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语文教学:高分作文是怎样炼成的

 晋龙哥哥 2015-03-23

高分作文是怎样炼成的

徐飞

 

苏州零模考试成绩揭晓,任教两个班级的语文成绩较为理想,尤其是作文成绩较为突出,八班作文均分51.6,高出市区均分近五分,班上出现了一些高分作文。优秀作文必然有其成功秘诀,仔细阅读这些佳作,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我们作文训练需要关注的方面。

 

体会一:写作之功在平时,更在复习迎考。

 

清人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人生作文,须有数月发愤工夫,而后文章始得大进。盖平常作文,非不用力,然未用紧迫工夫,从心打透,故其获效自浅。必专一致功,连作文一二月,然后心窍开通,灵明焕发,文机增长,自有不可以常理论者。”我一直认为,平时作文训练固然重要,但考前一两周的作文突击强化更为重要。

 

举陈婕作文为例。陈婕在高三以来的随笔和作文中经常使用的题材有她去西藏和印度的见闻,表达虽然真诚妥贴,但由于缺乏生动细节和深层思考,文章总是不够动人。于是,在考前两周左右的时间我从家里一堆写西藏的书中精心挑出两本借给她,一本是马丽华的《灵魂像风》,一本是祝勇的《远方的远方》。借书给陈婕时,我也跟她作了简单的交流,指出她平时文章的不足,建议她从这两本书中挑些生动语段熟读成诵并深度开发。陈婕很用心,据她讲,她在考前将两本书全看完了,并且写了一些语段。这次考试作文题为“挑战”,她用了西藏的素材,主体部分写了两个经典素材。此文获得62分。

 

我又想起王文欣。王文欣在元旦后的月考中,作文意外失手——主要是审题偏差。她很着急,给我发了一条短信:“徐老师,晚上好!我想我现在的主要问题还是容易把题目意思理解错误,所以我决定今天回去找讲义上的作文题目来练习立意,明天给您看看,请您指导。王文欣。”让我感动的是,在考前的七八天,王文欣几乎每天都写一则或几则作文提纲,每次都很认真地听取我的建议,在审题立意方面越来越好。遗憾的是,这次作文题《挑战》,在审题立意方面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她的作文仅得了50分,不够她语文总分151,与她以往比稍有进步。考前学习语文的热情、状态,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考试成绩。

 

体会二:考场佳作既需要临场的机智,更需要平日的努力。

 

零模监考时,我看到作文题目《挑战》,立刻想起濮薇溪考前刚写过的一篇作文《难》,我想如果她能将此文化用为零模作文,一定会得高分,只不知她能否想到。濮薇溪没让我失望,她果真化用了《难》一文,而且得了61分的高分。

 

顾艳此次竟然写的是议论文,多少让我有些意外,因为她最擅长的是记叙文,而且本学期她只写过一两篇议论文。她议论文能写好吗?会不会因为练得少而驾驭不了?事实上,顾艳这次作文化用了她这学期写过的一篇议论文《没有野心》(发表于《读书人》第18期上)。顾艳文章最后得分60,算是一个不错的分数了。

 

这样的成功之例还有不少,比如汪子仪也化用了平常的一篇随笔,得分59,李斓化用了她最后写的一篇作文《静水流深》,得分58分……我有深切的临场作文体会,如果在考场里纯粹“无中生有”,无所凭借,即使是写作高手,也会由于考试时间、资料查阅的限制而无法尽情发挥。而平时作文可以从容构思酝酿,精心打磨,易出精品。如果在考场里遇到的题目跟自己平时写成佳作正好对路,适当修改,就有可能获得高分。

 

因此,只有精心酿造于平日,才能挥就精彩于考场!

 

体会三:在切题的基本前提下,材料品质决定分数高下。

 

题目的性质不同,侧重考查的写作能力也会不同。比如本次作文《挑战》,审题上几乎没有障碍,立意上可供发挥的空间也小,在这种情形下,材料品质就决定了分数的高下。我在作文阅卷分析报告中这样写:

 

素材低幼。不少记叙文展示了某些考生的“文体特长”,或参加长跑、或攀登山道,或奋战泳池,或准备演讲,或心系演出,当然,过程总归是具体的,因为要挑战自我的胆怯与弱小,而结果总是光明的,终于战胜了自我。更有甚者,回忆起刚刚学步时面临的挑战——亏他有这么好的记性!议论文仍旧是古人爬出坟墓,亮妆登台,屈原、司马迁、苏轼们不断地挑战自我,也不断地挑战着我们阅卷老师的脆弱神经。

 

所以,本次作文阅卷过程中遇到以上低幼化的素材,阅卷老师往往不堪卒读,赋分基本处于切入分以下。其实,《挑战》一题写议论文更为有利,因为有更多的高品质的素材可供选择,而记叙文的选材范围相对狭窄。

 

不过,这次我两个班的高分作文中记叙文偏多。这些得高分的记叙文有一个显著特点——素材新鲜。比如李斓写的爷爷绘画的题材,有真实的人物原型——李斓爷爷绘画非常好,八班教室里挂的国画就是她爷爷画的。李斓在此基础上,写实与虚构相结合,塑造了较为饱满的人物形象。再如汪子仪笔下的云姨也是一位注重品位的上品人物。

 

在作文阅卷中,材料品质至关重要。新鲜的材料总能让人眼前一亮,如果能运用贴切,无疑会给文章增色不少。因此,在作文训练中,逐渐积累属于自己的“独家素材”,至为重要!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2013届苏州市高三零模作文题)

    法国作家雨果说:“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美国哲学家乔治·巴顿说:“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则在演讲中说:“挑战无处不在!”

请以“挑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挑战

苏大附中高三(8)班  陈婕

 

七月初,在被功课“折磨”了一个学期后,父母带着我踏上了前往西藏的旅程。

靠在车窗上,我闭目回想这忙碌的半年,毫不间断的考试和有些不堪的成绩将我的心一点一点沉入谷底。我甚至有些畏惧考试,畏惧去迎接挑战,害怕满心的希望换来的只是失望。高楼大厦,水泥林立,这个现实而功利的城市,使我身心疲惫。

就这样,一天一夜,我们抵达拉萨。

向导是一个年轻的小姑娘,来自四川。在漫长的旅途中,我总是找她聊天。问起她进藏的原因,竟然只是因为一本书。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在快毕业那会儿,读了马丽华写藏地的书,立即就被那里的风景以及巨大的文化差异给吸引住了,于是不顾家人反对,义无反顾地报了旅游专业,来到了西藏。当然,也不是没有想过回去。语言不通,信仰不同,都使她深深地感到过无助。但五六年后的现在,她的坚强与勇气使她获得了很多藏族朋友,也使她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导游。

她对我说,在这里,即使是在世俗的街景中,也遍布着天国的遗物。我想,现在的她已经离不开这片土地了。她的脸上洋溢着一种胜利后的喜悦,被阳光晒的微微泛红的脸颊以及唇边的那抹笑意,与窗外苍茫辽阔的雪域高原是如此的相衬而美丽。

我想,这样一个女子,只有最邈远的大地才能与她相衬。她以坚守来迎接生命中接踵而来的挑战,嘴角不失笑意。

羌塘草原,是我去的最后一站。这里是地球上拥有阳光最多,含氧却最少的地方。但在我的记忆里,这里是作为一张张笑脸存在的。

是的,笑脸。它不断地出现在藏地的老人、少女、僧侣的脸上,像福音,在不同的面孔上游走。当它刚刚从一张面孔上消失,就会立即从另一张面孔上浮现出来。即使他们的生存环境是如此的恶劣。

我常常能在羌塘看到人们在日光正烈的午后,在田间挥着镰刀割着草。尽管一场大雪或霜冻就有可能使他们一年的劳作变得毫无意义,他们却总是笑着,唱着去迎接上苍带给他们的苦难与挑战,以虔诚的心去迎接挑战。他们用额头亲吻大地,用温暖的笑意去融化这看似寒冷艰巨的挑战。当藏族老人皱纹堆积的面孔变成一张花样的笑脸,我会觉得所有的伤痛都不值一提。它像内心深处涌出的温泉,让我安心投靠。

我想,若是一个人能以满心感激与期待去迎接挑战,那该是件多么美丽的事情。

日本茶道用语中有一个美丽的词汇,叫做“一期一会”,它告诉我们,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不可重复,我们应当为生命中每一次独一无二的挑战而付出全部心力,若是因为一时怠慢而忽略了它,那将是比擦身而过还要遗憾的事情。

回到了那个城市,窗外依旧是高屋林立,但雪域的苍茫与笑意的温暖已使我的心重新燃起了希望。

我将用笑意,以平缓喑哑、无热烈光耀、无伤痕淤青地去迎接将至而未至的每一个挑战。

(得分:62)

 

挑战

苏大附中高三(7)班   濮薇溪

 

在严冬腊月里,起床成为了挑战。

温暖的被窝是这般得令人留恋。母亲晒过的被子余留着阳光的味道,丝丝缕缕地钻进鼻子中,温馨而又惬意,直叫那瞌睡虫爬入脑海中。

刚才在睡梦中好像梦到了很美好的事。有鸟语,有花香,芳草绵延,繁华烈烈如焚,没有丝毫阴霾与寒冷,唯有澄澈得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蓝天。是谁在欢笑呢?银铃般的声音,仔细辨认着模糊的面庞……

“砰砰砰”,突然的敲门声应接着母亲的声音:“六点了,要不要起来了?”我倏地睁开眼,半晌又翻了个身,郁闷地嘟哝道:“知道啦。”只是梦境却已散去。

缓缓拉下些许被子,露出两眼睛,雾蒙蒙的窗外,天际已然开始泛白。寒露凝结而成的水珠附着在窗户玻璃上,划落下一个清冷的早晨。这个点恐怕别人都还在睡梦中吧。时间尚早,那我是起床呢还是再睡一会儿呢?起床这项挑战免不了迎来我的一番天人交战。

挣扎着起身套上一件衣服。毛衣在被窝外浸染了一夜的寒冷此时正一点点地侵袭着我。我忍不住瑟缩了一下,又猛地躺下缩进了被窝,自我安慰地想:还早呢,为了温暖我冰冷的毛衣,就再躺5分钟,就5分钟……

迷糊之际,依稀听到钥匙开门的声响。正疑惑间,“刷”地一下,是母亲从厨房中杀气腾腾开门冲进来。她不可置信般地看我窝着:“你怎么还没起来,不是你让我早点叫你的吗?都六点一刻了,你爸都跑完步回来了!”

什么?跑步?对喔,自父亲被查出“三高”以来每天都会出去锻炼。只是在这样的霜冻天气,面对寒风的挑战他也会去?

房门外,酣畅淋漓跑完步的父亲面色红润,正拿着母亲递过的毛巾擦着汗。我嘟嚷着自己的疑惑。父亲一挑眉:“为了健康的身体,这点儿挑战算什么?”

我一愣,父亲为了他的目标这般不畏挑战……突然就想起了一本书名《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赖床,延续的是梦;但起床,延续的是梦想。我有梦想,尚待实现。想到这儿,我从床上一跃而起,未给寒冷侵袭我的机会,三两下穿好衣裤,起身打开窗,寒风扑面而来,却有别样的清醒与活力。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寒冷无处不在,困阻如影随形。面临人生的挑战,弱者总是贪恋安逸,回避退缩;而强者总能怀揣梦想,勇敢迎战!

(得分:61)

  

挑战

苏大附中高三(8)班   顾艳

 

近日,随着新片《少年派》的热映,李安带着他的“零差评”大作又一次顺利入围奥斯卡。而面对镜头,李安却从容地说:“我从未将其视作挑战。曾想,即便不成功也很值得。”

此番《少年派》,是李安继《色戒》后又一部沉心之作,儒雅的李安总给人没有野心的印象。不禁想到几年前的夺奥大作《断背山》。其实,这部电影是李安的转型商业片《绿巨人》失败后的疗伤之作。那时他只想拍一部小众的文艺片,所以才选择“同志”这个主题,也是自己想拍,不计票房,纯粹是作为独自疗伤的一种方式。正如他当年自己所说:“我总是不断挑战更高的票房,但电影这东西,真的只有静心才能拍好。”而这部没有丝毫野心的作品,却让李安意外地抱回了所有电影人都歆羡的小金人,更为他多年的执导生涯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想,这真要感谢他当初放弃挑战,沉心自我。试想,若是当年李安心心念念地想着挑战奥斯卡,就不会选择《断背山》这个剧本。即使选择了,恐怕也会变成另一部《绿巨人》。再者,若是李安这次是一心想要挑战卡梅隆的3D技术,大概也不会有《少年派》这般意蕴悠长的电影问世了。

由是观之,挑战对于一个初出茅庐、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来说,可能会成为他奋斗的动力,为他扫除前行的障碍。但是对于一位已经功成名就的人来说,却会成为束缚和羁绊。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生活,或许不仅仅是所谓的功成名就者,普通百姓在挑战之风的盛行下,也变得忙碌,变得娇纵,也逐渐迷失了自我。鲜有人愿意停半晌,整花钿了。

还好仍有历史可供我们漫溯。纵观历史,古往今来,那些放下挑战,沉心自我的人及其留下的精神附属品,往往能在时间的沉淀下,愈发鲜明厚重。

公元前707年,郑庄公迎来一生最辉煌的战役——与周天子对决。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春秋第一战,周王大败,肩膀上挨了一箭。众将想乘胜追击,而郑庄公却勒马沉吟,长叹一声道“君子不敢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此夜,郑庄公失眠。夜半而起,命人进了周营,带着好吃好喝好伤药,慰问周王。众将都以为郑庄公放弃挑战,实属愚昧之举。殊不知郑庄公心中自有天地。失去野心,放下挑战,但是却赢得了最宝贵的人心。

颇耐人寻味的是,郑庄公名曰窹生,一群训诂学家研究多年,大概就是难产、递生的意思。而这个不愿出生挑战王者的人,竟是深知人世的山高水长。

古人诚然是智慧的,将人世的流转看得那般通透且自然。依稀记得前年海峡两岸交流中的一件大事,是画作《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大展。这幅大作,是六百多年前的元朝,年过七十的画家黄公望在富阳山居,用三四年时间完成的。我想,那些年,小城里的人们或为生机奔波,疲于挑战。却是那拒绝挑战的望公老人,用一颗清静的心和一支磨秃的画笔,使其留下的画作显赫起来,终成富阳这座城市的象征和最伟大的记忆。

谁也不曾料想,当年放下挑战,沉心自我的望公老人,会为后世留下这般丰厚的精神馈赠。

然而,时代的列车轰轰烈烈地向前开,有些太快,快到人们以为人生是匆忙的,匆忙到来不及珍惜的样子。各种各样的竞争,无处不在的挑战,将人生充斥地足够饱涨,却毫无丰盈的美感,也再无精神的通透可言。

或许,是时候慢下来,放下挑战,沉心自我。看看自己的内心,看看沿途的风景。你回发现,原来这世间,山高水长,云淡风轻。

(得分:60)

 

没有野心

高三8  顾艳

 

近日,随着新片《少年派》的热映,李安带着他的“零差评”大作又一次顺利入围奥斯卡。对于电影目前广受的好评,李安却从容地说:“曾想,即便不成功也很值得。”

此番《少年派》,是李安继《色戒》后又一部沉心之作,儒雅的李安总给人没有野心的印象。不禁想到几年前的《断背山》。在李安的转型商业片《绿巨人》失败后,李安选择了《断背山》这个剧本。正如他所说,那时他只想拍一部小众的文艺片,所以才选择“同志”这个主题,也是自己想拍,不计票房,纯粹是作为独自疗伤的一种方式。而这部没有丝毫野心的作品,却让李安意外地抱回了所有电影人都期盼的小金人,为他多年的执导生涯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自那之后,李安的部部作品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我想,这真要感谢他当初的没有野心。当然,野心对于一个初出茅庐、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来说,可能会成为他奋斗的动力,为他扫除前行的障碍。但是对于一位已经功成名就的人来说,却会成为束缚和羁绊。试想,假如当初李安雄心勃勃,两只眼睛盯着奥斯卡,就不会选择《断背山》,即使选择了,也不会拍成现在这个样子。恐怕就是另一部《绿巨人》。

其实,纵观历史,古往今来,无野心者及其留下的精神附属品,往往能在时间的沉淀下,愈发鲜明厚重。就说去年,海峡两岸交流中的一件大事,是画作《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大展。这幅大作,是六百多年前的元朝,年过七十的画家黄公望在富阳山居,用三四年时间完成的。那三四年,我想,小城里的人们也在为名忙为利忙,而黄公望与他的画作,不过是一个看似无用的人做了一件无用的事而已。然而千百年过去,那些一代又一代人做的所谓“有用”的事,都烟消云散。却是当年那没有野心的老人,用清静的心和一根又一根磨秃的画笔,留下的画作显赫起来,终成富阳这座城市的象征和最伟大的记忆,并越来越为这座小城带来资金、带来财富、带来关注。

由此观之,没有野心不但能助功成名就者重新找回自我,能使人的灵魂更加通透与自然,更能为社会、为后人留下丰厚的精神教化的养料。很多时候,我们要善于从自我中跳出来,以局外人的姿态,摆正自己的心,绝对不要让野心吞噬了自己。而在这一点上,郑庄公给我们留下了效仿的典范。

公元前707年,郑庄公迎来一生最辉煌的战役——与周天子对决。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春秋第一战,周王大败,肩膀上挨了一箭。众将想乘胜追击,而郑庄公却勒马沉吟,长叹一声道“君子不敢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此夜,郑庄公失眠。夜半而起,命人进了周营,带着好吃好喝好伤药,慰问周王。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郑庄公始终摆正自己的心,没有野心,却得到了比野心更为珍贵的人心。颇耐人寻味的是,郑庄公名曰窹生,一群训诂学家研究多年,大概就是难产、递生的意思。而这个不愿出生做王者的人,竟是深知人世的山高水长。

或许,人的野心就像一所监狱,如果深陷其中无以自拔,成为自己的囚徒,这才是真正的痛苦。没有牢笼的束缚,我们才可能到达那被嘤嘤鸟鸣所引渡的迷离幻域,那因一朵花的呼唤而误闯的桃花源。也正因没有野心,我们才可能闻到罗曼·罗兰所说的——灵魂散发的纯净香味。

(发表于《读书人》第18期)

 

挑战

苏大附中高三(8)班  李斓

 

玻璃杯中的一层乳白色絮状水垢渐渐沉淀下来,我的心也随之缓缓下沉,浮在心头的一团燥气平息下来。

我挑战的是自己,与外事外物无关,我沉默着,在心内悄声倾吐給自己听。

无端地,忆起了爷爷。

我对于童年的印象是浸淫在厚重古朴的浓墨香气中的,爷爷退休之后仍端坐在画桌前挥弄丹青,几乎一坐就是一个上午,容不得有丝毫的间歇,除了他教了几十年的山水花鸟画,爷爷尤爱在软毛毡上铺上薄薄一小裁的撒金熟宣,用极娟秀的簪花小楷誊写俏丽明快的诗句,又或是换了生宣挥毫狂草。

在我这个外行眼里看来,爷爷的字与画,皆是极好的,分明是应当摆出来好好品评赏玩的,可爷爷总是待墨晾干后妥帖地收好,裱好了卷了卷轴收到一口樟木箱子里。我一直未能理解其中奥妙,直至有一日爷爷在书房里见他将以前的画作一幅幅捡出来,解了系带,铺陈开来。我眼尖,发现最右边的几幅是新近才画的。

“爷爷,你这是做什么?晒画吗?也是,这几日湿气重,容易把墨給晕开来。”我凑过脑袋,苍松修竹,雪夜寒梅,还有几幅草书。爷爷的指腹上沾染着黑色的墨渍,他笑着摸摸头道:“不,只是拿出来看看罢了。”我心下一片疑惑,“自己的画有什么好看的?还能看出花儿来呢?”爷爷不语,指着我面前一幅雪梅的枝干处,又点点最右边一幅雪梅的枝干处。“再看看。”他拍了拍我的肩。我蹲下身,凑近了这才看仔细,眼前这幅的枝子,用笔略有些平与软,着墨又太深,太湿,反倒是没去了那份嶙峋的苍劲之感,而最右边那幅,枝干处着墨少而干,皴笔涂染出纹理脉络,补了那份精、气、神,梅的一身铮铮铁骨跃然纸上。我回过头,爷爷仍然静默着,在静谧中我隐约感受到了一份深沉。“你瞧,但凡弄墨之人都要有一分自省,突破弱点造成的束缚才有可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你所要突破、挑战的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爷爷语气温软却又夹着一丝微妙,我一时有些愣怔。

爷爷并不是藏着画作不拿出来与人比较,只是他所认定的对手就是自己,只有挑战自我,摆脱禁锢,方能辟出另一方闲云野鹤之境。

如今,坐在考场中的我细细整理思绪,语言幻化为端方的文字在笔尖流淌开来,我沉心静气,隐隐嗅到丝缕的淡雅墨香。

我告诉自己,我要挑战的就是自己,写至此,不由微笑。

文章借鉴——《静水流深》作者:赵万里

作文材料《厚重的心》

得分:58

 

静水流深

高三8  李斓

 

我是沉默的大多数之一。

我所钟爱的沉默内里不是单一枯燥与乏味,它沉静,温婉,不疾不徐,譬如大海深处的阒静,譬如花开一生的无声,又譬如绵延千里山峦的缄默。

无一不宏大,却又被静谧的深沉妥帖地层层包裹。

我对于童年的印象是浸淫在厚重古朴的浓墨香气中的,爷爷退休之后仍端坐在画桌前挥弄丹青,几乎一坐就是一个上午,容不得有丝毫的间歇,除了他教了十几年的花鸟画,爷爷尤爱在软毛毡上铺上薄薄一小裁的撒金熟宣,用极娟秀的簪花小楷誊写俏丽明快的诗句,又或是换了生宣挥毫狂草,从来都是凝神合一。

“爷爷,能不能帮我写几个字?”我将脑袋凑过去,爷爷刚将一管狼毫架在笔洗上,手上还沾着稠乎乎的墨汁,听闻我向他讨要墨宝,突然就来了兴致,“你要哪几个字?倒是说说看,小时候教你书法你就是定不下心来。”爷爷铺开宣纸,笔墨调匀。“静水流深,我喜欢这个。”在我脱口而出的瞬间,爷爷却是歇下竹管,用一种无可奈何的眼神慈爱地望着我,良久不语。这份静默,让我隐约感受到了一种深度。“到底还是小孩子。”爷爷语气温软又夹着一丝微妙意味,“但凡是弄墨之人,对汉字都怀着一种深深的敬畏,有多深的功夫,多深的悟性,才敢写多深奥的字。”他微微停顿了一下,“而静水流深,初觉陌生,可凝神细想,心底,便有一丝涌动,却又琢磨不透,怎能轻易就落笔了?”我一时愣怔,久久无法回过神来。

忽然就想起几年前的海边旅行,导游特意挑了午夜时分拉上一车子睡眼朦胧的游客去到海边,我被腥咸的海水气味逼迫着睁了眼,却是蓦然一惊,全然不见想象中的惊涛狂澜,那是阔大无边的静,藏匿在最深的子夜中,水焕发出生命原始的博大深邃与浩淼,自然悠然着,最坦荡地呼吸,也就是在那一刻,“静水深流”四个字恰到好处地浮上心头契合无法抒发的胸臆。

《大宝积经》中述说释迦涅槃前,只是手拈金色波罗蜜花淡然微笑。我所钟爱的沉默在佛祖的拈花一笑中绽出最美的潋滟光华,哪怕最至妙的玄理,无论是未参透还是已然透彻于心胸,无论内里暗流汹涌,万千丘壑,面上却是始终如一的古井无波,因为再精巧的语言也只不过是智慧瞬时淋漓的表达,真正的智者却是沉默着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在,厚积薄发。

静,就是生命的完满;水,就是生命的本源;流,就是生命的体现;深,就是生命的蕴藉,惟愿静水流深,真水无香。

注:借鉴赵万里的《静水流深》

 

挑战

苏大附中高三(8)班  汪子仪

 

我一直以为她接受不了那样的挑战,只是盼着潇湘云水之间,我们不会忘了她这样的文化遗民和曾经旧时的风物。

近日,忽在市面上邂逅几柄旧折扇,画梅的那一柄提了“独有高人爱高洁,为渠费尽雪桥诗”。另一柄画的也是墨梅,只题“亭空月无影,梦暖雪生香”。寒梅清幽,灵石青癯,配上时下满城的新鲜玩意儿,的确颇为特别。

忽然忆起云姨,也是经营了一辈子的折扇买卖。

她长年穿着浅色的丝绸旗袍,花白的头发梳得丝丝服帖,圆圆发髻上永远插一枝翡翠发簪,宽宽厚厚油绿得谁也舍不得雕琢,只沿着四周阳刻一道细致的花边。我忍不住赞美两声,云姨乐透了,“傻丫头,这叫大雅不雕!”云姨天天拜佛吟诗画画,细腻的粉红肤色衬着精巧端庄的五官,简直钱慧安的淡彩工笔仕女。

云姨家里藏了一柜子明清大小名家的精品。她总是兴致很好,硬拉我喝下午茶。她一身粉蓝旗袍,套上一件薄薄的毛衣,我连连夸她标致,她白了我一眼,笑着说:“老豆腐馊了还吃!赶紧喝茶!”

谁知后来她的笑容渐少了。

时代总变得太快,旧折扇一类民间玩物没那么吃香了。据说,云姨手里几柄上好的折扇竟也混入市场,再寻不着了。云姨经营的旧折扇买卖一时垮了下来。

我一直以为她就这样放弃了一辈子的经营,那些日子怎么也找不到她。

偶然一次我到市场上转悠,猛然发现云姨忙碌穿梭在店铺间的身影。她手中抓了好几把时下流行的檀香扇,细细端详着,一脸见到宝贝的惊喜。她在手中来回摩挲着扇柄,又举至鼻前嗅着。那段时间她格外辛苦。

没过多久坊间就又热闹了起来,与以往不同,云姨创新性的让工人们在折扇的扇柄上雕花,同古朴相比,多了几分精致和时尚。

转眼再敲如今的市场,折扇又重新占有一席,且地位不可动摇。

我和云姨已是分别太久未曾相见了,我对于她的事知道的愈来愈少。但我欣喜地看到现在的折扇艺术得以保留,并在继承中发展了讨巧的时尚元素,一点儿没有破坏扇面提词的疏妍俊雅。

面对功利至上的市场文化,云姨没有消极应付,而是积极迎接了喧嚣文化的挑战,保护了珍贵的民间艺术。

我近几日梦中又见云姨,仿佛她又穿着那件粉蓝旗袍向我走来。遥遥望着她,那股子穿山越岭的挑战精神,不啻系在老橡树的黄丝带,浑似千般心香。

得分:59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