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重建,民生优先。灾后恢复重建一年多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城乡住房、产业、地灾治理、公共服务设施、重大基础设施等重建项目有序实施。在这其中,全市灾后文化项目重建,正按照时间节点有力有效推进——
荥经县鸽子花文体中心、陆家坝体育活动中心等公共文体设施惠民利民,待恢复重建后,将进一步增强全市文化软实力,文化活动场所设施设备水平显著提升,促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
曾在地震的猛烈摇晃中,受损的瓷器、青铜器和蒙顶山古建群、观音阁等国宝级文物经过抢救性修复,重获第二次生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更加明显。
芦山县乌木根雕艺术城等10个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实现了我市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的突破,我市同步思考建成后项目营运问题,以促进全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实现文化事业和产业互促互动,助推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物质家园重建与精神家园营造并重,全市在推进灾后文化项目重建中,着力促进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确保全市文化将得到新的传承和繁荣。

2014年12月22日,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调研文化灾后重建工作
文体设施重建:
提升功能普惠民生

荥经县鸽子花文体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3月中旬,荥经县鸽子花文体中心(又名:荥经县文体综合服务中心)的主体已经基本完工。该中心包括了体育综合训练楼、广播电视中心、数字电影院、科技服务中心等,建成后,将新增荥经县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荥经广大群众有了更好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
据悉,完成装修后,鸽子花文体中心预计将于今年10月下旬对公众开放。
灾后恢复重建以人为本,让受灾群众享受更多更好的公共文体服务,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凝神聚力打好灾后恢复重建“硬仗”,补好经济发展“欠账”必不可少的内容。除了荥经县鸽子花文体中心,包括陆家坝体育活动中心等在内的灾后恢复重建公共文体设施,已悉数开工修复提升或建设,这些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推动我市公共文体服务水平,惠及更多群众。
22日,18岁的市民王浩再次来到市区陆家坝体育活动中心了解工程进展情况。
“我从小就在陆家坝游泳池游泳,这已经成为我暑假的必修课。”王浩说,陆家坝作为雅安市民运动的重点区域,已经深深地烙进了雅安人民的记忆中。“就希望快点修好,那样我就又能再到这儿来游泳了。”
王浩说的陆家坝体育活动中心正是我市体育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842万元,占地24054.51平方米,建设项目包括篮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体能训练与恢复中心、标准游泳池及辅助用房、室外网球场、室外篮球场、3D运动休闲跑道等。
“陆家坝体育活动中心是一项民生工程、惠民工程。”王浩说,从去年开工建设以来,他就一直关注工程的进展,以前陆家坝的体育设施设备较少,而且配置标准不高,现在不仅有他喜爱的游泳池,还有室外网球场、3D运动休闲跑道等,可以满足更多市民的需求。
“住在老城区的人可以选择到陆家坝体育中心,路程近、设施全。”王浩说道。
在新城区,市体育馆就地改扩建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里的工程包括了体育场二期改造工程,维修加固体育综合看台和附属用房,新建8700平方米的综合训练馆,其中包括恒温游泳池、羽毛球馆、健身房、台球室、棋牌室、运动员体能恢复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以及4个室外网球场改造。
“以后这里有恒温游泳池,冬天也能游泳了。”家住沙湾某小区的市民李嘉易开心地说道。
今明两年,我市公共文体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即将完工,届时,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惠及全民、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将进一步完善。
文化产业重建:
从无到有快速崛起

芦山县乌木根雕艺术城建成后,将进一步带动当地商务、物流、餐饮等服务业快速发展
拥有良好生态环境的雅安,有着藏茶、黑砂器、汉白玉石雕等凸显雅安特色的文化资源,不少是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文化资源丰富,这些资源优势却没有很好地转化为资本优势。紧抓灾后重建大机遇,我市文化产业实现了新的突破。
24日,在荥经县黑砂(荥经砂器)文化博览苑建设现场,原本的小山坡已经被挖掉大部分,从国道108线往右侧看去,从山脚到山顶的台阶已可见雏形。山顶平台上,几台挖掘机正在紧张作业,发出“隆隆”的轰鸣声。
“这里就是一期工程,游客来了之后就可以从这里通往体验区,最后与现有的砂器一条街相连。”荥经县砂器文化博览苑建设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砂器文化博览苑建成后,游客可以观看、了解荥经黑砂历史和文化,亲自体验黑砂制作工艺,黑砂艺人也能借助该平台传承和发展黑砂,当地群众也可以依托博览苑发展周边产业。
荥经黑砂有着上千年的历史,现代工业文明的快速渗入和地震的影响,让其产业受到影响,重建中,再一次唤起了黑砂传承人对产业复兴的期盼。
依托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严道古镇遗址”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荥经砂器烧制技艺”两个“国宝”,荥经砂器文化博览苑大力实施重建,当地党委、政府力争通过3至5年,把荥经砂器发展成为有上百家生产企业,从业人员在千人以上,年产值上亿元的旅游文化支柱产业。
除此之外,中国·雅安熊猫文化产业核心区、雅安藏茶村、名山茶马古城、宝兴石雕文化产业基地等10个产业项目建设,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这些文化产业落地投入使用,将通过抱团发展,形成集聚效应,促进文化新的传承和繁荣。
“从当前来看,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荣,文化产业重建项目建成后,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李勇坦言。
在项目基础建成后,如何快速培育业态并正常投入营运,防止产业变事业?在顺利推进重建中,我市开始提前探索思考文化产业项目经营管理模式。
25日,在芦山县乌木根雕艺术城建设现场,42米高的根雕艺术馆地标性建筑,已初见雏形。
“现在有400多名工人每天两班倒,加班加点建设,在确保进度的同时,保证项目质量安全。”业主代表何建平介绍,去年3月正式动工的艺术城,其建设情况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按照“一城一园两市场”的内容,芦山县乌木根雕艺术城将建设中国乌木根雕艺术城、根雕加工园和金丝楠原料市场、根雕艺术品交易市场。据艺术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届时将成立根雕行业协会,在开展交流合作的同时,通过公司化的管理和运营,撬动根雕产业的发展。“艺术城将形成集展示、交易、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进一步带动当地商务、金融、物流、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实现文化、旅游、城市融合发展。”该负责人介绍。
文化遗产修复:
强化传承留住乡愁

维修后的观音

修复后的茶马古道靖口驿站
文化遗产是留给后人的,不仅是美学的享受,更是精神与物质、经济与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雅安历史文化遗迹众多,每一个、每一处都是雅安历史发展的见证,是雅安文化发展的珍宝,更是雅安人民千百年来的精神文化家园。高颐阙、茶马古道、严道古城、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一个个雅安人民如数家珍的历史文化遗产,众人已耳熟能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提到它们,就是在谈雅安,在聊雅安人。
这也意味着文化遗产的灾后恢复重建需要更加审慎。文化要既得到传承,又要留住乡愁,让雅安的文化传承和发扬。
1月16日,因“4·20”芦山强烈地震闭馆一年多的雅安博物馆,在重建加固维修及陈列布展整体提升工程后,重新开馆。这一次,馆内首次安装应用了高科技的防震装置设施,通过场景复原、高科技技术应用和艺术创作等辅助手段,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了观众的积极性,更好地帮助观众了解雅安本土历史文化。
2013年8月,位于雅安市区县前街的“茶马古道·观音阁”开始恢复重建。这座位于苍坪山脚的古建筑,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市迄今唯一保存下来的明代木结构建筑,具有重要的文物保护和研究价值。
在修复重建的过程中,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安排专家到现场帮助制定观音阁维修方案和保护规划,所有建筑木材都采用了与原有木材相同的材料:桢楠。
目前,观音阁本体维修工程已竣工。而就在观音阁附近仍保留了雅安明清时期的建筑,结合重点景点打造,观音阁还和周围老建筑一起,被纳入明清一条街的打造,既改善了观音阁的保护环境,清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音阁内的环境隐患,也更好地还原观音阁的历史风貌,保留雅安人对家乡的记忆。
在市区姚桥新区,汉代墓葬遗址高颐阙的修复保护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高颐墓、阙是全国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汉代葬制实物,是研究汉代建筑、雕刻、绘画、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也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成为我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现代雅安发展的文脉。新的修复方案采用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办法,让遗址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好地避开潮湿环境,得到更好地保护。
沿着茶马古道由北向南,一路上,蒙顶山古建群、芦山飞仙关、何君阁道碑等重点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也在加快修复中。
在名山,茶马古道上,蒙顶山古建群的修复更好地保护了从古以来的人们在蒙顶山上留下的历史遗迹;在飞仙关,对飞仙关的进一步开发和新城镇的建设,让进藏第一镇成为318国道上发展的新亮点;在荥经县新添驿站,新建的农房与老场镇毗邻,但保留了老场镇的原始风貌,场镇的进一步开发为村民们走旅游致富路奠定了基础。
茶马古道上,悠悠茶香,阵阵骡马铃铛声。每一处遗产都在重建中焕发出不一样的魅力和活力。这也让茶马古道的修复变得更具有意义,它不仅是对文物的修复,更是借力灾后恢复重建,也是民生的安居工程、辐射产业发展的经济走廊,是一条文化、经济与民生的发展复兴之路。
截至目前,我市纳入灾后恢复重建中的不可移动文物127个,共投资21215万元,其中茶马古道上的项目6个,目前,不可移动文物部分已经完工,其余正在紧张施工阶段。
广电扩大覆盖:
奏响强音力促发展

市文体广新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培训会
近日,在天全县老场乡、两路乡、紫石乡,当地群众在家门口观看了《人在囧途》等影片。
我市在各县(区)重建固定放映点后,极大丰富了当地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全市将分期分批重建78个固定放映点,同时新采购添置流动电影放映车,开展公益数字电影放映活动,让广大群众尽享文化大餐。
“与以往的‘坝坝电影’相比,固定放映点的重建,由室外转入室内,改善了观影条件。”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进入总规的项目全市新闻出版广电系统共91个,其中包括了新闻出版项目、广电项目、应急广播系统子平台建设项目等。
“重建中,通过提升完善广播电视的设施设备,将进一步提升广电的覆盖面,提高数据传输质量,实现标清向高清的提升。”该负责人解释道。
覆盖全省、实现省市县互联互通的应急广播系统,将在我市进一步推广。通过应急广播系统子平台建设项目,加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社会对各种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