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课《花蛤蟆》《顶嘴》教案

 红艳艳的霞 2015-03-20

第四课《花蛤蟆》《顶嘴》

教学内容:演唱《花蛤蟆》听赏《顶嘴》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花蛤蟆》,领会歌曲描绘的意境,感受当地儿童的生活情趣。 

二、通过表现歌曲《花蛤蟆》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及合作意识。 
三、通过声音造型《荷塘欢歌》培养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

四、能认真的聆听笛子二重奏《顶嘴》,感知乐器的音色,体验乐曲的基本情绪,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乐曲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唱好歌曲中的倚音,积极主动的表现歌曲是重点;声音造型是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电子琴。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发声练习:山谷回声。 

2、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回声吗?听到过吗?今天就假设你们都站在这个山谷里,我们表演一下回声好吗?老师演原声,你们表演回声,注意,应该是轻盈的,美妙的,让人萦绕耳旁的。                                                                                                            

发声训练:

4/4     1  2   3   4 5  -  |      1   2  3   4   5 -  |       

(师)山 谷 你 好 吗?    (生)山 谷 你 好 吗?  

5 i  i 5   6 5   5 -  |          5 i i 5  6 5   5  -  | 

 春 天       了 !                       了 ! 

3 4  5 6  5 - |      3 4  5 6  5- | 

  ……             啊 ……! 

6 7  i 6  5 - |      6 7  i 6  5- |     

啊 ……             …… ! 

5 i i  5    6 5   5  |      5 i i  5    6 5   5  |  

4   3   2   3    1  -   |    4   3   2   3    1  - 

向 你      好 。                 好 。 

一、引入。 

谜语: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 大时有脚没尾巴。(青蛙)[课件演示] 

二、声音造型游戏:荷塘欢歌。 

1、出示课件“荷花图”:这么美的荷花池,到夏天的时候会有很多青蛙蛤蟆来与荷花做伴并唱歌,下面我们用青蛙的叫声来营造“荷塘欢歌”的景象。 [课件演示:荷塘欢歌双声部节奏] 

2、请同学们每人创编一个蛤蟆叫的节奏,老师随意点名模仿,看谁的节奏创作得最好。 

3、(如有时间)请一名同学上台像老师一样指挥,师和其他同学坐在一起模仿。 

三、学习歌曲《花蛤蟆》。 

1、老师这里有首歌也是表现夏夜荷塘欢腾的景象的,请听。[播放课件:花蛤蟆] 

2、这时一首流传于山东地区的歌曲,生动形象,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与儿童情趣,而且轻快诙谐。请你根据歌词唱的内容描述花蛤蟆有趣的样子。 

3[播放课件:考考你] 

这首歌有几处花蛤蟆的叫声?请找出来。这些模仿蛤蟆的叫声都用了哪种装饰音?(倚音、下滑音) 

复习下滑音,学习倚音(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演唱的时值通常是短促的,在我国民间音乐中倚音的使用甚多,对音乐风格,特点的表现起到重要作用。) 

4、跟琴学唱这四个乐句。 

5、再听歌曲,找出你已经听会的乐句教大家唱一唱。

6、师生交流:你还有哪几句不会唱,请大家来帮帮你。跟琴唱不熟悉的乐句。 

7、齐唱全曲。 

四、表现歌曲《花蛤蟆》。 

蛤蟆是各地农村最常见的一种小动物,它能帮农民捉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它。刚才大家唱得真好,但我觉得如果变换一下演唱形式会更有意思,你们有什么办法(轮唱、对唱、伴唱) 

1)全体同学与录音轮唱 

2)师生或生生对唱

3)用固定低音或长音伴唱:

 5 0 5 0   5 0 5 0      5 1 

                 

4)用身体小乐器伴奏 

1、自由练习 

2、集体演绎。

五、音乐欣赏:

《顶嘴》是一首山西民歌,叙述了山村妇女相约上山打酸枣的情景,极富生活情趣。在听赏过程中,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发生在什么季节?

2、有那些人?

3、她们是怎样打酸枣的?用了那些工具?

《对花》是我国北方广为流行的一种传统小调,演唱形式为一问一答,集知识性、趣味性、竞赛性为一体,极富生活气息。在听赏过程中,也要思考以下问题?

1、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2、描写了几种花?

3、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北方民歌的特点:《顶嘴》《对花》

音色:情绪:速度:

六、结束。 

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听着音乐,学花蛤蟆的样子跳出教室吧! 

 

第四课《对花》

教学内容:演唱《对花》 

教学目标: 

1、了解河北民歌,体会河北民歌的地方特点与情绪,能在欢快、热闹的气氛中学会演唱《对花》这首歌。

2、能掌握对唱、表演唱这两种演唱形式,并结合手绢舞进行表演,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富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调演唱歌曲《对花》。 

2知识点:上滑音、倚音的实际演唱效果。(其中倚音不作学习要求。)

3引导学生自主地运用手绢舞这种形式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电子琴、教学配套光盘、三用机、手绢、绶带等。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律动:师生在《对花》的音乐声中舞手绢。

二、 激趣导课:

1、 师边转手巾花边与生问好。

2、 谈话: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我手上的这块手绢与生活中的手绢有什么不同吗?生:略。

三、 感受与体验:

1、 看 

  师:是的,这种手绢是用来跳舞的。知道吗?河北的民间舞蹈是以秧歌为主,主要的道具就是这种手绢。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手绢舞,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拍一拍、动一动,为我鼓鼓劲。好吗?(播放《对花》伴奏乐,师边舞边唱。)

2、 听

1)听赏《对花》:

师:喜欢这个舞蹈吗?生:略。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具有浓郁河北音调的歌曲《对花》。请同学们翻开书本40页,静静地聆听,听完后告诉我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播放录音,板书课题:九、对花)

2)复听《对花》:

师:谁来说说你觉得这首歌带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生:略。师:是的,这是一首很轻快、热闹、喜庆的歌曲。下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轻轻地拍腿,感受一下它带给你的快乐吧!

四、 了解与认识:

1、 熟悉旋律:

1) 师:看得出同学们拍得都很开心,现在就让我们也带着这种欢乐的感觉,用“lu”把歌曲的旋律哼唱一遍。生:略。

2) 师:你觉得哪些地方比较难唱?(生自评演唱情况,分析难点。) 师: 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啊!同学们注意到了吗?歌曲中出现了许多切分节奏(板书: “X X X”)和附点音符(板书:“X .X”),只有把它们的时值唱准(指难点处),才能把歌曲唱得更好,先听老师把节奏读一读。再听一遍。看看,哪些地方有它们的身影?生:略。

3) 师:接下来我们再用“lai”把歌曲的旋律哼唱一遍, 唱的时候要带着快乐的心情,面带微笑,还要注意老师刚才说的节奏,我要听到你们最美妙的声音。(提醒声音位臵和坐姿)

2、学习歌词:

1)师生问答第一段歌词:

师:这一次唱得好听多了!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比比看谁的脑子最灵,在听歌的时候已经把第一段歌词记住了。

2)学唱第一段歌词:

①师:你的记性真好!下面我们把第一段歌词轻声地唱一唱。

② 师:唱得不错,只是歌曲中出现的倚音我们没有唱出来,它在哪呢?生:略。(师范奏倚音,生练唱此乐句。)

③上滑音的教学:

a .师:同学们,歌曲中还藏着个向上的箭号呢,你们找到它了吗?这个小记号是“上滑音”,有了它能让我们的歌声更有特色呢!听一听。(师范唱)

b .师:你们也试试?生模仿唱此乐句。

④师:现在我们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要把这种迎接英雄回来的快乐心情唱出来,好吗?生:略。

3)知识技能:

①师:现在熟练多了!可是同学们发现没有?平时我们唱的歌曲的演唱形式大部分是齐唱,而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生:略。

②师:为什么说是“对唱”?生:略。师:你听得可真仔细啊!那么老师刚才边表演边唱的演唱形式叫什么?生:略。

③课件出示“小博士”知识点:

师:让我们来看看“小博士”是怎么说的?

4)师生对唱:

①师:现在让我们来玩个游戏,也用对歌的方式唱唱第一段歌词!我唱甲,你们唱乙,谁接不上来就算输了哦!(师提醒生坐姿、气息以及“的”字唱法等。)

② 师:好,现在你们来考考我,咱们再来一遍,要注意有“齐”字的地方表示我们要一起唱。

③ 生自评演唱情况:

师:谁来说说你觉得自己的演唱怎么样?(教唱生觉得不足之处。)

④ 师:你觉得在演唱这首歌时,哪一句最有趣?或者说让你印象深刻的是哪句?生:略。师:(指着“七拨弄东……”)哦,是这句。(师范唱此乐句)这句歌词让你想到了什么情景?它模仿的是什么声音?生:略。师:是的,像人们在敲锣打鼓地欢迎我们的英雄回来呢!你能模仿一下敲锣打鼓时的动作和表情吗?生:略。

⑤ 师:好,现在我们就用动作模仿敲锣打鼓,唱唱这句歌词,要把当时激动的心情唱出来哦!生:略。

⑥ 师(引导):同学们,鼓声是用来伴奏的,能敲得那么响,把我们的歌声都淹没了吗?生:略。师:把动作做出来就行了,别那么使劲敲。

 5) 学唱第二段歌词:

师:第二段也能唱吗?生:略。师:好,接下来我们把第二段的歌词也唱一唱。你们来问,我来答。(师生对唱第二段歌词)

6)结束句学习:

①师:同学们注意到没有?第二段的结尾和第一段的不一样,多了一个结束句,这个“哎”字要唱几拍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生:略。师:有8拍哦,同学们要在心里默默地数。

②师:最后有两个声部,今天我们先学习第一声部,听一听。(师范奏第一声部)师:它的旋律走向是高还是低?(以手势提示生试唱)   

③师:好,现在我们把结束句唱一唱。

④师:我们把前面一句和这一句接起来唱一唱。

7)完整对唱两段歌词:

师:现在老师想当听众,听你们把两段歌词连起来唱一唱。好吗?生:略。

师:男生唱甲部分,女生唱乙部分。

五、 巩固学习:

1) 表演唱

①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对唱,而河北人更喜欢边扭秧歌边唱,谁能学学他们扭秧歌的样子?学老师刚才的手绢舞,做一、两个动作也可以。(请个别生表演手绢舞基本动作)

②学习舞蹈基本动作:

手部动作:抓住手绢的一角,掌心向上,然后迅速地翻腕、压腕。(师示范,生模仿。)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秧歌的舞步有什么特点?(师示范)生:略。

师:下面我们也来学学这十字步。(师生扭秧歌,请个别生上来扭秧歌。)脚步动作:前进两步,后退两步,称为“十字步”。

2) 情景剧:

①师:同学们,咱们村的战斗英雄和劳动英雄到北京开“表彰大会”今天就要回来了,村里决定用热闹的秧歌来欢迎他们。哟,时间不早了,那咱们就抓紧排练吧!来,分成小组,将刚才我们学的动作练一练,要边唱边跳。(师巡视指导)

②师:同学们看过潘长江的小品《过河》吗?两个人隔着河要先喊一嗓子才开始对歌。(师模仿)现在咱们配合一下:你们先喊话“哎——英雄回来了吗?”,我回应你们“英雄回来了——”,才开始对歌。明白了吗?生:略。师:谁愿意来扮演战斗英雄和劳动英雄,和我们一起扭秧歌?(给两位“英雄”披上绶带)

③师:好,现在准备用热情的歌声和舞蹈欢迎我们的英雄回家乡咯!(师生表演情景剧)

六、 总结:

师:今天我们都学了哪些内容?很高兴和同学们度过了难忘的河北之旅,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扭着秧歌离开教室。再见!

(播放《对花》音乐,生在乐声中离开教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