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省汶上县次丘镇朱庄村孔子钓鱼台

 朱传栋 2015-03-24

钓鱼台位于朱庄村西南200米南路口,马踏湖大堤南,原来有一个谭坑,钓鱼台碑在其南坡,60年代平地时埋在地下了。

      孔子讲堂那幅画上,画的是前面是大门,门楣上书圣泽书院,两侧书有道传千古;德集大成的对联,进了此门之后是第二道门,门楣上书道冠古今四字,之后便是主体建筑,上书孔子讲堂四字。钓鱼台那幅绘的是一个六角凉亭,亭内有孔子钓鱼台纪念碑,边款有题词:瞻彼崔嵬,草色迷离,茫茫苍苍,风雨不移;陵谷改变,坯土特奇,与舞云埓,芳踪永垂。

        看到这两幅图,每个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在《朱氏宗谱》里,何以会有这两幅图?朱庄村里绝大多数人姓朱,都是朱熹的后代。元末天下大乱,朱熹的后代也被迫四年迁徙,最终定居在马踏湖畔,因为这里曾经是孔子任中都宰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可以仰先师之圣德,沐孔子之圣泽,所以,把孔子讲堂和孔子钓鱼台绘进族谱里,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十分荣光的事情。而正是他们这一点初衷,竟然为历史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资料。
       
汶上的圣泽书院,旧称讲堂或讲书堂。历史上经过多次修建,以前人们曾发现一块残碑,上有北魏孝昌丙午(526年)重修碑记,上刻顺大夫陆愍等姓名,说明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孔子讲堂就已经有了。唐时有二碑,一是程浩撰文,徐浩篆刻额,颜真卿书《夫子庙堂记》碑;一是吴道子画孔子肖像,徐浩篆额。到了元朝至元三十年(1293),东平教授马栎庵征得了12亩土地,扩修了讲书堂,并藏书千卷,以授其徒。元时都水少监马之贞重建大成殿三楹,堂、室、门、庑、庖、库、池、井等建筑一应俱全。明嘉靖年间迁往县城,改名圣泽书院
       
孔子宰中都时政暇讲学之余,常到马踏湖滨钓鱼散心。村民说,原来的马踏湖面积很大,位于汶上县西南汶河大堤以北,东至刘楼乡下王庄,西至运河,南至南旺镇吴家高顶,北到次邱镇郑楼。明万历年间所修《汶上县志·方域志》载:马踏湖在汶河堤北,周围三十四里,夏秋水涨汇入北湖,出开河闸迤北弘仁桥入运,俱有菱芡鱼鳖,茭秋荒蒲之利,居人赖焉,夏秋之间,茭荷锦张若晚霞,游疑诸江之胜矣。后人为纪念此事,在马踏湖边修建了孔子钓鱼台,占地面积百余平方米。到了清末津浦铁路通车,运河渐废,孔子钓鱼台也岌岌可危。民国初年(朱庄村民朱玉芳说民国五年),邑生马焕奎具文详呈省财政厅,保留圣迹。经核准,钓鱼台及讲书堂遗址各留地六亩,永禁侵渔,并各置四至界石与碑刻标志。但因管理不善,上个世纪末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整平土地时被平掉,仅知其故址而已。(李继平《中都春秋》第38-29页)湖口村村民张金梁家所藏,即是四至界石之一。我在朱如伦家拍摄到珍贵钓鱼台界碑照片,这是他家老宅拆迁在地基上发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