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指望教育部来拯救中国足球

 问道轩 2015-03-25


告诉踢球的人一个喜大普奔的消息:足球人才考清华,可以降低20分。这则消息在社交媒体上有人质疑其公平性。

其实,这也怪不得清华,它一向如此,只是这次跟着形势走,给足球特权。

这几年,随着广州恒大,对不起,现在叫广州恒大淘宝,夺得亚冠,随着地产大佬们纷纷入局,足球再度热起来。而教育部以及各大中院校,也不甘寂寞。

按照教育部的规划,中国要把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作为体育课必修内容,重点扶持各地涌现出的足球特色学校,力争到2017年在全国扶持建设2万所左右中小学校足球特色学校和200个高校高水平足球队。此外,按照全国校园足球竞赛方案,组织开展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

重视足球当然可以,可如此之重视,就有悖常理了。

但凡决定一件大事儿,要么有个充分的理由,要么是万民期待、众望所归,要么是有着无可争议的道德诉求,要么是有着明确的利益。如此重视足球,我看不出什么理由,也没听说全国人民强烈呼吁,更没觉着能给学生们带来什么切实的好处。

我倒是想问问,这样在足球方面投入,需要多少预算?能产出什么成果?谁有权力决定来花这些钱?中国教育富裕到可以这样铺张的程度了吗?

另外,此事有悖公平。体育项目无论大小一律平等,这样对待足球,篮球、乒乓球、排球等兄弟们可就不高兴了。凭什么你这么差还占据这么多资源?这没道理。

更关键的问题是,投入和结果未必成正比。乒乓球,中国举世无双,罕有对手;篮球,至少也进入过世界前八;女排,曾经有过五连冠的辉煌。这些,可都不是教育部的功劳。

教育部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是让孩子们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体是身体素质,而不是足球。

也就是说,体育运动是个专业的事儿,教育部所应该做的是切实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身强体壮的一代,而不是戴着眼镜的柔弱少年。这一点,教育部心知肚明,其目标是校园足球将成为学习体育改革的突破口。

这就对了。通过足球,真正提高下一代的素质,这才是核心所在;如果幻想通过让足球人才升入重点中学等措施来拔苗助长,那将无济于事,也有悖公平。罗马里奥、罗纳尔多、梅西等球星,不是学校的教材培养出来的。

教育部需要做的,是重视体育运动;培养足球人才的事儿,应该交给市场。就是这样。

其实,地产商们为何投足球,教育部为何突然重视足球,体育总局为何让足协独立,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领导喜欢,把事儿做好无可厚非;即便领导不特别喜欢,足球也很重要,需要重视。可凡事都有个度,别违背了客观规律。

客观规律是,足球这项运动需要体力、技巧和配合等多项技能,中国人在这方面确实和西方比有劣势,这你不服不行。这就叫各有所长。西方人玩乒乓球就不如中国人玩得好。也就是说,无论怎么折腾,中国足球也顶多亚洲前列,世界冠军是没有半点可能的,别指望教育部来拯救中国足球。(本文首发荷兰在线

作者王冲,专栏作家,新作《第五次变革:第四权力背后的中美较量》即将上市,微信号:worldcomment 带给你关于这个世界最真实的信息,欢迎扫一扫关注。如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