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轻松突破600分:语文篇

 许愿真 2015-03-26

今天我们的讲解内容主要分为三大块:一是点评2013年高考;

                                  二是《高考轻松突破600分》的秘密;

                                  三是对2014年高三复习的建议。

 讲座的最后20分钟是老师在线回答学生和家长们的疑问。

 

一、2013年高考试题评点

   2013年高考试题已经落下帷幕,现在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简单的回顾与梳理了。我们以课标卷结构顺序,对高考试题做下粗线条的梳理,以期对即将踏入高三的学生有所帮助。2013年课标卷试题,我想用八个字总结,即承传有序,创新有度。即整体上延续2012年架构,局部微调。命题平稳中追求变化,难易搭配合理适度。对于考生来讲,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与平时训练比较契合,大有似曾相识,有“熟悉的陌生”之感。另外整体上还有承传稳定,局部微调,显示出与时俱进的姿态。下面我们来具体讲讲:

一、沿袭传统,突出重点,传承有序
   1
、卷面结构稳定。全卷分为六大板块,保持结构的稳定。
   
现代文阅读(3道选择题,每小题3,9)、文言文阅读(3道选择题,每小题3;2句翻译,每句5,19),古代诗歌鉴赏(2道主观题,11)、名篇名句默写(36,6),选做题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设置1道多选题,3道主观题,最后一主观题为探究题,25),语言文字运用(3道选择题,2道主观题,共计20),作文(60)。全卷满分150,其中选择题32,主观题118分。
   2
、考查重点稳定。按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设置考点,考查重点相对稳定。
   
现代文阅读仍然是论述类文本,主要考查了对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理解、筛选信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文言文阅读选择的仍是人物传记,考查重点仍是文言实词、筛选信息、文意理解、翻译文中的句子;古代诗歌鉴赏材料是宋词,从思想内容、表达技巧两个方面进行考查;名篇名句考查的句子,都是比较常见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仍选取小说,重点考查对作品艺术特色的鉴赏、对思想内容的概括分析、对人物形象的鉴赏、对作品思想内容及人文精神的探究;实用类文本阅读仍然选取传记,重点考查对内容的概括与分析、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对成语,病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图文转化等传统考点的考查。
  3.
试题难易适度,保持平稳。
    
新课标全国卷现代文阅读(论述文)选文一直偏重于社会科学类文章,多从哲学、文学、美学、史学著作中选文。2012年高考中选择了科技类论述文,2013年高考又回归了社会科学类文章的传统考查轨道,内容是“老子其人其书”。
  
 选择题有一定的难度,区分度较好,如第13题对成语的考查,考查了“振振有词”“浩如烟海”“电光石火”“平分秋色”。主观题,难易搭配合理,如实用类文本阅读第(2)(3)两题的答案可从原文中直接找到,也可通过简单整合、概括得出,相对较易;而第(4),要求谈谈对“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的理解,体现多角度思考的要求,相对难些。说“陌生”,是因为它表现出了一些新变化。
   
文言阅读依然遵循从正史中选材的命题思路,2011年选取了《宋史》中的《何灌传》,2012年选取了《宋史》中的《萧燧传》,2013年由《宋史》变为《明史》,选取了《明史》中的《马文升传》,对于问题设置没有变化,依然考查文言实词、性格判定、细节辨别、文言翻译,其中文言实词所考查的等四个字相对比较容易。如”登“字,我们有”五子登科“及”登龙门“等词可以迁移比较,录、振都比较容易,就是”勒“略感生疏,勒有“勒石“”勒功“”勒铭“等常用词语,稍加联想,也不难得出结论。。

     名句默写降低了难度,所考篇目均未超出考纲要求的64篇,三道题分别是白居易的《观刈麦》、杜牧的《阿房宫赋》以及苏轼的《赤壁赋》,所填空中均没有易写错的字词,题目温和,没有为难学生的意思。
二、创新有度,局部微调

  2013年高考语文课标卷主要有四大变化:现代文阅读回归到了传统的社科文阅读;诗歌鉴赏在命题上和2012年稍有差异;文学类文本和传记类文本均选择域外文学,语言表达体现回归,考查了图文转化题;但只能说是局部微调。即使是“微调”,也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下面,我们具体点评下其变化。这对于新的高三具有指标性的意义。作文沿承旧模式,趋于平和。这种变化为今后语文教学提供了理念上的指导。具体如下:
    1.
社科类文章阅读选取了李学勤《<</SPAN>老子>的年代》,选文典雅,富有文化内涵,变化的是第一道题的设问方式由以往的理解概念变为分析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难度有所提升。
     2.
两篇大阅读依然遵循了二选一的形式,一篇小说,一篇人物传记,难度相当,稍有变化的是,此次命题均为域外文学,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取了阿根廷作家莱·巴尔莱塔的《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分别从分析作用,分析形象,结构安排几个角度进行了考查,这些题型都是学生备考中的常规题型,难度不大。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取了《飞虎将军陈纳德》,分别考查了内容理解,人物形象,综合探究等能力,难度不大。但探究题(提问方式)“变格”。
   
探究题是直接体现新课改理念的试题,它的题目设计,以为考生提供多角度思考平台为基准,2012年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探究题则要求“结合全文”谈对“诚”的理解,虽可从不同方面思考,但答案趋向于统一。2013年的题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谈谈对“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的看法,考生在答题时要注意围绕爱国的主题展开思路。这个变化意味深长,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

语言表达也进行了适当的微调。如,将17题的仿写句子变成了图文转化,打破了仿写句子年年都有的格局;现代文阅读由去年的自然科学类文本再次回归,变为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诗歌鉴赏题目的提问方式和2012年有所差别,考查带有一定的综合性;语言运用的16题和2012年的设题方式保持一致,作文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命题走向了常态化。

3.   诗歌鉴赏选取了南宋诗人陆游的词《鹊桥仙·华灯纵博》该词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记叙了他身老沧洲的惨谈生活,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幽愤。在题型设置上和2012年有所不同,第一问着重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第二问考查学生对诗句深层含义的理解,问法上异于常规,难度稍大。目的在于打击以往的诗歌鉴赏套路化,旨在引导学生真正读懂古诗词。
       4.  
语言运用题依然延续了2012年成语、语病、句子衔接等基本题型,其中成语题所涉及的振振有词浩如烟海电光火石平分秋色2012年的芝兰玉树上下其手”“闻过则喜从一而终相比都很简单,学生一眼都能看出答案。相对较难的是17题,语言表达也进行了适当的微调。如,将17题的仿写句子变成了图文转化,打破了仿写句子年年都有的格局;这是一个陈旧的新题型,考查了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有的考生可能认为高考必考仿写句子而忽略了该种题型的把握。
       5.2013
年高考作文趋近平实,淡化道德意识,淡化意识形态。鉴于作文有天下第一题之称,我们将详细予以阐释。
    2013
年高考,作文虽然仍是材料作文,但是,命题思想却有很大不同。2012年的“船主与修船工”仍然是一个社会化、生活化的命题,但降低了“干预”生活的热度,改为“温和”地切入生活,通过“顺手”行为,引导考生思考生活中的道德、责任、感恩等话题。2013年的材料作文: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许多老工匠不敢尝试,这时,一位年轻工匠勇敢的站了出来,并且完美的切割出了两块宝石。有时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题目中强调了勇气和“不去想价值的事儿,手就不会发抖”,对青少年的思想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
      
今年的作文题有下面几个特点:一是思维多端,易于发挥。材料提供了四个要素,即商人、专家、老工匠、年轻工匠。从商人的角度,可以写价值,现实生活中,我们正是考虑到了价值才不会贸然行动,从四个人物角度均可以立意。老切割师并不是没有能力切割,而是因为经历的事情可能很多,有所顾虑,所以不愿动手,因此可以写谨慎,过度的谨慎会失去良机。年轻的切割师因为有闯劲,所以成功了,所以可以写勇气胆量等话题。
     
二是抓住重点,突出基本立意。从理论上说,年轻切割师成功的原因是经验技术勇气,同时也是因为忘记了价值,没有考虑风险。我们可以围绕其中任何一个要素来立意,也可以综合把握,写成功的条件。但要注重材料中的关键词,尤其要注意材料中的“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这句话。总之,《经验与勇气》这则关于钻石切割的材料,属于典型的材料作文,富于时代气息,社会意义丰富,思想倾向鲜明,难易程度适中,学生有话可说,是一则可圈可点的好作文题。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寓意,尤其是老雕刻家最后的话。立意角度有二:老雕刻家的话和钻石。从老雕刻家的角度立意,可以围绕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成功来自勇气成功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做事需心无旁骛,无所畏惧等切入;从钻石的角度立意,则可以从瑕疵不足畏,改变成就美要勇于改变自我与过去决裂,勇于做新的自己等角度切入。当然,从第一个角度切入是中心立意,也最容易写作。

上面我们对2013年高考试卷进行了点评,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栏目。

                   

二、高考轻松突破600分的秘密

作为本书作者,我觉得高考突破120分的优秀线(江苏除外)有充足的理由。

我先介绍下本书的架构。全书共分为5步:

第一步:揭露高考潜藏的四大秘密

揭秘一:高考可以向往, 但是无需惧怕

揭秘二:试卷亲和平实,绝无惊人之举

揭秘三:试题尊重体贴,轻松可达优秀

揭秘四:阅卷可以想象,但是无须夸大

第二步   高考语文必须掌握的五种题型

第三步  高考必须拿下的61个考点

第四步  高考必须突破的17个难点

第五步  高考必须跳出的16个“陷阱”?

附:跟 安老师学语文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了解这本书,我将我为本书所做的序言附在这里,以供大家参看。

自序

    恒河沙数。

用它来形容教辅材料之多,并不为过。但真要找寻一本适合自己的助学读物,想寻觅一套可以相伴高中岁月的书,又谈何容易!

记得笔者读高中时,薄薄的几页油印材料,便是语文学习时的“制式装备”,如果谁有一本铅印的学习资料,那羡慕夹杂着嫉妒的眼光,会让他的后背感到灼热异常。细想之下,现在的助学读物,又何止万千呢?有的包装华丽,炫目多姿;有的朴素淡雅,低调谦卑;有的凭噱头惹人眼球,有的借概念让人遐想:不一而足。

早在1583年,药理学家帕拉斯尔萨斯有名言:“只有剂量能决定一种东西没有毒。”这句话,直到今天,仍然不失其意义。民间曾有“是药三分毒”之说,其实,岂止药物,语文材料也是如此,也并非“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助读资料如果与自身需要不相吻合,或过俗过滥,极易造成“审美疲劳”,过犹不及。

少,但是有效。不仅是中药配伍的最高原则,也应该是我们筛选语文材料的原则,毕竟,简单实用比烦琐庸常要好得多!

本书就是少而有效的一本书,是能让同学们高考语文成绩轻松突破120分的助学读物!

这本书摒弃了庸常教辅的惯常作法,真正体现了对处于命运纠结中的高三同学的尊重关怀。大家可以从“揭秘高考中,洞悉高考潜藏的秘密,从经典语文试题中体味到高考语文无须敬畏,值得期待;从高考语文的基本题型中体会其貌似生冷,其实平易亲和的特点。自然,也能从高考语文必须拿下的61个必考点中,诠释破解“看似容易,经常做错”魔障的方法;还可从同学们复习语文时备感困惑疑虑的17个难点出发,提炼出快速提分的“撒手锏”;从同学们平时学习的易错点及命题者的16个设题“陷阱”出发,整合出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的招式;而从已步入名校的学生的亲身体验中,更能剥茧抽丝,抽取出对大家学习语文最有帮助的感悟或启示。

曾国藩曾说: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能够写出一本对同学们有所帮助的书,对笔者而言,是莫大的荣幸。子曰:先之,劳之。坦白地讲,这本书,笔者写得很苦很累,但只要大家打开本书时,能破颜一笑,诸君充满阳光的笑靥,就是对笔者的最大奖赏!

我身虽瘦,必肥天下!我心虽苦,必利学子!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小时的空余时间时,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的人。”闲暇,对于一个人精神成长作用颇大,唯有闲暇,才能呈现教育的内在规律和人文本质,让青春活力四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本书,追求的是能让每个学子都从容学习,让每个生命都有充裕的时间去欣赏心灵的天光云影!

毕竟,青春没有回车键。我们这本书,不仅要决胜于命运的考场,更要赢取青春之后的悠长的岁月!

这就是《高考轻松突破600分》这本书的序言,有助于同学们了解这本书。

 

三、关于2014年高三复习的建议

1.地毯复习,拉网训练,必考考点一个不能少。如图文转化题以及2013年的句式变换题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一个时期以来,高中师生为了应对高考,采取了考什么讲什么,考什么学什么的策略,对于语文课本中的说明文、诗歌、演讲词等不够重视,这一变化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2.梳理知识,落实背诵。此处“背诵”有两个含义:一是“名句名篇”的背诵,要依照考纲要求的64篇目录,一一落实,不留死角,毕竟,课标卷已经连续多年的名句考查没有超出64篇的范围了。二是典型例句、教材中的典型素材,要记忆,要背诵。这个不能含糊。
      3.
强化计划,凸显自我。即高考复习建立在两个“有数”上,一个“有数”是跟随老师的复习计划有数。一个“有数”是自我要有小计划,以弥补自己的短板,查缺补漏。

    4.随时纠错,随时记下。语文之错与其他学科相比,更为零碎,更无系统性,故要随时注意纠错,课堂、练习、检测、统考等,发现错谬之处,立刻记下。同时,养成在生活中纠错的习惯,因高考的语言运用语料大多来自生活,故要时刻给生活“挑错”,发现招牌、启事、广告,流行语及各种传媒的错误,立刻用手机或脑子记下,核实辨析。并在训练中建立一个错题集,一个素材本。记录错误,搜集素材。

    5.善于借鉴,精于模仿。高考中,作文是大头,是重戏。故要时时练笔,处处留心。老师给大家一个建议,一是“看”或“听”,时间紧,但应尽量收听收看新闻联播,或其他节目;二是仿写。选择中青报的栏目,如点评,或青年调查,或思想者栏目中的精短文章,予以仿写,坚持下来,两个月就有成效。同时,建议同学们注意《读者》或其他杂志的卷首语,最好予以仿写。前者练习议论文,后者练习散文写法。坚持一段时间,会大有收获。同学们何妨一试?

6.立足主流,积累正能量。回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大都停留在人文素养的层面,引导学生具有诚信、操守、品德等素养,目的在于构建学生优良的品德,和正确的精神价值观,所以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除了积累必要的语文素材外,还得培养自己的精神,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品性。
     7.
注重规律,打破“公式”。语文有规律但没有公式,有章法却没有定法。通过语文学习重在培养自我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传统语文学习中,许多老师针对诗歌鉴赏和语言运用总结出了所谓的意境分析型手法鉴赏型整散句互换长短句互换等的方法,考场上大多考生按照方法套作,今年的诗歌鉴赏命题和语言运用第17题是对这些方法的突破,让学生真正走入文本,全面理解。我们的突破600分,正是基于对语感、语境、文本的理解。
    下面是安老师回答学生的相关问题的整理:

复习计划要有阶段性,大致分为”一轮“时间是9月份到2月份(复习的内容是教材内容、考点过关。比如字词、成语、名句名篇、文言文的实词虚词),”二轮“是34两个月,三轮是5月份。

还有就是我们的《高考轻松突破600分》适合范围很广,具体的可以咨询我们的这个高考轻松突破600QQ群。

有一位家长问道:“孩子的语文成绩一直保持在110-120之间,还有提高的空间吗?尤其是作文,应该如何提高呢?”对于这个问题安老师回答道,作文提升确实有空间。一是在”深刻“上求得与众不同;二是在选材上眼前一亮;三是在表达上,凸显”我“的色彩;四是在扣题上,有必要招式。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写适合自己的,适合材料要求的,自己擅长的,当然一切的前提都是我们要对作文材料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另外,标新立异和跑题是两码事。满分作文未必是真实的学生作文,不主张大家去看。

附:《跟安老师学语文》

记得刚上高中,第一次见到安老师的时候,实在是有些失望的。其貌不扬,已经是很委婉的说法。

我那时只是喜欢读杂书,却不喜欢学语文,甚至认为语文嘛只要随便学学就足够了。要考出足够的分数,语文课什么的,不重要;语文老师什么的,不重要;语文老师的相貌更不重要,反正我也不听课-------神马都是浮云。但安老师的课还是让我渐渐改变了,不知什么时候起,我开始认真听课了——语文老师似乎是有点水平的。后来,我觉得语文课似乎是能学不少东西的。再后来,不只是我,似乎全班同学——都觉得语文老师的相貌是不重要的。

其实,我之所以提到安老师的外貌,源于我们那时男生之间的一个公开的秘密——师母实在是太漂亮啦,嫁给安老师实在是那啥,一朵鲜花什么什么的——我们毕业后有几个做了高中语文教师,再见到师母,每个人都很乖很乖,也敢大胆的开安老师的玩笑了,都称赞郎才女貌,师母有眼光云云。

甚至有一个女同学在毕业后聚会时讲过这么一段话:(安老师)有着非常丰富婉约的心灵世界!我对他推崇备至,觉得他是天下最可爱的人。以至于有一次,当我们几个看见他和师母并肩走在校园时,竟然对他的相貌大吃一惊。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安老师皮肤黯淡,鼻梁塌陷,体形是中年妇女的臃肿,与身边的师母相比,逊色太多了。可是,他们很恩爱。有一次考试,他替师母监考,说秦老师最近很累,他想让她多休息一会儿。看到他那么疼她,我们竟也幸福着他的幸福呢。

时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静静地流淌,漫过、滋养着我们的心田。回首曾经,我们的师长在我们的成长旅途中播撒了多少阳光雨露,悄然无声,茁壮着我们的心智。我们呢?多年之后的一个夜晚,灯光下,茶香里,谈笑中,我们的学生蓦然回首,在不经意间,会有多少人能够忆起他们的学生时代,我们隐隐约约的朦胧的影子?

老师如风—— “动作”神速,有如飚风之疾;其“化人如春风,风行草偃

安老师讲课,从来不看讲义,那些知识,那些故事,那些人物,那些理论,就好像是他身体、灵魂的一部分,呼之即出。他的课堂,语言生动、优美,声情并茂,绘声绘色,讲到高兴时,眉飞色舞。当时的他三十多岁,双眸炯炯有神,笑容却如儿童般纯真烂漫。听他讲课,有时特别放松,现在想来,也许就是“如沐春风”的感觉吧。而且,他还有一手特别漂亮的粉笔字,是那种大气的奔放的字体,当时我们都觉得美妙极了。他下课之后,我们争着到黑板上描他的板书,直到下一节上课铃声响了,才极不情愿地擦黑板。

老师有手绝活,上早读能同时检查四五位同学的背诵情况。如果是长段落,他一个一个的叫起学生,都从开头背起,正好彼此错开。如果是检查诗词,那就一人一首,同时背诵。最让人惊讶的是,那个同学背错了,打哏了,他都一一指明,分毫不乱。一个早读下来,他排着检查下去,能检查三十多个同学,让那些不爱背诵的同学无处可逃。(事实上,我后来才发现他都是检查两个班,一个班一半时间)

还有一点必须得提,那就是安老师会随时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最典型的就是——可能是我们那一级逼出来的,很多同学语文基础太差太差——他采用一种“考级”形式的评估方式,将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划分为十个等级。每学期他会组织听力、朗读、演讲、口头表达等一些只有他任教的班级才会有的考试,并根据平时的阅读和写作情况进行等级评定。这些评定是独立于学校常规考试之外的,代表着每一个人的综合语文能力。此外,他还颁发“错别字医生”奖,每学期组织几次“挑错别字比赛”,挑字的材料基本上来自同学们的习作,然后打乱了随机分发,谁挑出错别字的准确率最高,谁就可以获得“错别字医生”的称号。这种方法使大家写错别字的频率大大降低,因为谁也不愿意自己错字连篇的习作让别人获奖。安老师这些别出心裁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真正提高了语文综合水平。考级的方式使我了解了自己的语言弱项在哪里,并及时改进。而得过好几次“错别字医生”称号的经历更使我在整个高中阶段乃至之后都很少写错别字。

忽然想起有一次上网看到一个“小师妹”——也是我曾经代过课的学生——给安老师的一个帖子:“李香红  来自:<</SPAN>日本 发表时间:2009-11-21 23:11:50老师 还记得我吗?我现在在日本留学呢 偶尔想起您最讨厌日本了呵呵”。我记得的是安老师给班内几个缺乏上进心的同学(其中就有李香红)谈话:落后了,要奋起直追;我们要多学习人之长处,“师夷长技以制夷”,要兼容并包;要到外国去留学——所以得好好学。没想到几年后真有不少学生“师夷长技”去了,可见安师化育之功。

又有一次,我到办公室抱作文本,见到安老师正给隔壁班的一个同学面批小作业(用来做语文训练题)。那同学的字写的“精彩”极了,龙飞凤舞,还振振有词的说个人风格。我听了“嘿嘿”直笑,心想,这小子撞枪口上了,一定要挨批了。结果让我“大失所望”。安老师只是很严正的教导他:任何精彩的展现,都离不开勤学苦练基本功。学好语文,同样离不开勤学苦练,离不开基本功。就像学习唱戏和画画一样,多读多练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不是只去做练习题。而且写好字也是语文的基本功,甚至是最重要的基本功。只有基本功扎实了,走起路来才会稳当……十多年后,我有了孩子,看了一些有关家教的书,上面说对待调皮或使小性子的孩子最好的态度就是严正地态度,我才真正理解了安老师的做法背后所包含的教育意义。

老师“润泽”如雨“侵掠”如火——思想渗透如雨,有时又如烈火之猛

现在的教学中,体罚是鲜见的;我上学的时候,不体罚是鲜见的。不过安老师几乎不打人。他的宽容,简直不适合在当时环境下当一个中学老师。我亲眼见过他“打”学生,那是因为我收作文本,有几本催了几次就是收不上来,就向安老师告状。安老师说,你叫他们来,我揍他们一顿。安老师用手一个一个揪住他们肩上的衣服拿腿“踢”他们屁股,用的是小腿骨和腿肚的侧面,腿最近的时候还要差两三公分。那几个小子笑嘻嘻的,根本就不当真。我在旁边暗暗为安老师的不当真很不忿。可从那之后,每次收作业都很顺利。

老师不打学生却不反对罚站,罚站最多的就是我。我从小就喜欢看杂书,初中时变本加厉,彻夜看书,成了个夜猫子。才上高一时白天老发困,我认为最适合睡觉的时间就是语文了。安老师说了几次不见效,知道了我是生物钟颠倒。结果,每天一上课,安老师就说:“解文通,站前面去!”我就乖乖地站到黑板旁边,大家就吃吃的笑。渐渐地,我的生物钟调过来了,我们班才少了这么一道风景线。要是没有安老师,我到今天免不了还是个夜猫子,更谈不上什么考大学了。我一直坚持的这么一种观念——决定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根本要素是生活习惯是否优良,其次是学习习惯如何——就是从那时安老师给我建立起来的。

我记得刚开学那会,安老师提出,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三本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字典》和《语文基础知识手册》。有同学问多少钱,他说,不必花钱买,去借,表哥表弟七大姑八大姨,远亲戚近邻居,不管是坑蒙拐骗,还是玩赖要礼物,弄来就行。结果我们班课桌上很快就摞起来破旧的字词典。在安老师的指导之下很快又更黑更破旧。

老师给我们渗透过一个“三好”学生的概念:在语文学习上,甚至在人的一生中,起作用最大的,让人受益终生的,有这么“三好”:一手好字,一个好口才,一手好文章。于是,我们每天练字15分钟,天天收,经常展览;每天课前三分钟都有人激情洋溢的演说;每周除了作文周记,每三天交一篇练笔。(那时没有双休,每周六都上课)2002年去读清华的徐康宁、去读山大的李杰(女)和去读安徽大学的颜艳(女)就受益于这种做法。李杰的获奖作文《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就是平时的一篇练笔。

老师非常重视首遍学习。他说,若是第一次学习没学到家,就会老出错,学习知识坚决不能打折扣,坚决不能走样。常有同学在老师已讲了好多遍,却还是出错。就比如,有一个数学概念老师已讲过多次,还特地向一女生专门讲解专门纠正,再考,又错了。问她,她居然说您不就是这样讲的吗。晕死!这就是因为第一次学习时,不专注,学了个错的,形成了“偏见”,改不过来了。

对待这种已形成偏见的现象,安老师很有办法,那就是“强刺激法”。有一个字我错了好多年,那就是“解释”的“释”,左半边我老多写一横。安老师就让我上讲台写这个字,再让其他同学纠正。我吃了这个刺激,从此再也不错。

我想,安老师对于语文教学的理解是全面而又深刻的,在语言学习的黄金岁月,他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为我后来进一步的语文学习乃至语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徐如林——教学上舒缓行进,如林木之森然有序

老师老讲,语文不过是读和写,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一个是从外到内,一个是从内到外。这样的观点,依然让我们受用,读书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尤其作为一个老师,这是两条腿。读书应该是细嚼慢咽,认真思考,切忌贪多求快。他教育我,读书的心情不能急躁,而是一种愉悦的状态,不读书总有一种负罪感,这是要不得的:读书不是还债,不应该让读书成为一种劳累,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阅读的时候心情也得自己调摄,务须起劲,愉快。要保持着这么一种心情,好像腹中有些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才会有好成绩。这样我们的精神就无法达到一种更高更快的接受效果。安老师同样告诉我们,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我觉得这就是很久以前终身学习的提法。

每天早读,我们读,安老师也读。班空,有同学问,“老师,你那么大学问,还需要读书啊?”还有的调皮鬼故意说“老师,读书干什么呀,不当吃不当喝。”安老师登起眼睛说:“读书,本身就是享受:读书,本身就是红利;读书,就是能当饭!”有时他也骂人,说:“高一不读是晕蛋,高二不读是混蛋,高三不读就完蛋。”而今,课外阅读已经成了我的一种习惯,我已读过近万本书,每天读书绝不少于六小时。读书成了我最重要的休闲活动或者说是生存常态。我是全国中语会成员,每年能发上一篇获奖论文,不能不说是安老师的教导。

仅仅依靠读还是不够的,安老师同样主张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学会做笔记。他要求我们在选书的时候也必须要选那些有价值的书来读。平时的积累犹如财富的储蓄,等到用的时候就不会感到拮据紧张,而是一种富裕,选择恰当的词语表达也就容易了。

对于写作训练,安老师是非常有办法的,是非常有思路的。他一直讲究系列训练,渐进训练,特别注意读与写的结合,特别注意利用整体批改与个别面批相结合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他曾在给我面批作文时提点我说,要先学写长,再学写短;要先有话可说,再将话说短;你已能做到有话可说,下一步要学着将话说精。

记得刚上高一时,安老师鼓励我们,要多写,要写多。作文以写的长为要,以有话可说为要。他的口头禅是:要先学写的长,再学写得精。结果有一同学写了一小说,用了一整本作文本。安老师大加表扬,又送给那同学一本作文本和一本厚笔记本。

上高二之后,安老师的要求就变了。开始嘱咐我们写作品应该遵循节约的原则。犹如花钱,能省则省,不浪费。犹如用兵,贵在精而不在多。三言两语能说清,能传神,绝不拖拖拉拉,这才是真功夫。文章应该精简、干净、准确,用最少的话表达最丰富的含义。在课堂上中,安老师用自己许多的修改例子,给我们证明了这种节约精神。

到了高三,安老师主张语言要严密。他说,音乐是有声无形的语言,舞蹈是有形无声的语言,思维则是无形无声的语言。平时养成思维逻辑严密而又不蔓不枝的习惯,写文章的时候,也自然就条理了。古人说:文章不写半句空。就是这个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