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做题的六种境界

 风动流年暖心情 2022-06-13 发布于河南

(1964)

学生做题的六种境界

一号楼二楼的西楼梯间东墙上,曾经书写着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的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的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是说:经过反复追寻、研究,到底取得了成功。做学问也用得上陶渊明的一句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功夫精神用到,自然会豁然开朗,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

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如此,当学生,做小学问者也如此。譬如说学生做题,对于马上要面临中招、期末的学生来讲,关于做题,大家早已习惯了用“刷题”来描述,用“题海战术”来形容。然而,很现实的结果却是:有的学生做也白做,不见得有多少进步;有的学生看着做题的数量不多,却成绩喜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也许就是他们做题的境界不同之故吧。

学生做题的境界大致有以下几重:

第一重:囫囵吞枣能做完。一部分学生把老师布置的作业看成了不得不做的任务,因而,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积极性不高,把做完当成了目标。只要能够做完,不管它正确与否,哪怕是抄别人的,也会欣欣然。这部分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后进生。

第二重:比葫芦画瓢能做对。也就是说,能够仿照例题,见招拆招用公式,但是,如果问题的角度改变或者简单变型,就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还有的做题靠的是一种感觉,例如选择题,只要做对了,哪怕明知道是蒙的,也感觉良好,自认为会了。这部分不求甚解的学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等生甚至中等偏下的学生。

第三重:知其所以然能做会。这类学生对所做的题不仅能做对,而且能说出为什么,甚至还开始思考对于同一个题有没有其它的思路的做法,哪一种方法更好更简单等。这部分学生已经是中等生中接近优秀生的学生了。

第四重:举一反三能做透。做透,意味着学生通过做题,已经进行了深度思考,并且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解决某一种类型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还尝试着推而广之,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这部分学生就是我们说的优秀学生了。

第五重:触类旁通能做精。这类学生做题的时候,能够理清题目的诸多变化,喜欢追根溯源,把题目做精、做活、做巧。同时,还善于总结一些个人的做题套路、规律、结论,以便一招制敌。这部分学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霸了。

第六重:融会贯通能做新。这类学生见到一道题,立马就明白出题人的意图,以及出题人可能设置的陷阱、挖的坑,甚至还能够基于原题进行再创新,也就是达到做题的最高境界会编题。此时无招胜有招,这部分学生能够将各种类型的题目玩弄于股掌之间,毙其于无形之中,甚至还会产生高处不胜寒独孤求败的感觉。达到这种境界的学生,不用说就是凤毛麟角的学神了。

总之,学生做题,不仅要有数量,还要有质量,有品位。只有做题的境界提高了,你才会觉得做题是那么美好的一件事。否则,只停留在低层次的做题境界,做题就可能只是瞎忙,不仅害苦了自己,而且还会羡慕嫉妒恨,抱怨不公,埋怨人生,感概天生我材没有用了。

正在备战中考或期末的你属于第几重呢?不要都奢求五六,三四已难得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