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體穴道取穴法

 zeek88 2015-03-24

涌泉穴取穴法: -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人體湧泉穴位於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詳見此足底穴-位圖解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症、腎臟-病等。   -

 

    大敦穴取穴法: -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大敦穴位於人體的足部,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詳見此腳底穴位圖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的主治疾病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來亦-被視為鎮靜及恢復神智的要穴。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

 

    太沖穴取穴法: -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蹠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此穴。(詳見此腳底穴位圖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肝臟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生殖系統疾病。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

 

    太白穴取穴法: -

  取定穴位時,可採用仰臥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勢,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蹠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詳見此足底穴位圖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胃痛、腹脹、吐瀉、痢疾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

 

    太溪穴取穴法: -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臥的姿勢,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詳見此足部穴位圖解中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腎臟病、牙痛、喉嚨腫痛、氣喘、支氣管炎、手腳冰-涼、女性生理不順、關節炎、精力不濟、手腳無力、風濕痛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

 

    申脈穴取穴法: -

  取定穴位時,可採用仰臥或正坐的姿勢,申脈穴位於人體的足外側部位,-腳外踝中央下端一釐米凹處。(詳見此足部穴位圖中的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增進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

 

    丘墟穴取穴法: -

  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丘墟穴位於足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詳見此足部穴位圖中相關圖示) -

  主治症狀: -

  此穴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主要穴位,主治症狀為:可以使頭腦清晰、能-使自己情緒穩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壓力等。 -

 

    昆侖穴取穴法: -

  昆侖穴位於人體的腳踝外側,在外踝頂點與腳跟相連線的中央點。(或足-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詳見此腳部穴位圖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頭痛、腰痛、高血壓、眼疾、怕冷症、腹氣上逆、腸-

結石、下痢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

 

    足臨泣取穴法: -

  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足臨泣穴位於足背外側,第四趾、小趾蹠骨夾縫中。(詳見此腳部穴位圖相關圖示) -

  主治症狀: -

  此穴的主治症狀為:膽經頭痛、腰痛、肌肉痙攣、眼疾、膽囊炎、中風、-神經官能症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

 

    行間穴取穴法: -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行間穴位於人體的足背側,大拇趾、-二趾合縫後方赤白肉分界處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邊緣。(詳見此腳上穴位圖-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宿醉不適、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臟疾病、-腹氣上逆、肋間神經痛、月經過多、粘膜炎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

 

    裡內庭取穴法: -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此穴位於腳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腳趾彎曲時趾尖碰到處。約第二趾趾根下約三釐米處。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症狀為:食物中毒、蕁麻疹等。 -

 

    下痢穴取穴法: -

  取定穴位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此穴位於足背部位,腳拇-趾和第2趾中間向裡2釐米處。(詳見此腳底穴位圖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對於治療下痢非常有效。   -

 

    高血壓點取穴法: -

  此穴位於腳的大拇趾趾根上,有粗的橫紋。在其中央是稱為高血壓點”-的穴位。(詳見此腳底按摩穴位圖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位,對於治療高血壓很有療效。   -

 

    第二厲兌取穴法: -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第二厲兌位於人體的足部,第二趾甲-根、邊緣中央下方的二毫米處。(詳見此足底穴位圖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呃逆、嘔吐、食欲不振等。   -

 

    第三厲兌取穴方法: -

  第三厲兌位於人體的足部,第三趾甲根邊緣下方約二毫米處,稍微靠第二-趾。(詳見此足底按摩穴位圖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位,對於治療燒心、噯氣很有效果。 -

穴位作用注解圖:-

图片-

图片-

-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