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楷模林则徐轶事一、二 转载

 悠悠清莲 2015-03-25

 

人生楷模林则徐轶事一、二

 
转载
 

 

 
         “鸭母无鞋空洗脚”
        林则徐迅即对出下联:

         “鸡公有髻不梳头”

        真是妙极了!

       又一次,他的老师偶然见到城隍庙外张灯结彩,因此出上联:

       “点几盏灯为乾坤作福” 林则徐应声对出下联:

       “打一声鼓代天地行威 ”

        有一天,老师带领学生们游福州城外的鼓山,鼓山顶上可以远眺大海,老师见景生情,便要求学生们以“海”和“山”两个字开头,说出一副七言对联来。林则徐出不凡,说出的对联是:

       
海到无边天做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幼年的林则徐已胸怀开阔,气度不凡。小心眼儿的人,爱耍小聪明的人,喜欢斤斤计较的人,胸无大志的人,很难写出海“无边”山“绝顶”的诗句。这副对联与王安石的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无因袭套引的痕迹,而当时的林则徐还是个少年,与王安石相,后来者居上。

        林则徐最初受到的教育,主要来自他的父母亲。

       父林宾日,虽然家境贫寒,考场失意,但学养深厚,为人刚正不阿,处世清高自洁。他活了79岁,其中有近50年是教书育人。在他的学生中,有数十人后来成了举人、进士,而他最杰出的学生正是他的儿子林则徐。在《闽侯县磊志》中有林宾日的传记,其中说:……子则徐四岁入塾,不仅教育儿子刻苦读书,更重视道德的培养。

       他要求林则徐“不妄与一事”,就是做事要有责任感,认真负责;“不妄取一钱”,就是洁身自爱,坚决拒绝一切不该得到的金钱;要“视他人之急犹己”,就是如同关心自己一样,关心他人,先人后己。这种父教,对林则徐为官后的清正廉洁,关心民间疾苦,时时事事都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绝不苟且偷安的品德和作风,都有直接的关系、重大的影响。道光三年(1823),林则徐任江苏按察史。

        一位卓越杰出的人物,必有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林则徐正是这样的幸运者。母亲对林则徐的教育,并没有惊天动地的行为,也没有多么高深的学问,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林则徐从母亲那里接受了勤勉、节俭、仁义、待人诚实、对己严格的品德,使他一生受用不尽。

       林则徐37岁时在杭州当官(任杭嘉湖道),思子心切的母亲曾到杭州生活了一年,已经63岁的“陈太夫人”,完全可以尽情享乐,颐养天年,但她“珍食必却,美衣弗御”,就是饮食拒绝山珍海味,只吃粗茶淡饭;不穿高贵华美的衣服,坚持朴素的家风。她对儿子说:“一个人享受有什么意思呢?有钱的话,多周济些穷苦的人不更好吗!”这种仁慈克己的情操,以母爱的方式表现出来,对林则徐一生始终如一的高尚品德,有着重大的影响。

       清贫美德育英才。林则徐12岁的时候,因品学兼优、面目俊秀“充佾生”(被选人孔庙唱歌舞蹈),14岁考中了秀才,20岁考中了举人,这在当时已经是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