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当多怨自己

 曙光初照 2015-03-27
        上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别人骗,第二种则是被自己骗。
  从事当铺这一行,我时常会听到有人感叹,人生之所以变成灰色,追根究底,常常是因为不认识自己、缺乏自我管理所致。
  我听过同行的一个教训。某日,一位客人带了3两重的金手镯上门典当,验货后,老板估价约3万元,于是将现金连同当票一起交给客人。
  不料镯子刚收进库房10分钟,客人立刻来赎,还问:“这十分钟的利息怎么算?”
  老板一琢磨,随口回答:“算1000元吧。”
  客人二话不说,付了钱,拿着手镯就出门。
  老板窃喜:“短短10分钟,赚了1000元,这笔生意真容易。”
  隔天,客人上门了,还是要当同一只手镯。
  老板见状,好奇地问客人:“您怎么才两天又来了呢?”
  客人回答:“其实,我在后面的赌场赌钱,需要带一些赌本,待会儿赢了马上来赎;万一输了,明天再来拿。”
  老板听了,觉得合理,同样验了镯子,交付了3万元。
  十分钟后,又见客人美滋滋地回来赎镯子,照付1000元的利息,看来是赢钱了。
  老板心里更乐:“算起来,这两天只花了20分钟,2000元就轻松入袋,这种好生意,如果每天能够来上一笔,岂不美哉!”
  第三天,客人又来了,这一回,却是一脸的慌张,没等老板寒暄,就把那只手镯往柜台上一丢,急忙催促:“快点,赌场要开局。我要赶着去发财。钱先给我,当票先搁着,我等一下再来拿。”
  为了留住好客人,老板赶忙点出3万现金给客人。这一回,客人似乎赌运不佳,过了一两个小时还不见人影。老板纳闷,低头看看手边的手镯,竟然发现这只镯子是假货。
  表面上看,当铺老板是担心怠慢贵客而上当,实际上是因为贪图近利,才会让骗子有机可趁。这种案例,世上比比皆是。
  例如在当铺,每天面对形形色色上门的客人,就算恰巧遇到看起来敦厚老实的人,我也会问他:“怎么会来典当东西?”这时客人多半会叹道:“朋友跟我借了一笔钱,到了还钱的时间,他却筹不出来,我只好自己想办法。”其实这也是一种缺乏自我管理的例子。
  以前,我会依照收入,设定每个月可以借出的额度,如果有朋友来借钱,只要在额度之内,我都会保持“借了就回不来了”的心态借出,大力相助。要是超出我设定的额度,一分钱我都不借。虽然有人说,这样有点太过无情,但是,这个原则帮助我解决了不少人情上的压力,甚至是生意上的困扰。
  早年,台湾岛内生活较清苦,附近派出所的警察朋友,看我的生意不错,手头紧时,找我借钱救急。刚开始,我总是尽量帮忙,可是,有一就有二,后来隔三差五就会有人登门借款,搞得当铺仿佛成了善堂一样,让我不胜其扰。借了怕成无底洞,不借又不近人情,怕会招致更多纷扰。
  左思右想,最后,我灵机一动,干脆设立一笔额度限制的“警察专用纾困基金”。一旦遇到手头不方便的警察朋友前来借款,我直接请他们在纾困基金登记簿上,写下金额和借还款日期,不论借多久,都不收利息,救急嘛。要是还清了,自己亲笔销账,过程透明公开。
  当额度都借出去后,再上门的警察朋友,我便分毫不借,拿出登记本,跟扑空的警察朋友说:“不是我不借你,而是你们的同仁没钱还,把我的额度用光了。这样,如果你遇到这位没还钱的同仁,顺便帮我讨,讨到了,就算你的。”
  如此一来,万一遇到不还钱的,我也不用自己出面,这些人迫于同仁压力,自动开始还钱。纾困基金就这样顺利运行好几年。
  大家都不知道内情,以为成立这笔基金的主要目的是用来规范他人,其实,我是用来管理我自己,避免自己做出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
  就像卡奴,他们背负债务,多半是花了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钱,看到喜欢的东西,毫不犹豫地刷卡买下,搞不懂信用卡的钱不是自己的。也许他们心中的算盘,是下周预计会收到一笔货款,这个礼拜先花大钱,犒赏自己,没想过万一下个礼拜没收到钱,怎么办?只好到处借,借不了就当,恶性循环之下,洞愈来愈大。
  常常有朋友问我,哪些投资可以赚大钱?我告诉他们,“自己”才是最好的投资标的物。时时充实自己,事事保持冷静,唯有能够管理好自我的人,才不会受骗上当。
  秦嗣林/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