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里有梦 手中有活 脚下有路

 plmok999 2015-03-19

作为老师,如果天天只忙于上课可能会疲于奔命,自己的劳动也会变得单调乏味,长此以往渐渐地甘于平庸、缺乏追求。怎样使得劳动给自己带来乐趣和成就、让幸福快乐永相伴?那么就主动走上从事教育研究的道路上来。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篇《越老越值钱的职业》的文章,介绍说今后排第一位的是医生,医生从事的是高科技和高风险的职业,人才培养周期也大于其它行业,因此,做医师自然越做越值钱;其次是律师,律师的工作性质类似于医生,属于经验行业,知识需要不断更新,经验更需要积累;排第三位的是教师,当然不是一般上课的教师,而是应用型+方法论的教师比较吃香,既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又有从事研究能力的教师。在许多大中以上城市,有的教师的收入水平已经超过一般白领。教师的经验和方法来自于哪里?那就是需要不断进行反思、研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课程改革也提出教师要从传授者向研究者转变,通过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教师越老越吃香。

事实上,当前中小学教师中从事教育研究的情况是不容乐观的,主要存在着这样几种情况:1、“你我之间只能擦肩而过”——这些教师认为教育研究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事,自己的工作是教书,与教育研究无缘; 2、“其实你不懂我的心”——这些教师虽有从事教育研究的愿望,但往往陷于教学事务中,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育研究; 3、“爱你在心口难开”——这部分教师既有从事教育研究的愿望,也有时间和精力,但却苦于无处发现和寻找教育研究课题,不了解教育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因此望而却步; 4、“想说爱你却不是很容易的事”——这部分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教育研究成果,但往往明显带有经验性和平面性的特征,理论抽象水平不高,缺乏纵向和横向的分析比较,对问题的分析不深不透。5、“你是我一生一世的牵挂”——潜心教育研究的教师,尝到研究的快乐,发现自己的价值,走上了自我发展的快车道。

搞教育教学研究,确实要投入很多精力,付出许多业余的时间,需要耐得住寂寞。有时甚至会怀疑自己这么在搞是否值得,但当自己的付出换来别人所没有的成果时,就会感觉到当初的选择是无悔的。我国清末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第一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望尽天涯路”,明确自己的追求目标;第二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第三境界是说:经过反复追寻、研究,到底取得了成功,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做学问也用得上陶渊明的一句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功夫精神用到,自然会豁然开朗,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

既然你有高飞的冲动,就不要只在地上爬行!心中要有梦,手中要有活,脚下才会有路,愿我们的老师能够幸福地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