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炳聿原创 宋太祖乾德五年,也就是公元967年,大约农历三月份左右,天空出现了“五星聚奎”的天象,对于现代人来讲,对于这个并不会感到神秘,但对于古代人来讲,“五星联珠”却是一件大事。赵匡胤以此昭告天下,其改朝换代符合天之旨意,他是真正的真命天子。从我们科学的角度讲,因为“金、木、水、火、土”五星是绕着黄道转的,永远不可能出现如和尚所手持的佛珠一样串成一条直线那样的情况,只是以地球为中心的一种“视觉现象”而已。但五星联珠并不是都吉利的,明代郎瑛编著的《七修类稿.天地类》中记载:“五星聚房,殷衰周昌,五星聚箕,诸弱齐强,五星聚井,楚败汉兴,五星聚尾,安史之乱,五星聚奎,大宋开世。”可见跟五星聚集所在的二十八宿位置有关。即使是吉利的,也多是否极泰来之象。奎宿是二十八宿之一,属木,为狼。为西方第一宿,有天之府库的意思,故奎宿多吉。二十八宿中奎宿与壁宿常常并称。旧谓二宿主文运,故有“虚联奎壁,启八代之文章"之说法。四十几年后,邵雍(1011~1077)、周敦颐(1017~1072)、张载(1020~1077)、程颐 (1032~1085)、程颢(1033~1107)先后出生,成为宋明理学的创始人,史称“北宋五子”,后世学者认为这是应了“五星聚奎”的天象,这或许是一种迷信的思维方式,但至少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他们所取得的学术成就的肯定。 而我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也正是其中的一位。邵雍,北宋哲学家。字尧夫,谥号康节,生于北宋真宗四年,即公元1011年,卒于神宗十年,即公元1077年,享年67岁。《宋史·邵雍传》说“其先范阳人,父古徙衡漳,又徙共城。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邵雍的父亲邵古,是一个终身不仕、崇尚隐逸之风的隐士,善文字声音韵律。母亲李夫人因为不堪岳母的虐待,在怀有生孕的情况下竟然想要轻生,幸亏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人给她一杯羹,并告诉她说:“无自尽,当生佳儿。”因为这个精神寄托,李夫人才打消了自尽的念头。后来,她又梦见卧室门外左右长了两颗木瓜树,左边的已结木瓜,右边的枝叶却已凋枯。不久,就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婴已死,幸存的男婴就是邵雍。邵雍出生时就与众不同。据他儿子邵伯温所著的《邵氏见闻录》记载:“公初生,发披面,有齿,能呼母。”生下来就长有牙齿不奇怪,可能是晚产的原因,但生下来就能叫妈妈,就难免匪夷所思了。7岁那年,他跟同龄人一样,趴在地上正仔细地观察蚂蚁的洞穴,他竟在洞穴里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那里太阳高照,云气往来。为此他很兴奋地叫他的母亲李夫人来看,可是李夫人却什么也没有看着,很是诧异,嘱咐年幼的邵雍不要将此事说出去。 邵雍年少时,也跟其他学子一样,希望走一条”学而优则仕“的功名路,其读书非常用功刻苦,在旁边的百源山上另筑一室专门用来学习。据《宋史·邵雍传》记载:“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后来又效法古人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的做法, "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就因为他的好学不倦,引来了对他将来一生影响深远的“老师”,那就是当时的共城县令李之才。李县令亲自到邵雍的家里,问他:“你听说过物理性命之学吗?”雍回答道:“希望老师能教导我”。就这样,跟从李之才做了学生。李之才乃是道教赫赫有名的陈抟老祖一脉所传的第三代弟子,他将自己所学的物理学与性命学全部传给了邵雍,授予他《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为什么邵雍一派叫做“先天易学”派即是源于此,后面详述。邵雍那时候家境贫乏异常,也没能力去考虑成家立业之事。他一边静坐修道,一边苦攻易经。据说他为了学好易经,把六十四卦和《经》《传》原文挂于四壁,观玩推敲,日诵数十遍。后来李之才调往河阳县任职,邵雍也随之前往,继续从学。没钱买灯油了,他就用自己的食物去兑换灯油。他这种好学之精神,实非常人可比。后面能取得的成就那么大,绝非侥幸。就是这样的坚持不懈,“夜不设寝,日不再食”,他的学问也与日俱增,直至脱胎换骨,“三年而学以大成”。有一个名叫王豫天的学者,自认为自己学问渊博,《易》学方面深有心得。看到邵雍这样好学,很赏识他,希望去教导他。可是没想到,和邵雍谈了三天,才发觉邵雍所学自己根本就没听说过,大为惊讶叹服,于是拜了邵雍为老师,向他学习易经。 邵雍三十多岁的时候,游学于洛阳,当时洛阳处天下之中,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大城市,因为方便与全国各地人才交流学问,增长见识,所以邵雍就举家搬迁。刚到洛阳的时候,因为贫穷,所以就找了破房子住,漏雨渗风的,还亲自打柴烧火侍奉父母,即使这样的困苦生活,邵雍还是怡然自得其乐。不久,其母亲去世,亲自守孝三年。因邵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褓,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很多人仰慕邵雍的学识和为人,其中就有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各位贤达人士,他们退居洛中的时候,很尊敬邵雍,与之交游甚好。因邵雍住房破陋不堪,富弼等人实在看不过去,于是就集资购了一处地产送给邵雍居住,为此,邵雍写诗表达了谢意:“重谢诸公为买园,洛阳城里占林泉。七千来步平流水,二十余家争出钱”。他还把自己居住的地方称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此后就过着稳定的生活。“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邵雍自称自己所学为“先天易学”,原因何在?待后面再补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