、姓纂二、通志氏族略、类稿八、合璧事类续 二三、卮林四)  
 
  瞿氏,汉有南阳太守瞿茂。(姓 解三、姓氏急就篇下、卮林四)  
 
  须氏,太昊风姓之后,有须句国,又殷有密须, 并以国为氏,魏有须贾,汉有平陆侯须无,绍封传四代 。(姓纂二、广韵十虞、一切经音义九 、姓解一、类稿八、合璧事类续一八、姓氏急就篇上、 通鉴注周纪五)  
 
  须卜氏,匈奴贵姓有须卜氏。( 纲目集览七)  
 
  器案:汉书匈奴传下、王莽传下 有右骨都侯须卜当。  
 
  区氏,欧冶子之后,转为区氏,又音欧,吴有区 景,长沙人,官至苍梧太守。(类稿八 )  
 
  案:广韵十虞区下云:“后汉末 有长沙区景。”  
 
  蒲氏,汉有詹事蒲昌,又有蒲遵。( 姓纂三、广韵十一模、姓解二、通志氏族略、类稿七、 合璧事类续二四、通鉴注二九一)  
 
  器案:东观汉纪马援传:“受齐 诗,师事颍川蒲昌,昌受诗于匡衡。”字作“蒲”,与 此同;而汉书则作满昌,字君都,颍川人,詹事,见沟 洫志、韦玄成传、王嘉传、王莽传中,满、蒲二字,形 近易误,如“州满”一作“州蒲”,即其明证。  
 
  胡毋氏,本陈胡公之后也,公子完奔齐,齐宣王 母弟,别封毋乡,远本胡公,近取毋邑,故曰胡毋氏也 。(后汉书献纪注、通鉴释文七、通鉴 注汉纪四八、纲目集览一七)  
 
  壶氏,汉有谏议大夫壶遂。(广 韵十一模)  
 
  器案:壶遂见汉书律历志、韩安 国传及司马迁传。  
 
  徒人氏,齐有徒人费。(姓解一 )  
 
  屠氏,汉末有屠景先。(姓纂三 、类稿五、合璧事类续二四)  
 
  屠门氏,秦有屠门高。(姓氏急 就篇下)  
 
  涂氏,涂山氏之后,汉有谏议大夫涂恽,治尚书 。(后汉书贾逵传注、广韵十一模、通 志氏族略、类稿八、玉海三七、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  
 
  器案:涂恽,字子真,平陵人, 受尚书,见汉书儒林张山拊传,类纂作“汉有谏议大夫 涂禅,又涂子真治尚书”,既误“恽”为“禅”,又误 分为二人,不可据。  
 
  齐氏,氏于国。(古今姓氏书辩 证十二齐)  
 
  器案:并详篇首序。  
 
  黎氏,九黎之后,尚书:“西伯戡黎。”亦见毛 诗,左传齐大夫黎弥、黎且,字亦作犁。( 姓纂三、通志氏族略、类稿八、合璧事类续二四)  
 
  器案:左传定公九年作犁弥。  
 
  鞮氏,晋铜鞮伯华之后也。(姓 纂三、通志氏族略、类稿八)  
 
  稽氏,稽黄,秦贤人也。(姓纂 三、通志氏族略、类稿八)  
 
  西乡氏,宋大夫西乡错之后,尸子有隐者西乡曹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四、 路史后纪十)  
 
  洼氏,汉有大鸿胪洼丹。洼音圭。( 后汉书儒林传注、广韵十二齐)  
 
  枚氏,六国有贤人枚被。(通鉴 注一七)  
 
  裴氏,伯益之后。(后汉书桓纪 注)  
 
  案:姓解三引作“非氏,有非子 者,伯益之后也”。  
 
  哀氏,鲁哀公之后,因谥以为姓,汉有哀章。( 后汉书刘玄传注、古今姓氏书辩证六、类稿十、路史后 纪十、姓氏急就篇下)  
 
  台氏,金天氏裔孙曰台骀,其后氏焉,汉有侍中 台崇。(后汉书献纪注、姓氏急就篇上 )  
 
  器案:台崇即见献纪。  
 
  来氏,楚有来英,汉功臣表:‘轪侯来苍。’( 通志氏族略、类稿九)  
 
  器案:软侯黎苍有作来苍者,此 亦其证。  
 
  真氏,汉有太尉长史真佑。(姓 纂三、广韵十七真、通志氏族略、姓解三、类稿一二、 卮林四)  
 
  器案:姓纂作真俗,疑误。  
 
  新垣氏,魏将新垣衍,毕公高之后,汉书文帝时 ,新垣平善望气。(通志氏族略)  
 
  神氏,神农之后,汉有骑都尉神曜。( 姓纂三、广韵十七真、类稿一一、路史后纪四、姓氏急 就篇上、卮林四)  
 
  申公氏,申公巫臣之后,汉太子傅申公。( 姓解三、古今姓氏书辩证六)  
 
  申徒氏,本申屠氏,随音改为申徒,尸子:“申 徒狄,夏贤人也,汤以天下授之,耻以不义闻,己自投 于河。”庄子:“申徒嘉,兀者,郑人也。”汉有西屏 将军申徒建。胜屠,即申徒也。(史记 酷吏传索隐、姓纂三、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六 、急就篇补注二)  
 
  器案:申屠建更始西屏将军,见 汉书游侠原涉传、王莽传下,后汉书刘玄传,“西屏” 或作“西平”,非是。  
 
  秦氏,氏于国。(古今姓氏书辩 证十二齐)  
 
  频氏,汉有酒泉太守频畅。(姓 纂三、广韵十七真、姓解一、通志氏族略、容斋五笔一 、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姓解云:“一云名旸。”  
 
  淳于氏,春秋时小国也,桓五年不复其国,一号 州淳于公,子孙以国为氏。(姓纂三、 通志氏族略、通鉴释文一七、类稿五六)  
 
  器案:汉书地理志:“北海郡淳 于。”注:“应劭曰:‘春秋州公如曹。左传曰:淳于 公如曹。’臣瓒曰:‘州,国名也,淳于,公国之所都 。’”左传见桓公五年。  
 
  伦氏,黄帝乐人伶伦氏之后。( 广韵十八谆、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六、类稿一 一、姓氏急就篇上)  
 
  春氏,楚相黄歇号春申君,子孙氏焉。( 姓纂三、通志氏族略、类稿一一)  
 
  钧氏,楚大夫元钧之后,汉有御史钧喜。( 姓纂三、广韵十八谆、通志氏族略、类稿一一、姓氏急 就篇上、卮林四)  
 
  器案:广韵作“侍中钧喜”。  
 
  文氏,周文王支庶,以谥为氏,越大夫文种。( 姓纂三、通志氏族略、类稿一二、合璧事类续二七、翰 苑新书后六、秘笈新书别二)  
 
  闻人氏,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其后遂以闻人为 氏,汉有太子舍人闻人通汉、沛人,治后氏礼。( 后汉书灵纪注、通志氏族略、姓解一、类稿五七、合璧 事类续三0、通鉴注汉纪四八、通鉴纲目集览二二、二 八)  
 
  器案:闻人通汉字子方,见汉书 儒林孟卿传,类稿作“闻人通”,脱“汉”字。  
 
  芸氏,晋大夫芸贤,见战国策。( 姓纂三、类稿一二)  
 
  器案:类稿作芸质。  
 
  云氏,祝融之后。(姓纂三、类 稿一二)  
 
  芬氏,晋大夫芬贤。(通志氏族 略)  
 
  顾櫰三曰:“疑‘芸贤’之伪。 ”案:广韵二十文芸下无文,芬下云:“又姓,战国策 晋有大夫芬质。”则未必“芬”误而“芸”是也。  
 
  殷氏,氏于号,唐、虞、夏、殷是也。( 急就章补注二)  
 
  勤氏,鲁有大夫勤成。(通志氏 族略、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辩证七、姓氏急就篇下)  
 
  元氏,魏武侯公子元食邑于此,因而遂氏焉。( 汉书地理志魏郡元城注引应劭)  
 
  器案:姓纂四:“元氏,左传卫 大夫元咺之后,其先食采于元,因氏焉。”说与此异。  
 
  垣氏,垣,秦邑,因以为氏,秦始皇有将垣齮, 汉有西河太守垣恭。(后汉书公孙述传 注、古今姓氏书辩证七、姓氏急就篇下、卮林四)  
 
  钱大昕曰:“今本史记作‘桓齮 ’。”  
 
  园氏,姓于所居,城、郭、园、池是也。( 姓纂四、类稿一四、姓氏急就篇上)郑穆公之子圈 ,其后为姓,至秦博士逃难,乃改为园。( 齐东野语五)  
 
  轩氏,轩辕之后,汉有谏议大夫轩和。( 姓纂四、通志氏族略、类稿一四)  
 
  轩辕氏,轩辕,即黄帝也,姓公孙,或言姓姬。 (通志氏族略)  
 
  器案:张澍据路史收入轩丘氏。 寻路史国名纪三:“轩丘,楚文庶子采邑。”不言出风 俗通。汉书梁孝王传有轩丘豹。  
 
  孙阳氏,秦穆公时孙阳伯乐善相马,汉有侍御史 孙阳敖。(古今姓氏书辩证七)  
 
  器案:姓纂四引风俗通孙阳氏一 条,文大误,说详后栎阳氏条。  
 
  尊氏,太昊诸侯尊卢氏之后。( 广韵二十三魂、姓解三、路史前纪八、姓氏急就篇上)  
 
  尊卢氏,太昊之世侯者。(路史 前纪八)  
 
  屯氏,汉有常山太守屯莫如。( 急就篇补注二、困学纪闻一二、卮林四)  
 
  困学纪闻曰:“儒林传‘毛莫如 少路’,宋景文公引萧该音义:‘案风俗通姓氏篇。混 沌氏,太昊之良佐,汉有屯莫如,为常山太守。’案此 莫如姓非毛,应作屯,音徒本反。愚案:沟洫志云:‘ 自塞宣房后,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颜师古 注:‘屯音大门反。而隋室分析州县,误以为毛氏河, 乃置毛州,失之甚矣。’以此语之,则屯、毛之相混久 矣。屯之为氏,于此可考。广韵云:‘后蜀录有法部尚 书屯度。’”案:汉书杜钦传:“幸赖陛下至明,遣使 者毛莫如先考验,卒得其奸。”李寻传:“光录勋平当 、光禄大夫毛莫如与御史中丞、廷尉杂治。”儒林施雠 传:“鲁伯授太山毛莫如少府,……莫如至常山太守。 ”字皆误作“毛”,自宋祁以来,多有质言其误者矣。  
 
  盆成氏,盆成括仕齐,孟轲知其必死,其子逃难 ,改氏成焉。(  
广韵二十三魂、姓解三、古今姓氏 书辩证七)  
 
  贲氏,鲁有贲浦。(通志氏族略 、类稿一四、合璧事类续二一、通鉴注汉纪四)  
 
  根牟氏,根牟子,六国时贤者,着书七篇。( 广韵二十四痕、姓解二、古今姓氏书辩证七、类稿一四 、姓氏急就篇下)  
 
  陆玑草木虫鱼疏:“孔子删诗授 卜商,商为之序,以授鲁人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授 鲁人孟仲子,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赵人荀卿,荀卿 授鲁国毛亨,毛亨作训诂传,以授赵国毛苌,时人谓亨 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  
 
  恩氏,陈大夫成仲不恩之后。( 广韵二十四痕、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辩证七、类稿一四 、姓氏急就篇上)  
 
  韩氏,韩之先出于唐叔虞,曲沃桓叔之子万食邑 于韩原,因以为氏。(姓解三)  
 
  邯郸氏,因国为姓,汉有卫尉邯郸义。( 广韵二十五寒、姓解一、路史国名纪二、通鉴注六一)  
 
  丹氏,晋有大夫丹木。(广韵二 十五寒、姓解三、姓氏急就篇上)  
 
  安氏,汉有安成为太守。(姓纂 四、广韵二十五寒、通志氏族略、类稿一六、合璧事类 续一五、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姓纂、类稿俱无“为太守 ”三字。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待诏臣安成未央 术一篇。”应劭注:“道家也,好养生事,为未央之术 。”当即其人。  
 
  莞苏,楚大夫,见吕氏春秋,汉有莞路,为御史 中丞。(宋景文公笔记中、急就篇补注 一)  
 
  卢文弨曰:“莞路,见汉书儒林 颜安乐传中,宋所见本是艸下完,故引为证。萧该音丸 ,又音官,与师古云‘亦管字’异。但吕氏春秋长见篇 作‘苋嘻’,苋或莞字之误欤?莞苏,见新序一,作莞 苏。”陈汉章曰:“案新序杂事一正本吕氏春秋,苋、 莞字古通,非字之误。周易夬:‘九五,苋陆。’释文 :‘苋字一作莞。’集解引虞翻注:‘苋,说也,读夫 子苋尔而笑之苋。’论语阳货篇:‘夫子莞尔而笑。’ 释文作苋,云:‘本今作莞。’说文艸部有苋有莞,又 部首苋字云:‘山羊细角者,从苜,从兔足。’唐韵: ‘胡官切。’与莞字同纽,据萧该所引应劭所见吕氏春 秋古字,与刘向所见同,故称莞苏为莞氏祖。张氏删之 ,非也。”器案:说苑君道篇作“莞饶”,潜夫论慎微 篇作“管苏”,后汉书宦者传论:“勃貂、莞苏,有功 于楚、晋。”以莞苏为宦者,未详所本。  
 
  冠氏,古贤者鹖冠子之后。(广 韵二十六桓、通志氏族略、类稿一五、姓氏急就篇上)  
 
  瞒氏,荆蛮之后,本姓蛮,其枝裔随音变改为瞒 氏。(广韵二十六桓、古今姓氏书辩证 八、类稿一五、路史后纪六、姓氏急就篇下、通鉴注三 四)  
 
  关氏,关令尹喜之后,汉长水校尉关并。( 广韵二十七删、通志氏族略、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辩证 八、类稿一六、合璧事类续二八、通鉴注三六、彊识录 三三)  
 
  器案:关并,姓解作“关阳”, 寻汉书沟洫志:“长水校尉平陵关并。”师古曰:“桓 谭新论云:‘并字子阳。’”姓解作“关阳”,误。  
 
  班氏,楚令尹斗班之后。(广韵 二十七删、希麟续一切经音义一0、姓解二)  
 
  □氏,汉有南郡太守□秘。(卮 林四)  
 
  山氏,古烈山氏之后,晋大夫山祈,汉有武都太 守山昱。(姓纂四、通志氏族略、古今 姓氏书辩证八、类稿一六、路史后纪四、合璧事类续二 三、排韵氏族大全二、姓氏急就篇下、彊识略三三)  
 
  器案:益州刺史山昱,见后汉书 桓纪延熹四年及南蛮西南夷莋都夷传。  
 
  千氏,汉有蜀郡都尉千献。(姓 解三、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弦氏,弦子后,左传郑有商人弦高。( 广韵一先、礼部韵略条式、姓氏急就篇上)  
 
  田氏,陈敬仲始食采地于田,由是改姓田氏。( 史记陈敬仲完世家集解、索隐引应劭)  
 
  渊氏,齐大夫渊湫。(姓解一)  
 
  玄氏,玄都,古诸侯国也,子孙以国为氏焉。( 通志氏族略、类稿一七、通鉴注晋纪二二)  
 
  县氏,县成父,孔子门人,见史记,汉有甘陵相 县芝。(通志氏族略、类稿四五)  
 
  器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县 成,字子祺。”正义:“县音玄。”广韵二十三霰:“ 县,又姓,孔子弟子县单父。”类稿从之,列入去声, 今从正义音,“成”广韵作“单”,亦非。  
 
  鲜氏,武王封其子于朝鲜,其子食采于朝鲜,因 氏焉。(后汉书第五伦传注)  
 
  钱氏,黄帝之后,有为文王师者,封为钱府官, 后以为氏。(姓解三)  
 
  □氏,吴人也。(姓解三)  
 
  绵氏,孟子有绵驹善歌。(姓解 三)  
 
  宣氏,宋宣公之后,氏于谥,汉有宣虎、宣义, 后汉有宣秉、司空宣酆。(通志氏族略 、古今姓氏书辩证九、类稿一七、路史后纪一0、合璧 事类续二一、急就篇补注二、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宣虎,南安侯,见汉书高 惠高后文功臣表;宣义,土军侯,亦见功臣表。宣秉, 后汉书有传。宣酆,字伯应,汝南人,东阳亭侯,见后 汉书桓纪及灵纪。  
 
  虔氏,黄帝之后,庄子有虔天根。( 通志氏族略、类稿一七)  
 
  拾补云:“路史云:‘虔氏出黄 帝。’”案见路史国名纪一。类稿同卷又有天氏,云: “庄子有天根,注云:‘人姓名。’”  
 
  骞氏,仲尼弟子闵子骞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广韵二仙、通志氏族略、类稿一七、通鉴释文二一、通 鉴注二0三)  
 
  圈氏,楚鬻熊之后为圈;郑穆公之子圈,其后为 姓,至秦博士逃难,乃改为园。(通志 氏族略、类稿三八、齐东野语五)  
 
  器案:类稿列入去声。  
 
  萧氏,宋乐叔以讨南宫万立御说之功,受封于萧 ,列附庸之国,汉相国萧何,即其后氏也。( 广韵三萧、急就篇补注一、姓氏急就篇上)  
 
  刀氏,齐大夫竖刀之后,战国时有刀勃,汉有刀 闲,齐人,以富闻,子孙居勃海,后汉有刀韪。( 广韵三萧、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一0、学林九 、类稿一八、通鉴释文一六、合璧事类续一九、彊识略 三三)  
 
  器案:辩证“刀”作“貂”。  
 
  聊氏,聊苍,为汉侍中,着子书。( 广韵三萧、通志氏族略、姓解二、古今姓氏书辩证一0 、类稿一八、学林三、姓氏急就篇下、卮林四)  
 
  器案:通志、类稿云:“着书号 聊子。”汉书艺文志纵横家:“  
待诏金马聊苍三篇。”本注:“赵 人,武帝时。”师古曰:“严助传作胶苍,而此志作聊 ,志、传不同,未知孰是。”器案:东方朔传亦作“胶 苍”,作“胶”者通假字。  
 
  廖氏,古有廖叔安,左传作飂,盖其后也,汉有 廖觊,为钜鹿太守。(姓纂五、通志氏 族略、类稿四八、合璧事类续二六、翰苑新书后七、秘 笈新书别三、通鉴注汉纪三0、彊识略三三)  
 
  器案:左传见昭公二十九年。汉 书古今人表作“廖叔安”,师古曰:“左氏传作‘飂’ ,同,音力周反,又力授反。”案:类稿即从力授反之 音,收入去声。  
 
  超氏,汉有太尉超喜。(卮林四 )  
 
  器案:类稿一八作“汉有太仆超 喜。”未记出处。  
 
  晁氏,卫大夫史晁之后,汉有晁错。( 广韵四宵、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汉纪七)  
 
  焦氏,姬姓国也。按史记: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 焦,后以国为姓。左传曰:“虞、虢、焦、滑,皆姬姓 也,为晋所灭。”汉有外黄令焦贡。( 类稿一八、合璧事类续二三)  
 
  器案:汉书京房传:“治易,事 梁人焦延寿,延寿字赣,赣贫贱,以好学得幸梁王,王 共其资用,令极意,学既成,为郡吏,察举补小黄令。 ”师古曰:“赣音贡。”  
 
  饶氏,汉有饶斌,为渔阳太守。( 广韵四宵、姓氏急就篇上)  
 
  徭氏,东越王徭,句践之后,其后以徭为姓。( 后汉书岑彭传注、古今姓氏书辩证一0、姓氏急就篇上 )  
 
  器案:姓氏急就篇作“摇”,与 广韵同。  
 
  招氏,汉有大鸿胪招猛。(类稿 一八、合璧事类续二四、卮林四)  
 
  苗氏,楚大夫伯棼之后,贲皇奔晋,食采于苗, 因而氏焉。汉有长水校尉苗浦,王莽时有苗欣。( 广韵四宵、类稿一八、合璧事类续二四、通鉴注汉纪二 九)  
 
  器案:五威将军苗欣,见汉书王 莽传中。  
 
  蟜氏,黄帝孙蟜极之后。(类稿 一八)  
 
  又案:广韵入三十小,云:“汉 有跷慎。”通志氏族略引作“侨”。  
 
  麃氏,秦始皇将军麃公之后。麃,秦邑。汉有麃 宣、麃礼。(姓解三、古今姓氏书辩证 一一、姓氏急就篇上)  
 
  高堂氏,齐卿高敬仲,食采于高堂,因氏焉。( 通志氏族略、类稿五七、通鉴注魏纪五)  
 
  案:路史国名纪一:“高堂,风 俗通云:‘高徯采。’”谓高徯食采于高堂也。  
 
  皋氏,汉有司徒长史皋诲。(通 志氏族略、类稿二0)  
 
  毛氏,毛伯,文王子也,见左传。汉有毛樗之, 为寿张令。(宋景文公笔记中引萧该音 义、姓氏急就篇下)  
 
  陶氏,凡事于事,巫、卜、陶、匠是也。( 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一、急就篇补注二、姓氏急就篇上)  
 
  敖氏,颛顼大敖之后。(路史后 纪八)  
 
  那氏,朝那,东夷也,其后单姓那氏。(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二、类稿二一、合璧事 类续二七、彊识略三三)  
 
  阿氏,阿衡,伊尹号,言倚之如秤,其后氏焉。 (广韵七歌、通志氏族略、姓解二、古 今姓氏书辩证一二、路史后纪四、姓氏急就篇上)  
 
  过氏,过国,夏诸侯,后因为氏,汉有兖州刺史 过栩。(广韵八戈、姓解一、古今姓氏 书辩证一二、急就篇补注一、卮林四)  
 
  器案:姓解作“过诩”,辩证作 “过羽”,卮林作“过杇”,云:“一作‘过栩’。” 案:御览五九三引本书有兖州刺史过翔,文各不同,未 知孰是。类稿二一作“过栩”,未言出何书。  
 
  麻氏,齐大夫麻婴之后,汉麻光为御史大夫,又 麻达注论语。(  
广韵九麻、通志氏族略、姓解三、 类稿二一、路史国名纪三、通鉴释文二二、合璧事类续 一八、通鉴注九五)  
 
  器案:麻光,治历,大司农中丞 ,见汉书历律志。麻达,后汉人。  
 
  车氏,舜之后也,陈敬仲奔齐,称田氏,至汉丞 相田千秋,以年老,得乘小车出入省中,时号车丞相, 子孙以为氏。(姓解二)  
 
  器案:车丞相云云,见汉书车千 秋传。  
 
  蛇丘氏,济北有蛇丘惑,为河内太守。( 姓解二)  
 
  器案:姓纂五:“蛇邱,济北, 河(误)汉河内太守蛇邱惑生重,济北太守,女适羊续 。”姓纂此文多误,“羊续”或是“羊续祖”,则“河 汉”当是“后汉”。  
 
  佘丘氏,有佘丘炳。(姓解二)  
 
  家氏,汉有家羡,为剧令。(广 韵九麻、类稿二一、合璧事类续二二、姓氏急就篇上)  
 
  瑕丘氏,鲁桓公庶子食采于瑕丘,子孙氏焉。( 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二)  
 
  器案:张澍据氏族略补“项羽纪 :‘汉有瑕丘申阳’。”考申阳,瑕丘人,张说误。  
 
  巴氏,汉有太常巴茂。(姓解三 )  
 
  又案:巴茂,北海人,见后汉书 丁鸿传。  
 
  沙氏,晋有沙广。(姓纂五、姓 解一)  
 
  牙氏,周穆王大司徒君牙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广韵九麻、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 辩证一二、类稿二一)  
 
  阳成氏,阳成胥渠,晋隐士也,汉有谏议大夫阳 成公衡。(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 证一四)  
 
  器案:阳成胥渠,见吕氏春秋爱 士篇。御览八一五引桓谭新论:“阳城子张名衡,蜀郡 人,王翁与吾俱为讲乐祭酒,及寝疾,预买棺椁,多下 锦绣,立被发冢。”论衡对作篇有阳成子张作乐,超奇 篇又云:“阳成子长作乐经。”又续史记者有阳城衡, 见后汉书班彪传注(史通古今正史篇作“卫衡”,非是 。),当即此人。元和姓纂十:“伯成氏,风俗通:‘ 伯成咠渠,晋隐士。谏议大夫伯成衡,功臣表吾侯伯成 延,传封六代。成或作城,王莽时伯成修献符命。’” 案:姓纂此条“伯成”实“阳成”之误,“伯成咠渠” 即“阳成胥渠”之误,据吕览胥渠固晋人也。汉书功臣 侯表有梧齐侯阳城延,无吾侯伯成延,功臣侯表,延子 敬侯去疾,去疾子靖侯偃,偃子戎奴,延六世孙注梧公 士,元康四年诏复家,所谓传封六代也。又王莽传下有 即阳成脩献符命。皆与姓纂所引风俗通合,足征“伯成 ”为“阳城”之误。  
 
  梁氏,伯益治水,封于梁。(路 史后纪八)  
 
  商丘氏,卫大夫食邑于商丘,因以为氏,汉有御 史大夫秺侯商丘成,又有商丘子胥,高邑人,见列仙传 。(韵谱)  
 
  器案:“侯”字原脱,姓纂五亦 脱,大鸿胪御史大夫秺侯商丘成,见汉书功臣侯表及百 官公卿表。  
 
  章氏,秦有将军章邯。(姓解三 )  
 
  昌氏,黄帝子昌意之后。(通志 氏族略、类稿二六、合璧事类续一四、彊识略三三)  
 
  疆氏,晋有大夫疆剑,汉有疆华,又汉阳太守疆 释之。(通志氏族略、类稿二七、通鉴 注汉纪三二)  
 
  张氏,张、王、李、赵,皆黄帝赐姓也。又晋国 有解张、高张侯,自此晋国有张氏。( 广韵十阳、姓解二、通鉴注一)  
 
  器案:广韵作“风俗传”。  
 
  穣氏,田穣苴,诸田之族,穣,所食之邑,因以 氏焉。(通志氏族略、类稿二七)  
 
  方氏,方雷氏之后。(通志氏族 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三、类稿二六、合璧事类续一四 、排韵氏族大全四、彊识略三三)  
 
  器案:大全“雷”误作“霄”。  
 
  襄氏,楚大夫襄老之后。(后汉 书襄楷传注、姓氏急就篇上)  
 
  将匠氏,汉官有将匠少府,因为氏。( 姓纂五、通志氏族略)  
 
  常丘氏,常丘崎。(姓解三)  
 
  尝氏,齐孟尝君之后。(广韵十 阳、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三、姓氏急就篇上)  
 
  匡氏,鲁邑也,句须为之宰,其后氏焉,汉有匡 衡。(广韵十阳、通鉴注汉纪二0)  
 
  王人氏,王人子突之后,因氏焉,汉有安平太守 王人宰公。(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 辩证一四)  
 
  王史氏,周先王太史,号王史氏。(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一四)  
 
  芳氏,汉有幽州刺史芳乘。(广 韵十阳、通志氏族略、姓解二、古今姓氏书辩证一四、 类稿二七、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汉纪三三、卮林四)  
 
  器案:姓解作“芳乘敷”,辩证 作“芳华敷”,寻广韵十阳:“  
风俗通云:‘汉幽州刺史芳乘。’ 敷方切。”姓解、辩证妄以反切音属上读,非是。辩证 “乘”作“华”,亦形近之误。  
 
  堂氏,堂,楚邑,大夫五尚为之,其后氏焉。( 广韵十一唐、姓解三、姓氏急就篇上、续事始、彊识略 三三)  
 
  器案:姓解云:“风俗通:‘楚 伍尚为堂邑大夫。’即棠溪也。今扬州六合县是其地。 伍尚时,有以棠为氏者,后人写字讹,乃有堂姓。”案 :左传昭公二十年作“棠”,“棠”、“堂”古通,见 鲁峻碑。  
 
  唐溪氏,吴夫概王奔楚,封唐溪,因以为氏。( 后汉书延笃传注)  
 
  器案:李贤注云:“‘唐’与‘ 堂’同也。”  
 
  苍氏,八凯苍舒之后,汉有江夏太守苍英,子孙 遂为江夏人。(  
通志氏族略、类稿二七)  
 
  仓氏,黄帝史官仓颉之后,春秋时,周有仓葛。 (合璧事类续二五)  
 
  器案:广韵十一唐:“仓,又姓 ,黄帝史官仓颉之后。”不言出处。苍葛见左传僖公二 十五年。  
 
  皇氏,三皇之后,因氏焉。左传,郑大夫皇颉、 皇辰,宋有皇氏,世为上卿,本皇父充石之后,以字为 氏,汉有琅邪相皇运。(通志氏族略、 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五、类稿二七)  
 
  臧孙氏,鲁有臧孙辰。(姓解二 )  
 
  横氏,韩王子成,号横阳君,其后为氏。( 广韵十二庚、通志氏族略、姓解二、类稿二八、姓氏急 就篇下)  
 
  京氏,郑武公子段,封于京,号京城大叔,其后 氏焉。汉有京房,本姓李,字君明,后推律自定为京氏 。(广韵十二庚、姓解三、姓氏急就篇 上、通鉴注汉纪二一)  
 
  荆氏,汉有九江太守荆修。(容 斋五笔一)  
 
  卿氏,赵相虞卿之后,战国有卿秦为魏将。或云 :项羽将卿子冠军宋义之后,后汉有卿仲辽。( 广韵十二庚、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一六、类稿 二八、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卿秦,燕王喜将,此作魏 将,非是。史记燕召公世家:“  
今王喜四年,……卒起二军,车二 千乘,栗腹将而攻鄗,卿秦攻代云云。”“卿秦”,战 国策燕策作“庆秦”,卿、庆古通。又卿仲辽,见后汉 书文苑黄香传。  
 
  甥氏,晋大夫吕甥之后。(广韵 十二庚、姓解三、类稿二八、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类稿有黥氏无甥氏,并引 此文于黥氏之下,非是。  
 
  行氏,汉有行佑为赵相。(后汉 书光武纪注、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衡氏,衡,阿衡也,伊尹官也,见诗传,子孙以 衡为氏。一云:鲁公子衡之后,以王父字为氏,汉有衡 咸,讲学祭酒。(广韵十二庚、通志氏 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二八、宋景文笔记中引萧该音义 、类稿二八、合璧事类续二六、彊识略三三)  
 
  器案:衡咸字长宾,传梁丘易, 王莽讲学大夫,见汉书儒林传。  
 
  营氏,周成王卿士营伯之后,汉有京兆尹营郃。 (广韵十四清、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 书辩证一六、类稿二八)  
 
  婴氏,晋大夫季婴之后。(广韵 十四清,通志氏族略、姓解三、古今姓氏书辩证一六、 类稿二八、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通志、辩证、类稿作“晋 大夫赵婴齐之后”,姓解作“齐大夫晏婴之后,遂有单 姓者”。徐友兰曰:“案‘晋’、‘齐’通用,易、春 秋有之。此当赵婴齐是,盖应以赵婴为复姓。”  
 
  城氏,姓于氏者,城、郭、园、池是也。( 广韵十四清、姓解一、类稿二八、姓氏急就篇下)  
 
  名氏,楚大夫彭名之后也。(姓 解一)  
 
  青氏,青史善着书。(示儿编一 五)  
 
  器案:类稿二九云:“青阳氏之 后亦为青氏。”  
 
  青乌氏,汉有青乌子善数术。( 广韵十五青、姓解三、五百家注柳先生集一三孙注、姓 氏急就篇下)  
 
  青阳氏、青阳,黄帝子也,始得姓焉,见国语。 汉有东海太守青阳愔,又东海王国中尉青阳精。( 广韵十五青、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十七、路史 后纪七、永乐大典六三八0)  
 
  器案:永乐大典见纯常子枝语三 七引。  
 
  青牛氏。(广韵十五青)  
 
  青史氏。(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分 门集注)  
 
  器案: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 着录青史子五十七篇,大戴礼记保傅篇引青史氏之记。  
 
  丁若氏,齐丁公子懿伯食采于若,因氏焉。(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七)  
 
  器案:姓纂五:“丁若氏,晋遂 兴令丁若贤,字宏固。”孙星衍、洪莹校云:“案风俗 通:‘齐丁公子懿伯食采于若,因氏焉。’原本作‘子 若’,当是‘丁若’之误。”  
 
  灵氏,齐灵公之后,或云宋公子灵围龟之后,晋 有饿者灵辄。(  
广韵十五青、姓解一、姓氏急就篇 上)  
 
  伶氏,周有大夫伶州鸠。(后汉 书灵纪注)  
 
  泠氏,黄帝时典乐泠伦之后。( 通志氏族略)  
 
  器案:通鉴三三注:“古者乐工 谓之泠人,因以为氏。”  
 
  冥氏,冥,侯国,姒姓,禹后,见史记,汉书有 冥都,为丞相史。(广韵十五青、汉书 儒林传、宋祁笔记、卮林四)  
 
  器案:汉书儒林传,冥都,泰山 人。  
 


  瓶氏,汉有太子少傅瓶守。(广 韵十五青、姓解二、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七、姓氏急就篇 上、卮林四)  
 
  器案:姓解作“瓶中”,“中” 字恐误。  
 
  乘氏,楚大夫子乘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又乘睢 ,古贤人。(通志氏族略、类稿二九)  
 
  胜屠氏,汉有河东太守胜屠公。( 姓氏急就篇下)  
 
  器案:胜屠公,见汉书宁成传。  
 
  弘氏,卫大夫弘演之后,汉有宦者弘恭,为中书 令。(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一 七、类稿二九、合璧事类续二六)  
 
  恒氏,楚大夫恒思公之后,见世本,汉有东安长 恒裴,子孙因居之。(姓纂五、通志氏 族略)  
 
  猷氏,卫有猷康。(通志氏族略 、姓解二、古今姓氏书辩证一八、姓氏急就篇下)  
 
  由章氏,由余,秦相也,见史记,汉有由章至, 长沙太傅。(宋景文公笔记中、姓解三 、急就篇补注一、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姓解作“长沙太守”。汉 书儒林瑕丘江公传:“丁姓至中山太傅,授楚申章昌曼 君,为博士,至长沙太傅。”李奇曰:“姓申章,名昌 ,字曼君。”宋祁曰:“萧该音义曰:‘晋灼作“由章 ”。’予案风俗通义姓氏篇云:‘由余,秦相也,见史 记。汉有由章至,长沙太傅。’今宜作由章阳夏公。” 案:广韵十七真有“申章昌”,“申”当为“由”之误 。  
 
  牛氏,汉有牛崇为陇西主簿,马文渊为太守,羊 喜为功曹,凉部云:“三牲备具。”( 广韵十八尤、急就篇补注一、姓氏急就篇上、广博物志 七)  
 
  犨氏,晋大夫郤犨之后。(广韵 十八尤、姓氏急就篇上)  
 
  周生,姓也。(后汉书冯衍传注 )  
 
  州氏,晋有州绰、州宾,其先食采于州,因以为 氏。(通志氏族略、类稿三二、通鉴注 魏纪七)  
 
  丘氏,鲁左丘明之后,又齐太公封于营丘,支孙 以地为氏,世居扶风,汉末丘俊持节江淮,属王莽篡位 ,遂留江左,居吴兴也。(广韵十八尤 、兼明书五引唐韵、急就篇补注一、姓氏急就篇上、通 鉴注魏纪十、又隋纪四)  
 
  器案:史记楚元王世家索隐引应 劭曰:“丘,姓也。”  
 
  谋氏,周卿士祭公谋父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姓纂五、广韵十八尤、姓解一、通志氏族略、姓氏急就 篇上)  
 
  牟氏,牟,子国,祝融之后,后因氏焉,汉有太 尉牟融。(广韵十八尤、通志氏族略、 姓解二、类稿三二、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汉纪三七)  
 
  侯叟氏,飂叔安之后。(路史后 纪八)  
 
  侯史氏,董狐为晋侯史官,因氏焉。汉桑弘羊故 吏侯史吴匿弘羊子迁,后汉侯史干为东莱太守,因家焉 。(姓纂五、通志氏族略、宋本辩证十 九侯)  
 
  器案:侯史吴见汉书杜延年传。  
 
  娄氏,邾娄之国,子孙或以娄为氏,或以邾娄为 氏,左传齐大夫娄禋。(姓纂五、通志 氏族略、类稿三二、合璧事类续一九)  
 
  畴氏,挚畴,古之诸侯,后有挚畴氏、挚氏、畴 氏,或即任姓之挚,以国为氏。(类稿 三二、路史国名纪六)  
 
  林氏,林放之后,至林玉为相,有九子,号十德 之门,又居九门,见戚苑。(姓纂五、 广韵二十一侵、秘笈新书别三、翰苑新书后七、合璧事 类续一九、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二三七)  
 
  斟灌氏,夏诸侯也,子孙氏焉。( 通志氏族略)  
 
  箴氏,卫大夫箴庄子。(广韵二 十一侵、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作“针 庄子”,“箴”、“针”古通,左传宣公四年有“箴尹 克黄”,定公四年有“针尹固”,即其证。  
 
  金氏,少昊金天氏之后。(姓纂 五、类稿三三、合璧事类续一二)  
 
  阴氏,阴康氏之后,周有阴不佞,阴里人也,管 修自齐适楚,为阴大夫,其后氏焉。后汉光武阴皇后, 其先则宣帝时祀灶者阴子方之后也,弟将军阴识,识弟 兴。(广韵二十一侵、通志氏族略、姓 解二、类稿三三、路史前纪九、合璧事类续二五、通鉴 注汉纪三二)  
 
  器案:阴不佞,见左传昭公二十 四年。  
 
  岑氏,古岑子国之后,汉有岑彭。( 广韵二十一侵、通鉴释文五、姓氏急就篇上、纲目集览 八)  
 
  南氏,楚大夫南遗。(姓解三)  
 
  堪氏,八元仲堪之后。(广韵二 十二覃、姓解一、姓氏急就篇上)  
 
  甘氏,甘,夏时侯国也,以国为氏。( 类稿三三、合璧事类续二四)  
 
  澹台氏,澹台灭明,字子羽,武城人,汉有博士 澹台恭。(通志氏族略)  
 
  顾櫰三曰:‘澹台恭,即杜抚弟 子澹台敬伯也。’器案:后汉书儒林薛汉传:“弟子犍 为杜抚、会稽澹台敬伯、钜鹿韩伯高最知名。”顾秋碧 以为杜抚弟子,非是。  
 
  三乌氏,凡氏于职,三乌、五鹿,有三乌大夫, 因氏焉,汉有三乌郡为上都计。(通志 氏族略、姓氏急就篇下、永乐大典二三四六、卮林四)  
 
  永乐大典见纯常子枝语三七引, 卮林作“沛上计三乌群”。文苑英华四八二引张柬之对 策:“应氏着书,具表三乌之始。”  
 
  三伉氏,卫邑也,晋公子重耳封舅犯于三伉,支 孙氏焉,汉有少府三伉充宗,代郡有阳县有三伉氏。( 姓纂五)  
 
  陈汉章曰:“‘有阳’当作‘阳 原’。”  
 
  聃氏,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之后。( 通志氏族略)  
 
  兼氏,卫公子兼之后。(广韵二 十五添、姓纂五、通志氏族略、类稿三三)  
 
  函氏,汉有豫章太守函熙。(卮 林四)  
 
  董氏,本飂叔安之裔子,董父实甚好龙,帝舜加 焉,赐姓曰董。(姓解二)  
 
  被氏,汉有牂柯太守被条。(通 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二九、类稿三四)  
 
  委氏,汉太原太守委进。(广韵 四纸、姓解一、姓氏急就篇下、卮林四)  
 
  李氏,李伯阳之后。(广韵六止 )  
 
  俟氏,有俟子,古贤人,着书。( 姓纂六、广韵六止、通志氏族略、姓解一、古今姓氏书 辩证二二、类稿三四)  
 
  器案:姓纂、通志、类稿作“六 国时人”;姓解云:“着书八篇。”汉书艺文志儒家有 “俟子一篇”,注云:“李奇曰:‘或作侔子。’”  
 
  子氏,左传有子锄商,郑大夫子人九。( 姓纂六、类稿三四)  
 
  孙星衍、洪莹校刻姓纂注云:“ 左传:‘叔孙氏之车子锄商。’杜注:‘车子,微者, 锄商名。’此文附会不合。”陈汉章曰:“此校大误。 汉书古今人表中下明着子锄商,应劭同时人服虔注左传 亦云:‘车,车士,微者也,子姓,锄商名。’其后王 肃注家语辨物解同服虔,安得以杜预一说而疑应劭附会 ?特‘子人九’与左传称‘子人氏’不合耳。”  
 
  子仲氏,鲁宣公子仲之后。(通 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二二)  
 
  陈汉章曰:“案辩证引作‘陈宣 公子子仲之后’。而引诗‘子仲之子’辨其误,然诗又 有公孙子仲,陈士元姓□引姓苑亦云:‘陈宣公子后。 ’又引姓源:‘宋司马子仲皇野后。’是子仲氏所自出 非一,不独鲁公子慭字子仲也。”  
 
  子献氏,齐大夫子献之后也,楚文王之时,子献 辽为大夫。(姓纂六、通志氏族略)  
 
  几氏,宋大夫仲几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通志氏族略)  
 
  舋氏,鲁大夫舋夏。(姓解三)  
 
  鬼谷氏,鬼谷先生,六国时纵横家。( 史记苏秦传集解、通鉴注周纪二、通鉴纲目集览一)  
 
  旅氏,周大夫子旅之后,汉高功臣昌平侯旅卿, 传封六代。(通志氏族略、类稿三六)  
 
  器案:汉书功臣表作“昌圉侯” ,此误。  
 
  处氏,史记赵有辨士处子,故有处姓也。汉有北 海相处兴,又有陈留相处就。(史记孟 荀列传集解、后汉书酷吏李章传注、姓纂六、广韵八语 、容斋五笔一、姓解二、类稿三六、姓氏急就篇上)  
 
  案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法家:“处 子九篇。”师古曰:“史记云:‘赵有处子。’”寻史 记孟荀传作“剧子”,古通。处兴,即见李章传,云“ 太守处兴”,姓纂作“北郡太守”,误。  
 
  所氏,宋大夫华所事之后,汉有谏议大夫所忠。 (史记司马相如传正义、后汉书独行刘 茂传注、姓纂六、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二三、 类稿三六、急就篇补注一、姓氏急就篇下、困学纪闻七 )  
 
  器案:通志、类稿“华所事”作 “所华”,钱大昕曰:“按左氏传有‘华御事’,未见 名‘所事’者。”  
 
  楚氏,芊姓,鬻熊封楚,以国为姓,左传鲁有楚 尹、楚丘,赵襄子家臣楚隆。(姓纂六 、古今姓氏书辩证十二、类稿三六)  
 
  禹氏,禹支庶以谥为姓。(姓纂 六、路史后纪一三)  
 
  甫氏,甫侯之后。(广韵九麌、 类稿三七、姓氏急就篇下)  
 
  府氏,汉有司徒掾府悝。(广韵 九麌、通志氏族略、姓解三、古今姓氏书辩证二三、类 稿三七、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武氏,宋武公之后,氏于谥,秦末武臣自立为赵 王,项羽之客有武涉,魏将武满,汉有武虎、武让、武 勃。(广韵九麌、急就篇补注一、姓氏 急就篇上)  
 
  器案:武臣见汉书高纪及陈胜、 陈余、蒯通、严安等传,武涉见汉书项籍、韩信、蒯通 等传,武满见汉书高纪,武虎见汉书功臣表,武让见汉 书翟方进传,武勃见后汉书冯异传。  
 
  武强氏,汉武强侯王梁,其后因封为氏。( 广韵九麌、姓解二、姓氏急就篇下)  
 
  武成氏,赵平原君胜,封武城,因氏焉。( 姓纂六、通志氏族略、路史后纪七)  
 
  器案:“封武城”,通志、路史 作“封武成君”,误,史记平原君传:“封于东武城。 ”今从姓纂。  
 
  辅氏,智果以智伯刚愎必亡,其别辅氏,汉有辅 狠为尚书令。(  
姓纂六)  
 
  孙星衍、洪莹校注曰:“案汉有 尚书令辅粮,此作狠,不同,粮亦俗字,疑误。”器案 :战国策赵策上:“智过见君之不用也,言之不听,出 更其姓为辅氏。”  
 
  鲁氏,凡氏于国,齐、鲁、宋、卫是也。( 广韵十二齐、急就篇补注一)  
 
  古氏、周有古公□父,其后氏焉,晋平公时有舟 人古乘。(后汉书东平王苍传注、姓纂 六、通志氏族略、合璧事类续一七、彊识略三三)  
 
  古成氏,即苦成之后,随音改焉,汉有广汉都尉 古成云。(姓纂六、通志氏族略)  
 
  陈汉章曰:“三家辑本并据通志 入上声,与五鹿、五王氏并列,不知其误始郑樵也。潜 夫论志氏姓云:‘苦成,后人书之或为枯,不喜枯、苦 之字,则更书之曰古成氏。’广韵十四清云:‘汉有广 汉太守古成云。古音枯。’然则古成读为平声,应劭必 同王符说,三家并失考。”  
 
  虎氏,汉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后。 (广韵十姥、古今姓氏书辩证二四、容 斋五笔一、类稿三七、姓氏急就篇上)  
 
  扈氏,赵有扈辄。(广韵十姥、 礼部韵略十姥、姓解一、类稿三七、合璧事类续二六)  
 
  苦氏,苦成,越大夫,汉苦均为会稽太守,苦音 库。(姓纂六)  
 
  器案:通志氏族略:“风俗通云 :‘苦成,乃言音变为库成。’”  
 
  五王氏,齐自威、宣、湣、襄至建五王,因以为 氏。(通志氏族略)  
 
  五鸠氏,赵有将军五鸠卢。(姓 解二)  
 
  五鹿氏,五鹿,卫邑也,晋公子重耳,封舅犯于 五鹿,支孙氏焉,汉有少府五鹿充宗。( 通志氏族略、通鉴释文四、古今姓氏书辩证二四)  
 
  邸氏,汉有上郡太守邸杜。(广 韵十一荠、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二四、容斋五 笔一、类稿三四、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通志、类稿“杜”作“社 ”。  
 
  辨氏,汉有度辽将军辨皓。(广 韵十五海、姓解三、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器案:姓纂六:“汉渡辽将军辨 皓,见英贤传。”  
 
  尹氏,师尹,三公官也,以官为姓,周有尹吉甫 、尹喜,汉尹咸、尹赏、尹齐,后汉尹敏。( 姓纂六、类稿三八、西溪丛语下、合璧事类续一六、彊 识略三三)  
 
  尹公氏,卫有尹公佗。(姓解三 )  
 
  隐氏,汉有隐翁、河间太守隐□。( 姓解二、姓氏急就篇上)  
 
  蹇氏,汉有蹇兰,为交趾刺史。( 通志氏族略、类稿三八)  
 
  圈氏,楚鬻熊之后,一本云,本姓□氏,郑穆公 之后,秦末为博士,逃难改为圈氏。( 类纂三八)  
 
  混沌氏,少昊氏之良佐,汉有屯莫如,为常山太 守。(宋景文公笔记中引萧该汉书音义 、路史前纪四、急就篇补注二、姓氏急就篇下、困学纪 闻一二、卮林四)  
 
  管氏,管夷吾,齐桓佐也,见论语,汉有管虢, 为西河太守。(  
宋景文公笔记中、急就篇补注一)  
 
  器案:“汉书儒林颜安乐传:“ 疏广授琅邪管路,路为御史中丞。”宋祁曰:“萧该音 义:‘案草下完,音丸,又音官。’今汉书本却作草下 完。风俗通姓氏篇有管、莞二姓,云:‘莞苏,楚大夫 ,见吕氏春秋,汉有莞路,为御史中丞。’即此是也。 又有管姓,云:‘  
管夷吾,齐桓佐也,见论语,汉有 管虢,为西河太守。’今莞路是草下完,非竹下完及竹 下官,由来读者多惑,检风俗通乃知。”  
 
  满氏,荆蛮有瞒氏,音舛变为满,汉有满昌。( 广韵二十四缓、通志氏族略、通鉴释文七、类稿三八、 合璧事类续三六、通鉴注三四、彊识略三三)  
 
  器案:满昌见汉书沟洫志、及韦 玄成、王嘉、后苍、王莽等传。  
 
  铣氏,升平中,钩弋有鲜卑人御史中丞铣管。( 姓解二)  
 
  器案:升平为东晋穆帝年号,此 文有误。  
 
  典氏,汉有校尉典韦。(姓纂七 、通志氏族略、类稿三八)  
 
  显氏,显甫为周卿。(广韵二十 七铣、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显甫见诗大雅韩奕。  
 
  衍氏,宋微仲衍之后。(通志氏 族略、类稿三八)  
 
  勉氏,汉有上郡太守勉昂。(姓 解三、姓氏急就篇下)  
 
  矫氏,晋大夫矫父之后。(后汉 书逸民矫慎传注、姓氏急就篇下)  
 
  昊氏,昊英氏之后,一云少昊之后。( 姓纂七、通志氏族略、类稿三九)  
 
  老氏,颛顼子老童之后,左传宋有老佐,论语老 彭即彭祖也,或云,老氏,老聃、老莱子之后。( 姓纂七、通志氏族略、类稿三九、姓解一)  
 
  我氏,我子,六国时人,着书号我子。( 姓纂七、类稿三九)  
 
  器案: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墨家“ 我子一篇。”师古曰:“刘向别录云:‘为墨子之学。 ’”  
 
  下门氏,晋大夫下门聪。(姓纂 三)  
 
  社南氏,其先齐倡,徙居社南,因以为氏。( 广韵三十五马、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辩证二六、姓氏急 就篇下)  
 
  器案:姓纂六引风俗通:“祖南 与社南,皆齐倡也,汉高惕娶扶风祖南氏。”说与广韵 异,今附于此。  
 
  社北氏,凡氏于职,社北、五鹿,有社北大夫, 因氏焉,汉有社北郡为沛郡上计。(姓 纂七)  
 
  器案:通志氏族略、姓解一、古 今姓氏书辩证二六、姓氏急就篇下作“社北氏,与社南 皆齐倡,后有居社北者,自称社北氏。”  
 
  蒋氏,周公之裔。(广韵三十六 养、通鉴释文四)  
 
  壤驷氏,息公子边为大夫氏焉,汉有光禄大夫宜 陵侯壤驷射。(  
姓纂七)  
 
  孙星衍、洪莹校注曰:“案:家 语孔子弟子有壤驷赤,秦人。”  
 
  广氏,广成子之后。(姓纂七、 通志氏族略、类稿三九、合璧事类续二七、排韵氏族大 全七、彊识略三三)  
 
  丙氏,齐有大夫丙歜。(广韵三 十八梗、姓解三)  
 
  景氏,景凤。(姓解一)  
 
  隐氏,汉有隐翁、河间太守隐□。( 姓解二、姓氏急就篇一)  
 
  靖氏,单靖公之后,以谥为氏,一云,齐田氏之 族,靖郭君之后。(姓纂七、广韵四十 静、通志氏族略、姓氏急就篇上)  
 
  有氏,有巢氏之后,仲尼弟子有若,鲁人,汉有 有禄。(元和姓纂七、通志氏族略、姓 解三、类稿四0、姓氏急就篇下)  
 
  器案:姓解、姓氏急就篇作“汉 有光禄勋有光。”  
 
  又案:汉书百官公卿表光禄勋有 “有禄”,作“有光”疑误。  
 
  糗氏,汉有糗宗,为嬴长。(广 韵四十四有、通志氏族略、姓解二、古今姓氏书辩证三 四、类稿四0、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咎氏,汤司空咎单,左传咎犯,即舅字也。( 姓纂七、类稿四0、姓氏急就篇上)  
 
  酉氏,黄帝之后,见国语。(类 稿四0)  
 
  寿氏,吴王寿梦之后,吴大夫寿于姚,汉末兖州 牧寿良。(后汉书方术传注、册府元龟 八七六、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三四、类稿四0 、排韵氏族大全七、合璧事类续二五、通鉴注宋纪一二 )  
 
  郈氏,鲁大夫郈昭伯食采于郈,因氏焉。( 姓纂七、类稿四0)  
 
  耦氏,宋卿华耦之后,汉有侍中耦嘉。( 姓纂七、广韵四十五厚、通志氏族略、类稿四0、姓氏 急就篇下、卮林四)  
 
  奄氏,奄,国号也,尚书云:“成王既践奄。” 左传秦大夫奄息,其后也。(姓纂七、 古今姓氏书辩证二八、类稿四一)  
 
  仲氏,汤左相有仲虺,孔子弟子仲由,汉有廷尉 仲定。(广韵一送、姓解一)  
 
  赵明诚金石录十六廷尉仲定碑: “定,汉史无传,惟风俗通、元和姓纂具载姓名官爵, 今案姓纂云:‘汉有廷尉仲定。’此当同也。”  
 
  用氏,古有用国,见毛诗,汉有高唐令用虬、名 士录有高士用羽之。(姓纂八、通志氏 族略、容斋五笔一、类稿四二、路史国名纪六)  
 
  孙星衍、洪莹校注曰:“毛诗有 用国,未详。”孙星衍平津馆文稿上用国考:“应劭云 :‘出毛诗’者,桑中篇有‘孟弋、孟庸’,毛传以弋 、庸为姓,孔氏正义不能言其所出。钱少詹大昕,以古 书‘  
庸’与‘阎’通,左氏传‘阎职’ ,史记齐世家作‘庸职’是也。嘉靖山东通志:“古用 国,在今高唐州地,故有用姓,引名士录有用羽之,盖 以国为氏。太平寰宇记:‘古高唐城,在禹县城南五十 里。’盖汉县在今高唐、禹城交界,庸职正是齐人。古 庸、用亦通字,是孟庸、庸职、用虬、用羽之、当为一 族,其故城在禹城、高唐之间,既可释毛诗,亦可补方 志之缺。卢学士文弨辑风俗通逸文,删‘见毛诗’三字 ,盖不知其指孟庸也。禹城县旧志古迹,不载用国,因 据嘉靖通志增入之,而为之考。”陈汉章曰:“风俗通 所谓‘古有用国,见毛诗’者,即毛诗鄘国也。古鄘与 庸通,汉书地理志:‘诗风邶、庸、卫国。’师古注: ‘“庸”字或作“鄘。”’说文:‘鄘从邑庸声。庸从 用从庚。’故庸又与用通,尧典‘征庸’,疏:‘庸声 近用,故为用。’皋陶谟:‘帝庸作歌。’史记夏本纪 作‘帝用作此歌’,又‘五刑五用哉’,后汉书梁纯传 作‘五庸’,皆其证也。鄘国之为用姓,正犹雝国之变 为雍姓矣。”  
 
  雍氏,周文王第十三子雍伯之后,以国为姓,今 或音雍州之雍,汉雍齿,沛人。(姓纂 八、广韵三用、大金集礼二三、急就篇补注一、通鉴注 八)  
 
  类稿四二:“雍,本于龙反,俗 呼去声,今附上平声。”案:左传桓公十一年雍姞,释 文:“音于龙反。”  
 
  被氏,汉有牂柯太守被条。(通 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二九、类稿三四)  
 
  义氏,义伯阳卿也,汉有南阳太守义纵。( 姓纂八、类稿四二)  
 
  义渠氏,狄国,为秦所灭,因氏焉,汉有光禄大 夫义渠安国。(  
通志氏族略、姓解二、古今姓氏书 辩证二九)  
 
  器案:义渠安国见汉书赵充国传 。  
 
  挚氏,挚畴,古诸侯也,见毛诗,周有挚荒。( 姓纂八、通志氏族略、类稿四二、路史国名纪六)  
 
  器案:挚荒见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  
 
  挚畴氏,古之诸侯后有挚畴氏。( 路史国名纪六)  
 
  遂氏,虞后,商人窴之遂。(路 史后纪十一)  
 
  备氏,宋封人备之后。(广韵六 至、姓氏急就篇上)  
 
  利氏,汉有利干,为中山相。( 广韵六至、通鉴注十一)  
 
  肆氏,宋大夫肆臣之后,汉渔阳太守肆敏,子孙 因居之。(姓纂八、通志氏族略、姓解 一、类稿四二)  
 
  懿氏,齐懿公之后。(通志氏族 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二九、类稿四二)  
 
  季连氏,晋有棠邑大夫季连齐。( 姓解二)  
 
  嗣氏,卫嗣君之后。(广韵七至 、类稿四二、姓氏急就篇上)  
 
  食氏,食我,韩公子也,见战国策,汉有食子公 ,为博士。食音嗣。(唐写唐韵卌一职 、广韵二十四职、通志氏族略、宋景文公笔记中、姓解 二、类稿五二、卮林四)  
 
  器案:广韵“子”误“于”,通 志、类稿“公”作“通”。食我,见韩非子说林上。食 子公,见汉书儒林赵子传。  
 
  忌氏,周公忌父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广韵七至、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二九、类稿四 二、姓氏急就篇上)  
 
  贵氏,陆终之后,汉有贵迁为庐江太守。( 姓纂八、广韵八未、通志氏族略、容斋五笔一、类稿四 二、姓氏急就篇上)  
 
  既氏,吴夫概王之后,因避仇,改为既氏,汉有 安南长史既凉。(姓纂八、通志氏族略 、类稿四二)  
 
  器案:通志作“汉有长安长既长 ”,未可据。  
 
  御氏、汉有司空史御长卿。(史 记殷本纪索隐)  
 
  器案:史记殷本纪集解:“皇览 曰:‘汤冢在济阴亳县北东郭,去县三里,冢四方,方 各十步,高七尺,上平处平地。汉哀帝建平元年,大司 空御史长卿,案行水灾,因行汤冢。’”索隐:“长卿 ,诸本多作劫姓,按风俗通有御氏,为汉司空御史,其 名长卿。明劫非也。亦有劫弥,不得为御史。”洪颐烜 读书丛录十七曰:“案‘大司空’下,不得言‘御史’ ,劫、御声相近,此本作‘大司空史御长卿’,传写者 误乙作‘御史’,而因以劫为姓。水经汳水注引皇览作 ‘大司空史却长卿’,‘却’即‘御’字之讹。”张文 虎舒艺室续笔十九曰:“集解‘御史’当作‘史御’, 索隐‘司空’下‘御’字衍。”  
 


  御龙氏,陶唐氏之后有刘累学扰龙,事夏孔甲, 赐氏曰御龙氏。(通志氏族略)  
 
  遇氏,汉有遇冲,为河内太守。( 姓纂八、广韵十遇、通志氏族略、姓解三、容斋五笔一 、古今姓氏书辩证十遇、类稿四三、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姓纂、辩证、类稿“河内 ”作“东安”。  
 
  铸氏,铸国也,尧后也,在济北蛇丘县,左传, 臧宣叔娶于铸。后世以国为氏。(姓纂 八、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十遇、类稿四三)  
 
  傅氏,说筑于傅岩,因以为姓。( 古今姓氏书辩证三0)  
 
  露氏,汉有上党都尉露平。(唐 写本唐韵十一暮、广韵十一暮、通志氏族略、类稿四三 、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器案:后汉书鲍永传有上党都尉 路平,姓纂八露、路分为二氏,风俗通作露平,疑误。  
 
  布氏,赵有布子,善相马。(通 志氏族略、类稿四三)  
 
  库氏,古守库大夫之后,以官为氏,汉文、景时 有仓氏、库氏,后汉窦融传有辅义侯库钧。( 姓纂八、广韵十一暮、古今姓氏书辩证十一暮、类稿四 三、合璧事类续二七、姓氏急就篇上、疆识略三三)  
 
  器案:姓纂作“后汉窦融传有库 辅、库义、库侯”,误。  
 
  库成氏,本亦苦成也,方言音变为库成。( 姓纂八、通志氏族略、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十一暮)  
 
  步氏,汉有步邵为下邳主簿,车伯琦为明府,时 人为之语曰:“  
车府君,步主簿。”(姓解一)  
 
  帝畴氏。(路史前纪四)  
 
  □氏。(玄应一切经音义三、慧 琳一切经音义九、又三五)  
 
  器案:汉书王莽传下有中常侍□恽 ,韦昭音徒计反。  
 
  第八氏,亦齐诸田之后,田广弟田英,为第八门 ,因氏焉,王莽时有讲学大夫第八矫。( 姓纂八、通志氏族略)  
 
  计氏,汉计子勋为司空掾。(姓 纂八)  
 
  蓟氏,汉有蓟子训为司空。(宋 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十二霁)  
 
  桂氏,汉有扬州刺史桂褒。(通 志氏族略、类稿四三)  
 
  昋氏,彭城昋景以为计掾。(晋 书音义七九)  
 
  器案:姓纂八:“昋音桂,或作 炅,汉卫尉昋横,彭城,汉上计掾昋景云,见姓苑。城 阳,后汉陈球碑:‘城阳炅横被诛,有四子守坟墓,改 姓炅氏;一子居徐州郡,云之先也,姓昋氏;一子居幽 州,姓桂氏;一子居华阴,姓炔氏;皆九画,以避难也 。’”类稿“云”作“昙”,云一作“云”。又“华阴 ”作“华阳”。汉书儒林师丹传有博士炔钦,师古注引 苏林曰:“炔音桂。”  
 
  厉氏,齐厉公之后,汉有魏郡太守义阳侯厉温。 (通志氏族略、姓解三、类稿四三、合 璧事类续二四、姓氏急就篇下)  
 
  励氏,后汉魏郡太守义阳侯励温,见功臣表。( 姓纂八)  
 
  器案此二条,实为一姓。考汉书 功臣表有匈奴厉温敦,降封义阳侯,即此文所本,则其 全名为厉温敦,各书所引,俱脱“敦”字。又“义阳侯 ”有作“美阳侯”,“汉”有作“后汉”者,俱误。至 谓为“齐厉公之后”,尤属臆测之言,盖厉温敦本匈奴 人,焉得为齐厉公之后也。  
 
  世氏,战国时有秦大夫世钧,汉有世宠,又世硕 着子书。(广韵十三祭、类稿四三)  
 
  器案:“世硕着子书”,原误为 “世顾者子书”,今校正。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儒家:“ 世子二十一篇。”本注:“名硕,陈人也,七十子之弟 子。”案王充论衡本性篇:“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 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恶性,养而致之 ,则恶长:如此,则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故世 子作养书一篇。”  
 
  太史氏,汉有尚书郎太史禀。( 姓解三)  
 
  太阳氏,卫大夫太阳速。(姓纂 八)  
 
  孙星衍、洪莹校曰:“案:左传 为戏阳速。”  
 
  艾氏,庞俭母艾氏。(姓纂八、 广韵十四泰、姓解二、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十四泰、姓 氏急就篇上、通鉴注晋纪二四)  
 
  大氏,大庭氏之后,又大填、大山稽,黄帝师, 大颖为颛顼师。礼记曰:“大连,东夷之子。”( 姓纂八、通志氏族略、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十四泰、类 稿四四)  
 
  孙星衍、洪莹校曰:“案:古今 人表‘颖’作‘款’。”案:类稿作“款”。  
 
  大庭氏。(路史前纪六)  
 
  会氏,陆终之子会乙之后,汉有武阳令会相。( 姓纂八、类稿四四)  
 
  器案:“会相”,类稿作“会炳 ”,广韵十四泰云:“汉有会栩。”字又作“栩”,疑 不能明也。古今人表女溃注云:“会乙也。”  
 
  赖氏,汉有交址太守赖先。(唐 写本唐韵十二泰、广韵十四泰、姓解一、容斋五笔一、 姓氏急就篇下、通鉴注六六)  
 
  蒯氏,晋大夫蒯得之后,见左传、礼记,汉有蒯 彻。(姓纂八、通志氏族略、类稿四四 、合璧事类续二八、彊识略三三)  
 
  快氏,汉有快钦。(姓解一)  
 
  器案:此当即“炔钦”之误,已 见上文“昋氏”下,姓纂八、类稿四四俱云:“汉书: ‘齐人快钦治尚书。’”亦误。  
 
  内史氏,周内史叔兴之后,因官氏焉,周又有内 史过。(姓纂九、通志氏族略)  
 
  载氏,姬姓之后,春秋有载国。( 广韵十九代、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十九代、路史后纪十 、姓氏急就篇上)  
 
  陈汉章曰:“广韵十九代注引风 俗通但云:‘姬姓之后。’姓氏急就篇又引‘春秋有载 国’。三家不复分别,而引路史。张氏又引郑樵云:‘ 疑即戴姓之讹。’不知载、戴二字古通,春秋之戴姓, 出自宋之子姓,非即姬姓之国。春秋隐公十年:‘宋、 蔡、卫伐戴。’公羊、谷梁经并作‘伐载’,汉书五行 志亦作‘戴’,师古注:‘读者多误为载,故隋置载州 。’此国与宋无涉。杜预释例、顾栋高大事表并失考风 俗通,何论郑樵。”  
 
  信氏,魏公子信陵君之后。(通 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三二、类稿四四)  
 
  信都氏,张敖尚汉鲁元公主,封于信都,因氏焉 。(姓纂九、通志氏族略)  
 
  胤氏,夏时侯国,子孙氏焉。( 姓纂九、通志氏族略、路史国名纪六)  
 
  遴氏,遴到,为韩大夫,着遴子三十篇。( 姓纂九)  
 
  慎氏,慎到,为韩大夫,着慎子三十篇。  
 
  器案:史记孟荀列传:“慎到, 赵人,学黄老道德之术,故着十二论。”汉书艺文志诸 子略法家:“慎子四十二篇。”本注:“名到,先申、 韩,申、韩称之”此作三十篇,疑有误。又此条与上遴 氏条文全同,疑作遴者亦因音近而改,犹昋氏之比也。  
 
  晋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子唐叔虞封为晋侯,传 国二十代,为韩、魏、赵所灭,子孙以国为姓。( 古今姓氏书辩证三二)  
 
  靳氏,楚大夫靳尚,汉有信武侯靳歙,又汾阳侯 靳强。(姓纂九、类稿四四、合璧事类 续二二)  
 
  器案:“靳尚汉有信武侯”七字 原脱,今据孙星衍、洪莹校补。  
 
  建氏,楚太子建之后,汉有建公,见元后传。( 姓纂九、通志氏族略、类稿四五)  
 
  献氏,晋献公之后,有秦大夫献则,战国时有献 渊。(姓纂九、广韵二十五愿、通志氏 族略、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二十五愿、类稿四五、姓氏 急就篇上)  
 
  顿氏,顿子国,今南顿是也,后为楚所灭,子孙 以国为氏,汉有顿肃。(姓纂九、类稿 四五)  
 
  灌氏,斟灌之后,子孙以国为氏焉,汉丞相颍阴 侯灌婴,婴孙贤汝阴侯,又太仆灌夫父张孟尝为婴舍人 ,易姓灌氏,列仙传有灌光。(姓纂九 、通鉴注九、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二十九换、类稿四五 )  
 
  孙星衍、洪莹校曰:“案汉书, 贤封临汝侯。”  
 
  段氏,段干木之后,姓段,名干木。( 史记老子列传集解、广韵二十九换、路史国名纪二、齐 东野语一、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姓纂九段氏下引三辅决录 云:“段氏,李老君之自出,段干木之子隐如入关,去 干为段氏。”孙星衍、洪莹校曰:“案段干氏,罗泌谓 ‘初邑段,后邑干,因邑为氏。’魏世家有段干子,田 世家有段干朋,风俗通以为姓段名干木,盖以吕氏春秋 ‘干木富于义’,魏都赋‘干木之德自解纷’之言误之 ,唐表遂谓‘封段为干木大夫’,疏矣。又木子名同, 为赵相,无隐如名。此云‘入关为段氏’,亦属傅会。 且春秋时以段名者,如郑印段、公孙段,宋褚孙段,或 其后以名为氏,亦未可知,未必定为共叔后也。”  
 
  谏氏,周礼有司谏氏,因以为氏,汉有持书侍御 史谏忠。(唐写本唐韵卅谏、广韵三十 谏、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三二、类稿四五、姓 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器案:类稿无“侍”字,广韵、 通志、姓氏急就篇作“治书侍史”,辩证、卮林作“治 书御史”。  
 
  晏氏,汉司隶校尉晏称,汉书御史晏忠。( 姓纂九)  
 
  器案:“晏称”原作“晏南”, 类稿四五引姓纂作“晏称”,今据校正,后汉书张酺传 有司隶校尉晏称。  
 
  贱氏,汉有北平太守贱琼。(唐 写本唐韵卅三线、姓纂九、广韵三十三线、宋本古今姓 氏书辩证三十三线、类稿四五、容斋五笔一、通志氏族 略、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姓纂、类稿“北平”上有 “左”字,当是“右”字之误。  
 
  变氏,辽东人姓也。(姓解三)  
 
  孝氏,齐孝公之后。(唐写本唐 韵卅六效、广韵三十六效、姓氏急就篇上)  
 
  豹氏,八元叔豹之后。(唐写本 唐韵卅六效,广韵三十六效、姓解二、路史前纪九、姓 氏急就篇上)  
 
  到氏,汉有东平太守到质。(容 斋五笔一)  
 
  暴氏,暴辛公,周诸侯也,秦有将军暴鸢、汉御 史大夫暴胜之。(姓纂九、通志氏族略 、类稿四五、路史后纪九下、合璧事类续二三、排韵氏 族大全八、诗地理考三)  
 
  器案:暴胜之见汉书武纪、百官 公卿表及刘屈厘、王欣、□不疑、孝元王皇后等传。  
 
  播氏,播□武,商末贤人。(姓 纂九、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三十九过、类稿四五)  
 
  谢丘氏,周宣王支子食采谢丘,因氏焉,汉书古 今人表鲁有谢丘章。(姓纂九、通志氏 族略)  
 
  夜氏。(古今姓氏书辩证三三)  
 
  ●氏,新郑人,杨●村,在县西二十五里邢山东 。(姓纂九、通志氏族略、类稿四六)  
 
  畅氏,出姜姓。(古今姓氏书辩 证三三)  
 
  匠氏,凡氏于事者,巫、卜、陶、匠是也,古有 匠石。(广韵四十一漾、通志氏族略、 姓解三、姓氏急就篇上)  
 
  望氏,齐太公望之后。(通志氏 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三三、类稿四六)  
 
  伉氏,汉有伉喜为中大夫。(唐 写本唐韵卌二宕、广韵四十二宕、姓解一、宋本古今姓 氏书辩证四十二宕、姓氏急就篇上)  
 
  抗氏,卫大夫三抗之后,汉有抗喜为汉中太守。 (后汉书桓纪注、古今姓氏书辩证三三 、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器案:伉、抗实一姓,故王应麟 两存之,邓名世、孙星衍、洪莹皆以为“伉”当作“抗 ”。  
 
  旷氏,师旷之后。(通志氏族略 、类稿四六、古今姓氏书辩证三三)  
 
  敬氏,陈敬仲之后,后汉有扬州刺史敬歆。( 唐写本唐韵卌五敬、广韵四十二映、通鉴注一一五)  
 
  陈汉章曰:“案集古录、金石录 跋汉扬州刺史敬使君碑并云:‘  
姓苑载风俗通有敬歆。’三家并未 考及。”  
 
  庆忌氏。(姓氏急就篇下)  
 
  令氏,楚令尹子文之后。(史记 文纪索隐、通鉴注汉纪七)  
 
  救氏,汉有谏议大夫救人。(唐 写本唐韵卌九宥、广韵四十九宥、通志氏族略、姓解三 、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四十九宥、类稿四八、姓氏急就 篇上、卮林四)  
 
  器案:“广韵、姓解、辩证、姓 氏急就篇、卮林“人”作“仁”,古通,通志、类稿作 “乂”,形近而误。  
 
  昼氏,齐大夫食邑于昼,后因氏焉。( 姓纂九、唐写本唐韵卌九宥、姓解三、宋本古今姓氏书 辩证四十九宥、通志氏族略、类稿四八、路史国名纪六 、姓氏急就篇上)  
 
  副氏,周公忌父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姓纂九)  
 
  孙星衍、洪莹校曰:“案:魏志 副吕氏改为副氏,又为吕氏,此言忌父后为副氏,当有 脱误。”  
 
  富氏,汉有富留人为公田使者。( 姓纂九)  
 
  廖氏。  
 
  器案:或列入去声,今列入平声 ,已见前。  
 
  寇氏,苏忿生为武王司寇,后以官为氏,后汉有 寇恂。(广韵五十候、通志氏族略、姓 氏急就篇上)  
 
  窦氏,夏后相遭有穷氏之难,其妃方娠,逃出自 窦,而生少康,其后氏焉,汉有窦婴。( 唐写本唐韵五十候、广韵五十候、通鉴注汉纪五、姓解 一)  
 
  窦公氏,魏文侯时,有乐人窦公氏献古文乐书一 篇。(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辩证三四)  
 
  器案:汉书艺文志六艺略:“六 国之君,魏文侯最为好古。孝文时,得其乐人窦公,献 其书,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乐章也。”师古注引桓谭新 论云:“窦公年百八十岁,两目皆盲,文帝奇之,问曰 :‘  
何因至此?’对曰:‘臣年十三失 明,父母哀其不及众技,教鼓琴,臣导引无所服饵。’ ”  
 
  监氏,卫康叔为连属之监,其后氏焉。( 姓纂九、广韵五十九鉴、通志氏族略、姓解三、宋本古 今姓氏书辩证五十九鉴、类稿四八、姓氏急就篇上)  
 
  谷梁氏,谷梁名赤,子夏门人。( 经典释文叙录、意林、容斋续笔一四、玉海艺文四0)  
 
  器案:孝经序疏引“门人”作“ 弟子”。  
 
  禄氏,殷纣子武庚字禄父,其后以王父字为氏。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类稿四九、合 璧事类续二七、永乐大典一九六九五、彊识略三三)  
 
  器案:永乐大典见纯常子枝语三 七引。  
 
  鹿氏,汉有巴郡太守鹿旗。(唐 写本唐韵一屋、广韵一屋、容斋五笔一、通鉴注晋纪二 0)  
 
  卜氏,凡氏于事,巫、卜、陶、匠是也,春秋鲁 大夫卜齮,鲁庄公车右卜国。(古今姓 氏书辩证三五)  
 
  濮阳氏,长沙太守濮阳逸。(姓 解一)  
 
  沐氏,汉有东平太守沐宠。(唐 写本唐韵一屋、广韵一屋,容斋五笔一、姓氏急就篇下 、通鉴注汉纪四六、卮林四)  
 
  宓氏,宓康公之后,以国为氏,史记仲尼弟子宓 不齐字子贱,鲁人。(姓纂十)  
 
  器案:密康公事见周语及列女传 ,字俱作密,姓纂引风俗通,以子贱为康公之后,则子 贱之姓,当音美笔切,广韵一屋虙字下云:“  
又姓,虙子贱是也。”则音房六切 。颜氏家训书证篇谓“伏生为子贱之后,子贱为虙戏之 后”,与此所言迥异。  
 
  鞠氏,汉有尚书令鞠谭,或为曲氏,音讹转改, 汉有曲衍。(唐写本唐韵一屋、姓纂十 、广韵一屋、通志氏族略、姓解二、通鉴释文四、姓氏 急就篇上、卮林四)  
 
  祝其氏,宋戴公之子公子祝其为大司寇,因氏焉 ,见世本,汉有清河都尉祝其承先。(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一屋)  
 
  鄐氏,汉有东海太守鄐熙。(容 斋五笔一)  
 
  宿氏,汉有雁门太守宿详。(唐 写本唐韵一屋、广韵一屋、容斋五笔一、姓氏急就篇下 、通鉴注魏纪四)  
 
  牧氏,汉有越嶲太守牧根。(唐 写本唐韵一屋、广韵一屋、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器案:“牧根”,广韵以下诸书 俱误作“牧稂”,今从唐韵。后汉书南蛮西南夷邛都夷 传云:“王莽时,郡守枚根。”御览七九一引后汉书及 注俱作“枚根”,汉书西南夷传亦作“枚根”,与风俗 通不同。  
 
  牧师氏。(广韵六脂、姓氏急就 篇下)  
 
  沃氏,太甲子沃丁之后。(唐写 本唐韵二沃、姓纂十、广韵二沃、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 二沃、通志氏族略、类稿四九、合璧事类续二七、姓氏 急就篇上、彊识略三三)  
 
  督氏,宋大夫华父督之后,晋有督戎,栾盈臣, 汉有五原太守督瓒。(唐写本唐韵二沃 、姓纂十、广韵二沃、姓解一、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二 沃、容斋五笔一、通志氏族略、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唐韵“督瓒”作“督□” ,姓解作“督琼,一名●”,辩证作“督琼”,姓氏急 就篇作“督●”。  
 
  仆氏,汉有浑梁侯仆多。(广韵 二沃,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器案:“辉梁”当作“辉渠”, 辉渠侯仆多见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及卫青传、汉书功 臣侯表及霍去病传,功臣侯表“仆多”作“仆朋”,形 近之误,姓氏急就篇因之而沿误。  
 
  顼氏,颛顼之后。(姓纂十、类 稿四九)  
 
  蓐氏,蓐收之后。(宋本古今姓 氏书辩证三烛、类稿四九、路史国名纪二、通志氏族略 )  
 
  逯,秦邑也,其大夫氏焉,汉有大司空逯并。( 后汉书郅恽传注、唐写本唐韵三烛、通志氏族略、姓解 一、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三烛、类稿四九、路史国名纪 六、合璧事类续二八、姓氏急就篇下)  
 
  器案:“大司空”通志作“大司 马”,与汉书王莽传中合。逯并,见汉书王莽传中、翟 方进传及恩泽侯表、后汉书郅恽传,唐韵作“  
逯普”,类稿、合璧事类作“逯石 ”,俱误。  
 
  续氏,汉有续相如。(姓解二)  
 
  器案:续相如使西域,封承父侯 ,见汉书功臣侯表。  
 
  亍氏,河东亍氏,楚有大夫亍衡。( 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辩证三六)  
 
  濯氏,汉有濯辑。(唐写本唐韵 四觉、广韵四觉、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辩证三六、路史 国名纪六、姓氏急就篇上)  
 
  郅氏,郅,商时侯国也,见毛诗,子孙氏焉,汉 有济南太守郅都。(姓纂十、通志氏族 略、类稿五0、通鉴注一六)  
 
  孙星衍、洪莹校曰:“案:毛诗 郅国未详。”  
 
  器案:类稿无“见毛诗”三字, 当据删。  
 
  吉氏,周尹吉甫之后,汉有汉中太守吉恪。( 通鉴注六八)  
 
  室中姓。(史记高祖功臣表索隐 )  
 
  单行本索隐作“窒中”,器案: 汉书功臣侯表亦作“室中”,作“窒”者疑误。姓纂十 云:“汉书艺文志有室中周,着书十篇,王莽时,室中 公避地汉中,汉功臣表清简侯室中同。”  
 
  密氏,密康公之后,以国为氏。( 类稿五0)  
 
  密须氏,姞姓之国。(史记周本 纪集解引应劭)  
 
  乙氏,汉有南郡太守乙世。(姓 解三、古今姓氏书辩证三六)  
 
  屈侯氏,魏贤人屈侯鲋,汉有郎中令屈侯豫。(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三七、路史国名 纪三)  
 
  述氏,鲁大夫仲述之后。(唐写 本唐韵六术、广韵六术、古今姓氏书辩证三六)  
 
  恤氏,鲁有恤由。(姓解一)  
 
  阙氏,古阙者,官为姓。承阙党童子之后,纵横 家有阙子着书,汉有荆州刺史阙翊。( 后汉书献纪注、姓纂十、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 三七、合璧事类续二七、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汉纪五 二)  
 
  器案:汉书艺文志诸子略纵横家 :“阙子一篇。”刘勰新论九流篇作“阚子”,非是。  
 
  谒氏,古有谒者官,因以为氏,汉有汝南太守谒 涣(一作“琼”),又张汤小吏谒居。( 广韵十月、通志氏族略、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辩证三七 、容斋五笔一、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后汉书方术廖扶传作“谒 焕”,华阳国志巴志亦作“谒焕”。  
 
  勃氏,宋左师勃之后也,晋有寺人勃鞮。( 通志氏族略)  
 
  鹖冠氏,楚贤人,以鹖为冠,因氏焉,鹖冠子着 书。(姓纂十、通志氏族略)  
 
  通志“贤”误“賨”,“鹖”误 “褐”。  
 
  器案: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道家: “鹖冠子一篇。”本注:“楚人,居深山,以鹖为冠。 ”师古曰:“以鹖鸟羽为冠。”  
 
  葛氏,葛天氏之裔,子孙氏焉。夏时葛伯,嬴姓 国也,亦为葛氏。汉有颍川太守葛兴。(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路史前纪七、合璧事类续十四、 翰苑新书后七、秘笈新书别三)  
 
  滑氏,汉有詹事滑典。(唐写本 唐韵十四黠、广韵十四黠、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颉氏,苍颉,古之贤人,颉卫,古之贤者。( 唐写本唐韵十六□、广韵十六□、通志氏族略、姓解一 、古今姓氏书辩证三七、姓氏急就篇上)  
 
  列氏,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子孙氏焉,郑有隐者 列御寇着书八篇,号列子。(姓纂十, 姓解一、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十七薛、类稿五三、路史 后纪八、姓氏急就篇上)  
 
  列山氏。(路史后纪四)  
 
  列仙氏。(路史前纪四)  
 
  舌氏,越有大夫舌庸。(姓解一 )  
 
  鄀氏,春秋时鄀国,以国为氏。( 类稿五一)  
 
  铎氏,汉有廷尉铎政。(姓纂十 、通志氏族略)  
 
  幕氏,舜祖幕之后,支孙以王父字为氏,见左传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类稿五一、 路史后纪一二、合璧事类续二六、彊识略三三)  
 
  落氏,皋落氏,翟国也,此赤翟别种,以国为姓 ,见左传,汉有落下闳,巴郡人,撰太初历。(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类稿五一)  
 
  落下氏,汉有落下闳。(文选公 孙弘传赞注)  
 
  作氏,周公之子胙侯,子孙因避地改为作氏,汉 有涿郡太守作显。(姓纂十、通志氏族 略、容斋五笔一)  
 
  薄氏,卫贤臣薄疑,汉高帝薄夫人生文帝,夫人 弟昭,封轵侯,官至车骑将军,子戎奴嗣。(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类稿五一、合璧事类续二四、通 鉴注周纪四)  
 
  器案:戎奴见汉书恩泽侯表,姓 纂作“戍奴”,误。  
 
  博氏,汉有博子劳,善相马,望出淮南广平。(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三八、类稿五一)  
 
  器案:辩证作“汉有博劳吉,善 相马”,广韵十九铎云:“博,又姓,古有博劳,善相 马也。”疑博劳即伯乐之转音。  
 
  郭氏,氏于居,城、郭、园、池是也。( 广韵十四清)  
 
  白马氏,微子乘白马朝周,因氏焉。一云,公孙 瓒在幽州,乘白马,因以为氏。(姓纂 十、广韵三十五马、通志氏族略、姓解三、宋本古今姓 氏书辩证二十陌、路史后纪十、姓氏急就篇下)  
 
  白象氏,白象先生古隐者。(通 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三九)  
 
  白鹿氏,白鹿先生古贤人,着书。(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  
 
  帛氏,楚有帛州黎。(姓解三)  
 
  伯氏,嬴姓伯益之后,晋大夫伯宗生州犁,仕楚 。(姓纂十、类稿五二)  
 
  百里氏,秦大夫百里奚之后,其先虞人,家于百 里,因氏焉。(  
通志氏族略)  
 
  柏氏,柏皇氏之后,又柏亮父为颛顼师,柏招帝 喾师,柏冏为周太仆。柏国在汝南西平县,为楚所灭, 子孙以国为氏。汉有柏始昌、柏英为大鸿胪,秦大将军 柏直。(姓纂十、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 二十陌、类稿五二、合璧事类续一三)  
 
  器案:柏直乃魏将,见汉书高纪 上,此云“秦大将军”,误。柏始昌见汉书西南夷传。  
 
  柏成氏,伯成子高,尧时诸侯也。( 通志氏族略)  
 
  笮氏,楚有笮伦。(姓解一、姓 氏急就篇上、通鉴注汉纪六一)  
 
  器案:姓解作“●”,云:“又 作‘笮’,注在竹部。”  
 
  赫氏,赫胥氏之后。(姓纂十、 类稿五二、路史前纪七)  
 
  器案:“胥”,姓纂误作“咠” ,类稿误作“骨”,今从路史。  
 
  赫胥氏。(路史前纪七)  
 
  获氏,宋大夫猛获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类稿五二)  
 
  鬲氏,偃姓,咎繇后。(水经河 水注五引应劭)  
 
  昔氏,周大夫封昔,因氏焉,汉有昔登为乌伤令 。(唐写本唐韵十九昔、姓解一、宋本 古今姓氏书辩证二十二昔、通志氏族略、类稿五二、路 史国名纪六、容斋五笔一)  
 
  器案:唐韵、姓解“伤”误“阳 ”。  
 
  赤氏,帝喾师赤松子之后,见神仙传,单姓赤。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宋本古今姓氏 书辩证二十二昔、类稿五二)  
 
  析氏,齐大夫析归父。(广韵二 十三锡)  
 
  栎阳氏,汉景丹封栎阳侯,丹曾孙分,避乱陇西 ,因封为氏焉。(姓纂四、通志氏族略 )  
 
  器案:姓纂引作‘景母封孙阳侯 ,丹曾孙汾,避乱陇西,因封为氏’,文多讹误,今据 通志改正;通志‘陇西’误作‘栎阳’。景丹封栎阳侯 ,见后汉书本传。  
 
  职氏,汉有山阳令职供。(唐写 本唐韵卌一职、广韵二十四职、姓解二、宋本古今姓氏 书辩证二十四职、容斋五笔一、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供”,广韵、姓解、容 斋五笔、姓氏急就篇作“洪”,今从唐韵及辩证。  
 
  啬氏,古啬夫,子孙因氏焉。(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类稿五二)  
 
  即氏,汉有单父令即费,其先食采即墨,因以命 氏。(唐写本唐韵卌一职、姓纂十、广 韵二十四职、通志氏族略、姓解二、宋本古今姓氏书辩 证二十四职、姓氏急就篇下)  
 
  器案:“费”,唐韵作“贵”, 广韵、容斋五笔作“卖”,今从姓纂等作“费”。  
 
  即墨氏,汉有即墨威为咸阳令。( 姓解二)  
 
  稷氏,后稷之后。(唐写本唐韵 卌一职)  
 
  墨夷氏,宋大夫有墨夷须、墨夷皋。(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四0)  
 
  墨胎氏,伯夷之国也,其君姓墨胎氏。( 史记伯夷列传索隐引应劭)  
 
  北唐氏,晋有高人隐于北唐,因氏焉,汉有北唐 子真治京氏易。(急就章注)  
 
  器案:姓纂十引英贤传作“晋有 高人越者隐者,隐于北唐,因氏焉,汉有北唐子真治京 氏易者”。  
 
  习氏,习,国名,汉有习响为陈相。(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类稿五三、合璧事类续二六、通 鉴注魏纪四、彊识略三三)  
 
  袭氏,賨人七姓有袭氏。(姓氏 急就篇上)  
 
  集氏,汉有外黄令集一。(广韵 二十六缉、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二十六缉、容斋五笔一 、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魏纪九)  
 
  拾补曰:“通鉴注‘集’作‘习 ’,疑彼误。”  
 
  汲氏,卫宣公太子伋之后,居汲,因以为氏。(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类稿五三、合璧事类续二二)  
 
  沓氏,賨人七姓有沓。(姓氏急 就篇上)  
 
  纳氏。(急就章注)  
 
  叶氏,楚沈尹戌生诸梁,字子高,食采于叶,因 氏焉。(姓纂十、通志氏族略、翰苑新 书后七、秘笈新书别三、合璧事类续二四)  
 
  捷氏,邾公子捷灾之后,汉艺文志有捷子二篇, 六国时人。(姓纂十、通志氏族略、类 稿五三)  
 
  器案: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道家: “捷子二篇”本注:“齐人,武帝时说。”王念孙读书 杂志以“武帝时说”四字,乃涉下条注“武帝时说于齐 王”而误。器案:证以应氏此文,王说良是。  
 
  辄氏,卫出公辄之后,以王父字为氏,汉有辄终 古。(姓纂十、通志氏族略)  
 
  器案:姓纂又云:“史记:‘钱 塘辄终古封御儿侯。’”孙星衍、洪莹校曰:“案:史 记作‘辕终古。’”器案:汉书功臣表、闽粤王传亦作 “辕终古”,此疑误。  
 
  荚氏,荚成僖子,晋大夫,见世本。( 通志氏族略)  
 
  甲氏,太甲之后,一云郑大夫石甲之后。(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类稿五三)  
 
  邺氏,汉有梁令邺风。(唐写本 唐韵卅三业、广韵二十三叶、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辩证 四0、类稿五三、姓氏急就篇下、卮林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