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下放下,为啥你放不下?

 如水似衡0919 2015-03-27
谢逊一怔,登即领悟,甚么师父弟子、辈份法名,于佛家尽属虚幻,便说偈道:“师父是空,弟子是空,无罪无业,无德无功!”渡厄哈哈笑道:“善哉,善哉!你归我门下,仍是叫作谢逊,你懂了么?”谢逊道:“弟子懂得。牛屎谢逊,皆是虚影,身既无物,何况于名?”谢逊文武全才,于诸子百家之学无所不窥,一旦得渡厄点化,立悟佛家精义,自此归于佛门,终成一代大德高僧。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不少武侠小说里,每逢大和尚讲完这句话,总会有大恶人幡然醒悟,回头是岸。

“顺其自然,别太执着。”

现实生活中,面对许多难处,我们也常这样安慰别人或被别人如此安慰。

有人说儒家的思想是进取的,而佛家和道家的思想是消极的。不少人认为不执着就是给自己的不进取、懒惰找个借口。正在看文的你是不是也这么认为呢?

此次深圳正安文化的“止观禅修共修会”上,有同学向杨硕诚老师提出这个问题。


在深圳工作的人,大部分都很拼、很努力。平时老师说的放下、不执着,我好像也能理解,现在做事情没那么在意它的最终结果,成了,挺高兴,没有成,好像不像以前那么纠结,但是怎么来度量不执着跟努力间的关系,到底这两个怎么去区分?


放下不是放弃
杨硕诚老师答“什么是放下”

首先,我们常常感觉放下这件事就是放弃,这是我们第一个层次的理解,就是我们要放弃很多事情包括譬如说在禅修当中讲出离,以为出离就是要离开所有的一切事物,其实这些都是对禅修不理解的结果。


禅修说的放下,其实是要建立在勇敢这件事情上,是有勇气放下,也有勇气拿起。

有时候我们不敢拿起,然后也不敢放下,我们要放下的是恐惧、是担忧,放下的是那些畏惧,不是放下那个行为。


放下抓取的力量
杨硕诚老师答“什么是放下”

我之前在课堂上分享过,在禅修的角度来看,产生烦恼、焦虑不安、恐惧、贪、慎、痴,这些所有问题的根源,它都是来自于我们内心有一个抓取的力量,这个抓取的力量叫无明。我们暂且先不要叫它什么,它就是一个要抓住东西、要紧紧掌握的一种力量。


所以说我们的行为其实都是从这个力量产生出来的,于是我们表面上看起来有许许多多行为,可事实上都跟这个东西直接联系,彼此之间横向看起来好像没有直接关系的所有行为都跟内心的这一个动力的源泉是直接联系的。


所谓的放下是放下抓取的力量,并不是放弃我们外表的所有做的事情。我们判断本身并不是问题,可是我们对我们的判断,产生一个想要抓取的心或念头的时候,就产生问题了。


也就是你要去感受有一个非得要、不想放的东西,这个就是抓取的力量。

人有执着很正常
杨硕诚老师答“什么是放下”

人只要还没彻底解脱,抓取的力量是不可能断的。不用高估自己,我们有执着是很正常的。我们先知道这件事情就好了,于是我们慢慢淡化它。

虽然我们没有办法一下去掉它,但至少我们开始慢慢不要被它控制。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逐渐看到不被控制的乐趣。


我们现在误以为“抓取”的习惯是很有乐趣的事情。有一次我抱满了东西,又想拿桌上的茶杯,却又放不下手中的东西,后来一动念,于是就把怀里的东西放下,把茶杯拿起来。


人必须得放下才有办法重新拿到东西,当我抱满着东西,一直看着茶杯的时候,这个情景就停在那里,现在来看就觉得自己很傻,都不知道要把东西放下来。

其实真的只有放下来的人,他才有办法拿起全世界,每天都抱着,以管窥天,在家里面敝帚自珍,以为我们拿是全世界最好的,不知道一个放弃贪、嗔、痴,放弃纠结,放弃恐惧,放弃所有这些烦恼的时候,那种心境是怎样的心境,他们没有办法想像这样的人太有力量了,因为我见过这样的人,所以坚定了我这样子走的信心。越来越感觉生活中如果一个人蹲下来,力量有多大。


就像我们练习太极拳也是一样,首先是要先松下来,你才会有力量打出去的,如果你每天紧绷着,根本体会不到松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