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猪的分胎次饲养技术及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juiki2015 2015-03-23

     在现代养猪业中,母猪繁殖性能(产仔数、产仔间隔、初生重、受胎率、弱仔、断奶头数、断奶个体重等)是衡量养猪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但随着母猪胎次增加,母猪的营养需要(蛋白质、氨基酸、能量、维生素、矿物元素等)发生了变化.繁殖性状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就母猪分胎次对繁殖性能以及相关营养需求影响做一综述。

      1 母猪胎次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1.1 胎次对母猪产仔数的影响

      母猪的产仔数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排卵数,一般2 岁经产母猪的排卵数比未繁殖的小母猪多3.4 枚,张牧研究报道繁殖母猪第一胎排卵数最少,以后随胎次增加而上升,至第8 胎最高。不过,排卵数增加有提高胚胎死亡率的趋势,可能与子宫容积有限和每个胚胎血液供应减少有关。在妊娠晚期子宫拥挤对胚胎存活率有负面影响。

      叶润全对某大型集约化养猪场的长大(或大长)二元杂种母猪群共1693 胎的繁殖成绩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母猪的窝产总仔数呈明显的两头低、中间高的态势, 其中5、6 胎达高峰, 7 胎开始下降, 8、9 胎明显下降, 第1、2、8、9 胎与其他胎次差异极显著; 窝产总仔数与胎次呈曲线相关。回归方程为: y =-0.145 1x2+ 1.4673x + 7.83,拟合度R2为0.9381。窝产合格仔数同样呈明显的两头低、中间高的态势, 第5、6 胎达高峰, 7 胎开始下降, 与窝产总仔数比较, 窝产合格仔数两头低的程度更为显著, 说明不同胎次间合格仔数的差距更大; 经检验, 第1、2、8、9 胎与其他胎次差异极显著; 窝产合格仔数与胎次也呈曲线相关, 其回归方程为y =-0.174 x2 + 1.692x + 6.591, 拟合度为R2= 0.944,表明拟合的曲线方程较合理。

      刘小如研究不同胎次对母猪窝产仔性状影响的结果表明,在长大杂交母猪中,胎次对窝产活仔数影响显著(P<0.05),平均窝产活仔数最多是第4胎,最少是第7 胎,较多为第3.6 胎,较少为第1.2胎。胎次对窝产仔数影响极显著(P<0.01),平均窝产仔数最高的是第6 胎(11.63 头),最少是第2 胎(10.56 头)。胎次对母猪异常产仔数影响极显著(P<0.01),窝均异常仔数最高为第7 胎,较少为第1,2 胎。异常仔数包括弱仔数、畸形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四类,随着母猪年龄增长,抵抗外来应激等不良因素能力降低,第7 胎的四类平均窝异常仔数
    均为最高。初产母猪的发育不是很完善,如子宫口狭窄产仔时间延长,可导致死胎数增加,平均窝产木乃伊数和死胎数第1 胎均为较高。窝产仔数属低遗传力性状、遗传力估值约为
    0.1,说明该性状受众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环境因素的群响,例如母猪的排卵数、卵子受精率、胚胎和胎儿的存活率、子宫容量,以及来自公猪方面和管理方面等因素.所以,母猪的年龄和胎次对该性状影响较大。

      1.2 胎次对母猪初生窝重、断奶窝重影响

      王昕陟研究了母猪胎次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并回归拟合了胎次和繁殖性能之问的关系,结果表明:母猪胎次对初生窝重、断奶窝重和断奶存活率都有显著影响。第1 胎断奶窝重最少,以后随胎次增加,至第5 胎最多,然后又随胎次减少。

      刘小如系统地研究了不同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长大杂交母猪中,胎次对考察性状中的仔猪育成率、母猪窝初生个体重影响不显著(P>0.05)。胎次对仔猪初生窝重影响极显著(P<0.01),其窝平均数以第6 胎最高、第1 胎最少,较多为第5 胎,较少为第2 胎,第3、4.7 胎为一般。胎次对仔猪断奶窝重、窝断奶个体重影响也极显著(P<0.01),其窝平均数以第5 胎最高,第1 胎最少。由于母猪的遗传的不同以及饲养条件的差别导致母猪的繁殖性能最佳的胎次不尽相同。一般地,猪场胎次结构中理想胎次结构中应有40%以上的胎次分布在第3~5 胎。把理想的胎次结构作为猪场调整母猪群结构的目标,对猪场有着较大的实际意义,进而完善维持最优胎次结构的措施。

      2 胎次饲养的营养需求

      由于现代瘦肉型母猪(母系长白、大白及其二元杂交母猪等)具有的产仔多、泌乳量高但体脂肪少,能量储备少等显著特点,容易发生营养物质摄取不足,对营养缺乏的反应较敏感。高产母猪因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不同,而机体和繁殖要求的的营养需求(粗蛋白、氨基酸、能量、矿物元素以及维生素等)不同,生产上常因营养不足导致瘦弱而提前淘汰。

      2.1 粗蛋白和氨基酸

      初产母猪和二胎以上母猪在哺乳期自由采食量量较低,导致头胎母猪比二胎以上母猪要求更高的粗蛋白和赖氨酸水平。朱良印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初产母猪泌乳期饲粮的蛋白质和赖氨酸水平可以增加母猪的蛋白质和赖氧酸摄入量(P<0.01),同时,提高了仔猪断奶成活率、断奶窝重(P<0.05)和平均日增重(P<0.01);母猪泌乳期体重损失减少,断奶至发情间隔缩短(P<0.05)。Jones 等为评价初产母猪日粮氨基酸对促黄体素(LH)分泌和断奶至发情间隔的影响,饲喂6kg含高蛋白(HP 组,1.20%赖氨酸)或低蛋白(LP 组,0.34%赖氨酸)的玉米- 豆粕型日粮。通过改变日粮中玉米和大豆粕比例获得所需日粮赖氨酸浓度,断奶时,LP 组母猪体重较轻(P<0.05)、窝重较轻(P<0.05)、延长断奶至发情间隔(P<0.05)。LP 组母猪的平均和基准线LH 浓度以及LH 脉冲6h 较低。LP 组母猪和HP 组母猪之间的差别在泌乳10d 形成。

      2.2 矿物元素和维生素

      Komegay 等报道,每天采食l0.3g 钙、l1.0g 磷的母猪产仔性能、泌乳性能和组织学参数与每日采食l5.5 g 钙、l5.0 g 磷的母猪无显著差别,但高钙、磷组有70.4%的母猪完成5 个生产周期,而低钙、磷组完成5 个生产周期的只有56.4%。多胎次生产性考虑,为保证母猪骨骼强度,应适当增加饲粮磷的供给量。繁殖母猪,保证其充足的钙、磷营养供给,是防止母猪腿病(如后躯麻痹),保证其繁殖力,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而对于初产母猪,饲粮钙、磷能否满足需求,更加重要。因此,Underwood 等特别强调.初产母猪应饲以含钙、磷丰富的饲料。所以,在养猪生产中应予以特别关注。

      母猪繁殖和免疫的需要基础来说,母猪年龄越大、体重越大,就越容易导致维生素需求不足的危险。许多试验也证明了为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在对同一种维生素需求不同。Coffey 等给长白母猪颈静脉注射0、50、100、200 的β- 胡萝卜素,研究其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经产母猪注射β- 胡萝卜素,使产活仔数线性增加(P<0.05),但对初产母猪影响不大。β-胡萝卜素对胎次影响不同的作用机理还有待研究。Bryant 试验证明,在四胎妊娠和哺乳经产母猪日粮
    中添加0.44 mg/kg生物素。产仔和泌乳性能不受影响,但断奶到发情的时间间隔和受胎率均得到改善。Frank 选用50 头杂交母猪和经产母猪估测泌乳母猪的核黄素需求量。母猪妊娠期饲喂含粗蛋白12%玉米- 豆粕型饲粮,核黄素含量为2.3mg/kg,分娩后饲喂含粗蛋白14%玉米豆粕饲粮,各组核黄素水平分别是1.25、2.25、3.25、4.25 和5.25mg/kg。结果表明,整个妊娠期饲喂临界缺乏核黄素头胎母猪和经产母猪分娩出现轻微核黄素缺乏,仔猪出生表现核黄素缺乏。泌乳期核黄素水平对母猪和仔猪生产性能影响受母猪年龄影响,头胎母猪核黄素需求量高于经产母猪,主要用于母猪生长和繁殖需求。

      闻爱友在妊娠母猪的日粮中添加5g/t 的活性叶酸,以探讨叶酸对不同胎次的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同胎次对照组相比,添加叶酸的试验Ⅰ、Ⅱ、Ⅲ组产仔数分别提高了4.1%(P>0.05)、8.7%(P<0.05)和11.3%(P<0.05);产活仔数分别提高3.4%(P>0.05)、7.5%(P<0.05)和11.0%(P<0.01);仔猪初生窝重分别提高0.6%(P>0.05)、10.7%(P<0.05)和8.9%
    (P<0.05);仔猪初生个体重、断乳个体重及哺乳期.仔猪增重等指标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日粮中添加叶酸对各胎次母猪的产仔数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且随母猪胎次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但添加叶酸并未明显改善仔猪的初生重和哺乳仔猪的生产性能。添加相同水平的叶酸,初产母猪的产仔总数和产活仔数并未显著增加,这可能与母猪本身的排卵数、子宫容积等因素有关。因为添加叶酸并不能够增加母猪的排卵数,只是有利于更多受精卵在子宫内的成活,减少胚胎的早期死亡率,由于2 胎以上的经产母猪的排卵数较多,子宫容积较大,而初产母猪排卵数较少,子宫容积较小,使添加叶酸的作用不明显。

      由于研究母猪的多种维生素需求的研究方法复杂性和准确性问题,目前不同胎次对维生素需求的研究还不系统和全面,需进一步研究。

      2.3 能量

      后备母猪配种后P2 背膘厚度在18~22mm 的正常范围,不需要再提供过多的能量来提高背膘的储备;经产母猪断奶后P2 背膘厚度已经消耗到18mm 以下,所以经产母猪在妊娠阶段需要较高的能量来提高P2 背膘厚度。NRC(1998)明确指出,配种体重越重,怀孕母猪能量需要越多。在生产实践中。妊娠母猪日粮能量只要满足最低限度增重和体躯活动及胎儿增重即可,无需供给更多能量,如果能量水平过高、体内脂肪大量沉积,繁殖机能降低.常会出现死胎、胎儿吸收或弱仔。能量需求在不同胎次泌乳期母猪的研究目前报道较少,还有待
    进一步的研究。

      3 展望

      目前分胎次生产体系的实施还处于初步阶段。对该技术需要通过更多的生产数据和健康监测而进行严格的评估。由于母猪各个胎次,特别是连续胎次相互影响,导致母猪不同胎次的各类营养物质需求研究还是零星报道缺乏系统性和准确度。所以母猪分胎次生产技术的生产应用研究需在系统性和方法论上做进一步研究,才能有效指导生产一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