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对策浅谈

 博书润雅 2015-03-20
   作者:文国韬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事关其是否可以茁壮成长。教育实践中,采取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培养对策,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环境对人的心理健康影响很大。良好的心理环境需要精心设计,用心打造,如立体构建校园的绿化、美化、香化、文化等。优雅的环境给人安全、舒适、整洁、健康、文明、愉悦等享受。优质的人文环境诸如团结和谐、人文关怀、尊重包容、庄重大气、敦品达人、励志修身等;优良的活动环境诸如丰富多彩的科技、文体、社团活动等。高校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能将风清气正的校风、善教乐教的教风和勤学好问、博雅善思的学风能有机整合,产生无限正能量。环境的正面效能发挥,能激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校可以组织骨干教师编写心理健康教育实用教材。教学则可采取情境导入、讨论辨析、传授训练等方法,循序渐进,系统传授初步的心理卫生知识。毕业班可采取专题讲座方式,有针对性地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减压、控制情绪、适度紧张、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3.完善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成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设立心理问题信箱,定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开设心理自助餐;建立个人心理档案,定期开展心理检查及咨询服务;对已发现有心理危机或有家庭病史的学生,要主动与其家庭配合,共同做好疏导工作;购置常用的心理训练、测试仪器设备,帮助教师准确掌握存在心理问题学生的信息;有计划地组织心理问卷调查,认真统计分析,加强心理指导。
        4.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阵地。一方面,各学科教师要强化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意识,要结合学习内容训练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记忆、注意等智力心理,要结合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情感,磨炼意志,培养个性,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健全发展。另一方面,改革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以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另外,要高度重视对学困生的心理疏导,注重情感沟通,用引导代替斥责,用提醒代替讥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言传身教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要修身养性,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思想引导、目标激励、榜样示范、人格熏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6.构建家校心育网络
        教育是系统工程,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需要努力提高家长心育方面的素质。学校应定期召开专题家长会,介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介绍心理咨询案例,分析特点,指导心理疏导方法,强化家校互动,共同疏解学生的心理困惑,提高心育实效。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良好个性与全面发展关乎个人成才、家庭幸福和国家命运。因此,学校教育要以人为本,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应在管理实践中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积极培养中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