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人在黑暗环境与明亮环境中切换时有暂时性看不清?

 pgl147258 2015-03-19

【章北海的回答(4票)】:

黑暗中瞳孔开得很大,好让光线多进一点以成像清晰。突然到明亮地方立刻就过曝了。

明亮中瞳孔开得很小,因为进光量少就足够看清,大了就过曝。突然到黑暗环境中,曝光量不够,看不清。

【psy朝阳的回答(31票)】:

当人长时间在明亮环境中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高,能逐渐看见在暗处的物体,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dark adaptation)。相反,当人长时间在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不能看清物体,只有稍待片刻才能恢复视觉,这称为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

暗适应是人眼在暗处对光的敏感度逐渐提高的过程。一般是在进入暗处后的最初约7分钟内,人眼感知光线的阈值出现一次明显的下降,以后再次出现更为明显的下降;大约进入暗处25-30分钟时,阈值下降到最低点,并稳定于这一状态。据分析,暗适应的第一阶段主要与视锥细胞视色素的合成增加有关;第二阶段亦即暗适应的主要阶段,与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强有关。

明适应的进程很快,通常在几秒钟内即可完成。其机制是视杆细胞在暗处蓄积了大量的视紫红质,进入亮处遇到强光时迅速分解,因而产生耀眼的光感。只有在较多的视杆色素迅速分解之后,对光较不敏感的视锥色素才能在亮处感光而恢复视觉。

顺便说两个例子,一个是边哨站岗的故事。根据我们老师讲,以前北部边界站岗的士兵经常会漏掉一些非法越界的人,士兵都很负责的在站岗,为什么说没有发现呢?后来心理学家进行观测,认为是两个士兵换岗的间隙,有人越境,新上岗的士兵从室内到室外站岗,一下子很难适应阳光下白雪皑皑的强光环境,出现明适应。后来换岗改成了,新上岗的士兵要和老士兵一起值15分钟岗,老士兵才离岗。

另一个例子就是海盗的眼罩,其实这就是为了在甲板上到船舱里的时候可以把原本盖住的眼睛漏出来可以很快的适应暗环境,要知道要是你拿着大刀片冲进对方船舱要是瞎了,呵呵,对方也有大刀片……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和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分泌量有关

【杨咩的回答(1票)】:

眩光

【ElevenYu的回答(0票)】:

瞳孔大小变化

【盛夏的回答(0票)】:

似乎是跟视网膜上的锥细胞有关 记不清楚了 记得是眩光

【无名小卒的回答(0票)】:

应该是瞳孔的问题

从暗处切换到亮出的时候,瞳孔很大,导致进光量很多,会产生眩光的效应,就好像你照相如果曝光严重过度,照片也会发白一样

而从亮出切换到暗处的时候,瞳孔很小,进光量不足,就好像曝光不足的照片一样,肯定感觉什么都看不到的

【lily的回答(0票)】:

需要缓冲,宽容度你知道是什么吗?

【李嘉bee的回答(0票)】:

暗适应能力差。

多补充VitA。

吃鱼吃肝脏吃红萝卜番茄等各种颜色丰富的蔬菜。

【hosoo的回答(0票)】:

测光,调光圈,调iso,不过因为是化学反应(生理学反应),光圈还好比较快,iso调的比较慢。

【软清新的回答(0票)】:

对暗适应:亮处→暗处→瞳孔放大、视紫红质合成)→眼睛感受性

对明适应:暗处→亮处→瞳孔缩小、视紫红质分解(快)→眼睛感受性↓

对暗适应形成需要30分钟左右,而一旦接触到光亮就前功尽弃。保护对暗适应的其中一个方法是戴红色眼镜,波长在620纳米以上红光可保护视紫红质不会分解。

对明适应虽然只需一两分钟即可完成, 但夜间会车时迎面遇上远光灯,绝对是大灾难。在发现前方车辆开远灯光时,尽量躲开发光点,可以看前方道路右侧的边缘处。

普通光线于感受性高的眼睛已是不能直视,更不用说远光灯几近于“不能承受之刺眼”的存在了……

【源源大葛格的回答(0票)】:

按摄影的角度来说是眼睛在调节光圈大小 比如从亮到暗 作为感光芯片的视神经一下子因为进光量急剧减少而无法正确感光 等光圈大小调整合适后就又看见了 反之一样的道理

【粒粒酱的回答(0票)】:

哈哈哈

这个类似照相机的过度曝光

天暗光线弱,你就要尽量张大瞳孔让更多光线进来才能看得清楚

但是突然天亮光线强,这时候瞳孔还处于张的很大的状态,光线进来得就太多

类似于相机的过爆

说来说去

应该就是光线切换和眼睛瞳孔大小切换的时间常数不一致导致的

【王同学的回答(0票)】:

瞳孔是窗 暗的地方 窗开大点 才好采光

突然变亮 哎哟妈呀 狗眼已瞎

【黄山的回答(0票)】:

这跟你初夜秒射一个道理,太连青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