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带下病惯用方 沈绍功认为带下病。若实者多见湿热下注,湿热之生,一则在脾,失健而困;二则膀胱,不渗而留。 其治清热利湿有两法: 燥湿选用苍术、黄柏、薏苡仁、椿根皮、苦参、茯苓。 渗湿选用车前草、萆薢、桑白皮、白鲜皮、猪苓、泽泻、石韦、白花蛇舌草、荆芥炭。 虚者脾虚下陷,冲任不固而绵绵如带,所谓“十女九带,十带九虚” 。 其治健脾举陷有两法:健脾选用党参、白术、山药、扁豆、茯苓、薏苡仁。 举陷选用升麻炭、荆芥炭、蝉衣、生芪、柴胡。 带下常因六淫所传,风为其首,下部多湿,带色白多,寒证明显。 故风寒湿为带下主因,散风者用炒苍耳子。 祛寒者用蛇床子。 化湿者用地肤子。 止带必投三子。 带下日久,必伤脾胃,气陷滑脱,故久带宜涩,选用乌贼骨、煅龙牡、补骨脂、芡实、金樱子、莲子肉、银杏。 白带属脾虚偏湿,治重化湿,以山药、薏苡仁、扁豆为主。 黄带属湿热偏火,治重泻火,以黄柏、栀子、制大黄为主。 赤带热甚入血,治重凉血,以丹皮、茜草、水牛角粉为主。 黑带阴虚内热,治重滋肾,以生地、女贞、知母为主。 辨苔分虚实,苔薄者地黄汤化裁,处方:生地、黄精、泽泻、茯苓、蛇床子、仙鹤草、生杜仲、扁豆衣、鹿角霜。 苔腻者温胆汤加减,处方:竹茹、枳壳、茯苓、陈皮、生薏苡仁、生牡蛎、生龙骨、海蛤壳、莱菔子、海藻、泽兰。 。 28岁,平素烟酒不节,饮食无度,出现白带量多,色白质稀,食纳不香,时有便溏,四肢欠温,神疲乏力,妇产医院诊为“盆腔炎”,西药、中成药无效,病友介绍,门诊求治,刻望苔薄白腻,舌质淡,脉沉细。 讲解与互动: 苔白腻,舌质淡,脉沉细。怎么辨证? 学生:“脾虚有湿。” 脾虚,对。肯定脾阳虚。还有嘛?吃饭不好,舌苔是薄白腻,苔腻呀,那呆呀。有什么?还是痰浊。是嘛?脾阳虚加上痰浊。吃什么药?白带多而且稀。 学生:“香砂六君子汤。” 香砂六君子汤。还有嘛? 学生:“温胆汤。” 香砂六君子汤加温胆汤。还有嘛? 学生:“附子理中汤。” 附子理中汤? 脉案: 28岁曹妇,带下量多,色白质稀,食纳不香,时有便溏,四肢欠温,神疲乏力,妇科医院查为“盆腔炎”,西药、中成药治疗无效,病友介绍,门诊求治。讯其平常烟酒无度,饮食不节《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望其苔薄白腻,舌质淡,脉沉细,足证脾虚湿困,寒凝带脉,固有脾虚带下之疾。治宜健脾除湿,散寒止带,宗《小儿药证直诀》“异功散”加减。 处方: 党参10g 炒白术10g 白扁豆10g 云苓10g 陈皮10g 生杜仲10g 桑寄生10g 生芪10g 当归10g 蒲公英10g 莱菔子5g 车前草30g 仙鹤草10g 山药10g 结果: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14剂,白带明显减少,纳谷增加,精神好转,仍有肢凉便溏,脾运渐健,寒凝依存,上方去莱菔子、当归,加桂枝10g、生白芍10g、补骨脂10g,温补祛寒,再服14剂,白带已止,纳便通调,四肢转暖,嘱改为每晚服1汁巩固,未再复诊。 按语: 1、脾虚湿困,“异功散”对证效方,应有所佐,提升其效。一是脾肾同本,调肾以健脾,用杜仲、桑寄生。二是气血互联,养血以益气,用“当归补血汤”。 2、便溏带稀,白扁豆、山药为妙药。莱菔子补而不滞,又开胃口,怕影响便溏,少用5g,仙鹤草补气利于健脾。 莱菔子补而不滞,又开胃口。古人讲,因为莱菔子破气,所以在健脾的时候一般不用莱菔子,尤其用生的时候就很少用莱菔子。实际上,我的体会,莱菔子并不破气,它可以起到补而不滞的作用,所以用补气药的时候加上莱菔子,非但不破气反而有好处。但是不能吃萝卜,萝卜那就破气了。所以好多古人主张,莱菔子应该加在补气药中用,反而能提高疗效。但是呢,莱菔子能通便,怕它影响便溏,所以莱菔子少用,用5g。辅以仙鹤草,不用它来止血,用它来补气,利于其健脾,而且可以克服莱菔子便溏的副作用。 3、脾虚便溏,补骨脂乃益火生土,桂枝、白芍调和营卫,专治手足不温。巩固止带,每晚服1汁。 桂枝、白芍它是桂枝汤,调和营卫,专门治疗四肢不温。用经方呀,姜、枣、草都没用,主要就用桂枝和白芍。痛经时也讲了,寒凝的痛经,桂枝和白芍是祛寒止痛的好药。脾虚带下假如有寒,四肢不温,也可以用桂枝和白芍。 【带下-四妙丸加味】 病史:希右,32岁,初诊节气,芒种。一月前出差不慎带下量多,色黄秽臭,外阴瘙痒,检查衣原体阳性,西药消炎效果不显,门诊求治。苔黄腻,舌质红,脉弦数。询其口干且苦,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纳食尚可。 讲解与互动: 这是辩证的关键:苔黄腻,舌质红,脉细数,口苦而且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吃饭还可以。怎么辨证? 学生:“湿热下注。” 有痰?有没有痰? 学生:“有。” 痰浊化热了。对不对?痒啊,有味呀!还有什么? 学生:“湿热下注。” 对!湿热下注。既有痰浊,又有湿热下注。什么方? 学生:“温胆汤。” 学生:“龙胆泻肝汤。” 对!温胆汤。龙胆泻肝汤尽量少用。龙胆草特别苦寒,里面还有木通,怕制不好中毒。清热的药一定要注意护胃,因为口服药都是通过胃来吸收的,你把胃伤了,再好的药,影响吸收啊!这是关键。龙胆草非常苦寒的药,你这样用,最好10g以内,用一个礼拜就要中病即止,用时间长了肯定伤胃口,胃口一倒,吸收不好,再好的药影响疗效。湿热下注用什么药? 学生:“四妙散。” 哎!四妙。温胆、四妙,你动动脑子就记住了。 脉案: 32岁希妇,出差不慎,感染衣原体,近月带下量多,色黄秽臭,外阴瘙痒,口干且苦,尿黄便干。苔黄腻,舌质红,脉弦数。湿热蕴结,下注带脉,其病带下黄臭,外阴瘙痒,急当清利湿热,解毒止痒,投《成方便读》四妙丸加味。 处方: 黄柏10g 炒苍术10g 生薏苡仁10g 川牛膝15g 白菊花10g 当归10g 草决明30g 白花蛇舌草30g 地肤子10g 生栀子10g 莱菔子15g 结果: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药渣加花椒20粒,温时坐浴15分钟,连用7剂,带下明显减少,外阴瘙痒,口干且苦已除,仍有尿黄便干,湿热渐轻,加强分利之力,上方去地肤子、公英,加大腹皮10g、车前草30g,再服用7剂,白带已止,两便已调。上方改为每晚服1汁,2个月后陪病友求诊,述白带未复,检查衣原体已转阴。 支原体、衣原体是病毒,用药不能太苦寒,你看我用的这些药里面没有苦寒伤胃的药。你可以用龙胆草,但一定要注意控制在10g之内,一个礼拜赶紧手停。第二里面看,为什么用黄芪?中医抗病毒还有一个特点,就叫扶正祛邪。每个人身上都有病毒呀!为什么有人发病?有人不发?完全是抵抗力。中医的抵抗力就是扶正。最好的又是解毒又是扶正的药就是黄芪。生芪呀!固表、补气、托毒,所以这治疗衣原体里面就用了一个黄芪。另外病毒是个病邪,要分利,从小便里面,大便里面给它排出去,给毒邪都有个出路,所以里面用分利的办法。这很快就成功了。治疗支原体、衣原体西医花了很多钱,治不了,白花钱;中医很便宜,这么几付药,到不了一千块钱,就好了。第二个特点必须坐浴,加花椒坐浴。但有的人对花椒过敏,刺激了痛,那改成薄荷,30g的薄荷取代花椒,头煎、二煎不加,第三煎坐浴的时候加30g的薄荷,煎了以后不要太热,不要太凉,要把汤药倒在盆里面坐浴一刻钟。假如有阴道灌洗器,拿这个水往阴道里灌,一边坐浴、一边灌洗,效果会更好。 按语: 1、带下多见湿热蕴结,“四妙丸”是效方,但要加味,扶正有利于清利湿热。生芪补气,当归养血,气血双扶,扶正乃祛邪,当归配白菊通腑有效药对。 2、湿热之除,分利系增效之策,利尿者车前草、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又可解毒。润肠者大腹皮、莱菔子、草决明,草决明又可利湿。 任何病人通便是关键,通便能解毒,通便能去火,加上这个病人便秘,假如便不干,加上通便的药也有效。里面的药主要就是白菊花和当归。当然白带多见的湿热下注,当然脾虚的也有。白带分清湿热还是脾虚,这关键是看两条:第一条看舌苔,苔黄腻的那是湿热,苔薄的是脾虚;第二看白带的颜色,颜色黄的肯定湿热,颜色白的稀的肯定是脾虚。脾虚就不用四妙丸了,就用香砂六君子汤,但里面要加上萆薢和生薏苡仁。 3、清利湿热最忌苦寒恋湿。生栀子、公英得当又健胃,地肤子治阴痒妙药。萆薢、土茯苓止湿带妙药。 萆薢、土茯苓、生薏苡仁药理研究都有抗支原体衣原体的作用。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