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疳积妙方 1启脾散 【来源】清·《成方便读》 【歌诀】启脾散中五谷虫,人参白术莲子肉, 陈皮砂仁山楂炭,健脾消积疗效佳。 【组成】人参90克,制白术90克,莲子肉90克,山楂炭60克,五谷虫炭60克,陈皮30克,砂仁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服6克,温开水送服。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健脾消积。 【方解】方用人参、白术、莲子肉益气健脾;配以山楂、陈皮、五谷虫、砂仁消食醒脾。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消积之功。 【主治】因病致虚,食少形羸,将成疳疾;或禀赋素亏,脾胃虚弱,常易生病者。可用于小儿疳证、厌食、消化不良等病症。 【加减】临床应用,可随症加减。
2鸡肝散 【来源】清·《胡庆余堂丸散膏丹全集》 【歌诀】鸡肝散中胡黄连,肉果雷丸夜明砂, 石决鸡肝使君肉,清肝明目除疳良。 【组成】胡黄连6克,芙蓉叶15克,肉果(煨)3克,白雷丸6克,夜明砂45克,石决明(煅)9克,使君子肉6克,鸡肝1具。 【用法】先用酒酿1杯,将鸡肝打烂,另将其余药物研成细末,两者拌和后晒干,再砂成细末。每服6~9克,日服2次,开水送下。 【功效】养肝清热,除疳明目。 【方解】方用使君子肉、雷丸驱虫;石决明,夜明砂清肝明目;胡黄连养阴清热,芙蓉叶清热解毒;更用鸡肝补脏养肝明目。综观全方,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共达养肝清热,除疳明目之效。 【主治】小儿疳积,症见腹大泄泻、面黄肌瘦、双目干涩、久而成盲者。可用于因蛔虫所致的消化功能减退,并兼有明显营养不良的疳积症以及小儿低热,营养不良所致的角膜干燥等病症。
3疳积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疳积汤中鸡矢藤,鱼鳅侧耳隔山橇, 再加一味车前草,健脾消积利水功。 【组成】鸡矢藤30克,鱼鳅串30克,侧耳根30克,隔山橇30克,车前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利水。 【方解】此方有健脾消积利水之功。方中鸡矢藤性味酸甘平,消食导滞;鱼鳅串(马兰)性味辛微苦,除湿利水,消食积腹胀;侧耳根(鱼腥草)辛寒,去食积,补虚弱,消腹胀;隔山橇(隔山消、隔山锹)甘苦平,养阴补虚,健脾消食;更加车前草利水通淋。 【主治】小儿疳积。 【加减】大便溏泻者,加石菖蒲10克,水灯芯15克;小便清长者,去车前草。 【附记】本方名为笔者拟加。屡投屡效。
4小儿调胃散 【来源】张奇文《幼科条辨》(周凤梧方) 【歌诀】小儿调胃山药曲,半夏藿香炒枳壳, 谷麦二芽香陈皮,消食化积病可痊。 【组成】炒山药、建曲各18克,半夏15克,藿香、炒枳壳各12克,炒谷芽、炒麦芽、陈皮各10克,木香6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3~6岁每次服15克,3岁以下每次1克,加白糖水调服,久服乃效。 【功效】健脾调胃,消食化积。 【方解】方用炒山药、建曲,炒谷芽、炒麦芽消食健脾;藿香芳香化浊醒脾;枳壳、陈皮、木香、半夏理气和胃,化积消胀。诸药合用,共奏健脾调胃,消食化积之功。 【主治】小儿疳证轻症(积热较轻者)。
5五积片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蒯仰山家传经验方) 【歌诀】五积片中楂麦曲,槟蒌内金使君药, 翘芩半夏砂仁草,莪棱胡连酒大黄。 【组成】山楂、神曲、麦芽、瓜蒌皮、槟榔各9克,使君子、白芍、鸡内金、连翘各78克,砂仁、酒炒黄芩、半夏、三棱、莪术各6克,胡连、酒大黄各46克,甘草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打成片剂,每片重03克。2岁小儿每次可服3片。3岁小儿,每次可服4片,日服2~3次,每岁递增1片,以10片为最大剂量。半月为1疗程。 【功效】消积驱虫,健脾和胃。 【方解】方用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消食化积;瓜蒌皮、槟榔、使君子利水驱虫;连翘、黄芩、酒军、甘草清热导滞;白芍、胡连、甘草养阴柔肝;砂仁理气和胃;更加三棱、莪术破结消积。诸药合用,消积驱虫,健脾和胃,清热养阴之功。本方适用于疳积初起,积滞尚存之证。 【主治】小儿积滞、疳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