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典故 二十三

 相逢就是缘 2015-03-27

成语典故 二十三


 

  不 翼 而 飞


 

 

“不翼而飞”,或作“毋翼而飞”、“无翼而飞”。

《战国策*秦策》有一段故事,说:战国时秦国派大将王稽,带领兵马,去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连攻十七个月,攻不下来。有个名叫庄的人,对王稽说:“你为什么不搞赏官兵,借以鼓舞士气,提高斗志呢?”王稽答道:“我只知道执行秦王的命令,其他任何人的意见、情绪我都不管!”庄劝道:“你是大将,这样独断专行,轻视群众,部下早已对你不满了。我听说,'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如果一连三个人都谎报发现老虎,,就能使人信以为真;如果有十个人合力揉弯一个木椎,就能把这木椎弄弯;如果人们众口一词,要求改变不合理的现状,这种呼声,不用翅膀也能很快飞到各处去)’。可见群众的力量是很大的。”王稽还是不听。后来,王稽的部队,终于发生叛乱,秦王就把王稽处死。

《管子*戒》记载:春秋时,齐国国君齐桓公的国相管仲,对齐桓公说过:“无翼而飞者,声也。”声,真理,言而善者。意思是:说出的真话,人人爱听,没有翅膀却能够很快飞传开来。

“毋翼而飞”、“无翼而飞”,都形容不必推广而自会迅速地转播。

“无翼而飞”往往和“无胫而行”连用。例如《列子》说:“珠无胫而行,玉无翼而飞”。《新论》说:“玉无翼而飞,珠无胫而行”。胫,小腿。“无胫而行”,没有腿而能到处风行,也是形容自行迅速地转播。或作“不胫而走”、“无足而走”。

现在一般常用的成语“不翼而飞”,却还有另外的意思:东西莫名其妙地突然丢失了,往往也叫“不翼而飞”。

 

           草 菅 人 命


 

 

草菅人命”这句成语,是由汉初学者贾谊说的“其视杀人,若刈草菅然”演化而来的。

贾谊,洛阳人,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著名的文人。因年少有才,称为贾生,去世时只三十三岁。汉文帝曾聘他为“博士”,还担任过“太中大夫”的官职。因为遭人忌毁,被调往长沙,当长沙王的太傅(老师)。所以人们还称他为贾长沙或贾太傅。后来,汉文帝想起贾谊毕竟是个有才学的人,便召他回京,任命他为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即汉文帝的小儿子刘揖。汉文帝特别宠爱这个小儿子,要让他多读些书,准备将来把帝位传给他,所以请贾谊来教导他。可是贾谊认为:“教导皇子,不仅要教他读书,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教他做人。假使象秦末的赵高那样地教秦二世胡亥,所教的是严刑酷狱,所学的不是砍头割鼻子,便是抄斩三族;结果,胡亥一继任皇帝就乱杀人,把杀人的事,当作割茅草一样,不算一回事。这难道完全因为胡亥天生就是个恶魔吗?不,教导他的人没有教导他走上正道,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据《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这番话原文是:“——使赵高传胡亥而教之狱,所习者非斩劓人,则夷人之三族也。故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其视杀人若刈草菅然。岂惟胡亥之性恶哉?彼其所以导之者非其理故也。”

“其视杀人若刈草菅然”,菅,是一种茅草,看待杀人象看待割茅草一样,如此轻视人命,就叫做“草菅人命”。

另外,有“草芥”一语,和“草菅”相类,也是形容轻贱。芥,古人认为是极贱的蔬类,而且结的籽(芥子)又很小,所以比喻贱而小的、不足珍贵的人和东西,就叫“草芥”。旧时的封建统治阶级轻视人民,把“草芥小民”作为老百姓别名。《孟子*离娄》说:“视天下悦而归已,犹草芥也。惟舜为然(天下的人民群众都悦服地归附我,拥护我为王,可是我自已却把为王的事看作象草芥似的轻微。——这只有古代的圣王舜能做到)。”这是孟子称赞舜:不以天下归已为荣,而以为那不过是“草芥”。晋夏侯湛的《东方朔画赞》说:“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敢同拥有万乘兵车的天子开玩笑,如同对待同僚友辈一样;至于那般王公大臣,更不在他眼里)。”这是称赞以滑稽讽谏闻名的汉代名士东方朔:不畏权贵,而把他们视若“草芥”。

“草菅”和“草芥”,意义虽然近似,运用时却有习惯的区别,譬如:“草菅人命”,不能说作“草芥人命”;“视敌人如草芥”,没有人说作“视敌人如草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