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基础] 《汉传免费课程连载阳明篇条文65-69条》

 昵称964953 2015-03-20

大家好,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是《伤寒论类编补遗》第65-69条:
65.阳明外证中风,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恩师拟补)
【白虎汤】 知母(六两 60克) 石膏(一斤,碎 160克)
甘草(二两,炙 20克) 粳米(六合 60克)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66.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宋222)
【白虎加人参汤】 知母(六两 60克) 石膏(碎,一斤 160克)
甘草(炙,二两 20克) 粳米(六合 60克)
人参(三两 30克)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67.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宋168)
68.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宋 169)
69.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宋170)

以上是恩师所著《伤寒论类编补遗》65-69条原文,内容为白虎汤及白虎加人参汤方证。《伤寒论》条文详细论述了临床实践中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用于指导特定方剂的运用,并据实记载了方剂使用后的病情变化及疗效评价。经过历代医家的反复验证,证实了其条文在临床中的有效性,可用以指导临床医生的治疗决策。
然而,《伤寒论》的每一个条文,均来源于临床观察及病案记录,具有客观性,但由于临床个案的特殊性及古代汉语言的简略性,单独看每一个条文,均失之于全面。因此,应对《伤寒论》的条文与方证进行正确的系统评价,方能全面而客观的继续指导中医临床研究与发展。
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是循证医学研究工作的基础,系统评价的结果就是循证医学所谓的证据。其含义就是在全面搜集所有相关临床试验研究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法筛选出合格的研究,继而对合格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和统计学处理,形成较单个研究更为可靠的分析结果,最后把结果以严谨、简明的形式予以公布,用于指导临床决策的过程。
临床医师只有掌握了系统评价的方法,才能为本专业的各种临床问题提供证据,循证医学才能够顺利发展。系统评价者应力求客观。作者应牢记系统评价的文章是在提供信息,而不是在提供建议。文章应使读者能够以系统评价所提供的信息为依据,指导临床实践。客观性是系统评价文章的本质特征,应避免主观推测的内容出现在文章之中。
本着现代科学循证、客观的精神,以及中医学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思想,末学将恩师增补《伤寒》《金匮》著作中论及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方证做一汇总,并结合恩师讲解,试图对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条文做一不全面的、仅限于伤寒与金匮条文的“系统评价”(条文序号以恩师著作中的相应编号为准)。
白虎汤条文:
1. 阳明外证中风,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65)
2.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189)
3. 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55)
以上白虎汤条文,去除语义重复的,归纳起来为:
阳明病外证中风,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脉滑而厥,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恩师讲到:阳明病外证,也就是表证,严格的说,是阳明中风证。
而第189条:伤寒,脉滑而厥,为伤寒后,转入阳明,已经不再是伤寒证了。
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都是典型的表热证表现,在白虎汤方证中,以上这三症是不可或缺的。
而第189条 脉滑而厥:脉滑,是阳脉,是有实热的脉,偏数,还有力。滑而厥,是阳明中风外证,过热了,反而出现外面的厥冷,阴阳不调了,这个热一除,阴阳平和了,就好了。本条“脉滑而厥”,并非阳明外证必然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恩师曾反复讲过表里同病的问题:实际上,方药的药性,都是表里兼顾的,病也都是表里并存的,不过有偏盛而已,有的偏于表,有的偏于里,有诸内,必形于诸外,有诸外,必引发诸内。因此,阳明病外证,表里俱热,以表热为主。
这个方是治疗热伤津液的祖方。在十二剂中是收剂的代表。也可以作为收剂一类方剂的配伍公式。
药症分析:略(请自行复习恩师《伤寒论类编补遗》第157页白虎汤药症讲解)。
煎法,就是等到米熟了,就算煎好了。煎的时间不算长。也没说是要先煎石膏。后世总是喜欢先煎,看来没这个必要。

白虎加人参汤条文:
1.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66)
2.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67)
3.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68)
4.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69)
5.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331)
6.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金匮中暍篇)
以上白虎加人参汤条文,去除语义重复的,归纳起来为: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或太阳中暍,大汗出后),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心烦,身热汗出恶热,脉洪大
,(背微恶寒,或时时恶风,热结在里,表里俱热),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本方证为在白虎汤基础上加人参药症。症状上,当首先具备白虎汤阳明外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 三个特征症状。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经汗吐下、中暍等原因,津液受损,“渴欲饮水、口干舌燥,心烦”等症状,故加人参药症甘滋而凉、补津液对治。
本证表里有热,蒸蒸发热,但可以有背微恶寒、时时恶风的症状。原因是津液大伤,卫气不足,故怕风甚至怕冷;“津液亏、内热盛,饮水自救,致水饮停留,故后背微微恶寒,也正是因为这个水饮,才没有出现大热”。
“热结在里”一句,较有迷惑性,恩师言:热结在里,属于胃家实,表里有热,而里热没有结实,没有大便硬,表现的就是阳明外证而已。
脉象上,应当是脉洪大,有力而数,一派阳热之象。
因此,在治疗上,以白虎加人参汤,清阳明烦热,止渴生津液,养胃气,方中的知母,还有利水功效,兼顾了微微的水饮问题。


经以上归纳及分析,《伤寒》《金匮》论及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方证之条文,可总结为:
白虎汤:
阳明病外证中风,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脉滑而厥,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或太阳中暍,大汗出后),渴欲饮水,口干舌燥,心烦,身热汗出恶热,脉洪大,(背微恶寒,或时时恶风,热结在里,表里俱热),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以上是末学学习恩师《伤寒论类编补遗》第65-69条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方证的学习报告,不当之处,请恩师、师兄弟姐妹、众位同学多多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