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的突破与变革 陈先云

 清源渭水 2015-03-23

 

                                              ——兼谈靑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改革

                                                                       人民教育出版社  

 

摘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变革,需要克服对教科书的过分依赖,突破“以阅读教学为中心”的瓶颈。以创新教学内容作为变革的突破口,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创新教学内容要跳出传统的识字、精读、略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课型思维。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练合性可以带动和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内容、目标、能力、特点是阅读系列和表达系列课关注的四大要素。

关键词:创新教学内容;阅读系列课;表达系列课

 

一、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于1995年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了首届,如果算上1989年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的中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这项活动走过25个年头了,巳经成为全国小语会的一项品牌活动,有着十分广泛的影响力。这项活动推动了各地语文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培养了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很多教师通过这项活动成长起来,成为语文学科带头人,成为语文界的名师。可以说,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也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越来越陷入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趋同的境地需要创新与发展。

        全国小语会作为民间学术研究团体,需要走在教学改革的前沿,引领改革。学术研究的本质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追求真理。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需要创新。即使改革的成效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可以走三步退两步,这样还能前进一步,比禁锢不前要好。如大家非常熟悉的2001年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积极倡导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突出了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种理念的转变,实际上是对语文教育本质属性的一种回归。

2.近年来一些地方、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需要进行转化、推广。

        如从人文主题或语文能力着手的单元组整体教学改革,成效较为显著,促进了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一些地方、学校进行的“群文阅读”(实际上称为“群读”更为合适)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考虑到大家对“群读”研究已经有了一定体会,在这里说一说对“群读”的理解。“群读”的主要目标包括需要对某个问题进行深人研究的功能性阅读和满足生活需要的生活性阅读。主要指怎么提取、整合信息的阅读,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需要,属于比较性阅读,而不仅仅是主题性阅读。群读不局限于文,可以是篇章的阅读,可以是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可以是整本书的阅读,等等,题材、体裁范围很广泛。“群读”应该是未来语文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之一。

3.不同的学术观点给语文教学带来冲击, 既有积极意义,也有负面影响。

        如“每节课应该让学生动动笔”这一观点提出后,给语文教学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较突出地体现在第八、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很多上课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上都让学生写一写。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动动笔是对的,教师们往往把写窄化为“写句子” “写片段”等训练上,但写的效果怎么样,缺少反馈、评价,这种写往往流于形式。事实上,动笔是多样的,可以是抄写、听写、默写,可以是圈、画、批、注,等等。

        再如朗读,不是每篇课文都要求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朗读的要求也要有层次,如读正确    读通顺    读流利    读出感情    熟读成诵。朗读的目标要明确,朗读的形式要丰富多样,这些需要因文本而异、因课时而异。

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客观上需要对语文教学、语文课堂进行深人的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4.全媒体、自媒体等科技资讯的发展,对学生阅读方式、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提出了挑战,对传统的语文教科书概念提出了挑战。

       网络阅读巳经对传统阅读方式、阅读习惯形成了挑战,开始由线性阅读向网状阅读转变,如视窗的阅读。对传统的语文教科书概念提出了挑战,教科书的功能、形态、呈现方式等变得更加丰富而真实;文章的选用变得多样,教师可以基于教科书、根据需要随机选用;教学内容也更加生活化,这些变革使得语文教学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的趋势。同时,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挑战,需要克服对教科书的过分依赖,真正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来思考、设计教学。这些变革客观上要求语文教学需要突破“以阅读教学为中心”的瓶颈,尝试着从单一的“以阅读教学为中心” “以课堂学习为中心”的模式中走出来。

        长期以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走的是“以阅读教学为中心”的路子,并以此作为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此次由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改为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不仅仅是名标、内容选择上的变化,目的是拓宽语文研究的视野,将以阅读教学为中心的研究,延伸到“全语文”教学的研究上来,改变语文教学教师只教一本书、学生只学一本书的现状。语文教学不限于一篇篇文章的阅读与学习,将教材作为例子,突破语文课堂内外的界限,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保进语文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阅读方式的变革。

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鼓励创新,注重实效

       首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的课,不希望都是四平八稳的课,希望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所改变。改变的前提是创新,可以是教学内容选择的创新,可以是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的创新,也可以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创新。

       创新要考虑实际的教学效果,不能只注重形式。在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开心的同时,更要让学生有所获、有所得。提倡“一课一得”,“得”就是学生能在一节课上有什么样的收获。在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上,一节课应该有比较明确的训练重点。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不是说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就属于表达系列,传统的精读课、略读课也可以上成表达系列的课。

2.基于教科书,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创新首先从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入手,内容要基于教育部审査通过的教科书。为什么强调教学内容要基于教科书?因为当前的情况下,教科书仍然是教学的凭借和依据。不提倡、不鼓励不依托教科书,随意选择阅读或表达方面的材料进行教学。鼓励基于教科书的超越,也希望在教学观摩活动中能够看到这样的超越课。

      语文教学首先要考虑好教什么,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如果教学内容存在问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再先进,教学的质量、教学的实效性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与自己愿望相反的结果。

       这次观摩活动在内容的选择上进行了改革,教学年段、教学内容、课时的安排上,都由上课教师自己定,教学光盘课也一样。这次光盘阅读系列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即教什么方面,已经有了一点小小的突破,如同主题的诗歌与散文不同文体比较阅读、中外作家笔下小说中的人物比较阅读。但多数内容的选择还是比较单一,大多数的课仍然还是一篇篇课文的教学,特别是一些阅读系列课,选择的课文也不够理想。希望下半年的观摩活动,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能够有所突破。现在内容选择的主动权在教师手里,可以再大胆一些。如果首届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能够在教什么上有所突破,改革应该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基于教科书的内容选择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一篇课文、一次口语交际、—次习作或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可以是同题材、相同主旨(相同观点)内容的比较教学,可以是同题材、不同主旨(不同观点)内容的比较教学,可以是同题材、相同主旨(相同观点)内容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可以是单元组整体教学,可以是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或者是整本书阅读后的汇报交流,等等。希望内容的选择上能够呈现出丰富性、综合性的特征,把阅读系列课和表达系列课的特点体现出来。通过不同内容的教学,一定程度上带动、促进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这里,建议教师在钻研文本上要多下一些功夫,对文本的理解、把握要到位,能够正确地把握文本作者创作意图、教科书编者的编排意图。钻研文本要达到三个阶段:读懂、读透、内化。读懂,即能够把握文本的内涵,了解语言表达上的特色;读透,即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教学时能够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内化,即能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体验,自觉地将文本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教学需要,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三个阶段对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要求很高,一般的教师应该能够达到前两个阶段。

        此次阅读系列教学光盘课,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语文教学不要出现理解文本上的偏差,不能有知识性、科学性错误。要了解一节课学生的起点是什么(学生已经知道的、会了的就不要再教了),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是什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方亩的困难 (教学的难点是什么),希望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提升(教学的重点是什么)。要重视利用好语文课程资源和语文环境。同时要考虑到教师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特长和教学风格。此次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改革,对上课教师的语文素养是一种挑战。鼓励具备一定文学底蕴、文化底蕴和教学艺术水平的教师能够在创新教学内容方面多研究,多实践,出经验,出成果。

3.教学目标要适度、具体,体现出教学价值。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遵循适度、具体和发展性原则。目标适度就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和教科书编排的要求,适合本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成的。目标具体就是用清晰明白的语言描述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即目标指向明确,可操作,可检测。确定教学目标时,提倡宁少勿多” “跳一跳,摘到桃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体现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

       如斯霞老师在选择有关待人态度词语方面,常常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有意识地随着年级的递升,逐渐丰富、拓展词语的意思。一年级常用“客气” “和好”等词语,二年级常用“和蔼” “亲切”等词语,三年级常用“慈祥” “慈爱”“友好”等词语,到了四年级常用“谦虚” “诚恳” “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等词语,显现出一种发展的倾向。

       一本语文教科书、一个单元、一篇课文,有许多内容可以选择作为教学目标,要给学生以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内容,体现出教学目标的教学价值。例如,关键性词句的理解,促进语文运用实际需要的语文知识的掌握,精彩片段的赏析、文章表达的情感体验,作品中生动形象的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特色的了解,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习与运用,优美语言的积累,等等,这些目标都具有教学价值。但是,不同年段、不同单元、不同主题、不同文体的课文、同一篇课文不同的课时,重点的、有价值的内容各不相同,选择最有价值的教学目标时,需要依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课文运用了时间的先后顺序、空间的变换顺序、拟人等表达方法,在小学阶段这些方法都值得学习。而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3 题和本单元语文园地“我的发现”的要求,在表达方法的学习上,可以将拟人手法作为这篇课文最有价值的教学目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空间的变换顺序写等表达方法,可以在其他册教科书或课文里学习与运用。

       判断阅读系列课或表达系列课的标准,主要看教学目标是侧重阅读能力训练,还是侧重表达能力训练。在刚开始改革的情况下,两者较难兼顾。但对于兼顾了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训练的课,主要从两者所占时间、分量和实际的教学效果上衡量属于什么系列的课。这也是阅读系列课与表达系列课的区分度。

4.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善于取舍。

       要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内容的整合,听、说、读、写多种能力之间的整合,不同文本内容之间的整合,同一文本内容的整合,不同教学方法的整合,思考的问题整合,等等。加强整合,既防止面面俱到,又避免过于宽泛,要善于取舍,能够突出一节课的教学重点。

      如朗读,要重视加强对全篇课文的朗读,能不能一节课就以“读”为教学的主线:体现不同层次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现读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情感提升的过程,对课文表达特点的体会;等等。

       学习的要求上也需要整合。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要完整,一次性把要求说清楚、说明白;要说完整的话,不要说半句让学生接半句。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准确,规范。语言规范是对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效率,但课堂语言不能太随意。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规范”很重要,要重视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规范学生的学习活动;规范学生认识上的偏差,体现正能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一些流行的、不健康的网络语言,最好不要在语文课堂上出现,语文教学要为学生打好语言文字的底子,打好文化和精神的底子。

       再如传统的习作教学,一般有习作指导20 分钟、讲评30分钟两个环节,现在现场课只有40分钟,习作教学是不是还要按照传统的指导与讲评两个环节组织教学?教学的实效性怎么体现?这就需要大家动一动脑筋,在取舍上下功夫。综合性学习也一样,怎么进行内容的取舍,直接影响到上成什么系列的课。

5.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要体现出学习的过程,能够看出学生由不懂到懂,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由不会到会的发展过程;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想方设法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

      教学过程要体现出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合理、有效地运用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这就需要对现在的语文课堂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革。

       如第一课时的阅读教学,学生在对课文没有好好朗读、对课文内容还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就不能急于体现表达系列课的特点,进行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习、迁移与运用。要注意从整体入手到部分再到整体,带领学生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来”指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表达的情感;“回”是指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又回到语言文字,即了解作者是怎么写的。这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还是要遵循的。现在大家经常谈“运用”,好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不是运用;理解与运用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要尊重文本的表现形式,增强文体意识,不要轻易改变文体形式,不提倡随意将叙述的语言转化成诗歌的语言。想一想为什么要改变文体,价值在哪里。还要重视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的一致性,即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6.追求理想的语文课堂,实现阅读教学与表达教学同步。

       理想的课堂可以用12个字概括:“目标明确、全员参与、创新高效。”目的是实现阅读与表达同步,学生能够“喜爱阅读,清楚表达”。“喜爱阅读,清楚表达”,就是让学生从小喜欢阅读,养成终身爱读书的习惯;能够清楚表达,把想说的话说清楚,把想表达的意思写清楚。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此次改革提出的阅读系列、表达系列,表述上是否科学可以继续研究,大家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表述。暂时不要过多地从“阅读课” “表达课”的课型上考虑,要从传统的识字、精读、略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课型思维中跳出来。“阅读系列课” “表达系列课”与“阅读课系列” “表达课系列”是有区别的,可以更多地关注两个系列课的内容、目标、能力、特点。内容选定以后,多从目标、能力、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不断探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实现语文教学的突破与变革,相信语文课堂将会是异彩纷呈的,创新高效的。

(《小学语文》2014.9;《小学语文教与学》2015.1:3~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