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山东掖县抗战的三篇史料

 文化龙乡 2015-03-18


作者: 掖南小竹


掖县三支队于抗日战争的地位与意义

 

     连日来看过几则关于胶东抗战史的文章,里面各持观点,相持不下,那么胶东历史原貌究竟如何,让我们不带主观性,广罗各方文献,揭开这段历史之谜,还原其本色。

    三支队建置历史仅有6个月,但却有众多建树。它是抗战初期在胶东地区由掖县组织独立创建的一支较大的抗日武装。它正确的贯彻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全面抗战思想,团结社会各阶层的抗日力量,出色地创建了胶东最早的抗日民主政权。它坚持党领导的武装方针,平息了异党叛乱,使我党牢牢地掌握了对这支武装领导的主动权。它有效的政治宣传工作和在群众中树立起的崇高威信。为我党领导胶东抗日提供了可靠的中心根据地。它创办的银行,报社,兵工厂,被服厂,为胶东敌后根据地经济建设和保障我军供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从民族利益出发,顾全大局,服从合编,为抗战初期胶东抗日武装力量的整合和优化以及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支队的掖县玉皇顶起义,使华北局和省委的最早派遣林一山,张加洛的计划在胶东大功告成。建立了以张加洛,郑耀南为首的掖县新地下党机关,迅速发起创建了抗日军事及其根据地政府,为胶东抗日吸取物力财力整合,并创建了北海银行等一系列财经和农工商学基本构架。使掖县,沙河一带成为胶东抗战最初的军事扩充,集结及整训的战略枢纽,并联手马保三,韩明柱七支队,对日伪顽的阴谋企图给以第一次成功的反击,为巩固蓬黄掖这片胶东抗战时初期的胶东第一根据地战略区,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胶东八路军的诞生地也在三支队总部掖县沙河镇。从这些都能看出掖县起义对胶东抗战地发起是多么重要。

在掖县战斗过的部分先辈与先烈们的相片

 

 


掖县之战是“重大胜利” 毛泽东起草亲笔贺电


    李振玉1928年3月出生于莱州市大王门村贫农之家。抗日烽火中为儿童团长,乡儿童团长。1943年夏考入西海中学“德级”班,1945年1月在西海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参加八路军。历任班长、排长、书记、作战参谋、作战科长、坦克师参谋长、副师长等职。
参与掖县之战时,李振玉19岁,是华野第13纵队38师师部的一个作战参谋。据李振玉回忆,当时国民党军队在国内的两个主要战场,一是陕北,一是山东。到1947年下半年,国民党军队基本退出陕北,山东成为当时国共两党的主战场。
    1947年8月,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指挥十几万大军重点进攻胶东,号称要把解放军“赶进东海喂鱼”。“应该说,掖县之战以前,国民党军队在山东是有优势的。”李振玉说。
收复掖县之战的重要意义,在于其扭转了整个山东战场的形势。
当时13纵37师一个整编师、38师两个团参加了收复掖县的战斗,共5个团八九千人的兵力。负责指挥战斗的首长,是当时13纵司令员周志坚。在战争结束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李振玉一直致力于解放战争史的挖掘和记录。根据他的回忆录,当时国民党守掖县城的兵力有3000多人,包括一个团、一个辎重营和一些还乡团的兵力。“但是他们的装备要好很多很多。”李振玉说。当时守城部队来自国民党第八军,军长李弥是著名的国民党顽固派,他带领的军队被称为“顽八军”,老蒋给这支部队配备了精良的美式装备。
10月,13纵从栖霞突围出来,跳出了范汉杰的包围圈,按照中央军委部署,进攻掖县城。
                           深夜奇袭,掖县之战打得守城敌人措手不及
    李振玉回忆,当时的掖县城相对孤立,除国民党守军外,周围没有国民党的部队。而这座小城却是烟潍路上的要点,拿下掖县,等于切断了国民党烟台———潍坊———济南这条交通要道,间接打破了他们在山东精心布置的包围圈。
    战斗于1947年10月3日晚22时打响,我军5个团的兵力从郭家店一带开往掖县东关,4日凌晨1点向掖县城发起攻击。深夜奇袭,打了守城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当时掖县的工事并不是特别坚固,但街上修了很多地堡。”李振玉说。掖县之战几乎全歼敌军,李弥部死伤3000多人,几乎没有敌军突围。战斗到4日下午17时结束,李振玉回忆,解放军110团代理团长王连印壮烈牺牲,是战斗中我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军官。
胜利的消息从纵队上报至许世友将军,再由华野指挥部上报至中央军委。10月8日,毛泽东以中央名义发来贺电。“当时全军上下都知道主席给我们发来了贺电,全军士气大振。”李振玉说。
史料载,胶东突围,13纵与9纵配合,“打仗亲兄弟”,一冲一阻,为华东局突围立下了汗马功劳。
                                少小离家,拿下掖县回家见爹娘
    李振玉老家就是掖县王门村。战斗结束后,38师师长知道他是本地人,嘱咐他抓紧时间回家看看。李振玉15岁离家参军,中间只托人往家里捎过几次简单的口信,能回家看看父母,是求之不得的事。
当时他的父母不过40多岁,家里还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因为国民党在山东宣传“要将解放军赶进东海”,家里人一直不知道这个儿子的生死。
    战争结束后天已经黑了,多年不回家的李振玉已经完全找不到回家的路。他只知道从掖县县城出来一直往东北方向走就是王门村,黑夜中,思乡心切的少年军官朝着东北的方向摸索着。
没想到半路上遇到了五六个人,李振玉向他们打听王门村怎么走,其中两个人居然张口就问:“你是不是李振玉?”原来这些人是民兵,抓了一男一女两个“还乡团”。民兵们围着李振玉说话的当口,男“还乡团”爬起来就跑,想趁着夜色逃走。几个人去追了一会儿,结果发现没有了人影儿。
经验丰富的李振玉告诉民兵们,这个人肯定不会跑远了,一定是在附近什么地方躲起来了。他带着大家分头搜,很快将那个人搜了出来。回家路上还帮着民兵抓了一个“还乡团”,这件小事儿直到60年后提起来老人还是历历在目。
                                  在家睡了3个小时,吃上煮鸡蛋
    按着民兵们给指的路,李振玉很快就回到了家。见到大儿子平安归来,又听说解放军刚刚收复掖县,家里都高兴坏了。李振玉记得那天他在家里就睡了3个小时,天不亮,得到消息的乡亲们就来家里看他,围着问当时的形势。当时家里也没啥好吃的,邻居们送来了攒了许久的鸡蛋,母亲煮熟了,单独给他吃了,剩下的揣在口袋里带走。掖县之战后,参战部队几乎没有停留,短暂休息之后,便开往莱阳。李振玉随部队开往莱阳,在夏格庄歼灭国民党一个团,接着打下了海阳城。“收复掖县之后,整个胶东战场上解放军都开始转守为攻了。”老人说。
老人一生戎马生涯,1948年攻打潍县、兖州、济南;1949年参加解放上海,之后一路南下,解放福州、厦门;1949年10月解放厦门;1952年,他来到北京。1978年,老人从某装甲师副师长的位置上离休,现居北京石景山区一军休所。今年春天,李振玉以85岁高龄,沿北京、济南、潍坊、莱阳、莱州一带,重走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拜访烈士陵园,看望那些已于青山埋忠骨的战友。
    老人还与不少当年的战友保持着联系,其中包括后来的山西省军区司令员王保田、31军副军长任进贵,在掖县之战时,这两人当时都担任班、排长,后来随军南下,目前定居厦门。


              参加过掖县之战的著名将领


周志坚
周志坚,1917年1月12日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夏店镇周家湾村。1929年参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周志坚历任山东省胶东军区新五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司令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5年6月9日22时42分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
王保田
王保田,1926年生,山东省掖县人,黑龙江东宁出生。194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王保田1946年6月在胶东抗大学习。毕业后任区武装部干事。12月参加解放军,历任胶东西海军分区独立1团副排长、政治干事、副指导员、指导员、副营长、营长。1957年6月获三级解放勋章。
任进贵
任进贵,1926年1月30日出生于山东省掖县虎头崖镇前西原村一农民家庭。任进贵在掖县粉子山战斗中曾被炮弹炸飞,当时气息全无,确定死亡后按烈士处理。在途中,担架不慎倾覆,他被摔到沟里,得以意外苏醒。当时他拒绝后撤治疗,又冲上战场继续战斗。后曾任31军副军长。

 


      抗战以来掖县日伪“县政府”和国民党党政职官概况


一、日伪“县政府”职官

1937-1938 日伪县长刘象仪(字子容,大刘家村人)

1939-1945 日伪县长张  震(字起陆,东南隅村人)

1945年掖县光复

 

二、国民党党政职官

1939-1939 县长安重枢 县党部书记长林耀国(栖霞县人)

1939-1946 县长邵珊舟(平度县人)   县党部书记长林耀国(栖霞县人)

1946-1947 县长赵光岳 县党部书记长朱协圣(神堂村人)

1947年掖县解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