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拼音名:Zhi Mu 英文名:Common Anemarrhena Rhizome, Rhizome of Common Anemarrhena 别名:蚳母,连母,野蓼,地参,水参,水浚,货母,蝭母,羊胡子根,穿地龙,虾草,马马草,淮知母,芪母,提母,女雷,女理,鹿列,韭逢,儿踵草,东根,苦心,儿草,水须,昌支,蒜瓣子草,兔子油草,山韭菜。 中药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枯叶和须根,抖掉泥土,晒干或烘干为“毛知母”。趁鲜剥去外皮,晒干为“知母肉”。 原形态知母,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根茎横生,粗壮,密被许多黄褐色纤维状残叶基,下面生有多数肉质须根。叶基生,丛出,线形,长20~70厘米,宽3~7毫米,上面绿色,下面深绿色,无毛,质稍硬,叶基部扩大包着根茎。花葶直立,不分枝,高50~120厘米,下部具披针形退化叶,上部疏生鳞片状小苞片;花2~6朵成一簇,散生在花葶上部呈总状花序,长20~40厘米;花黄白色,干后略带比色,多于夜间开放,具短梗;花被片6,基部稍连合,2轮排列,长圆形,长5~8毫米,宽1~1.5毫米,先端稍内折,边缘较薄,具3条淡绿色纵脉纹;发育雄蕊3,着生于内轮花被片近中部,花药黄色,退化雄蕊3,着生于外轮花被片近基部,不具花药;雌蕊1,子房长卵形,3室,花柱短,柱头1。蒴果卵圆形,长10~15毫米,直径5~7毫米,成熟时沿腹缝线上方开裂为3裂片,每裂片内能常具1颗种子。种子长卵形,具3棱,一端尖,长8~12毫米,黑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 药材性状毛知母 根茎扁圆长条状,微弯曲,偶有分枝,长3~15厘米,直径0.8~1.5厘米。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习称“金包头“。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以的残存叶基,下面略凸起,有纵皱纹及凹点状根痕或须根痕及残茎。质坚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颗粒状。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粘性。 知母肉 外皮大部分已除去表面黄白色,有的残留少数毛须状叶茎及凹点状根痕。以条粗,质硬,断面色白黄者为佳。 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知母在体外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及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较强抗菌作用。用含2.5%知母粉的饲料喂饲实验性结核病小鼠,能使其肺部结核病灶减轻。知母对某些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癣菌如许兰氏癣菌及其蒙古变种,共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铁锈色毛癣菌,足跖毛癣菌,趾间毛癣菌和犬小芽胞菌等在沙伯弱氏培养基上表现较强的抗菌作用。从知母中提得的一种水溶性皂甙,对结核杆菌,尤其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另一种黄酮结晶,亦有抑制结核杆菌作用。 抑制Na(+),K(+)-ATP酶活性:体外实验证明,知母皂甙元(菝葜皂甙元)是Na+-K+-ATP酶抑制剂,它对提纯的兔肾Na(+),K(+)-ATP酶有极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活性同专一性Na(+),K(+)-ATP酶抑制剂乌本甙相比,两者在2×10(-5)mol/L时抑制程度相近。以甲状腺素速诱导小鼠肝脏Na(+),K+)-ATP酶增量,知母皂甙和皂甙元可使这些小鼠肝脏切片的过高耗氧率抑制到接近正常小鼠的水平;对正常小鼠肝切片的耗氧率虽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意义。大鼠整体实验也表明,知母皂甙元25毫克/只灌胃可抑制因同时灌胃甲状腺素引起的肝,肾和小肠粘膜中Na(+),K(+)-ATP酶活性升高。 对交感-肾上腺功能的影响:以50%知母水煎剂给大鼠灌胃,每日4毫升,连续3周,可使肾上腺内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明显降低,提示儿茶酚胺合成减少,与此同时,肾上腺重量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减轻,心率逐周降低,至第3周明显低于给药前。此外,按人体常用剂量5倍给家兔灌胃,连续5天,对正常动物血浆皮质酮水平未见明显影响,但可拮抗外源性皮质激素制剂地塞米松引起的反馈性血浆皮质酮水平降低。进一步研究证明,其机理之一是知母抑制了肝脏对皮质醇的分解代谢。 降血糖作用:以知母200毫克/千克水制浸膏给正常家兔灌胃,血糖可下降达18~30%,持续6小时以上;以知母每天500毫克/千克生药的水制浸膏给四氧嘧啶糖尿病家兔灌胃,连续4天,也出现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并可减轻胰岛萎缩。给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腹腔注射知母水浸膏150毫克/千克(生药量)也见血糖明显下降。知母并可促进大鼠横膈和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并使横膈内糖元含量增加,但肝内糖元量却减少,尿中酮体含量减少。从知母根茎中分得的知母聚糖A,B,C,D有降血糖作用,其中B的活性最强。 解热作用:对知母是否具有解热作用的报导不一。有报导知母对大肠杆菌引起的发热家兔有解热作用,但也有报导白虎汤在去掉石膏后的知母,甘草煎剂灌胃给药对实验性发热家兔未见明显退热作用。知母根茎中的皂甙具有明显降低由甲状腺素造成的耗氧率增高及抑制Na(+),K(+)-ATP酸活性的作用,其中总皂甙对Na(+),K(+)-ATP酶的抑制率达59.8%,其半琥珀酸衍生物抑制率为89.8%,故认为与清热泻火的功效有关。 抗肿瘤作用:知母皂甙对人肝癌移植裸大鼠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使生存期延长,但统计无显着差异。另对治疗皮肤鳞癌,宫颈癌等有较好疗效且无副作用。 其它作用:知母果甙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知母中的烟酸有维持皮肤与神经健康及促进消化道功能的作用。知母提取物对逆转录酶和各种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知母菝葜皂甙元和知母水煎剂均能明显降低高甲状腺激素状态小鼠脑β受体RT值,但对亲和力无影响,还能显着改善该状态小鼠的体重下降。 鉴别方法
粉末特征:米黄色。粘液细胞较多,含草酸钙晶束。完整的粘液细胞呈类圆形,椭圆形,长圆形或梭形,直径56~160μm,长约至340μm。草酸钙针昌成束散在,针晶长36~110μm,有的直径约至7μm,碎断后状如小方晶。纤维(叶基)直径8~14μm,壁稍厚,木化,纹孔稀疏,有的成人字形,胞腔宽大。具缘纹孔,网纹及螺纹导管,直径14~24μm。木栓细胞表面观形状不一,壁薄,常多层上下重叠。木化厚壁细胞(鳞叶)类长方形,长多角形或延长作短纤维状,直径16~48μm,长约至112μm,壁厚5~8μm,孔沟较密,胞腔内含棕黄色物。 商品规格 商品中因加工方法不同,有毛知母主知母肉之分。出口商品分3种:大知母(盖王),长12厘米以上。中知母(顶王),长9~12厘米。小知母,长6~9厘米。
薄层色谱 取知母粉末2克,加乙醇20毫升,加热回流40分钟,取上清液10毫升,加盐酸1毫升,加热回流1h后浓缩至约5毫升,加水10毫升,用苯20毫升提取,提取液蒸干,残渣加苯2毫升使溶解,作为供试液。另取菝葜皂甙元,加苯制成每1毫升含5毫克的溶液,作对照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7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丙酮(9:1)展开,取出,晾干,喷以8%香草醛的无水乙醇溶液与硫酸溶液(7→10)的混合液(0.5:5),于100℃烘约5分钟。供试液谱在与对照液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与归经味苦;性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止渴除烦。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 使用方法内服:煎汤,6~12克,或入丸,散。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宜生用;入肾降火滋阴宜盐水炒。 用药宜忌
药材处方
各家论述
摘录于《中华本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