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 陈淳《草书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勿染尘埃 2015-03-18
 
 

陈淳《草书诗卷》,纸本。纵34.9公分,橫428.1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陈淳是晚明狂草大家,开启晚明个性书法的先声。该帖写于1538年(五十五岁),传说是醉后所书,好像作画一般,每行一字至三字,笔墨放纵,运笔提頓扭转,左傾右倒,或节制或奔放,如醉歌狂舞,纵橫争折,线条与墨色交织成不断变动的画面,极富律动的美感。

陈淳(1483-1544),初名淳,字道复,自号白杨山人。长洲(今苏州)人。他曾以诸生资格貢入太学,卒业后,放弃作官的机会,回到苏州,纵情于艺术创作的生活。陈淳自幼饱学,对于经学、古文、词章、书法,诗、画,都有相当造诣。书画学于文徵明,曾尝游文征明门下,文征明曾笑着对他说:“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后为文征明弟子。中年以后,笔墨放纵,诗文书画均有明显个性,自立门户。擅长写意花卉,与徐渭并称为“青藤、白阳”。陈淳的绘画当属文人隽雅一路的,即“白阳”一派画家。

书法以行草书成就最高,是晚明狂草大家。早期小字行草风格接近于文徵明,用笔精细;后期一变为率意纵横,草书的抒情性得到极大的发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