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书房是一种读书的公共场所;从狭义上讲,书房是家里藏书读书的地方。 按此定义,有着悠久历史的私塾就是最早出现的书房。而私塾是从更早的塾发展过来的。最早关于塾的记载出自商代甲骨文。据考证,在殷墟出土的卜辞中,有多处提到了塾。到了西周时期,塾只是乡学中的一种形式。《学记》中这样描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过去的私塾,主要是教书之地,多是由读书人、秀才等私人开办,往往在先生自家设立,收学童,教读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等。 真正的私人书房,最早出现在唐代,距今1300多年。唐朝诗人元稹在其诗作《和乐天过秘阁书省旧厅》中曾写道:“闻君西省重徘徊,秘阁书房次第开。”这是我查到的最早的有关书房的描述。宋朝诗人周密也曾在《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一文中写到书房:“应搜访到古画内,有破碎不堪补背者,令书房依元样对本临摹进呈讫,降付庄宗古 。” 虽然书房是读书人的重要场所,但自古以来,真正对书房的具体记述并不多,不过有一些书房名联流传下来,最早有记载的书房联出自南宋著名朱子学者、户部尚书真德秀。据清朝梁章钜所著《楹联丛话》记载:“浦城真西山(即真德秀)先生,尝读书邑之粤山,名其斋曰‘学易’,即今南浦书院地也。有春联云:‘坐看吴粤两山色;默契羲文千古心。’”算来,此联距今有700年的历史。 书房发展到近现代,倍加完美,不仅条件好的人家有书房,一般老百姓家中也都有书房,就是过去时代那些有一定知识的妓女也有自己的书房。清朝《喻世明言》里就有对妓女书房的描写:“床间挂一张名琴,壁上悬一幅古画。万卷图书供玩赏,一枰棋局佐欢娱。”在这里,我们发现,书房里的图书只是供主人“玩赏”而已。 书房自是个人藏书之地,很多人喜欢读书喜欢藏书,在当代藏书家中,藏书最多的恐怕要算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的朱希祖先生,他家的藏书多达25万册。他家的书房已不够用,只好放在其它地方。抗战爆发前,为了使珍贵的藏书不被战火毁掉,他将其中的珍品装了80只大箱,运于皖南山区保存,抗战胜利后才重新运回家。 个人书房的价值不可估量,它不仅是人们在家里阅读的地方,也是收藏书籍的好地方。因为读书,使人充实;因为藏书,而具有了保存文化、传承文化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