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光电影院

 小竹子lbamboo 2015-03-27

  沧桑影院勾逸事
  
  
  ◆申志远
  
    中国第一家电影院就建在咱哈尔滨,大概位置在道里区十二道街与中央大街的交界处,现在您去,已经是一片废墟了,给拆了!据黑龙江省电影史学家孟烈先生的考证:1905年,俄国有个叫科勃采夫的人,就在这里开设了哈尔滨第一家电影院,这也是中国第一家电影院。
  
    哈尔滨1905年就有影院了,而1905年北京的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请来了京剧大腕谭鑫培,由该馆照相技师刘仲伦任摄影师,拍了三本京剧《定军山》,这才有了中国第一部电影,比法兰西卢米埃尔哥俩儿发明电影晚了5年,但和哈尔滨出现首家电影院是一年。哈尔滨电影院竟和中国电影百年同年,可见当时哈尔滨国际化的开放程度。当老外雷玛斯在上海开办虹口大戏院时,哈尔滨已有5家电影院在开门迎客了。
  
    20多年前,哈尔滨电影院可是太火了呀!道里有红少年,现在叫儿童电影院。兆麟、东北、音乐厅、省商职俱乐部、市商职俱乐部、51号会议室、友谊宫、公安局俱乐部、马迭尔俱乐部。对了,还有专放老电影的话剧院,南岗有哈尔滨、亚细亚、和平、长虹、工人文化宫、公安干校礼堂、红太阳展览馆、北方剧场,道外有松光、红星、靖宇、新闻、黑天鹅、海员俱乐部、电缆厂俱乐部、肉联厂俱乐部、一工具、二工具俱乐部,还有香坊、太平、白天鹅、顾乡、亚麻厂俱乐部、建筑文化宫。电影院在哈尔滨海了去了。一到夏天还有露天电影放映,兆麟公园小南岛、南岗博物馆体育场、红星体育场、太平灯光球场、儿童公园、八区、百花园……那时,看电影是全民族的文化消费。电影票两毛钱,甲种票2毛5,儿童票1毛钱,不像现在10元一张,雅座20元、大片三五十元的。张艺谋说,眼下是穷人看电视,富人看电影。当时谁家要是有人在电影院上班,全家人都能跟着沾光,要是能搞到内部电影票,那是能办大事呐。
  
    当时,刚刚粉碎了“四人帮”,一批被打成大毒草的电影重新放映,电影的春天导致电影院的繁荣。电影院一天是24小时连续放电影,放《小兵张嘎》时,在海员俱乐部我看的是早晨6时开演的。必须在6时前入场,进场一看爆满,一个空座也没有。放印度电影《流浪者》的时候,晚场一直演到晚上12时,而早场电影4时就开演。放《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时候,新闻电影院晚上10时还是满场,那真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
  
    那时候,松光电影院把门的有个老头,在北三一带牛着呢!他到副食店去买肉,别人要肉票,他不用,卖肉的一片刀,后鞧就扔给他了,别人都是血脖和囊囊膪;他买豆腐,也不要豆腐票,为什么这么照顾他呢?到了晚上,副食店的人就领着七大姑八大姨去看电影,点头票,哎,进去了。那时候,国营饭店是计划经济,他往扒肉馆一坐,点了一肉一汤,可跑堂的愣是给上了两个熘炒菜,还加一壶酒,为什么,这大爷可惹不起,这是活的电影票呀!
  
    上个世纪70年代末还出了票贩子,专门倒卖电影票,像日本的《望乡》《追捕》,南斯拉夫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印度的《流浪者》,都能卖到2元左右,当时甲种票才2毛5分,您看这票贩子生意有多火。
  
    电影院当时的环境也相当不错,哈尔滨电影院一放映70毫米的立体声彩色电影《骑兵第一军》和《森林之歌玛伏卡》,那气势真叫排山倒海。和平、亚细亚、东北、哈尔滨、松光、红星、靖宇、新闻,每个影院门口都有大幅的电影海报,全是专业电影美工手绘的。记得亚细亚门口的一幅《神秘的黄玫瑰》画得跟俄罗斯油画似的。防洪纪念塔旁边,有一块巨型的大广告板,演什么电影,就挂什么海报,可抢眼了。一瞅海报,这电影就非看不可了。那时候,小青年也没有上网、泡吧、蹦迪什么娱乐的,男女青年看电影是最大的娱乐,一看电影就对上象了,再看几次,有戏了,三五场以后确定关系了,我朋友老于的媳妇就是看电影联系上的。
  
    有部日本电影叫《望乡》,是我国第一部引进的有关妓女的电影,一开始内部上映,小孩子不能看,电影票价炒到2元一张,当时一个大工匠月工资才32元,能养5口之家。这电影有个情节,阿崎婆和另外2个妓女在南洋混不下去了,她们冲着大海高喊:我们到哈尔滨去,我们到哈尔滨去!一演到这儿,整个剧场都哄堂大笑。
  
    要是一放跟哈尔滨有关系的电影,那就更热闹了,得走后门才能搞到票,像《徐秋影案件》是丛深先生写的反特片,当时演的时候,丛深的女儿丛苗招架不住了,所有她认识的人,老师、同学、街坊、同事,全求她买票,求她买票是给钱的,可上哪儿买去呢!
  
    如今,哈尔滨电影院成为通讯公司的大本营了,电影院就剩下一个小厅;亚细亚早没了当年的气派;和平影院还是保护建筑,剩一半了;长虹、靖宇、东北电影院没了;音乐厅成俄罗斯酒吧了;松光年久失修,停演了;红星、新闻成了二人转园子,电影让二人转给涮了;那些企业俱乐部纷纷变成洗浴中心、仓买、家具城了。我真是百感交集,是中国电影让好莱坞大片给挤兑的无路可走了吗?可也不能这么惨哪,《英雄》《十面埋伏》《天下无贼》《可可西里》《集结号》不都好看着哪!
  
    解读沧桑影院的一些逸事,不仅可以了解哈尔滨城市文化的演变,亦可以从中探索哈尔滨社会文化的变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