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养生]养生需讲究“天地人和”

 爱记忆的书 2015-03-22

 


  《内经·素问》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类作为大自然的精灵,只有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在这个宇宙时空中健康地生存和发展。



  应天时,人赖天地之气而生



  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和气血运行与季节的变化息息相关。一年之中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时气候更迭,从而使万物表现出生、长、收、藏的变化规律。


  我国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四季养生,在《黄节内经》的基础上,历代养生家总结出了许多四季养生的理论和方法。



  春三月,属木,晚睡早起,节情欲以葆生生之气,少饮酒以防逆上之火,逆之则伤肝,肝旺脾衰,肝木味酸,木能胜土,土属脾主甘,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


  夏三月,属火,生于长,养心气,火旺,味属苦,火能克金,金属肺,肺主辛,夏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食等,饱腹受寒,必生内疾。


  秋三月,主肃杀,肺气旺,味属辛。金能克木,木属肝,肝主酸。当秋之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早睡早起,收敛神气,禁吐禁汗。秋气燥,宜食芝麻、梨、百合、银耳等以润其燥。


  冬三月,天地闭藏,早卧晚起,暖足凉脑。曝背避寒,伏阳在内,心隔多热,切忌发汗以泄阳气。目勿近火,足宜常濯 。肾旺心衰,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耳,故宜养心,不可多食灸煿肉面之类。



  顺地利,人赖天地气味以养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均不一样,因而人的疾病也有着地域性的差别,如寒冷地区人的毛孔腠理较紧密,外邪难侵,多内伤。热带地区的人腠理较疏松,病多痈疡。在一些山区多发生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病、克山病等疾病。海滨地区环境湿度大,常引发风湿性疾病。


  人类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必须顺应自然规律的变化,应天时,顺地利,享人和,才能适应自然,健康生存。



  享人和,天地人和生生不息



  《内经》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为万物之本,亦为万世之主。人和的主体是“人”,中心思想则为“和”,这里的“和”是中和、平和、和谐、平衡之意。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最精华的是中和养生,讲究凡事要有度。任何物质由量变可引起质变,质与量的统一即为度,故中和养生的最大特点是度,度在养生学上就是和谐,就是平衡。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哪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会影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整体不外乎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体内各脏腑组织的相互关系。


  人在自然界生存,就不能脱离自然,而且必须适应自然。只有达到人与自然相适应,体内脏腑、气血才能达到平衡统一。中医学认为,根据所处的季节不同,地区不同以及个人身体不同来调配饮食和养生保健,使生活有规律,这个规律既符合人体生理规律,也符合自然规律,就是天地人和。



  因此,健康是一种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黄帝内经》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生活于天地之间,时空之内,形神机能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科学养生必须置人于环境之中,加以重视,给以考量。季节更替、昼夜变化、地域高下、水质土矿、植被绿化、家居摆设,乃至于社会地位、生活境遇、人际事宜等均可影响身心健康,适之则有利养生,逆之则有害健康,切请慎调为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