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其二】 有一天,有个衣冠华丽的人,乘着车,带着仆从,来到一家当铺,脱下两只金手镯换钱。当铺掌柜仔细查验了手镯,认定是由黄金制成的,并无异样。称过之后,发现两只手镯各重五两。掌柜问客人想要换多少钱,客人回答说五百贯,掌柜表示不可。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最终确定了三百贯的价格。因为当地流行钱帖,当铺掌柜便按惯例给了客人三百贯钱的钱帖。 该名客人走后,当铺旁边的一位乞丐脱下身上的破袄,想要将之质押,换取二十贯钱,掌柜颇不满,将乞丐怒斥一通,乞丐却笑道:“假金镯尚且能换三百贯钱,我的袄虽然破旧了,但并不是赝品,为何不值二十贯?”掌柜听闻乞丐之言,内心生疑,再次查看手镯,发现手镯竟然已被换成包金的了。掌柜问乞丐从何得知手镯被调包的事,乞丐回答说:“这个人是个非常有名的骗子,我还知道他的住处呢。”掌柜当即给了乞丐两贯钱,让他带自己到那客人的住处去。 到了一处客店门前,那客人的车马果然就在外面,乞丐远远地指出那人,然后拿着钱就走了。掌柜独自进入客店中,发现那客人此时正与一显贵之人饮酒,因此未敢出声喧哗,只能通过客店主人将那客人叫出,与之对质。谁知那客人出来后却说:“既然手镯是假的,为何能换这么多钱呢?明明是你换掉了我的真手镯。”两人于是发生争执,一时间都有些激动。那显贵之人听到外面的争执声后,邀请两人入内,并劝解那客人说:“我们这些人,宁愿吃亏,也不能占人便宜,不能和市井小民计较,这将有失体面。你换来的钱尚未使用,何不还给他呢?”那客人似乎非常不情愿,不得已只能听命于显贵人士,就将原钱帖交给当铺掌柜,赎回了两只手镯。当铺掌柜欣然同意,拿着钱帖便离开了。 晚些时候,当铺掌柜前往钱局取钱,发现此钱帖中的钱早已被取去。掌柜将自己手中的钱帖与钱局保存的钱帖对比之后,发现自己手中的钱帖竟是由丹青好手描摹而成。怒不可遏的掌柜再次来到客店,发现那客人早已消失无踪,乞丐也不去了哪里。 (#每日故事#出自清·吴炽昌#客窗闲话#,更多好书好故事,请搜索#头条品书团#) *在袁枚的#子不语#中也有一个与此故事类似的故事,名【奇骗】,见 #子不语# #每日故事# 【奇骗】从前,金陵有个老头,拿着几两银子到北门桥附近的钱店兑换铜钱。这个老头一直夸说自己银子成... 。不过,两个故事虽然套路类似,但是被骗者却大有不同,【奇骗】中的掌柜本身存有私心,是因贪小便宜才中了别人圈套,吃了大亏,而本故事中的掌柜,并未起不良之心,只是一个单纯的受害者。可见,骗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并不会因某人是个好人便放过他。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务必要提高警惕,不可轻信于人。* *调包计在我国来源已久,自古便有狸猫换太子、宝钗换黛玉的传说,如今,就连网络购物,甚至街边卖水果的小商贩,也可能会上演调包计。真真假假之间,不可不慎。* |
|
来自: longxin0616 > 《防骗总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