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作文高分技巧之一巧用课本材料

 凡是的港湾 2015-03-21

作文高分技巧之一巧用课本材料

       中高考作文的材料从哪里来?选材途径之一,是到中学各科课本中去找材料。课本也是一个写作宝库,每篇课文都是经典的范文,都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开发利用的。比如2013年高考全国课标Ⅰ卷作文题“切割钻石”,有位河南考生就以必修课文《鸿门宴》、选修课文《项羽之死》等为素材,挥笔写就了以下这篇夺魁之作:《英雄兴亡论顾虑》这位考生,从中学语文课本中找到了绝佳的素材,作者以项羽的主要经历和刘邦、韩信对他的评价问主体内容,实现了时间、空间的大跨越,是文章具有一种历史的厚重美。同时,巨鹿之战,乌江自刎和咸阳城庆功三个片段的内容全都紧扣“顾虑”,分别从“没有顾虑这种结构的好处是,上下文无须过度,且一目了然。

       2013年高考全国课标1卷作文题: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别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刻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英雄兴亡论顾虑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滚滚长江,湮没了无数英雄豪杰的惊世伟绩。成也好,败也罢,英雄终究会变成一抔黄土。

     然而,看英雄兴亡,论其中得失,不免令人唏嘘,令人扼腕。

巨鹿

阴风怒号,旌旗猎猎。身后,是英勇善战的江东子弟;身前,是如狼似虎的暴秦之师。刚毅的神情现于面庞,沉重铁戟握在手中,神勇的乌骓跨于身下。项羽,正面临人生第一次考验!

渡船,早已凿沉了;铁锅,早已砸烂了;粮草,早已经告急了;退路,早已经没有了。他知道此时此刻,只要有一丝的顾虑,推翻暴秦、解救苍生的大业就会付之东流。

“杀”!一声令下,江东儿郎如滚滚江水,杀向对面的秦军!项羽一马当先,斩将夺旗,士气大振!他几进几出,如入无人之境。终于,威风八面的秦军土崩瓦解!

残阳如血,战马哀鸣。流血漂橹,伏尸无数。项羽威风凛凛,环视战场,得意之形,溢于言表。

乌江

匹夫自有得意日,英雄中有落魄时。残破的战袍,疲惫的身躯,迟钝的乌骓。乌江畔,昔日叱咤风云的英雄项羽,孑然一身。面对冰冷的江水,他神情凝重。

“霸王,小人乃乌江亭长,得知霸王战事不利,特来接应!请霸王快快上船,汉军快要到了!”

“上船?呵呵。”项羽摇了摇头。

“霸王,胜败乃兵家常事。对岸就是江东,以霸王的声望,携数万之众卷土重来,又有何难?”

“卷土重来?想当年,我率八千江东子弟推翻暴秦,是何等的豪气!如今,纵使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又有何面目见他们?时不我与,又何谈卷土重来?”

终于,他拒绝了亭长的好意。身后,汉军蜂拥而至。一场力战,汉军伏尸数百……

可是,他不想再杀人了。利剑出鞘,颈项处一道裂口清晰可见。一个伟岸的身躯,轰然倒地。

残阳如血,乌骓长嘶。岸边,汉军在疯狂瓜分他的身躯。

咸阳

咸阳城里,刘邦频频举杯,踌躇满志:“项羽为我所败,是因为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韩信英布纷纷倒戈。项羽有一范增却不用,焉能不败?”坐下文武百官,无不连连称是。

韩信垂首不语,心中暗忖:“假如项羽不顾虑江东父老对自己的指责,假如项羽能勇敢地渡过乌江,昔日落魄的汉王,又能在此意气风发到几时呢?”(836字)


       同一则作文材料,而不用的立意,对课文材料的选用便不同。下面一个考生,从材料的后半部分:“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刻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挖掘材料的内涵,认为经验和勇气同样重要,于是,运用课本《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故事,写出了同样精彩的作文:

廉蔺嫌隙谁之过

  勇气,只是成功的单翼!    

                                      ——题记

      一颗桃树,仙桃硕硕,红花有功,绿叶有劳;一场战役,决胜强敌,兵戈有功,粮草有劳;一出大戏,余音绕梁,演员有功,导演有劳;钻石有瑕,完美切割,徒弟有功,师傅有劳。光环只罩在徒弟身上,于情于理,皆不恰当。勇气只是成功的单翼,要想展翅高飞,经验技术之翼,亦不可缺。  

  对于富商的钻石,啥色、啥形,寒可当医乎,饥可当食乎,一无所知,也毫不知晓。但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却耳熟能详。司马迁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大智大勇、胸怀宽广,廉颇知错能改、率直鲁莽;蔺相如似鲜花一朵,廉颇如绿叶一片,廉颇的狭隘自私映衬蔺相如胸怀若谷。何以造成这样一个结果,廉蔺嫌隙谁之过?

       成就蔺相如位居廉颇之上的是“渑池之会”,“渑池之会”谁的功劳大?渑池会上,蔺相如智勇双全不卑不亢廷叱秦王,保全了赵王的面子,击碎了秦王胁迫赵王割地的美梦,挫败了秦国想在外交上挟持赵国的阴谋,抑制了秦国嚣张的气焰,功在赵国,享誉天下。但蔺相如功大,廉颇功更大。第一,廉颇在送赵王出境时提出了宁肯立太子为王也要维护赵国领土的完整的策略,这个被赵王首肯的策略可谓蔺相如在渑池会上行事的指导思想。廉颇是政策的制定者,蔺相如是政策的执行者。第二,蔺相如廷叱秦王,“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其根本原因是“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而统率赵国军队的正是“以勇气闻于诸侯”的“赵之良将”廉颇,秦赵渑池之会,人们看到的是前台表演的蔺相如,忽视了后台策划和导演的廉颇。

       然而,赵王却“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相如得以“位在廉颇之右”,造成廉颇嫌隙,拉开矛盾的序幕。当然,率直的廉颇在此事上也确实处理不当,此乃廉颇之错。好在以身许国的良将,一听到“国家”二字,便深感惭愧,负荆请罪,在他心头上最重的砝码,只能是赵国!zuowenzx.com

       只对凭勇气打开钻石的徒弟全力讴歌,而对制定方案的师傅忽视、冷落,恐怕大家不会苟同。而对“明功”耀眼的蔺相如视如草芥,有谁曾感不公,曾有辩驳?(815字)

学以致用:

1、以“以人为本”为话题,以曹刿论战为素材写一篇作文

2、以“想象”为话题,以李白的诗为素材写一篇作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