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CRC)是世界第三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在世界不同地区差异很大,以北美、大洋洲最高,欧洲居中,亚非地区较低。中国南方,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高于北方。结直肠癌发病率的男女差异不大,但直肠癌和年轻结肠癌患者中男性较多见。
近20多年来,世界上多数国家结直肠癌(主要是结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趋势也十分明显。中国的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高峰在50岁左右,但30岁以下的结直肠癌患者并不少见。结直肠癌的中位发病年龄在中国比欧美提前约十年,且青年患者比欧美多见,这是本病在中国的一个特点。 在我国的结直肠癌中,结肠癌与直肠癌发病率比例大约4:6。具体来说其发生部位50%以上位于直肠,20%位于乙状结肠,其次分别为盲肠、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 结直肠癌肝转移 肝脏是晚期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约有50%肠癌患者伴有肝转移,肝转移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肝转移灶的切除是让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有效的方法,对于肝转移患者而言,根治性手术切除(R0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手段。然而结直肠癌患者在早期发现肝转移时仅有15%的患者有手术切除的机会,绝大多数(85%)患者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且远期生存率低。不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不到一年,而肝转移灶彻底切除患者则能长期获益,术后4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44%和30%。 分子靶向药物 随着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的问世,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通过联合化疗能够获得显著的生存提高。目前以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为主的化疗是标准的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方案。一线治疗有效率达40~50%,二线有效率为5~10%。 近年来大量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试验纷纷显示靶向治疗的优势。加入靶向药物后晚期结直肠癌中位生存期已延长到24个月以上,有效率提高约10~20%。 爱必妥?等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疗效和生存率,化疗联合靶向治疗为部分原来不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提供了治愈可能。CRYSTAL研究比较FOLFIRI联合或不联合西妥昔单抗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结果显示转移灶R0切除率分别为4.8%和1.7%(P=0.002)。另一项II期OPUS研究发现FOLFOX联合或不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野生型患者的转移灶切除率分别为9.8%和4.1%。CELIM研究中对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FOLFOX6或FOLFIRI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野生型患者有效率高达70%,经化疗后所有患者的肝转移切除率达42%,R0切除率为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