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令德不朽千古怀卫蘧

 文化龙乡 2015-03-21

令德不朽千古怀卫蘧



0624B1702.jpg

长垣县伯玉村蘧公祠园中的蘧伯玉造像和从原蘧伯玉墓征集来的明代古碑

  蘧伯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2500年,他的故乡早已面目全非,黄河一次次的冲积,淤埋了秀丽的蘧丘,将这里变成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而此处的居民也已换过不知多少次。尽管如此,这片土地关于蘧伯玉的记忆,却如同最为坚固的岩石,任凭时光浪潮拍打冲刷,兀自挺立不倒。

  根据文献记载,汉代长垣县有蘧公乡和蘧亭,北魏则有蘧伯岗,明代有伯玉里、伯玉村、蘧公乡,清代有蘧公里、蘧公村,如今则有伯玉村。千百年沿袭不绝的村名,表达着人们对蘧伯玉的敬重。在伯玉村的采访中,记者惊奇地发现,此地延续下来的不仅是古地名,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此村蘧公遗风尚存,村民重视教育,谦让多礼,颇有君子之风。不能不让人感慨蘧伯玉“令德不朽”,人格魅力超越时代。

  除了长垣县,卫国故地的其他地方也多有蘧伯玉的遗迹。卫辉市有君子村,过去村旁有蘧伯玉墓及祠;濮阳市有渠村,当地人认为是他的家乡,过去也有他的墓;而在新乡市郊区,则有西蘧里村,相传也曾有蘧伯玉墓。

  不只是在卫国故地,蘧伯玉的影响超越时代,也超越地域,历史上诸多文人墨客写下关于他的文字,以他为镜,思考自己的人生。

  蘧伯玉生活在诸子百家蜂起的前夜,他的道德追求,他的自省精神,以及他主政卫国期间,“弗治之治”、“以德化人”的政治实践,既有后来儒家尊敬的优点,又有道家推崇的观念,因此他的思想元素,通过儒家、道家的传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席记者姚伟通讯员程广瑜文图

  君子风范启发后贤

  “吾年凛凛今几余,知非不去惭卫蘧。”

  这是苏轼人到中年的感慨。

  “笑尘劳,三十九年非。”

  这是辛弃疾四十岁的自嘲。

  宋代最伟大的两位文学家,不约而同地引用了蘧伯玉的典故。《淮南子》说“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蘧伯玉原本是“照镜子”般的自省,辛弃疾则是套用此话,表达自己的郁闷。而苏轼“知非不去”,寓意则复杂得多,他“不去”的惭愧,是对比蘧伯玉“去”的旷达而生。

  身处乱世,或当人生不称意之时,“去与不去”,成为一个难以掂量的选择,而蘧伯玉和他的好友史鱼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引发无数人的思考。

  史鱼,也称史 ,卫国大夫,也是蘧伯玉的知音,以正直敢谏闻名。卫灵公晚期,不任用深具治国之才的蘧伯玉,而重用无德无才的弥子瑕。史鱼多次进谏,要求起用蘧伯玉,罢免弥子瑕,但灵公就是不采纳他的建议。史鱼耿耿于怀,死不瞑目,生病将死的时候,他给儿子留下遗命:“我生不能进蘧伯玉退弥子瑕,这是最大的失职。生前不能正君,死后就不能成礼。我死后,你将我的尸体陈放在窗下,不要出殡,我要用我的尸体来劝谏君王。”灵公来吊唁时,见到史鱼的尸体陈放于窗下,十分不合礼仪,就询问原因。史鱼的儿子如实说了,灵公顿时脸色大变,深为史鱼的忠烈感动:“寡人之过也!”于是下令重用蘧伯玉为国相,罢免了弥子瑕,然后安葬史鱼。

  孔子听到这件事,赞叹道:“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卷而怀之”,就是将自己的才能和志向暂时收藏,远离政治,隐居起来。孔子对这两个人都十分欣赏,史鱼所作所为值得称道,蘧伯玉也自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君子风范。蘧伯玉的君子风度和孔子对他的评价,影响了后世无数人的“行藏”,如“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以晋室方乱,慕蘧伯玉之为人,与时舒卷。”不只是王戎,历史上众多的人物倾慕蘧伯玉的舒卷自如,将他作为自己精神的指归,政治清明之时,积极入世,政治黑暗之时,则“独善其身”;有人看重自己,尽展才能报效,没人看重,那绝不上赶着巴结。

  可以说,蘧伯玉的这种人生态度,与后来的道家思想也有很多契合之处,因此他也很受道家推崇,庄子在自己的著作中,就多次拿蘧伯玉说事儿。

  “螳臂当车”何如顺势而为?

  “螳臂当车”是人们熟知的成语。“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面对滚滚而来的车轮,螳螂十分愤怒也十分自信,张起前臂要阻挡车轮,这个生动而夸张的场面,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寓言出自《庄子·人间世》,从原文看,这话出于蘧伯玉之口。

  鲁国人颜阖应聘去做卫国太子蒯聩的老师,蒯聩其人性格暴虐,颜阖深感难以胜任,就职前请教蘧伯玉:“有这么一个人,他的天性十分残暴,假如我不好好管教他,他将来会危及国家;但假如我好好管教他,让他改进,那我自己就很危险。我该怎么办?”

  蘧伯玉回答说,你问得很好,这个任务太复杂了。你要时时处处谨慎小心,首先要自己站得正。表面上不如顺从将就他,保持亲近,他幼稚,你也要跟着他幼稚,不能比他高明;他稀里糊涂,那你也不能明明白白;他没啥标准,你也跟着他没有标准。但你的内心却不能随便,要外圆内方,要顺着他的心意,悄悄加以引导。如此通达圆融地处理,才能在这个混乱的时代,混乱的社会中,把这样一个人带上正道。

  接着,蘧伯玉就讲“螳臂当车”的故事,讲善于养虎的人,顺着老虎的性子,能让老虎取媚于人,而不善养马的人,逆了马的性子,能被马踢得“毁首碎胸”。

  这段文字,是关于蘧伯玉的一段重要资料,但其历史真实性如何?庄子在《寓言》篇中,就说自己的著述“寓言十九”,而司马迁也说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那么这段文字是庄子借蘧伯玉表达自己的思想,还是历史上实有其事呢?恐怕永远没人能弄明白了。

  由于年代久远,蘧伯玉的生平事迹引起了不少争议,关于他的年龄,更是引起了种种质疑。在《左传》中,蘧伯玉第一次出场是在襄公十四年(公元前559年),当时卫国两个权臣孙文子、宁惠子发动宫廷政变,蘧伯玉拒绝他们的拉拢,匆匆逃离卫国。既然两位权臣都来拉拢,他应该已经很有名望,至少有30岁。而此后八年,孔子才出生。按照《史记》记载,孔子周游列国到达卫国,“主蘧伯玉家”,此时距离孙、宁政变已经67年,蘧伯玉应该已经90岁开外。

  于是,有人质疑《左传》,认为当初被孙、宁拉拢的人不是蘧伯玉;有人则怀疑《史记》,认为孔子“主蘧伯玉家”是妄说。

  现代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这样的怀疑其实都没有什么根据。按照古文献记载,“蘧瑗保生”,他本来就是个长寿的人。钱穆先生认为,“其人既老寿,又以弗治治国,盖道家之先声也。”

  的确,蘧伯玉的观念和风范,应该对道家有诸多的启示,“螳臂当车”之说,即便是庄子假托蘧伯玉之口,也是因为他与道家思想有诸多相通之处。

  长垣至今忆蘧公

  在卫国故地,蘧伯玉遗迹很多。长垣县、濮阳县、卫辉市、新乡市郊区等地,都认为本地是这位古代君子的家乡。但从现存史料看,长垣县的相关记载年代最早而且历代不绝。

  关于蘧伯玉墓最早的记载,出自汉代成书的《陈留风俗传》,“长垣县有蘧伯乡,有蘧亭,伯玉祠、伯玉冢。”此后,北魏《水经注》,宋代的《太平寰宇记》等,都记载了长垣县的蘧伯玉墓、祠,以及这里的蘧伯玉岗、蘧丘里等地名。

  长垣县的另一证据,是汉代班昭的《东征赋》。班昭是班固、班超的妹妹,著名的才女,有影响的史学家、文学家。班昭的儿子曹成曾任长垣县令,她随儿子一起赴任,他们从洛阳出发,一路向东而来,班昭将沿路见闻写成《东征赋》。他们途经偃师、巩县、荥阳、阳武、封丘,最终到达长垣。令人吃惊的是,东汉的这些地名,基本上都沿用至今。进入长垣后,班昭写道:

  “到长垣之境界兮,察农野之居民。睹蒲城之丘墟兮,生荆棘之蓁蓁。蘧氏在城之东南兮,民亦向其丘坟。

  唯令德之不朽兮,身既没而名存。”可见东汉之时,民间对蘧伯玉十分尊崇,而班昭所记地理方位,与今天基本吻合。

  明代初年,中原大地人口稀少,朱元璋下令从山西移民。在这次移民大潮中,山西上党人郜果举家来到长垣县,因仰慕蘧伯玉的君子之风,他选择蘧伯玉墓附近的邵寨岗定居,在此耕读传家。郜家各代皆尊蘧伯玉,郜壬的字为蘧邱公,郜永春则自号仰蘧。或许是因为这样的精神追求,郜家后代人才辈出,最为著名的就是曾任河南道监察御史的郜永春。

  无独有偶,在那次移民大潮中,同样因仰慕蘧伯玉,山西人蔡克让选择了蘧公故里伯玉村定居,从此在这里耕读传家,后代同样人才辈出。

  长垣县共建美好家园环保协会程广瑜、吕高奇两位先生介绍说,邵寨村原有蘧公墓及“内黄侯祠”(宋代追封蘧伯玉为内黄侯),祠内碑石林立,古柏参天,两座主体建筑“君子堂”、“寡过轩”高大轩

  朗,是当地有名的景致,可惜墓和祠都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伯玉村现有蘧公祠园,立有一尊蘧伯玉的汉白玉雕像,雕像之前,有石狮、石麒麟护卫,雕像之后,两通明代古碑肃然而立。

  管理这座祠园的,是退休教师、长垣某中学原校长蔡笃政先生。蔡老先生的家简朴而整洁,摆设与一般农家相差不大,但堂屋墙上挂着一幅清雅的字画,两旁一副字迹娟秀的对联尤显主人的雅趣:“常行艺苑烦思少,勤上书山胜景多。”

  蔡笃政先生告诉我们,伯玉村非常重视教育,村里历代都有学馆,辛亥革命后,新学之风渐兴,1915年,伯玉村就将私塾学馆改为完全小学,成为当时长垣县仅有的三所完全小学之一。因师资雄厚,文化氛围浓郁,办学成绩出众,这所小学不仅招收本地生源,还吸引了兰考、封丘、滑县和东明县的很多学生,影响范围达百余里。在当时历年中等师范的招生考试中,这所学校常常名列前茅,如1923年,河北省立四师来长垣招生,全县考取5人,前四名都是伯玉小学的毕业生。

  蔡笃政先生说,如今伯玉村的教师也特别多,附近的学校都有不少伯玉村出去的教师。因重视教育,伯玉村村民大多知书达理,民风淳朴,村民之间极少发生争执吵闹现象。

  出于对蘧伯玉的敬仰,2000年,伯玉村人筹集资金重建了蘧公祠园。而伯玉村人、检察官蔡云川先生,更是与长垣县志原主编萧岐峻合作,利用业余时间,查阅资料,伏案写作,经两年努力,写出20多万字的《春秋先贤蘧伯玉》。蔡云川先生说,“夜深人静时,翻开书页,无数次与先哲的寡过知非、守礼守节、舒卷自如的高风默默对话;忙里偷闲提起拙笔,无数次为先哲以德治国、与时俱进的睿智所折服。作为一个执法者,静下心来研读史籍,领略蘧公当年的风采,无疑是一种灵魂的洗礼。”

  长垣县敬仰蘧伯玉的研究者为数不少,该县“共建美好家园环保协会”的程广瑜、吕高奇先生对此都十分热心,记者采访期间,他们不辞辛劳,全程陪同,令人十分感动。程广瑜先生告诉记者,该协会为了挖掘长垣县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欲设立长垣历史文化研究会,希望有关专家学者及天下蘧姓后裔,提供更多关于蘧伯玉生平,蘧、孔交往的历史资料,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切实的帮助。 (大河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