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小引
清代军政制度,自初年至乾隆时,名称组织数有改动。太祖崛起东陲,于辛丑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始创牛录,以便行军1)。嗣于甲寅年(万历四十二年)扩大为八固山,下分两梅勒,五甲喇,用资统驭;又置大臣五,札尔固齐十,俾理政听讼(2);其军政大权则操之于诸贝勒--于是规模粗具。天命五年(万历四十八年即明光宗泰昌元年),因疆土日广,汉人降者渐多,乃设一、二、三等总兵官、副将,一、二等参将,及游击、备御等世职(3),以论功叙爵:号袭于明,实无所职,是为官爵并行之始。太宗天职五年(明毅宗崇祯四年),国势益强,旧日机构不能包举,遂斟酌明制,立六部官,主以贝勒,佐以承、参(4):行政系统,稍称完备。越三年,为防国人汉化,诏将世职诸名改从满音,一时一、二、三等总兵官、副将,一、二等参将,及游击、备御等皆分别易为一、二、三等按班、梅勒、甲喇及牛录等章京与半个前程;若实官,则管固山者仍称固山额真;管梅勒、甲喇、牛录者不再称额真而号为章京(5)。
惟此种变更,世职与实官名称雷同易混,殊多不便,故世祖顺治四年,摄酣政王多尔衮谕将世职之一、二、三等按班章京、梅勒、章京、甲喇章京及牛录章京与半个前程易为一、二、三等精奇尼哈番、阿思哈尼哈番、阿达哈哈及拜地拉布功哈番与拖沙喇哈番(6)。世祖亲政后,于顺治十五、十六两年既数度整齐官帛名衔,又于十七年定年八固山汉字官名:固山额真为都统,梅勒章京为副都统,甲喇章京为参领,牛录章京为佐领(7)。
高宗乾隆元年,因汉章民爵只有公、侯、伯,体制未名逊于前代,诏予五种世职以汉文名称,于是定一、二、三等精奇尼哈番为一、二、三等子,一、二、三等阿思哈尼哈番为一、二、三等男,一、二、三等阿达哈哈番为一、二、三等轻车都尉,拜他拉布勒哈番为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为云骑尉。嗣复增恩骑尉一级(8)。此后,自一等公至恩骑尉,遂为有清世职之永制。溯自天命元年至乾隆初叶,经六帝百
二十余年,典章名物方稍固定,汉文称号逐渐增多;但若和硕亲王、多罗贝勒、笔帖式、章京等之满音官爵迄于宣统之世并未绝迹也。
余年来治中国政治制度史,于历朝职官沿革,略窥涯涘;惟以对于清代满章官
爵,多不能明其意义,居常引为憾事。今春,从福克司博士(Dr.Fuchs)
习满文,数月以还,略谙其拼缀之术。不揣浅陋,辄据清文鉴清文总汇等书,取习
见之满音官爵,加以诠释;并依习田亨博士满和辞典,注明原音:俾就正于有问郯
之癖者。
二、释通用名辞
满音官名,如额真、按班、哈番、章京、大等五辞,使用之处甚多,福晋、格
格、额驸亦有数种。兹先分释之。
1.额真
一作阿真(9),亦作厄真(10),或作额巾(11),原音为
(ejen),华言主也。最初凡奴仆对家主,臣民对君王,皆可称为额真;自世
宗雍正元年禁止滥用后(12),额真一词遂为皇帝所专享矣。
2.按班
一作昂邦(13),原音为amban,华言大臣、大官、或大人
也。满语大曰amba。凡从amba孳乳之字,率含巨大广大之意。清初,按班
皆限于亲近重臣;入关以后,文官非三品、武官非二品以上少能有此称号。
3.哈番
一作哈方(14),亦作哈峰(15),原音为hafan,华言
官员也。其资格虽无严格限制,但大致偏于中下级官吏;若位跻卿贰则称按班矣。
至世职中之精奇尼哈番、阿思哈尼哈番、阿达哈哈番等,以系空衔,固又当别论也
。
4.章京
一作獐鹰(16),原音为janggin,华言有职守之官也。
本为满人对汉官‘将军’之讹读;泊由满音译成汉字,遂又稍讹矣。满文于‘将军
’固有译作jiyanggiūn之处,但宗室对爵中之镇国、辅国、奉国、奉恩
等将军,则仍译作janggin,不作jiyanggiūn也。
5.大
一作达(17),原音为da,华言首领也。此种称号不限官阶大小
:正一品之大学士,满名为aliha
bithei或aliha da(al
iha者承管,bithe者文件,i者之。数字合译为承管文件之首领或承管首
领),正六品之护军校,满文为juwan
i da(juwan者十,数字合
译为什长),二者地位相差十级,满音衔名则皆带da字,是其例也。
6.福晋
一作福金(18),亦作夫金(19),原音为fujin,华言
夫人也。此词实即汉语‘夫人’之变音,回还翻译,遂失原来面目耳。初本兼用于
后宫主位(如太宗母称大福晋amba
fujin,多尔衮母继亦称大福晋)(
20),嗣乃专用于贝子以上之配偶,其皇后、妃、嫔等号则全采汉制矣。(皇后
满音直译作huwangheo)
7.格格
原音为gege,华言小姐也,又为从姊、表姊之称。初年国君女
亦称格格,如何和里所尚太祖长女嫩哲,满洲实录即书作嫩哲格格(21)。太宗
以后始仿明制,称皇女为公主(gungju),格格遂为王公之女之号。
8.额驸
一作额夫(22),亦作娥夫(23),原音为efu,华言姊夫
也,又为妻兄及妻姊夫之称。后乃为国婿及仪宾之号,其等级胥视所尚为公主或何
种格格而定。普通配偶概系妻以夫荣,此则夫因妻贵矣。
三
释贵族封号
清制,皇子无爵者称阿哥,受封后始称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
贝子、或镇国公、辅国公,其宗室自王公以下又有镇国、辅国等号将军。皇女有固
伦、和硕公主之分,王公之女则有和硕、多罗、固山等格格之别;额驸亦然。惟此
乃太宗以后之制,初固无若是繁复等级也。镇国公以下胥为汉名,无庸解释,释其
带满音者。
1.阿哥,一作阿格(24),原音为age,华言尊兄,可与ahǔn(华
言兄)通用,亦含有公子之意。初本不限于贵家子弟,嗣乃仅用于近支皇族子弟,
后乃非皇子不敢用此名称矣。戊戌政变,光绪帝囚禁瀛台,孝钦后取端王载漪子溥
浦为同治帝子,称‘大阿哥’,即皇子也。
2.和硕亲王
愿意为hosoidd cin
wang。亲王(cin
wang)二字系直译汉音。hoso(和硕)一辞,华言四隅之隅,i之也。清
之实初期,本无亲王、郡王之号,皇子、皇族爵最高者仅称贝勒。太祖天命间,国
家军政皆由四大贝勒轮流管理,于是渐有和硕之名,浸假遂为普遍贝勒参预大政者
之称。如太宗天聪六年六月乙未‘晋封皇子贝勒豪格为和硕贝勒’(25),即其
例也。崇德元年,去金国之号改称大清,仿明制定封爵,于贝勒之上加亲王、郡王
两级,于是遂将和硕二字移冠亲王之上,而亲王之妻亦称和硕福晋(hosoi
fujin)焉。
3.多罗郡王
原音为doroi giyūn
wang)二字系直译汉音
。doro(多罗)一辞,华言常说,常例或礼仪,i之也如朝服满文为doro
i
etuku,礼物满文为doroi
jaka,而散官从三品(中议大夫)
以上满文皆冠doro,微有旧时‘仪同’之意。郡王之妻称多罗福晋(doro
i fujin)。
4.多罗贝勒
原音为doroi
beile。贝勒,华言管理众人者也(
21);实有类乎酋长,称号下于汗一等。故满洲实录于太祖初起称sure
b
eile(聪明贝勒),丙午年(万历三十四年)以后称kundulenhan
(kun
dulen汉语恭敬,han即汗,皇帝也)。其时太祖子侄称贝勒者
数人。崇德元年始将贝勒降为第三级封爵,且冠以多罗一辞,而贝勒之妻则称贝勒
福晋,满文作beilei
sargan
doroifujin(贝勒之妻多
罗福晋)不作doroi
fujin。盖郡王妻已称多罗福晋,此则不能不略加
改变以明等级耳。
5.固山贝子
原音为gǔsai
beise。固山一作孤山(27),又
作古山(28),华言八旗之旗也。(满洲兵制以旗帜之色分黄、白、红、蓝、四
正四镶八军,军因旗色而名。故此旗已为军队单位之称,非旗帜之意矣。)太宗以
前,皇子、皇孙,贝勒之下为台吉,如多尔衮在天命九年七月成婚时尚称dorg
on
taiji(29)(台古蒙古语,汉语太子之讹音),太宗初年始进封贝
勒,本无贝子一级也。beise(贝子)乃beile(贝勒)之多数,此字在
满洲实录中数见不鲜,皆作贝勒等解,并非下于贝勒一级之称号。太宗定封爵时,
盖因贝勒一爵已无形分为二级(即冠和硕之贝勒与不冠和硕之贝勒),又因八固山
各主以一贝勒,于是遂将贝勒多数之字定名为贝子,冠固山衔,而为固山贝子,以
示低于贝勒焉。贝子之妻称贝子福晋或固山福晋gǔsai
fujin。
6.固伦、和硕公主及额驸
固伦一作古伦(30),亦作固龙(31),华
言国也。固伦公司主原音作gurun
i gungju,即国公主之谓(gu
ngju为公主音译)。初年,皇女及贝勒之女皆称格格,公主之号乃崇德以来所
定者。清制,凡皇后所生之女为固伦公主,其婿为固伦额驸(gurun
i e
fu),皇贵妃以下所生女或皇后抚养之女为和硕公主(hosoi
gungj
u),其夫为和硕额驸(hosoi
gungju i
hosoi efu,
和硕公主之和硕额驸)。盖皇后为皇帝嫡妻,子以母贵,故皇后所生女享国封;妃
嫔之女稍逊一级,乃加和硕一词焉。
7.和硕、多罗、固山格格及额驸
太宗崇德以后定和硕亲王之女为和硕格格
(hosoi
gege),其夫为和硕额驸(hossoi
efu较和硕公主
之夫少hosoi gungju
i三字);多罗郡王之女为多罗格格(dor
oi
gege)其夫为多罗额驸(doroi
efu);多罗贝勒之女为多罗
格格(beile i
jui doroi
gege,贝勒之子多罗格格,比
郡王女多beile i
jui三字),固山贝子女为固山格格(gūsai
gege),其夫为固山额驸(gǔsai
efu)。嗣准明制,予以汉名,于
是和硕格格为郡主,其夫和硕额驸为郡主仪宾(俗亦为郡马);郡王女多罗格格为
县主,其夫多罗额驸为县主仪宾;贝勒女多罗格格为郡君,其夫为郡君仪宾;贝子
女固山格格为县君,其夫为悬君仪宾。后此位号分明,等级易辨矣。但格格、额驸
之满间名称则仍甚流行也。
四
释民爵世职
自一等公至恩骑尉民爵世职共二十六级,乃清室入关后之制,初无若是之繁密
;而全部采用汉名,又乾隆初年事,雍正时尚不然也。满文公、侯、伯概从汉音,
恩骑尉亦先定汉名后译满字,皆不必释,释旧从满音之五种世职。
1.精奇尼哈番
一作京奇尼哈番(32),亦作金奇尼哈番(33),原音
为jingkini
hafan,华言正官也。如jingkini
beye
,华言正身,jing kini
afun华言正税。盖jingikini有
正常之意,故以之冠于哈番之上,定为伯爵下世职之第一级;乾隆时为凑齐五等爵
之数,乃定汉名为子爵之子。实则满汉两名毫无关涉也。
2.阿思哈尼哈番
一作阿思哈哈番(34),亦作阿思汉尼哈番(35),
又作阿思罕尼哈番(36),原音为ashan
i hafan,华言旁侍之官
也。盖阿思罕(ashan)有旁侧之意,故以之冠于哈番之上,列于精奇尼哈番
之下。又凡副长官满语衔号多带此字,如侍郎为ashan
i amban,副
都御史为ashan i
baicara
amban。又宫殿翼门满语为as
han i
duka,亦因翼门在两侧也。乾隆时定汉名为男爵之男,仅为凑齐
五等爵之数耳。
3.阿达哈哈番
一作阿打哈哈峰(37)原音为adaha
hafan,
华言陪伴官也。adaha有车箱,拼凑,陪衬之意,故以之冠于哈番之上,列于
阿思哈尼哈番之下。又凡陪伴之官,满语多带此字,多侍读学士为adaha
b
ithei
da,侍讲学士为adaha
giyangnara hafan
,即其例也。至副榜之称副榜之称adaha
tukiyesi者,盖以其为举
人(tukiyesi)之陪衬耳。乾隆时定汉名为轻车都尉,乃隋唐以来勋官一
种耳。(汉时为武官)
4.拜他拉布勒哈番
一作拜他喇布勒哈番(38)亦作摆达喇布勒哈峰(3
9),又作拜塔喇布勒哈番(40),或作摆他喇哈哈番(41),原音为bai
talature
hafan,华言给事官也。满语baita为事务,bai
takǔ为无用,baitala为令用,baitalambi为录用。bai
talabure系由baita变化而来者,故有给事、使用之意。以之冠于哈
番,成一种官衔,且下阿达哈哈番一等者,盖目此种官已不足与于陪伴之列耳。乾
隆时定汉名为骑都尉,亦取隋唐以来勋官之号也。(汉代亦为武官)
5.拖沙喇哈番
一作他沙勒哈番(42)原音为tuwasara
haf
an,华言照看协助官也。满语tuwa为今人看,tuwasambi为看顾,
助济,tuwasara税自tuwa,故有照管协助之意。用以冠于哈番成一种
官衔,且下于拜他拉布勒哈番一级者,盖谓其官已不及正式给事之列耳。乾隆时定
名为云骑尉,亦取旧日勋官之号也。
上述五种世职,虽属虚衔,毫无实务,但其列等命名,并非草率拟定者。盖清
代旗军制度,有正军长之固山额真(都统),有副军长之梅勒章京(副都统),有
大队队长之甲喇章京(参领),有分队队长之牛录章京(佐领),有管理半个牛录
之官。在天聪崇德时,世职与军官名称,本多相同,顺治四年,始予分清,在讨论
定世职新名时,其隐符旧日职名之意,灼然可见也。

五 释文官
满洲旧俗,奴隶以外,全国皆兵,官吏除一二特殊人物如额尔德尼,达海等,率皆出总兵戎,入理政务,文武之分固不严也。其制在入关以后,亦未大改,故翰林可为将军,武夫每跻政地,特仅限于旗族耳。兹所谓文官者,只在官言官,不问其出身之为文为武也。
1.黑白按班
一作黑白昂邦(43),原音为hobei
amban,华言参与谋议之大臣也。满语hobe为会议或结党,亦作通关节解。此处则取其首一解--会议,故汉名定为议政大臣。(武职参赞大臣满语亦曰hobei
amban)。
2.多尔机按班
一作多尔机昂邦(44),原音为dorgi
amban
,华言内部大臣也。满语dorgi为内、为中,故内阁称dogi
yamun
(衙门音译),内帘监试官称dorgi
baicara hafan,中书称
dorgi
bithesi。又凡涉及大内之职事亦多冠以此字,如庙算为do
rgi
hadogon即其例也。多尔机按班汉名定为内大臣。
3.包衣按班
原音为booi
amban,华言房屋之大臣也。满语bo
o为家、为屋。此官专民事宫内庶务,殊以秦汉时代之少府,亦类日本之宫内省大
臣,汉字定名为总管内务府大臣,简称内务府总管。在初年官制示甚严格规时,亦
称包衣大(45),原音为booi
da,后乃分开,定包衣大汉名为内管领焉
。
4.安达
亦作谙达(46),原音为anda,华言伙伴或宾友也。此非正
式职官,乃一种称号或差使,故无品级。如尚之信在顺治时以勋臣子入侍世祖,赐
称安达,即称号也(47)。又如皇子、皇孙读书之上书房,授读经史者称师傅,
总司上书房者称总师傅,皆为翰苑官兼差。其教满蒙语文及弓箭骑射者称谙达,总
司上书房庶务者称总谙达。谙达率由八旗参、佐领及翻译之官员中选派。皇子、皇
孙对师傅虽不若民间对师之尊崇,但亦相当恭敬。至对谙达则不然,盖此等人以伙
伴视之已属纡尊矣。按:唐宋官制有太子宾客,有诸王友,清之上书房诸达,其意
义殊有与之类似处。
5.札尔固齐
亦作札尔古七(48),原音为jargǔci,乃沿用蒙古
语zarγuci(札鲁忽赤,札鲁花赤,札鲁火赤,札鲁火赤)(49),华言
断事人也。太祖时置此官,在五大臣之下,司行政,平狱讼;入关以后即无形废除
。
6.榜式
亦作巴克什(50),原音为baksi,华言学者也。乃一种称
号,非普通职官,(创制与改良满文之额尔德尼及达海皆赐此号)。本不轻以假人
,后渐冒滥。太宗天聪五年里正官制,乃诏凡非经颁赐者,皆改称笔帖式(51)
。入关后渐亦无形废止矣。笔帖式者,原音为bithesi,华言书手也;资深
者称笔帖式哈番(书记官)盖满语bithe为文书、书札,字尾加si,遂为书
记云。
7.他赤哈哈番
一作托齐哈哈番(52),亦作他齐哈哈番(53),原音
为taciha
hafan,华言学官也。(国子监博士满文即系此名)。满语
taci为令学,tacibukū为教师,tacibumbi为教导。tac
iha乃taci孳乳之字。太宗时,各机关于主事之下、笔帖式哈番之上,多有
此官,掌办稿等事,入关后,乃皆改称笔帖式,冠六、七、八、品及无顶戴等字样
(54),以示等级焉。
8.额者库
原音为ejeku,华言主持事务人也。亦有加哈番者,则主持
事务官矣。汉名定为主事(各部院)、知事(通政使司),其大理寺评事,都察院
都事,满文亦用此称,仅各冠以署名耳。按满语ejeken为注释,ejeke
为用心,ejelembi为强占,ejembi为记,ejen为主,ejes
u为记忆力。凡从eje(eje本字意为阉牛)字根者皆含主有之意,故eje
ku可译作各衙署主管一小部事务之官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