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收效甚好 让怀疑者动摇

 haosunzhe 2015-03-27

路透香港3月27日 - 中国企业近几年通过并购扩张在国际版图上的收效甚好,这对中国化工集团可能是个鼓舞。中化出价77亿美元并购了意大利轮胎制造商倍耐力(Pirelli),整合工作即将展开。


在廉价资金和巨大的本土市场支持下,大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展开了已持续10年之久的并购潮,已经买下3,910亿美元资产。这些企业多为国有企业。


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资源领域的并购结果可能好坏不一,但其它领域的结果则更令人鼓舞。


非资源企业方面,路透回顾了已有三年甚至更久的25宗最大的中国海外并购案,分析其股价走势、营收及利润状况。其中七家的信息不充分,因合并的一方或双方是未上市公司。


而其中14宗并购案中,买卖双方的三项指标都有所改善。


过往成功的收购案例包括:联想集团在2004年对IBM笔记本业务的具里程碑意义的收购,2010年吉利汽车对福特旗下沃尔沃汽车的收购,以及大连万达在2012年对美国影院连锁机构AMC Entertainment的收购。


只有四宗收购表现不尽人意,包括上汽集团在2004年对韩国双龙汽车的收购,以及山东济宁如意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对澳洲Cubbie集团的收购。


银行家和业内人士称,中国公司在跨国收购中缺乏经验,导致目标公司对整合产生疑问,反过来又会使他们花更多的钱以说服目标公司同意收购。在其他一些案例中,中国投标者仅仅是更具攻势的买家。


例如在今年1月份,复星国际对Club Mediterranee的收购较后者四家同行的平均企业价值倍数的溢价高达62%。


然而,中国买家不仅仅只是出手阔绰,他们对买的东西还很有想法,安永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务资深合伙人Keith Pogson称。


“对于中国消费者需要什么、什么在中国有用等方面,中国买家可能比国外竞争者有更好的主意,”他说。


中国海外并购一览表:link.reuters.com/quf44w


**放手管理**


联想收购IBM是最突出的成功范例。时隔11年之后,联想已成长为全球最大个人电脑(PC)厂商,以股价翻五倍、营收年均增长28%的成绩回击了怀疑者的论调。


参与此项交易的一名知情人士称,联想知道,它必须在维持IBM企业文化的前提下迅速将其整合融入联想。比如,联想保留了两个运营中心--一个在北卡罗来纳州的莫里斯维尔,另一个在北京;还保留了大部分IBM管理团队。


联想董事长兼执行长杨元庆对路透表示,“也许最重要的是...我们花在文化融合方面的精力并不少于业务流程和企业运作。”


吉利也让沃尔沃在瑞典拥有自己的管理团队。


“中国人对海外业务实行很大程度的放手管理,一般都会让原来的外国管理者掌控,”普华永道大中华区私募股权基金业务组的主管合伙人


鲍德暐(David Brown)表示。


汤森路透的数据显示,中国公司宣布的海外收购交易大约有3,800宗,2008年交易总值达到704亿美元峰值,当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夕。去年的这一数字为555亿美元。


中资企业海外并购案有48%发生在矿业和能源领域,因为中国为促进经济发展而在资源方面大肆支出。但中资企业也在发力追逐制造业、金融业和消费行业的目标,但遭遇到情况不熟悉的挑战。


“财力雄厚并不一定能保证业务的高效运营。中资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一点,”风险投资公司Alvarez & Marsal亚洲业务主管Oliver Stratton表示。(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