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卫东讲道家】水之七德

 haosunzhe 2015-03-27

原典: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

讲解:

最高的品行应该像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使万物得益,而又不与万物相争,处在众人所厌恶的低卑之处,所以水的品行最接近于道。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样自然事物,它极其普通,普通到我们常常忽略它的存在,这就是水。但是恰恰是极其普通的水,却最受老君的推崇。老君认为它的行为是最接近于道的。同时,老君总结了水的七个特点。希望我们的行为能够像水一样,向水学习,从而能够更加接近规律。

这七个特点就是: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被后人称之为“水之七德”。

居善地

我们大家都知道,水遇圆则圆,遇方则方,总是能不断适应外部的环境,并且与外界融为一体,和谐相处。所以人也应该如此,当外部环境改变时,我们应该不抱怨,并且积极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调整自身的行为,适应外部的环境。这就是“居善地”。

心善渊

水的本质是清明宁静的,从来不受任何外来物的影响。正因如此,水可以做到海纳百川,包容万物。所以如果我们始终保持内心的纯净,就可以让内心变得足够强大,从而达到真正的包容万物,海纳百川。这就是“心善渊”。

与善仁

所谓“与”就是给与,“仁”就是仁爱。我们都知道水是自然界的生命之源,代表了生命的物质起源(现代的生命与空间科学家们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探寻生命时,第一个关注的焦点就是看外星球上是否有水的迹象),同时万物的生长离不开水的滋养。

其实水也是人类文明之源,古代的四大文明分别发祥于中国黄河流域,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古印度恒河流域。可见生命之源和文明之源都离不开水,这就要求我们要像水一样善待万物,善待身边的任何事,做到与人为善。这就是“与善仁”。

言善信

水从不好高骛远,总是从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出发,流向自己的目的地。一个人如果能够像水一样,顺其自然,做事脚踏实地,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负而夸夸其谈,做到言出必行,行必有果,就可以产生极高的信誉。这就是“言善信”。

正善治

所谓“正”,就是不左不右,不偏不倚,就是平衡。“治”就是治理,管理的意思。我们常说“水平”这个词,无论何时何地,水总是追求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而我们做人做事的最高标准就是平衡,只有平衡才能长久,才能和谐的发展。

事善能

游过泳的人都有体会,水表面平静,但是其内部有极强的推动力,推着你向前走。做人也应如此,如果能不动声色的引领大家,让每一个人发挥出他的潜能,这便是一个人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最高境界。这就是“事善能”。

动善时

我们都知道水有气态、液态、固态这三种状态,并且始终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而温度主要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水特别善于感知天时,特别善于把握天时。人要想取得更大成功,就必须要合理把握时机,把握趋势。做到随时而动,顺应趋势而为。这就是“动善时”。

以上,就是水之七德,如果我们可以做到以上这几点,那我们的行为就接近于道了。

黄卫东老师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