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近原生态的回族服饰(2)

 文化龙乡 2015-03-25

传承

在吴忠市上桥乡瓜儿村,记者见到了出生于1912年的回族老人哈秀英,她是当地有名的民间裁缝。回族人穿的老式衣服,没有她不会做的。她从7岁开始跟随母亲哈杨氏学做针线活,解放初期被编入合作社缝纫组做衣服,改革开放后在家里为回族群众做衣服,至今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手艺好,四邻八乡的回族群众都来找她做衣服。

哈秀英老人说,平日里做得多的都是大襟衣服、大裆裤,由于是纯手工缝制,大襟衣服、开襟衣服一般一天只能做一件。大裆裤一般一天能做两条。除了衣服,老人还能做回族女子的盖头、鞋,还会在鞋头上绣花。

四五年前,做了一辈子的针线活的哈秀英老人的眼睛彻底看不清了,不能做针线活了。她把手艺传给了女儿马介兰。马介兰对做衣服也很有兴趣,她说:她们最拿手的是做老式回族服装,新式的一般不做。

马介兰介绍:就像唐装等民族服装又流行起来一样,最近这一二年,回族传统服饰又流行起来,经常有人找上门来要求做个布扣对襟衣服,中年人来做一件大袍、老年人做大襟衣服等。如今,马介兰干这个裁缝活也已经是四五十年光景了,眼睛花得已经看不清针脚,无法继续做衣服了,她又将手艺传给了自己的儿媳。

在瓦梁沟村,记者还见到了靠自己摸索学会了刺绣的李兆元老人。李兆元今年65岁,年轻时因为爱好,自己学习画图样,竟然练出了栩栩如生的刺绣手艺。自己家的枕套、孩子穿的围兜、衣服,都有他的刺绣作品。甚至朋友结婚时,都能得到他刺绣的龙凤呈祥的枕套作为贺礼。在东塔乡穆民新村村民杨海学家里,就保留着一对40年前结婚时李兆元送的枕套,这么多年他们一直没舍得用过。

在吴忠市,还有马占华、马秀英等15位会刺绣、裁剪、制作回族服饰的手艺人。除了这些已经受到保护的民间艺人之外,在吴忠市还有一家以制作回族服饰为主的民营企业,生产回族人民的生活服装的同时,也担负着传承回族服饰文化的重任。

(责任编辑:晴天娃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