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点评】2014高考作文题目汇总与审题方法

 清秋梧桐99 2015-03-22


2014年高考作文与审题


2014高考作文,清一色是新材料作文。尽管如此,但材料还是有所区别,表格例示如下:

从上面材料中,我们把201417道高考作文材料,大致分为事实类,言论类,比喻、象征、想象类,共三大类。

事实类材料包括社会现象(如“山羊过独木桥”的游戏、给野生动物喂食、“老王与医院”等)、人物故事(如“最美乡镇干部” “游客租房”等)、时代影像(如北京“老规矩”、探究性学习、“黑白胶片与数码胶片”等)。

言论类材料,有独立言论,如四川卷作文;还有对立性言论,如江苏卷作文、安徽卷作文等。

比喻、象征、想象类材料,具有以此言彼的性质,须跳出材料进行相关思考。

关键词审题法

无论是事实类材料与言论类材料。还是比喻、象征、想象类材料,都可用关键词审题法。

关键词有暗示材料主旨的作用,所以审题找到了关键词,就寻到了作文立意的突破口。

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或明,或暗,或显,或隐。明而显的关键词句,容易捕捉,需要认真而深入的思考。如四川卷作文言论材料中的“站”,只有把握到人格、精神独立,才算抓住根本;又如江苏卷作文言论材料中的“朽”与“不朽”,要理解其“自然消尽”与“精神不灭”之义。暗而隐的关键词则根据材料、主旨、倾向来提炼。如课标卷1作文材料, “规则”是显而且易见的关键词,但还有一个关键词,就需抓住其中的“互相抱住”和“转身换位”,并与“突破阻难”对比思考,从而悟出关键词“变通”或者说“革新”。

比喻、象征、想象类材料,其关键词容易找出,难的是理解其象征义。如浙江卷作文,看完材料我们会明白,关键词就是“路”与“门”,其象征义是:(1)人生奔波与停歇;(2)人生进取与契机、挑战;(3)人生劳碌与温暖、成功;(4)人生方向与门径、方法等。


由果溯因审题法

在一些事实类作文材料中,列举出的事件要素往往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审题时,就要抓住材料中例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从而确立正确立意。

如湖南卷作文材料,审题我们可进行这样一些思考:

(1)“最美乡镇干部”,美在哪里,由果推因——美在别人不愿雲 ,即便去了待的时间也不长,而他干了八年;

(2)“最美乡镇干部”靠什么,挖根就源——一是个人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二是依靠群众,带邻群众脱贫致富;

(3)“最美乡镇干部”的成功经验是什么,细探深究——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从而可以得出这样立意:坚守责任地,用心做事,才能实现理想,才能看到心中期望的美景。


求同存异分析法

求同分析适用于多则材料的内涵相同的多则材料。其方法是逐项分析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点,然后再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其共同点主就是作文立意的所在。

2014年高考作文,没有这样的材料。而2013年浙江卷就属于。第一则材料,谈儿童内心单纯;第二则材料说现在的孩子心灵早熟,提早失去了单纯美好的内心;第二则材料说仙心的单纯是孩子不可捉摸、奇思妙想的心灵宝藏的源泉,孩子越早变得现实,心灵就越早变得肤浅。其共同点是:呼吁孩子要留一份纯洁美好的童心,这就是此文的立意所在。

辨异分析法适用于双项材料。可抓住材料的不同点立意。如辽宁卷,从男孩言论出发,可谈现代科技带来的美;从老人言论出发,可谈自然状态的美。将二者结合起来说,也可以。


延伸联想审题法

延伸联想法既可以用于作文立意,还可用于作文构思。

延伸联想用于审题,就要抓住材料主旨和关键词作联想,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新课标卷二,关键词是“喂食”,抓住材料主旨“生存力培养”,就可由野生动物联想到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宠爱甚至溺爱现象,从而得出这样两方面的立意:一是不要以爱的名义干事与愿违的事,可以拟题为“放手也是一种爱”;二是人的成长不能过分贪图享受与安逸,可以拟题为“温室里的孩子难长大”。

延伸联想用于构思,指抓住材料主旨和关键詞含义,联想到人生、社会与心灵,从而拓展思路。如安徽卷抓住表演艺术家言论所转换的关键词“突破创新”,联想到人生——人的一生不是盲目固守规则的一生;联想到社会——社会需要在创新中寻求突破;联想到心灵——自由让创造得以产生。抓住剧作家言论所转换的关键词“遵守规则”,联想到人生——人的一生是在规则中生活的;联想到社会——社会需要规则;联想到心灵——要自由,还需要社会约束。还可就这两者综合起来辩证分析,全面看待。

当然高考作文材料也绝非2014年所呈现的几种,而审题方法更是多种多样。本文只是例谈几种常用易用的作文审题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