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策略】牛市不言顶,寻找翻倍股!

 mu木牧 2015-03-23

牛市不轻易言顶


  上周个股普涨态势延续,沪指创出近7年新高,不仅强力冲破3478点压力位,还一举突破并站稳3600点整数关口。中小板指数也不断刷新反弹新高,当前的7481点离历史高点7493点仅一步之遥;创业板指数更是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收于2200点上方。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的单周成交额都创出历史新高,可见市场人气在进一步聚集。当然,就在行情节节攀升时,中途出现调整也是正常的,就像熊市里也会有反弹一样。如果说熊市不轻易言底,那么牛市里就不要轻易言顶。

近几个交易日两市日成交金额多次突破万亿元关口,主要原因在于:  

一、增量资金蜂拥入场

1.“打新”资金回流

2.融资买入额汹涌:本周单日融资买入额再创历史新高,达1846.87亿元

3.公募基金规模再创新高,达4.86万亿元,其中偏股型基金是重要主力。

二、间接增量资金:本周央行再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续作约5000亿MLF

三、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也将不少资金推向股市。

  总之,随着资金面积极因素的不断增加,行情有望进一步推向高潮。

  当然,市场也有些许负面因素。如尽管2月份外汇占款增422亿元,但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数据却与银行结汇数据相背离,当月银行结售汇逆差1054亿元,表明有资金外流现象。不过,由于美国经济负面因素增多,美联储加息可能推迟,这将可能减缓资金流入美国,特别是在A股持续走强的带动下,资金外流的情况可能不会对A股有较大影响。在牛市的背景下,A股如果遇到调整,或首先应考虑提高仓位。


那么牛市中该遵循什么样的选股策略呢?


  第一条,是一个字“新”。新就是创新(如:产品创新、模式创新、转型等等)质变,从而产生新事物而需要重新定义(譬如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车具有颠覆意义,甚至于有形成大的新产业取向)。

  第二条,二个字“可见”。必然的趋势,即未来肯定能够实现,这个实现必须有确定的“东西”支持,如:政策力度大甚至不断加码、上市公司技术已经突破、有新产品新业务、转型成功、最后在营收或业绩出现拐点等等。

  第三条,三个字“大市场”。也就是下游蓝海,“消费”群体大;新产业符合GDP的需要。

  第四条,四个字“细分龙头”。行业前三,最好第一第二(包括唯一或稀缺),其中核心竞争力或者垄断性明显。

  第五条,五个字“大股东牛逼”。即管理层(团队)为精品。

  总结起来就是你发觉趋势,从而站在趋势的前面。(其实很多标的等你发现业绩出现拐点已经迟了一步,实际操作需要看各人的功力)


具体而言有如下四类股或在牛市中具备翻番机会:

  第一、符合当前政策,可证实的创新型公司。如花顺,该股已经从50涨到了100,股价成功翻番,而更多的小盘成长股在往这个方面努力,比如安防、信息安全、大数据等等,股价超过60、70的比比皆是。在当前的经济转型中,新兴产业和传统行业中都将涌现不少优秀的创新型公司。而只有那些产品质量可被证实、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并能够转化为合理股东回报、未被市场充分定价的创新型公司才最值得关注;

  第二、有明显预期的国企改革受益公司,国企改革将是未来3~5年资本市场价值重塑和价值释放的重要驱动力。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的合并消息促使两只个股纷纷涨停,然而更多的处在低位的品种将通过内部体制创新和机制转变、外部兼并重组和产业优化,释放巨大的发展潜力,由于股市炒作的就是预期,所以没有被市场充分预期的有实质性国企改革内容的公司更具备翻番潜力;

  第三、有核心竞争力的弱周期行业龙头。本轮牛市的启动原因之一是无风险利率下行,从当前的货币政策看,无风险利率仍将保持中长期持续下行,那么拥有核心竞争力、具备稳定自由现金流和高派息、弱周期性的行业龙头公司可以成为关注的重点。比如基本上不会受到经济周期影响的、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通常能够穿越经济周期,譬如医药达安基因等等,消费类行业也是如此。

  第四、需求相对稳定并对下游企业有定价权的中游企业。从2014年以来,初级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这就使得上、中、下游间企业的利润进行重新分配,那些在技术和管理上有相对优势的中游企业的投资价值将进一步被重视不可忽视,因为他们的主营业绩不会因此而下降,反而能够上涨。

  进入牛市后,以价值投资为主,中长期持股是最佳的投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捂股,然而捂股的基础就是选股,上述四个选股的方向可以帮助投资者缩小投资的范围,进入资本翻番的快车道。


  牛市中哪些投资主题需重点关注?

一、后金融时代(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余额宝的崛起为标志,把握“移动银行”)依旧有潜力可挖。

  • 互联网金融(人鬼情未了)

  • 互联网金融保险(故事阶段)

  • 服务金融(有实质性进展)

  • 其它非银金融(重点是金融创新)

  • 移动支付(包括支付安全)

二、互联网消费(新型消费)

  • 电商(谁能笑到最后)

  • 在线教育(等待业绩证伪)

  • 信息安全(一直贯穿)

  • 互联网信息(大数据)

  • 4G时代(把握业绩成长)

三、健康医疗(看好基因和互联网医疗)

  • 医药创新(心血管、抗肿瘤)

  • 体外诊断(基因、分子、蛋白质等)

  • 医疗器械(进口替代)

  • 养老服务(新模式)

四、互联网医疗:

  • 医疗信息化(首先爆发)

  • 在线医疗(孕育中)

  • 移动终端(等待量变)

五、科技创新(新产业、进口替代、看好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激光显示等)

  • 智能应用

  • 新型显示

  • 工业4.0

  • 无人机

  • 3D打印

注:文中观点仅为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